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大题共</strong><strong>5</strong><strong>小题,共</strong><strong>18</strong><strong>分。</strong>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12月,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显示出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创造了水电机组单机容量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6项纪录,将白鹤滩水电站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

    大坝是水电枢纽工程的核心建筑。白鹤滩水电站大坝采用双曲拱坝的坝型,拱坝坝高289米,相当于100层楼高,主体混凝土浇筑总量803万立方米,体积超过3个胡夫金字塔。建设者在温控理论、混凝土原材料、施工工艺和养护维护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防止混凝土由内外温度变化而产生温度裂缝,是大坝建设面临的普遍难题。白鹤滩水电站用先进技术筑成了“无缝大坝”。设计建设团队优化完善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理论,在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形成了一整套施工工法和工艺,为“无缝大坝”提供了坚实保障。大坝内部还埋设了累计300万米长的冷却水管,借助1万多个传感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故障自我诊断、温度流量异常报警。在这套智能温控系统和智能混凝土运输、浇筑成套设备的支持下,截至目前,坝体上没有发现一条温度裂缝。

    如果说大坝是水电站的躯干,水电机组就是心脏。心脏够强,水能才可以充分、稳定地转化成电能。白鹤滩水电站就拥有一颗“大心脏”——16台单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研制这一级别的水电机组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建设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牢牢掌握了核心技术。比如巨型转轮实现了“零配重”,不夸张地说用一根手指的力量就能拨动巨大的转轮。转轮是决定发电机组能量转化的关键部件,为保证重达330吨的转轮不出现质量偏心,设计者采取转轮全低氢焊接、三维模拟精准确定等措施实现了“零配重”。从运行效果来看,高50米、重逾8000吨的发电机组,整体振动、摆度值只有0.05毫米左右,机组的效率、稳定性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在汛期需要泄洪。为此,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布置了3条无压泄洪洞,单洞最大泄洪流量4083立方米/秒,水流能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通过。为洪水修建的这3条“高速公路”,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无压泄洪洞群。目前,泄洪洞经受住了水库高水位泄洪运行的考验。

    白鹤滩水电站作为能源领域的大国重器,在人类水力发电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超级工程的建成,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水电作为世界引领者的地位。

    (取材于张超然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电,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水电是全球公认的清洁、优质、灵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无污染、运行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便于电力调峰等特点,开发综合效益高。白鹤滩水电站投入使用后,年平均发电量约为624.43亿千瓦时,一天的发电量可满足5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500万吨,减排约6500万吨二氧化碳、60万吨二氧化硫,相当于少建近6座年产400万吨的大型煤矿。

    在长江干流上,白鹤滩水电站与其上游的乌东德,下游的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水电站连珠成串,共同构成了一条跨越1800公里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这条走廊上的110台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年均生产电能约3000亿千瓦时,可满足3.6亿人一年的用电需求,能有效缓解华中、华东地区及川、滇、粤等省份的用电紧张情况,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西电东送”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流域梯级电站联合调度,不仅扩大了发电效益,实现了“一滴水发六次电”,还将更好地发挥水电站防洪、航运、生态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这条走廊生产的电能替代了大量化石燃料,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6座水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04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8亿吨,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在各方努力下,白鹤滩水电站后续各项工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取材于付丽丽等的相关文章)

    1. (1)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建设实现的突破的一项是( )
      A . 采用双曲拱坝的坝型 B . 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 C . 运用智能温控系统 D . 使用智能混凝土运输、浇筑成套设备
    2.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白鹤滩水电站的技术成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筑成了“无缝大坝”:在筑坝的理论、原材料、工艺等多领域实现了突破。 B . 拥有一颗“大心脏”:安装了16台单机容量世界第一的水轮发电机组。 C . 巨型转轮“零配重”:发电机组的整体振动、摆度值只有0.05毫米左右。 D . 修建洪水“高速公路”:水电站左岸布置了世界最大的无压泄洪洞群。
    3. (3)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电是清洁、优质、灵活的可再生能源,将逐步取代煤炭等开发效益较低的能源。 B .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梯级电站依次分布在长江上。 C . 110台水电机组每年生产的电能,满足了长江两岸1800公里范围内所有的用电需求。 D .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4.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鹤滩水电站是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B . 水能转化的充分稳定与水电机组装机容量有关。 C .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将关闭6座大型煤矿 D . 多座水电站相连使得长江水的发电量翻了六倍。
    5. (5)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产的意义。
二、本大题共</strong><strong>6</strong><strong>小题,共</strong><strong>23</strong><strong>分。</strong>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君,此所谓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士劲直,听用,且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重人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重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重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是以诸侯不因,则事不应,故敌国为之;百官不因,则业不进,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学士不因,则禄薄礼卑,故学士为之谈也。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蔽,而大臣愈重。凡重人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习故。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恶,固其所自进也。官爵贵重,朋党又众,而一国为之讼。则智法之士欲干上者,非有所信爱之亲,习故之泽也,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处势卑贱,无党孤特。夫以疏远与信爱争,其数不胜也;以新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恶争,其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智法之士操五不胜之势,以岁数而又不得见;重人乘五胜之资,而旦暮独于前。故智法之士奚道得进,而人主奚时得悟乎?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智法之士焉得不危?可以罪过诬者,以公法而诛之;其不可被以罪过者,以私剑而穷之。是明法术而逆主上者,不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

    朋党比周蔽主,言曲以便私者,必信重人矣。故其可以功伐借者,以官爵贵之;其可以美名借者,以外权重之。是以蔽主上而趋于私门者,不显于官爵,必重于外权矣。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不待见功而爵禄,故智法之士安能蒙死亡而进其说,重人安肯弃利而退其身?故主上愈卑,私门益尊。重人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使国家危削,主上劳辱,此大罪也。臣有大罪,而主弗禁,此大失也。使其主有大失上,臣有大罪于下,索国之不亡者,不可得也。

    (取材于韩非《孤愤》)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法而治官案:同“按”,依照。 B . 故敌国为之讼:同“颂”,赞颂。 C . 而旦暮独于前说:同“悦”,愉悦。 D . 于吏诛僇:同“戮”,杀死。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亏法利私         朋党比周弊主 B . 力能得君         可以罪过诬者 C . 烛重人之阴情         又习故 D . 必信重人矣          使其主有大失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权臣不能忠于君主而推荐自己的政敌 B . 以反主意与同好恶争凭违背君主心意的言行与投合君主好恶的人相争 C . 以私剑而穷之用私家剑客把他们斩尽杀绝 D . 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如今君主对于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人就实行诛杀
    4. (4)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子一旦成了掌控大权的权臣,就会破坏法律、谋取私利、控制国君。 B . 朝廷内外的许多人出于各自的私利,都甘心依附于权臣,助纣为虐。 C . 权臣蒙蔽了国君,不是拥有显赫的官爵,就是被赐予重要的外交权。 D . 文章在批判权臣窃取权力、危害国家的同时,也批评了君主的过失。
    5. (5) 文中“智法之士”与“重人”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 3.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1]也。”(《公冶长》)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子路》)

    【注释】[1]瑚琏:宗庙中盛委稷的贵重华美的器具,比喻栋梁之材。

    孔子对子贡和樊迟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张》)

三、本大题共</strong><strong>28</strong><strong>分。</strong>
  •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真兴寺阁[1]

    苏轼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注释:[1]真兴寺阁:在凤翔城中,高十余丈,为宋初凤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所建。

    1. (1)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写诗人登临真兴寺阁所见及所闻。 B . “此阁几何高”六句自设问答,构思精妙。 C . “写真”四句勾勒出建此阁者的威严形象 D . “作者何以胜”诗人自叹登楼时体力不支
    2. (2) “登者尚呀喘”一句,通过描写登阁人的反应表现出真兴寺阁之高峻。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 .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听弹琴》) B .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C .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D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3. (3) 陈衍《宋诗精华录》中认为本诗“以‘健’胜”。请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并以具体诗句为例加以赏析。
  • 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 (1) 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目的是为了说明“”,从而委婉地表达希望晋武帝允许自己“先尽孝,再尽忠”的求。
    2. (2) 杜甫《客至》开篇以“”写出了“无人至”情景,为“客将至”作了铺垫。
    3. (3)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苟有能反是者,,忧之太勤”,批评了做事不能把握好尺度的现象。
    4. (4) 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了钱塘江壮美之景:“云树绕堤沙,。”
    5. (5) 苏轼《石钟山记》中记载,李渤发现山下潭中的两块石头,“扣而聆之,”,由此认为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 6.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命贾宝玉跟随到刚竣工的大观园中题咏匾额对联。书中写道,来到正殿时:

    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1. (1) 大观园与贾宝玉梦中游历过的一个地方十分相似,这个地方是哪里?
    2. (2) 贾宝玉梦中游历过的地方与他在现实中生活的大观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依据原著简要概括。
四、本大题共</strong><strong>4</strong><strong>小题,共</strong><strong>18</strong><strong>分。</strong>
  • 7.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在苍茫的大地上

    定居内蒙古10年,第一次真正地用脚步去丈量这片118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在长这十余天的旅行中,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行走,这片大地之于生命的意义,便在这样的行走中清晰浮现。从有着风起云涌战争历史的乌兰浩特,到处处有民歌传唱的广裘科尔沁,而后一路向西,抵达阴山脚下黄河水浇灌的富饶的巴彦淖尔;从北向南,从东向西,穿越几千公里,行经科尔沁草原,俯瞰库布齐沙漠,遍览河套平原,追随黄河浩荡足迹。这蜿蜒起伏的大地,如此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以至途中行走的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却不忍心闭眼休憩片刻,只怕错过转瞬即逝的夕阳,或者变幻莫测的云朵。我只想看一眼,再看一眼,仿佛自己无意中闯入一片神圣的高原,这突如其来的永恒之美,瞬间将我俘获

    在定居内蒙古最初的两年,我曾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这本书中,以外来者的好奇视角,书写过这片与我在齐鲁大地的故乡迥然不同的大地。但很快我便发现,这种猎奇似的写作不能长久,于是我放下笔墨,用五年的时间,以“乡村三部曲”的形式,孜孜不倦地描摹我童年的故乡。在此之间,所有关于内蒙古大地的写作素材,都以宝藏的形式,深埋在某一个地方,只等某一天,山洞豁然打开,我走入其中,看到已与生命融为一体的闪烁的珠宝。当为故乡写完第四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乡村三部曲”中随处可见的嘲讽与刻薄,慢慢从我的文字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乡村卑微生命的包容,对人们鸡零狗碎命运的悲悯。自然中的每一种生命,小到朝生暮死的蜉蝣,大到重达百吨的蓝鲸,甚至一片落在草尖的雪花,一滴檐下坠落的雨珠,都值得我们给予敬仰。万物相爱,人与自然中的一切和谐共生。这样开阔的生命启示,是广袤苍凉的内蒙古高原,给予我人生的恩赐。

    我因此热爱内蒙古这片大地。而此次跨越东西南北不同地理风貌的行走,将这片土地蓬勃孕育出的创作素材,第一次清晰地推到我的面前。我知道我将慢慢停止对齐鲁大地的书写,转而去汲取生命中第二故乡赐予我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这是一片热烈又孤独的大地,人们在这片千万年前就已隆起的高原上,深情地歌唱,执著地起舞,炽热地相爱,寂静地老去。不管时代的风云如何变幻,战争的铁骑怎样横扫,它们终将化为缥缈的烟云,只有那些动人的歌舞从未消失,在这片水草丰美、群马驰骋的高原上,蝴蝶一样自由地飞翔,花朵一样肆意地绽放。

    在乌兰浩特,我看到战争的足迹,它行经这片火红色的土地,残酷扫荡着一切,却又在更为强大的时间面前,烟消云散,化为历史。无数的生命,在大火焚烧过的泥土里落地生根,顽强生长。一块石头在草原上静默,一头奶牛在山岗上吃草,一个牧民在秋天里劳作,一只蜻蜓在阳光下飞舞。他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却又如此和谐,互为风景。这秋天的草原、农田、森林、河流,它们什么也不说,将躁动、喧哗、虚荣、攀附、功名,全部沉淀、过滤,最终化为广阔的空,而后归入虚无。只有饱满的庄稼站立在大地上,满树的沙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静默无声的草捆仰卧在山坡上,归流河朝着未知的远方,悄无声息地流淌;夕阳在天边慢慢隐没,旧的一天结束,新的一天,在黑夜的尽头即将抵达。

    在库伦旗的三大寺,我看到两株沧桑古老的暴马丁香。几百年来,它们栉风沐雨 , 深情相望,从未厌倦。亲手将它们栽下并奉为菩提日日浇灌的僧人早已不在人间,老旧的寺门也已斑驳衰朽,树影落在长满青苔的砖瓦石块间,古老的钟声从遥远的时光罅隙中传来。一切都在褪色、老去,只有这天地间比人类更为枝繁叶茂、亘古长久的生命,向着永恒的天空,伸展着闪亮簇新的枝叶。鸟儿不理人间的悲欢,飞落在丁香遒劲的枝干上,凝视片刻头顶广阔的深蓝,便倏然振翅,杳无踪迹。热闹的人群已经散去,风中轻微颤动的丁香,在此刻的秋天安静孕育着果实。那果实记录着风雨,也记录着载歌载舞、祈求风调雨顺的人们的面容。

    在巴彦淖尔,我只想看一眼黄河。它流经河套平原,一路向东,最后在我的故乡——齐鲁大地,注入渤海。看到奔涌不息的黄河,就如看到自己生命的来处,一粒种子无意中撒落泰山脚下,在乡间野性生长,而后被命运偶然间吹离故土,抵达塞外。而这条流经九省的母亲河,它的血液中散发着我所眷恋的气息,它滋养着阴山脚下富饶的河套平原与乌拉特草原,让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们,却能收获一片肥沃的绿洲。这烟波浩渺的母亲河,它携带着一百多万年前的泥沙,穿越历史的隧道,宛若一个巨人,在无边的大地上浩荡前行,发出响彻云霄的低吼。千百年来,多少王朝化为废墟,就连阴山岩刻的古人,也只留下神秘莫测的符号,而后消失不见。但见证过所有王朝兴衰的母亲河,却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或许,命运将我带到这片蕴蓄着蓬勃的生命之力,也承载着人间哀愁的大地,是为了让我站得更高一些,看清宛若星辰散落大地的生命之珍贵。这生命不仅包括我们人类,也包括大地上所有的野兽、牛羊、马群、飞鸟、花草、树木。所有存活于世的生命,共同构成了我们栖息的美好家园。它弹奏着动人的音律,有着永恒不朽的伟大 , 值得我永不停歇地用文字去记录、书写、赞美。

    (取材于安宁的同名散文)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瞬间将我俘获俘获:深深吸引 B . 对人们鸡零狗碎命运的悲悯鸡零狗碎:琐碎平庸 C . 它们栉风沐雨栉风沐雨:冒着风雨 D . 便倏然振翅倏然:频率很高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理解生命的意义,作者在内蒙古大地上穿越了几千公里。 B . 相比《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乡村三部曲”的艺术价值更高。 C . 第5段以寺门、树影、钟声褪色老去,反衬出丁香的生命长久。 D . 文中多处运用长短一致、结构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3. (3) 作者在文中多次谈及齐鲁大地的故乡,请简要分析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4. (4) 文章结尾说,内蒙古大地有着“永恒不朽的伟大”。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永恒不朽的伟大”包含了哪些涵义。
五、本大题共</strong><strong>3</strong><strong>小题,共</strong><strong>63</strong><strong>分。</strong>
  • 8.  语言基础运用。

    ①历经两年改造升级,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工程已于近日完成竣工。②改造工程遵循“传统外观、现代场馆”的设计原则,保留了工体1959年建成之初最大限度的风貌。③场内的“看台碗”结构,是本次改造的亮点之一。④通过提升看台坡度、增大座椅行距和间距,使观众的观赛体验大幅提升。⑤升级改造后的工体,将作为重大足球赛事开、闭幕式、比赛的场地投入使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句中“完成”应删去。 B . ②句画线部分的词语顺序需调整。 C . ④句没有语病。 D . ⑤句中顿号使用不正确。
  • 9.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网络平台上有很多借用同音、近音字书写表达的现象,如将“太酷啦”写成“泰酷辣”、“不好意思”写成“报一丝”,“就是就是”写成“9494”等。对这种现象人们褒贬不一。请谈谈你对这种网络书写表达方式的看法和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②班级召开“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主题研讨会。请结合你在课内外读过的古诗词,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写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符合古诗词作品内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

    ③请以“彩虹似的梦”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 10.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对青年的讲话中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句话发人深省。每个人、每个集体、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乃至全人类,都需要思考和牢记自己的来处与去处。

    请以“来处与去处”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②每一天在相同的路上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每一天在相同的时刻都会有不同的光影,每一天相同的人群中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每一天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却体验着不同的感受。我们的生活,每一天似乎都相同,每一天其实都不同。

    请以“每一天都不同”为题目,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