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15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只有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才能培养出这种亲密的群体,其中各个人有着高度的了解。好恶相投,连臭味都一般。要达到这境界,却有一个条件,就是没有什么差别在阻碍着各人间的充分了解。空间的位置,在乡土社会中的确已不太成为阻碍人了解的因素了。人们生活在同一的小天地里,这小天地多少是孤立的,和别群人没有重要的接触。在时间上,年长的人可以了解年轻的人,他们甚至可以预知年轻的人将要碰着的问题。年轻的人在把年长的人当作他们生活的参考蓝图时,所谓“不了解”也不是分划的鸿沟。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

    这差别倒并不是起于有着悬殊的遗传特质,这在世代互婚的小社区里并不会太显著。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也愈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这事业除非另外设法,由社会来经营,浮士德式的精神的确在破坏这社会上的基本事业。

    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在社会结构上,同性组合和家庭组合原则上是交错的,因为以生育为功能的家庭总是异性的组合。因之,乡土社会中“家庭”的团结受到了这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有删改)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说:“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受千年封建礼教的束缚,人们都无法冲破性别的鸿沟。从“男女有别”到“男女平等”,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西方帝国主义用炮火轰开我国紧闭的大门,先进思想的涌入惊醒了沉睡的中国,西方的天赋人权说和西方女性主义的输入,不禁使人对比中西方女性的地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中,在变革中,废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纲常,重新给予女性平等的权利;其二,随着教育的普及,近代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随着西方先进思想的涌入,越来越多有救国梦想的年轻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企图救国图强,并将救国图强与争取女权结合在一起,使男女平等成为可能。经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努力,“男女平等”的思想渐渐取代“男女有别”,但固守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纲常余力也不会马上消退,只有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之间,社会才会进步,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指日可待。

    (摘编自李宗霖的《论“男女有别”到“男女平等”的演进史》,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于斯、死于斯的人群里就能培养出乡土社会的亲密群体。 B . 在宗教的理想天堂中,为充分了解道义,男女性别的鸿沟被抹杀。 C . 乡土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和男女心理上的隔离有助于保持稳定的社会关系。 D . 在乡土社会中,同性组合的家族为基本社群,影响着异性组合的家庭团结。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乡土社会中,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个人之间的充分了解。 B . 恋爱是一项毫无成就的探险,所以在乡土社会中是不容存在的。 C . 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阿波罗文化是不接受 , 因为男人做了女人该做的事,破坏了稳定的社会关系。 D . 乡土社会为了社会的安稳,采取两性隔离的方式,隔离产生距离,甚至筑下鸿沟。作者对此深恶痛绝。
    3.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雷雨》中鲁侍萍生了两个儿子仍被被周家强行赶出家门的原因。 B . 《琵琶行》琵琶女自述“商人重利轻别离”,自己只好独守空船。 C . 《增广贤文》中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D . 《礼记》中记载男子行冠礼仪式的篇幅较多,记载女子行笄礼的内容很少。
    4. (4) 我国政府于2018年宣布的放开三孩的生育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引发了人们的讨论。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为什么现代社会生育率会走低。
    5. (5) 请结合材料一的观点,简要分析《红楼梦》中贾母为何选薛宝钗当孙媳妇而放弃和贾宝玉两情相悦的林黛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陌上无穷树(节选)

    李修文

    病房里的岳老师,还有那个七岁的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

    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是由于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的带领下,踏遍了河山,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除了在这家医院,几年下来,我已经几度和岳老师在别的医院相遇,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每次看她时都带来了一堆书来。

    中午时分,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最后,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试的时候,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而这两场泪水其实都是为小病号流的。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要教小病号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差不多一个星期里,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辗转难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过,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时,我不由得哽咽了: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聚拢了。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场开端。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离婚登记处是婚姻的弃儿,终年蛰居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迟早相见,再迟早分散。但是,就在聚散之间,是反抗将我们连接在一起。在贫困里,认真听窗外的风声;在孤独中,干脆自己给自己造一座非要坐穿的牢房;这都叫作反抗。在反抗中,我们变得可笑、无稽甚至令人憎恶,但这就是人人都不能推卸的命。

    但是,有一件事情足以告慰自己:你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反抗的痕迹。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唯有反抗二字,才能匹配最后时刻的尊严。

    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稍晚一点,会起风,大风撞击窗户,她会醒来;再晚一点,骨病会发作,疼痛使她惊叫一声,再抽搐着醒来。醒来即是命运。这命运也包含着突然地离别。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摘编自李修文《山河袈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首先出现在小病号的答问中,直至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下句再次出现,串联起整个故事,使叙述集中而清晰。 B . 文中小病号背不出诗句,除了生性顽劣不愿学习,还因为年纪尚小并不能理解诗句中的离愁别绪和深层含义。 C . 文中写岳老师哭泣时,“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这一动作描写突显出岳老师斯文怯懦。 D . 文中写了岳老师与小病号的分别,更含蓄的书写了人生更为极致的另一种分别,即生死离别。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到最后才出现诗句的后半句“唯有垂杨管别离”,是作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B . 岳老师苍白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显现出她以自己的方式“反抗”命运,令人尊敬。 C . 文章表现了主人公的坚强和反抗不幸命运的态度,哀而不伤,显现了人性之美。 D . 文章的语言风格是温润节制而富有哲理的,于细节处蕴藏着强烈情感触动人心。
    3. (3) 岳老师的两次哭泣所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 , 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圆,斫雕而为朴 , 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太史公曰:自郅都、杜周十人者,此皆以酷烈为声。然郅都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张汤以知阴阳,人主与俱上下,国家赖其便。赵禹时据法守正。自张汤死后,网密,多诋严,官事浸以耗废。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然此十人中,其廉者足以为仪表,其污者足以为戒,方略教导,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质有其文武焉。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有删改)

    [注]①觚:方;雕:华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B .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C .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D .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酷吏列传》中“道之以政”的“道”同“导”,引导,动词,与《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的“道”含义不同。 B . “救火扬沸”,在文中“救火”指“负薪救火”,“扬沸”指“扬汤(热水)止沸”。两个成语意思都指舍本逐末。 C . 下士,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文中指才德差的人。 D . 酷吏,指那些施行严刑峻法,以酷烈著称的官吏。司马迁在《酷吏列传》中写了十个酷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的话表明行政命令和刑罚可以避免百姓犯罪,但受到刑罚的百姓不会感到羞耻。 B . 司马迁认为法网宽疏得可以使能吞掉船只的大鱼从中漏掉,可是官吏的治绩却很好,不为非作歹,老百姓太平无事。 C . 司马迁引用孔子、老子的话,又把秦法宽仁、汉初严苛两相对照,来表明自己的去取,并隐含了对汉武帝任用酷吏的批评。 D . 《酷吏列传》记述汉武帝任用以凶狠残暴著称的郅都、杜周等酷吏的行事,指斥了这些人执法惨酷、肆行贪污的行为。
    4. (4) 把本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5. (5) 司马迁对于治理国家,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跟文中提及的谁的观点一致?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雉带箭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注]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韩愈在徐州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观察推官,此诗写他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静”字,可以联想出狩猎人此刻全神贯注窥伺猎物的情态,与下文射猎时和射猎后的动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 将军围猎时让人放火焚烧原野以惊动躲藏的猎物,野鸡在火光中飞起,因害怕猎鹰袭击,所以又落进草丛中。 C . 将军秋猎一方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部下的射击技巧,以达到军事训练的目的。 D . “仰笑”二字,将一位地方主帅骄矜得意的神气跃然纸上,“军吏贺”写出围观的军吏敬服将军绝妙的射技,为他的成功庆贺。
    2. (2) “将军欲以巧伏人”中“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 5. 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江岸崖石险怪高峻。“”一句,写出了波涛力量浩大,激起了一副阔大的雪浪图。
    2. (2) 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
    3. (3) 《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彭士禄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曾是国家的最高机密。

    20世纪60年代,代号为“09”的中国核潜艇工程上马,在彭士禄等人的领导下,工程是按照先建造陆上的模拟反应堆作为未来核潜艇的动力,研制核动力攻击型核潜艇之后在此基础上改装出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规划来进行中国核潜艇研制的

    在工作上,彭士禄不但宵衣旰食 , 勇于承担,而且身先士卒。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提升功率试验期间,他把被子搬进厂房,24小时连轴转,以便随时发现、分析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场解决问题;核潜艇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时,他随艇出海。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晚年,他基本失去胃功能,只能插一根鼻饲管以获取营养,有人问他,“值得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值得!为了核潜艇,付出一切都值得,就是死了也值得!”人们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坚决不同意。“‘之父’的说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科学,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彭士禄说。

    1. (1) 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隐姓埋名B. 宵衣旰食C. 身先士卒D. 斩钉截铁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 B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C . 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珊,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鲁迅《祝福》) D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史铁生《我与地坛》)
    3. (3)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牙刷刷毛上布满了细菌,这需要我们彻底清洗牙刷,把上面的食物残渣和污垢清洗干净,将水分甩干,放在独立的口杯里,不要和他人牙刷接触,以免交叉感染;将刷头朝上,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刷毛的情况,一旦刷毛出现变形、卷毛、破损等情况,①  , 否则牙刷的清洁能力就会变差,而且有可能擦伤牙龈,从而引起牙龈出血和牙龈炎。

    即使牙刷使用状况良好,但为了避免太多细菌滋生,最多使用三个月就要更换了。牙刷不要选择刷头太长的,不然很难清洁到口腔的后半部分,宽度不超过四排刷毛,刷头的顶部是椭圆形的,这样的刷头方便操作;刷毛的材质应选择软而细的尼龙丝,刷毛顶端是磨光面,耐磨且容易干燥,②  , 太硬会损伤牙体组织,太软不容易将口腔清洁干净。牙刷柄,要自己握起来比较舒服,有弹性并且防滑。

    ③ ?普通牙刷能满足大部分的需要;如果是手动刷牙方法和刷牙的力度掌握不好的人士,或者手部活动有困难的特殊人士,电动牙刷也是不错的选择,但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

    1. (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可是你完全错了。我们这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曹禺《雷雨》) B . 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C . 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D . 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考选科与生涯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选科不仅关乎高考,对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也往往会有较大影响。如何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复兴中学拟在高一选科前,给学生举办一场题为“高考选科与生涯规划”的专题培训会。学校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分享你曾经的困惑、选择及理由,给同学们一些启发。请你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