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凸透镜成像2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郴州) 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 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 . 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 .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 2. (2023·宜昌) 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 B .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 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 3. (2023·株洲) 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 B . C . D .
  • 4. (2023·泰安) 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A . 只有①④正确 B . 只有②③正确 C . 只有①②正确 D . 只有②③④正确
  • 5. (2023·江西) 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屏上像是正立的 B . 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 . 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 . 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 6. (2023·扬州) 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 . 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 . 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 . 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 7. (2023·临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B . 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 . 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 . 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 8. (2023·广元)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呈现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点是(   )

      

    A .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 9. (2023·达州) 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 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C . 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水”是光的色散 D . 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 10. (2023·成都) “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世界才生机勃勃……”,下列对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到达学校操场 B . 太阳光照在人身上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月球环形山,此时像与物等大 D . 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的彩色光,可通过凸透镜合成白光
二、多选题
  • 11. (2023·天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交,将蜡烛调至20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 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 . 像的位置在60cm~70cm刻度之间 D .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 12. (2023·云南) 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大 B . 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C . 乙图中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D . 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三、填空题
  • 13. (2023·山西)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伟在重阳节送给爷爷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如图所示),以方便爷爷剪指甲。剪指甲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比一倍焦距,所成的像为放大的像。拇指按压的手柄是杠杆。手柄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

      

  • 14. (2023·武汉) 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

      

    1. (1) 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2. (2) 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15. (2023·泸州)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安装好器材,调节蜡烛、凸透镜与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固定凸透镜位置,他将蜡烛移到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生活中应用这一规律的光学器材是 。

  • 16. (2023·怀化) 智能手机扫码功能可快速获取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二维码通过摄像头在手机中所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图乙,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

      

  • 17. (2023·陕西) 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8. (2023·重庆) 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高度如图所示时,适当调节的高度后便可开始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生活中的就是根据该成像规律制成的;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 19. (2023·广元) 阳光照射下,嘉陵江畔树影婆娑、游鱼戏水。其中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由光的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选填“虚”或“实”)。
四、实验探究题
  • 20. (2023·滨州)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 (1) 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 (2) 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成“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 (3)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的;
    4. (4) 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 21. (2023·随州)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 (1) 此凸透镜的焦距f=cm;
    2. (2)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 (3)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cm处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 22. (2023·苏州)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2. (2)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①凸透镜焦距f=cm;

      ②当物距u=20cm时,像距v=cm;

      ③当物距u=10cm时,像的性质是

    3. (3) 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 23. (2023·衡阳) 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3. (3) 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 (4) 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5. (5) 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 24. (2023·凉山) 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当烛焰、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位于图甲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 (2) 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丁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在原位置替换凸透镜A,要使光屏上仍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
    3. (3) 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镜,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示)凸透镜。
  • 25. (2023·广安) 小军爱动手、爱思考,以下是他做的一些实验。

      

    1. (1) 小军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绘制了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①该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②该固体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min。

    2. (2) 小军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如图乙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成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成像规律应用的有(填写番号)。①照相机②投影仪③显微镜物镜④望远镜物镜
  • 26. (2023·自贡) 小明同学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了清晰的像。

      

    1. (1) 由图可以判断出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小明把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0cm刻度线处,需要把光屏向适当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7. (2023·重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 (1) 小宇先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2. (2) 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 , 移动蜡烛、凸透镜及光屏位置到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 28. (2023·南岸模拟)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 (1) 如图1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①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此时应当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②当水的温度升高到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该地区的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实验中,温度计上部出现的小水珠是现象形成的(填物态变化);

      次数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8

      89

      90

      91

      92

      92

      92

      92

    2. (2) 如图2是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处为凸透镜光心,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①由图2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 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相对于物是(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

      ②要使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经过K点,应使凸透镜沿光轴水平向移动(填“左”或“右”)。

五、综合题
  • 29. (2023·上海)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
    1. (1) 成虚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为:
    2. (2) 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
    3. (3) 物体在物距L1时,成虚像,物体在物距L2时,成实像,请比较L1、L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