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40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积累运用(33点)
  • 1. 请你用楷书认真抄写下面这段话。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遥望东方,我们在万道霞光中启航,昂首未来,我们在繁花似锦中赶路。

  • 2. 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tōng xiāo

    yán jùn

    yòu zhì

    kǒng bù

二、选择题
  • 3. 下列选项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音:(ǒu)然 (bē)璃 折(cuò) 翻箱柜(dǎo) B . 字形:僻静 唠叨 司空见贯 心平气和 C . 字义:不以为(然:对) 马观花(走:骑) 山倒海(推开) D . 用音序查字法查汉字“肿”和“章”时,应先查“ZH”。
  •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 )
    A . 《沁园春•雪》勾画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B . 只要他遇到闻所未闻的问题,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C . 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同学的添油加醋 , 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D . 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 从尼泊尔地震和新疆洪灾等大量事实中,说明自然灾害是没有国界的。 B . “燃灯校长”张桂梅,为贫困女孩免费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点燃了她们梦想的灯。 C . 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D . “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 6. 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的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 . 排比 对偶 比喻 拟人 B . 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C . 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D . 比喻 排比 对偶 拟人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小说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B .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写一个乖巧听话的男孩顽强面对困难的成长历险记。 C .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D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三、按要求完成问题。
  • 8. 请你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1. (1) 一头蓝鲸前进所产生的功率相当于一个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2. (2) 有人发现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60头海狗崽子。
    3. (3) 螃蟹在挖洞时,把“蟹钳”当作“挖土机”。
  • 9. 古诗文园地。
    1. (1) 按要求默写诗句

      ①《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句子:

      ②《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③《竹石》中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是:

    2. (2) 下列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我来思,雨雪罪罪。——《诗经•小雅•采薇》 B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泊船瓜洲》王安石 C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D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3. (3) 把古诗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马诗》

      于谦

      不怕牺牲、品质高洁

      《石灰吟》

      郑燮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竹石》

      李贺

      不惧打击、坚韧刚劲

    4. (4) 下面和课文《学弈》所讲的道理相同的一项是( )
      A . 言必行,行必果。 B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 . 满招损,谦受益。 D .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
  • 10. 口语交际

    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准备开展毕业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 (1) 假如你正在接受采访,请用简明的语言告诉记者,在小学六年里,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
    2. (2) 你想对母校说点什么?
    3. (3) 下列诗句不适合作离别赠言的一项是( )
      A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C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阅读感悟(36点)
  • 11.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ㅤㅤ两小儿笑曰:“敦为汝多知乎?”

    1. (1) 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2. (2) 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各自从什么角度说理的。                                                                                                                 

      人物

      观点

      说理角度

      一儿甲

      一儿乙

    3. (3) 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12. 课内现代文阅读

    腊八粥(节选)

    ㅤㅤ“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ㅤㅤ“是啊!孥孥说得对。”

    ㅤㅤ“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ㅤㅤ“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ㅤㅤ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ㅤㅤ“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 (1) 选文中“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话反映了八儿的和特点。
    2. (2) 选文写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 说明粥里的材料特别多。 B . 说明锅中的一切发出诱人的香味。 C . 说明八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才华。 D . 从侧面烘托出八儿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3. (3) “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锅中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展开想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出腊八粥的样子(不少于30字)
    4. (4) 阅读链接

      ①粥,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阅读下面的顺口溜,试将粥的名称和食用价值按顺序整理在表内。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粥的名称

      红枣粥

      白莲粥

      绿豆粥

      食用价值

      皮肤好

      ②吃腊八粥是腊八节传统习俗,下面的图片反映的是的节日习俗。除了下面两幅图画的内容你还知道该节日的习俗有等。

      ③读下面的诗句可知(2)题所说的节日的起源与(填人物)有关。图(填序号)表现了诗中提到的习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 13. 课外阅读

    ㅤㅤ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暖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ㅤㅤ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在人们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ㅤㅤ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棉桃裂开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姆”,一捏,就将一团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ㅤㅤ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被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厚实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ㅤㅤ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姣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ㅤㅤ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1. (1) 给文章加上合适的标题。
    2. (2) 全文围绕“棉花”写了哪几件事?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弹棉花→→种棉花→做棉品

    3. (3) 第③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表现出母亲摘棉花的专注和,突出了母亲的
    4. (4) 联系选文内容,说说第④自然段中加点词语“有了着落”的意思。
    5. (5)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棉花是世上最温暖的“花”?
五、习作表达(25点)
  • 14.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 (1) 同学们,回顾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你有过下面这些感受吗?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词语补全题目“一件令我____的事”,写一篇习作。
      欣喜 愧疚 感动 难过 盼望
    2. (2) 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请以“我想感谢的人”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内容写具体、清楚,写出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