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 . 标志着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 标志着全国全部解放
  • 2.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新中国采取的行动是(  )
    A . 开国大典 B . 一五计划 C . 抗美援朝 D . 三大改造
  • 3.  (观察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布达拉宫广场飘扬”.符合这一史实的结论是(  )

    A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B . 1952年西藏和平解放 C . 1962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 . 196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
  • 4. (2022·成都) 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B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 “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 . 优先发展轻工业 B . 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6. (2017·新疆)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 土地革命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如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 “大跃进”时期 B . 三大改造时期 C . 改革开放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8. (2022·梧州)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 9. (2022八下·新会期中)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 10.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有(  ) 

    ①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②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1. (2023·东明模拟)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文章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的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2. (2016·孝感)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 .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 13. (2020·荆门)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中国将要建立( )
    A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2021·南京) 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 . 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 15. (2020·扬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 . 国家富强 B . 民族振兴 C . 人民幸福 D . 世界和平
  • 16. (2022·湘潭)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    )
    A . “求同存异”方针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 “一国两制”构想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17. (2019·德州)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 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D . 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 18.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资建设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宁夏青铜峡水电站、新疆的油田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据此推知(  )
    A . 民族地区行使自治权 B . 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单一 C . 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 D . 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扩大
  • 19. (2020·宁夏)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以上事实说明(    )
    A .   “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道路 B .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已经完成 C . 中国广泛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广泛认同
  • 20. 毛泽东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 . 华东军区海军 B . 东海舰队 C . 南海舰队 D . 北海舰队
  • 21. (2021·东营) “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共赢共享的理念 C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 对外开放政策
  • 22. (2018八下·揭西期末)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 . 日内瓦会议 B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 万隆会议 D .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会议
  • 23.  “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兵种,共和国拥有了一支高科技装备的武装力量。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新的兵种”指的是(  )
    A . 海军 B . 陆军 C . 空军 D . 导弹部队
  • 24.  握手是一种礼节,国家领导人的握手更是寓意深刻。如图“握手”照片传递的有效信息是中美两国(  )

    A . 在国际问题上步调一致 B . 关系出现转机 C . 矛盾隔阂已经消除 D . 建立外交关系
  • 25. (2022·怀化) 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 2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格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 D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27. (2017八下·个旧期中)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下人物为此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是(    )

    A . 邓稼先 B . 焦裕禄 C . 王进喜 D . 雷锋
  • 28. (2020八下·集贤期末)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
    A . 歼5型歼击机 B .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 籼型杂交水稻 D .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 29. (2022·成都) 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 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 .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 . 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 . 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 30.  观察下面漫画《三代赶集》,三代人赶集方式的变化给人们最深的感受是(  )

    A . 交通方式革新,城乡差距已消除 B . 科技的进步,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C . 互联网的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变化
二、非选择题
  • 3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材料二: 

    1. (1)  目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2. (2)  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了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域,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域的设立,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成功实施?请任选一幅图说出其设立的时间。
    3. (3)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根据所学,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
  • 32.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 (1) 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 (3) 我们应该从材料二中吸取什么教训?
    4. (4) 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5. (5) 据材料四,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6. (6) 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交,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1.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根据你知道的史实,谈谈这一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有什么意义?
    3. (3)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件大事。
    4. (4)  我国外交上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启示。
  • 34.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970年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016年8月

    我国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2020年1月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大事年表》整理材料二:众多科学家曾生活在“国破山河在”的动荡年代,有“科技救国”的理想。为建设新中国,原中央研究院的81位院士,60人拒绝了国民党的威逼利诱,选择驻守故土;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怀揣着民族复兴、浴火重生的梦想,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破除一切艰难险阻,毅然决然归国效力。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者已经达到3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全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回归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研究体系。在这个火红年代,科技工作者以爱国、奉献、创新、协同的精神,在天地间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编自《新中国以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创新的历史考察》

    1. (1)  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发生了哪些变化?
    2. (2)  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3. (3)  综上所述,请用史实说明科技工作者“在天地间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