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strong><strong>35</strong><strong>分)</strong>
  • 1.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南宋宫室制度,初创时因国耻未雪,诸多顾忌,未克任意施展,仅就州城府治兴葺重造,故云“皆从简省”。临安州治本为钱王宫,地址虽较他州宏敞,宋建之正殿,碍于时势,未曾侈大;及增垂拱,崇政“其修广仅如大郡之设厅”。

    及和议成,韦太后回銮,“宫中庆典复始”,禁城内外乃年年增建。绍兴八年,作慈宁宫;绍兴十二年作太社太学;十三年筑圜邱,景灵宫及秘书省;十五年作内中神御殿(钦先孝思殿);十六年广太庙:十七年作玉津园,太一官,万寿观……禁中则营祥曦、福宁等殿及后苑堂阁。十八年至二十八年间,曾增筑皇城,外城及宫前丽正门御路,建执政府,筑两相第,太医殿,尚书六府等。高宗禅位后所辟别宫、园苑及所赐府第、私园,亦多工巧靡丽,但建筑无宏大者。继后各朝所增造亭榭及便殿,或为习射蹴鞠,或揽湖山之胜,多为宫廷宴游而作,偏安一隅之南宋首都,盖风雅有余,气魄不足,非复中原帝京之气象,建筑多水榭园亭之属,大殿无所增置,史志美其名曰:“务简约,不尚华饰,以遵祖制”耳。

    南宋内苑御园之经营,借江南湖山之美。继艮岳风格之后,着意林石幽韵,多独创之雅致,加以临安花卉妍丽,松竹自然。若梅花、白莲、芙蓉、芍药、翠竹、古松,皆御苑之主体点缀,建筑成分,反成衬托。所谓堂与亭者最多,皆为赏玩花木,就近营建,如为古梅题匾曰冷香,石曰芙蓉,又为蟠松作清华堂,荼蘼作清研亭,皆此之类也。高宗究心艺事,内禅后尤多闲情逸致,所营德寿宫苑内万岁桥,“桥长六丈,并用吴璞乃至玉石整成,莹澈可爱。桥中心作四面亭,用新罗白木建造,极为雅洁。大池十余亩,皆种千叶白莲”。

    南宋宫殿屋宇无宏大之作,禁御则皆亭榭窈窕,曲径通幽,为优游忘世,高雅情趣之所托。其配属实创园林设计之一意识。北宋洛阳诸园,本已渐有江南气息,倾向雅素,避脱侈丽之作,着重自然之美。高宗定都临安,以园苑论,实得山川之助,继艮岳之态,造成庭园建筑之佳例。自政和以后,进奉花石,开始叠假山之风,为之者愈多。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注:①和议,即绍兴和议,南宋与金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签订屈辱的求和协议,向金纳贡称臣。②艮岳,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之一,始于北宋,宋徽宗建,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亦号华阳宫。艮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③内禅: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

    材料二

    在《中国建筑史》中,梁思成认为在建筑发展的不同阶段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建筑发展之初往往取决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材料环境”以及“其时其地之气候”和“物产材料之供给”等物质层面因素;此后则随“国家风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技术知识”等精神层面因素。由此可见,正如傅熹年先生在《纪念梁思成先生百年诞辰》一文中所指出的:“建国前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在关注中国建筑的结构、技术层面同时也始终保持着对‘古代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礼法制度、对工艺技术的态度’等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关注。虽然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梁思成并没有对此展开更为详尽的探讨,但‘这是在建筑史中第一次把物质与技术因素和精神与社会因素相提并论,也体现了他建筑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观点。’”

    梁思成发表的《古建序论》“中国体系建筑的发展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以各时代的一定的社会经济作基础的,即和当时的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不开,也和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也就是当时的人们所承认的思想意识分不开的。”这样的论断既符合“唯物史观”的理论观点,同时也与其《中国建筑史》中强调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吻合,指出了“世界观”、“思想意识”在建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具体表述又符合“辩证法”的阐述原则。

    (节选自张帆《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研究再探》)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宋初创所建正殿原为钱王宫,其址虽较他州宏敞,但本着“简省”,仅就州城府治兴葺重造,未曾增扩。 B . 宋金和议后,南宋禁城内外大兴土木,年年增建,高宗禅位后所辟别宫园苑等虽无宏大者,但多工巧靡丽。 C . 梁思成认为推动建筑发展既有“实际需要”等物质因素,也有“国家风俗”等精神因素,而精神层面更加重要。 D . 梁思成《古建序论》及《中国建筑史》中关于建筑的观点源于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其表述符合“辩证法”原则。
    2. (2)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志高度评价高宗禅位后各朝增造亭榭及便殿“务简约,不尚华饰,以遵祖制”,梁思成并不认同该评价。 B . 南宋宫内御园着意林石幽韵,独创雅致,遍种梅花、白莲、松竹等自然植物,作为建筑主体的点缀和衬托。 C . 南宋宫殿屋宇不宏大,但亭榭窈窕多姿;高宗定都临安,借助山川之势,发展艮岳特点,成为庭园建筑佳例。 D . 建国前梁思成研究中国古建筑,既关注古建筑的结构技术层面,同时也关注蕴涵其中的精神与社会等因素。
    3. (3) 梁思成认为“建筑与民族文化相关”,下列不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南宋宫室制度,初创时因国耻未雪,不应大兴土木,故仅就州城府治兴葺重造,故云“皆从简省”。 B . 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采用左右对称布局。 C . 以朱红为大建筑物屋身如柱、门窗和墙壁主要颜色,朱红色表示高贵权威,为中国古代宫殿主色调。 D . “斗拱”由拱和斗综合构成,常加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以减少二者之间的剪力,避免梁折断的可能。
    4. (4) 南宋皇家建筑园林有哪些主要特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述
    5. (5) 梁思成对南宋皇家建筑园林的阐释说明语言典雅厚重、严谨准确、整散参差,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

    ——涓生的手记

    鲁迅

    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是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

    我什么也看不见。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但是,往往又逐渐渺茫,终于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我的心宁帖了,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 , 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这是我们又谈起她在这里的胞叔和在家的父亲时,她默想了一会之后,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了出来的话。这几句话很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

    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光。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事,起先我们选择得很苛酷,——也非苛酷,因为看去大抵不像是我们的安身之所;后来,便只要能相容了。看了二十多处,这才得到可以暂且敷衍的处所。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还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我拦阻她,她还是定要卖;我知道她不加入一点股分,是住不舒服的。

    和她的叔子,早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然而这倒很清静。

    子君也逐日活泼起来。她爱动物,不一月,我们的眷属便骤然加得很多,四只小油鸡,还有一只花白的叭儿狗,从庙会买来,记得似乎原有名字,子君却给它另起了一个,叫作阿随。我就叫它阿随,但我不喜欢这名字。

    子君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做菜虽不是子君的特长,然而她于此却倾注着全力,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况且还要饲阿随,饲油鸡,……都是非她不可的工作。

    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加以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还要喂阿随,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也不想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来。

    使她明白了我的作工不能受规定的吃饭的束缚,就费去五星期。她明白之后,大约很不高兴罢,可是没有说。我的工作果然从此较为迅速地进行。只是吃饭却依然给我苦恼。菜冷,是无妨的,然而竟不够;有时连饭也不够。这是先去喂了阿随了,有时还并那近来连自己也轻易不吃的羊肉。她说,阿随实在瘦得太可怜,房东太太还因此嗤笑我们了,她受不住这样的奚落。

    后来,油鸡们也逐渐成为肴馔,我们和阿随都享用了十多日的鲜肥;可是其实都很瘦,因为它们早已每日只能得到几粒高粱了。从此便清静得多。只有子君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至于不大愿意开口。我想,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呵!

    但是阿随也将留不住了。我们已经不能再希望从什么地方会有收入,子君也早没有一点食物可以引它打拱或直立起来。它的食量,在我们其实早是一个极易觉得的很重的负担。于是连它也留不住了,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还要追上来,便推在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

    我一回寓,觉得又清静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惨的神色,却使我很吃惊。那是没有见过的神色,自然是为阿随。但又何至于此呢?我还没有说起推在土坑里的事。

    到夜间,在她的凄惨的神色中,加上冰冷的分子了。她大概已经认定我是一个忍心的人。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识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至于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

    我拣了一个机会,将这些道理暗示她;她领会似的点头。然而看她后来的情形,她是没有懂,或者是并不相信的。

    这是冬春之交的事,待到回家,房东太太便到窗外来叫我出去。

    “今天子君的父亲来到这里,将她接回去了。”她很简单地说。

    这似乎又不是意料中的事,我便如脑后受了一击,无言地站着。

    我已经忘却了怎样辞别她,回到寓所。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像去年那样。

    自然,我不能在这里了;但是,“哪里去呢?”

    四围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

    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

    (节选自《彷徨》,有删改)

    【注释】①伊孛生:通译易卜生,挪威剧作家。其代表作《玩偶之家》主要围绕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涓生对子君一开始充满了期待与欣赏,他们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共同冲破了封建专制家庭的束缚。 B . 在寻住所时,涓生与子君由最初的“苛酷”变为“敷衍”,体现了他们对现实处境的认识逐渐清醒。 C . 子君毅然和旧家庭决裂后,在旧势力的不断迫害下,涓生对子君的爱情迅速从满怀憧憬走向了幻灭。 D . 子君离开后,涓生陷入了对前路的迷茫与恐惧,表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理想破灭后无路可走的困境。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寂静”与“空虚”,既首尾呼应,同时也暗示了小说“伤逝”的表达主题。 B . 小说借涓生之口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叙述者与作者合二为一,与《故乡》《祝福》中的“我”有相似之处。 C . 小说以“手记”形式讲述了和子君的爱情故事,感情沉郁真挚,表现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年轻人的彷徨。 D . 小说肖像描写简练传神,如“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就形象地写出子君恋爱时内心的喜悦。
    3. (3) 油鸡与小狗阿随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作为“五四”后受到新思想洗礼的年轻女性,子君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strong><strong>35</strong><strong>分)</strong>
  • 3. 文言文阅读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秦穆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穆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穆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穆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穆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穆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三十九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鋮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 , 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因与由余A曲席B而坐C传器D而食E问其地F形与G其兵势H尽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华夏政权,文中与“戎夷”相对而言。 B . 孤闻,意思是我听说,“孤”为古代王侯自称,与《六国论》“智力孤危”的“孤”不同。 C . 女乐,文中指古代的歌舞伎,即经过一定的音乐文化教育后专业的音乐舞蹈表演者。 D . 垂法,意思是留下法度,“垂”与《谏太宗十思疏》“鸣琴垂拱”的“垂”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国的宫室和积蓄的财富,由余认为这些东西会劳累鬼神辛苦民众,由余的话含有讽刺意味,秦穆公因此责怪他。 B . 由余认为要把国家治理好,不能骄奢淫逸,不能用法度苛责下民,而需要统治者怀有淳厚的仁爱之心对待臣民,百姓也怀有忠贞不渝的信义来事奉其国君。 C . 秦穆公意识到由余是一个有大才能的人,于是他采纳内史的建议,盛情款待由余,留着由余不让他回去,耽误由余的归期,以此疏远由余和戎王的关系。 D . 秦穆公利用戎王喜好美色享乐的弱点,让戎王沉迷享乐,由余回国后屡次劝谏戎王均不为采纳,穆公也不断派人暗地邀请由余,由余终于离开戎王归降秦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

      ②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5. (5) 作者借君子之口对秦穆公进行了怎样的评价?
  • 4. 古代诗歌阅读

    韵周邠寄雁荡山图其二

    苏轼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注】①周邠是苏轼通判杭州时的僚属和诗友,诗、画兼擅,当他向苏轼寄赠《雁荡山图》及新诗之后,苏轼便写了和诗。②郫筒:县名,在成都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像马奔走于尘埃,像鹤关进了鸟笼,俗务缠身。 B . 颔联诗人由眼前的雁荡山图,想象朋友游览时脚踏长虹般美丽石桥的场景。 C . 颈联写诗人常在酒宴间提起周邠这个病翁,语言沉重,表达对朋友的关心。 D . 本诗由过去写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时空巧妙转化拓展了诗歌意境。
    2. (2) 这首诗尾联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直率,和子路相比,曾皙因为“”而有顾虑,不愿主动言志。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与苏洵《六国论》批评秦国自取下策,因而重蹈六国灭亡覆辙的观点相似。
    3. (3)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登高远望,“”两句用比喻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景象开阔高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strong><strong>20</strong><strong>分)</strong>
  • 6. 语言文字运用

    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长大的青年一代,“Z世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在网络空间里,人们对“得Z世代者得天下”这句话不再陌生,可谓____。那么,重大主题主线报道如何“圈粉”青年?怎样推动“Z世代”健康成长?青年群体圈层文化的发展规律是什么?4月21日,“青春律动·Z世代网络空间新表达”平行论坛在南京举行。和其他群体标签不同,Z世代所勾勒描绘出的青春画像,其内涵超出远远字面上的理解。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追捧二次元动漫,也愿意给《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主旋律大剧点赞;他们时不时在朋友圈发出“心灵鸡汤”式的感悟,也踊跃在全国两会的网民建言活动栏目里写下自己的____,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对现象的剖析不仅正确,而且深刻透彻……不管从何种角度去界定“Z世代”,有一点很明确,他们将担当着未来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生态文明建设重任,起着____的作用。这提醒着网络空间要去关注年轻群体,去关爱他们的成长、重视他们的表达、展示他们的才华。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和其他群体标签不同,“Z世代”所勾勒描绘出的青春画像,其内涵超出远远字面上的理解。

  • 7. 语言文字运用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①),而是来自直观的感受。他在自己的家庭中长期接触到那么多聪明美丽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的才华是那样出众,(②),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他对女性的尊重,在读者看来也许有过于美化的地方,但那其实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人”的形象。他在女儿们面前自惭形秽,就是在以理想的、完美的“人”的标准对照自己、评判自己。

    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尊重。他理想着“人”的善良完美,(③)。如贾珍、贾琏、薛蟠之流,他们自以为生为须眉男子,就可以肆意玩弄、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颐指气使,自觉高人一等。殊不知,宝玉却将他们视为人的“渣滓浊沫”,对其深恶痛绝,唯恐避之不及。

    1. (1)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女性的态度不同于书中其他须眉男子。鲁迅曾评价为“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盛矣”。请从书中任举一处能支撑鲁迅评价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3. (3) 下列关于《红楼梦》中部分女性命运遭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命无运”的香菱,本生于富贵人家,幼年时被拐,后为薛蟠侍妾,被折磨而死。 B .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为人精明能干,有决断,曾代王熙凤理家,后远嫁他乡。 C . “颦儿才貌世应稀”的黛玉,诗才出众,别号“潇湘妃子”,在宝玉大婚夜泪尽而逝。 D . “可叹停机德”的宝钗,品格端方,别号“枕霞旧友”,虽与宝玉成婚,但独守空闺。
四、写作(</strong><strong>60</strong><strong>分)</strong>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道德底线低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但师长告诫我们:为人处世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做人的根本。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围绕“高线与底线”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