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08-13 浏览次数: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阿坝)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 . 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 . 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 . 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 . 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 2. (2023·泰州) 如图,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B .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 . 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响度不同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音调不同
  • 3. (2023·龙东)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C . 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 . 公路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 4. (2023·滨州)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人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琴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 . 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确定目标的位置 D . 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 5. (2023·内江)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 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C . 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D . 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6. (2023·随州) 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左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 5分贝。右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 . 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 . 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 . 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
  • 7. (2023·岳阳) 二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下列关于二胡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弦振动产生的 B . 传播不需要介质 C . 力越大,音调越高 D . 一定不是噪声
  • 8. (2023·怀化) 神舟十五号宇航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在中国太空空间站天宫一号向全国人民送了“2023年春节祝福”,关于他们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航天员在太空舱外不能直接用声音交流,是因为航天员声带不能振动 B . 广播中能够分辨出不同宇航员的声音,主要依据是声音音色的不同 C . 航天员的“春节祝福”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 . 电磁波在太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9. (2023·陕西)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 . 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 . 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 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 10. (2023·宜宾) 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 .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 . 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 . 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 11. (2023·临沂) 2023年4月12—27日,50多部小戏小剧优秀作品在人民广场轮番上演,唱“红”了沂蒙时代新旋律。关于戏剧演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演员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空气传来的 C . 女高音演员清脆的歌声的音调低 D . 男中音演员高亢的歌声是超声波
  • 12. (2023·连云港) 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
    A . 响度不同 B . 音调不同 C . 频率不同 D . 音色不同
  • 13. (2023·衡阳) 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 .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 .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D .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 14. (2023·南充)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 . 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 . 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15. (2023·达州)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 . 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 . 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 16. (2023·成都) 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 . 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 . 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 . 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 17. (2022·巴中)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歌曲高音部分是指音调高 C . 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越快 D . “听声识人”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
  • 18. (2022·镇江) 编钟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编钟大小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 速度 B . 音色 C . 响度 D . 音调
  • 19. (2022·襄阳) 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高 B . 响度大 C . 音色美 D . 传播速度快
  • 20. (2022·烟台)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 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 . 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D . 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 21. (2022·菏泽) 曾侯乙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传播速度
  • 22. (2022·张家界)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B .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 . 公路两旁的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 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 23. (2022·六盘水)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敲击编钟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下列关于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改变音调 B . 编钟的声音传播速度是3×108m/s C . 用不同力度敲击编钟可以改变音色 D . 人们能分辨出编钟的声音是依据响度
  • 24. (2022·淮安) 如图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依大小排列共65件,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广。“音域”描述的是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色 C . 音调 D . 速度
  • 25. (2022·铜仁) 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 . 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 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 . “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
  • 26. (2022·济南)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则磨其旁,已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

    A . 响度 B . 音调 C . 音色 D . 速度
  • 27. (2022·自贡) 为创建文明城市,要求我们在公共场合“轻声”说话。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   )
    A . 声速 B . 响度 C . 音色 D . 音调
二、填空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