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07 浏览次数:37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 1. 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喊(là) 然(tū) 瘦(xuē) B . 懦弱(nuò ruò) 恢复(fuī fù) 橱窗(chú cāng) C . 钉钉子(dìng dīng zi) 扇扇子(shān shàn zi) 弹弹珠(tán dàn zhū)
  •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重整旗鼓 妨备 繁锁 B . 不可记数 荡漾 迷檬 C . 出谋划策 耽搁 惊惶
  • 3. 下列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品质的那组词语是( )
    A . 志存高远 铁面无私 英勇无畏 B . 面容清秀 焦躁不安 一知半解 C . 悠然自得 望眼欲穿 粉墨登场
  • 4. 下面有错误的那个句子是( )
    A .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B .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被蜘蛛和苍蝇一齐包在里头。 C .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 5. 下面与例句写法相同的那个句子是( )

    [例句]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A . 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望着妈妈笑了。 B . 太阳见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笑眯眯地看着路上的行人。 C .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 6. 下面形容美好春光的诗句是( )
    A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7. 下面句子中,与为人处世有关的那个句子是( )
    A .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B . 长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8.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下面有错误的那一组是( )
    A . “元宵节”的风俗: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 B . “重阳节”的风俗:登高、赏菊、挂艾叶菖蒲榕枝…… C . “除夕”的风俗:贴春联、吃团圆饭、发压岁钱……
  •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那一项是( )
    A . 我发现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这两个词语意思相近。“他曲解了长辈的意思,嘴里不满地嘀咕了几句。”“从远处踉踉跄跄地走来一个人,他手中握着一把扇子,另一手拿着一个酒瓶,嘴里嘟囔着不清不楚的话。” B . 我发现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要母亲知道现在这个时候,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不能离开这里。 C . 我发现下面这两个句子都属于心理活动描写。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 10. 下面是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的内容。有A,B,C三位同学给这些内容排了序。你认为排序最恰当的那位同学是( )                                                                                            

    ①偷出右手

    ②将大虫按将下来

    ③把大虫打做一堆

    ④双手揪住大虫顶花皮

    ⑤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⑥提起拳头

    A . ④②①⑤⑥③ B . ④②①⑥⑤③ C . ④②⑤①⑥③
二、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0分)
  • 11. 填空题。
    1. (1) 。 。(《示儿》宋•陆游)
    2.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 (3) ,一字值千金。
    4. (4) 树欲静而风不止,
    5. (5) 胤功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尝得油,夏月则 以照书,焉。
三、阅读与鉴赏(35分)
  • 12. 阅读与鉴赏

    ①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④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上面的内容节选于《为人民服务》,共有四句。其中 (填序号)这句是作者提出的观点。 (填序号)这句作者引用名人名言来论证这个观点。 (填序号)这句作者拿正反两方面对比着来证明这个观点。 (填序号)这句作者列举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 13. 现代文阅读

    惊蛰

    一整天,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骄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茸茸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出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他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

    ——摘自《大地上的事情》作者:苇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1)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短文主要写了哪些“物”来反映惊蛰时分万物是生机盎然的?下列是三位同学的回答。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____
      A . 天空 小麦 青草 柳树 杨树 小鸟 B . 湖泊、池塘 新绿 沟壑和道路 柳树 杨树 小鸟 C . 天空 小麦 新绿 青草 叶芽 花蕾 小鸟
    2. (2) 有人说,最美的惊蛰还是在诗词里。请读一读下面这首诗,把陆游泛舟时看到的美景有关诗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里。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①,嫋嫋②柳丝摇麴尘③。

      欲上兰亭却回棹④,笑谈终觉愧清真。

      [注释]

      ①鳞,同“粼”。黛,青黑色。

      ②嫋,读 niǎo。嫋嫋,指细长柔软的样子。

      ③麴,读 qū。麴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淡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借指柳树,柳条。

      嫩柳叶色鹅黄。

      ④棹,读 zhào。船桨。

  • 14. 现代文阅读

    我小学毕业那年的一天,我丢了15张饭票,合计3斤12两(旧制16两为1斤),是5天的定量口粮。

    我哭着跑回家,母亲一听慌了:“怎么得了!这5天吃什么?”

    我沮丧地说:“不读了!”

    父亲说:“虽然饭票丢了,但书还是要往上读!”他立即从队上的食堂称来3斤12两米。这是父母亲两天多的口粮,给了我。他们吃什么?我没要,咕哝道:“反正考上了,也供不起!”

    “谁说的?丢了几张饭票就不读书了?以后不知还要碰到多少难事呢!”60岁的父亲着了魔似的把我拖到学校,把米交给学校食堂。

    我担心父母亲饿肚子,中午又往家里跑,却看见他们在稻草树下忙碌。生产队的稻草扎在树腰上,下面悬空,两头小中间大,呈漂亮的弧形,像一个巨大的球,雨再大都淋不进。时令已是盛夏,树腰上只剩松松垮垮的稻草帽。父亲见了我,十分尴尬地说:“捶点谷子!”说着,解开两只稻草活结,把稻草横摆在簸箕里,他们一个一个翻找。母亲用拇指指甲小心翼翼地把夹杂在稻草中的谷穗掐断,放到身边的铜脸盆里,又继续翻找。然后是捶,接着,母亲端起簸箕颠簸——扬弃禾叶、灰尘和瘪谷,留在簸箕里的是一点点二皮谷。母亲把二皮谷颠进铜脸盆里。

    我鼻子发酸,暗暗发誓努力学习。

    ——摘自《录取通知书》作者:廖天赐(有改动)

    1. (1) 下面是四位同学概括的主要内容。你认为最恰当的概括是(    )
      A . 父母亲没有口粮了,为了不挨饿,就在稻草堆里找还能食用的二皮谷。 B . “我”丢了15张饭票,父母亲把自己的口粮换成了粮票让我去买饭票。 C . “我”丢了15 张饭票,两位老人在稻草堆里找补,渡过难关。 D . 父母亲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感化“我”,让我努力学习。
    2. (2) 请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围绕“尴尬”一词联系上下文好好揣摩父亲的心理,再把揣摩到的意思都写下来。
    3. (3) 作者回忆的这段往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四、表达与写作(35分)
  • 15. 语言表达

    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请根据这个问题,有条理地表达,如分点说明。

  • 16. 写作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表达出来。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注意:不得抄袭,或套作文;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