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城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焯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 .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 .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 .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 (2) 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 .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 .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 .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 .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 .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 (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夫人心中怕的是凤姐儿未经过丧事,怕他料理不清,惹人耻笑。今见贯珍苦苦地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着凤姐出神。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要当,也因未办过婚良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先见王夫人不允,后见费珍说得情真,王夫人有活动之意,便向王夫人道:“大哥哥说得这么恳切,太太就依了罢。”王夫人悄悄地道:“你可能么?”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王夫人见说得有理,便不作声。贾珍见凤姐允了,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儿还礼不迭。

    ②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

    ③至次日,卵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众人不敢撞入,只在窗外听觑。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 , 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④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又有十三众尼僧,搭绣衣,毅红鞋,在灵前默诵接引诸咒,十分热闹。那凤姐必知今日人客不少,在家中歌宿一夜,至寅正,平儿便请起来梳洗。及收拾完备,已是卯正二刻了。来旺媳妇率领诸人伺候已久。凤姐出至厅前,上了车,前面打了一对明角灯,大书“荣国府”三个大字,款款来至宁府。大门上门灯朗挂,两边一色戳灯,照如白昼,白汪汪穿孝仆从两边侍立。请车至正门上,小厮等退去,众她妇上来揭起车帘。凤姐下了车,一手扶着丰儿,两个媳妇执着手把灯罩,簇拥着凤姐进来。宁府诸螅妇迎来请安接待。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喷哭。

    ⑤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来旺媳妇献茶散口毕,凤姐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履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远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得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速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⑥凤姐且不发放这人,却先问:“王兴媳妇作什么?”王兴媳妇巴不得先问他完了事,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

    ⑦凤姐方欲说话时,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

    ⑧待张材家的缴清,又发与这人去了。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速了,后儿我也睡速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得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来!”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得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换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

    ⑨里面凤姐见日期有限,也预先逐细分派料理,一面叉派荣府中车轿人从跟王夫人送殡,又顾自己送殡去占下处。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刚到了宁府,荣府的人又跟到宁府,既回到荣府,宁府的人又找到荣府。凤姐见如此,心中倒十分欢喜,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划得十分地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

    (选自《红楼梦》,有删改)

    1. (1)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王夫人对王熙凤能否料理丧事心存疑虑,因此并没有先答应贾珍的请求,在王熙凤主动请求下,王夫人才默许。 B . “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一句反映了都总管来升对宁国府下人的祖护心理。 C . 选文中两次提到“卯正二刻”,既可以看出王熙凤的辛劳勤恳,但也反映了她急于卖弄才干的心理。 D . “带出去,打二十板子!”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王熙凤重罚迟到者,反映了她杀一儆百的心理。
    2. (2) 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中有许多语言描写,“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这一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赛言观色、溜须拍马的一面。 B . 选文借宁国府都总管来升及众人之口,反映了宁国府疏于管理的现状,与王熙凤在治理丧事中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 . 选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第②段就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王熙凤的形象。 D . 凤姐处罚迟到者一节文字中,有声(喝命)、有色(放下脸)、有行(掷下对牌),一贯而下,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凤姐的威势。
    3. (3) 画横线处王熙凤与来升媳妇的对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4. (4)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 , 滚将下来。

      ②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 , 知是恼了,不敢怠慢。

三、古代诗文阅读
  • 3.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选文一: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俄直集贤院。 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安石与光素厚,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yí](赠给)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 翰林学士范镇三疏言青苗,夺职致仕。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安石曰:“水旱常数,汤尧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元祐元年,卒,太傅。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用以取士。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世多称其贤。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 世方仰其有为。”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选文二: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B .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C .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D .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王之政”中“举”字与“以予人”(《六国论》)中举的意义用法相同。 B . “安石少读书”中“好”与“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之日久”中“好”读音和意义不同。 C . 赠,从贝,曾声,本义指送给,赠送。文中“赠”指朝廷对逝者追封官爵,以示尊崇嘉奖。 D . 主司,是主管的意思,也指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选文中特指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文思敏捷,特立独行。他博览群书,思如泉涌,构思精妙;屡次拒绝馆阁之命,却甘愿在地方做事。 B . 王安石锐意进取,关注民生。任职鄞县,他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农民青黄不接时,借贷官谷以纾民困。 C . 王安石坚持原则,依法治事。朝议登州民妇当处死刑,他援法力争;任职参知政事,积极推进青苗等新法。 D . 王安石崇尚道德,重视教化。他生活节俭,躬身践行道德规范;所释儒学典籍,学子折服,争相自觉传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忧去。

      ②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③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5. (5) 选文一写“(光)三诒书反覆劝之,安石不乐”,请结合两则材料简析“安石不乐”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中的“芳姿”一语双关,既指美丽的白海棠,又可指诗人薛宝钗自己。 B . 第三句运用比喻,刚浇上水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表现出白海棠的娇美高洁。 C . 第五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表现了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 D . 第八句“不语”表现薛宝钗面对别人的不理解,默然不语,黯然神伤,又迎来了一个黄昏。
    2. (2) 海棠诗社的社长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结合本诗的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
  • 5.  完成默写。
    1. (1)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到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2. (2)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3. (3) 《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两句是
    4. (4) 《六国论》中指出了越向敌人屈服退让,就越增加敌人的气焰,敌人越得到好处,就越要加紧侵略的句子是
    5. (5) 《谏逐客书》中李斯以江河汇聚流水设喻,论证广泛吸纳人才的两句是:
四、语言文字运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千年古城与百年冬奥浪漫邂逅,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实现奥林匹克理念与东方古国灿烂文明的积极融汇,也是中华民族____、砥砺奋进精神血脉的薪火相传。作为重要点位的火炬传递,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怀有鲜明的特色和寓意。森林公园“中轴神韵”,寓意古都历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中轴线上的交汇;“民族之脊”八达岭,展示不畏强敌、____的民族精神;“远古足迹”遗址公园,( )。随着火炬手们的接力传递,奥运火种沿着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轨迹,燃烧起每个国人的“奥运梦”“中国梦”,激荡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____的澎湃之力。

    圣火飞扬,点燃中国激情力量。每一位接力传递、勇敢奔跑的火炬手,既承载着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对于奥运的祝福与期望,也将“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传递到每个奋进的中国人心中,在____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再出发。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自强不息 富贵不淫 前赴后继 坚忍不拔 B . 生生不息 富贵不淫 一往无前 坚甲利兵 C . 自强不息 英勇不屈 一往无前 坚忍不拔 D . 生生不息 英勇不屈 前赴后继 坚甲利兵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蕴藏着 B . 蕴藏着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 C . 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被蕴藏 D . 把中华民族祖先们的繁衍生息、文明创造蕴藏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火炬传递的重要点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B . 作为重要点位的火炬传递,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C . 作为火炬传递的重要点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怀有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D . 作为火炬传递的重要部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八达岭长城、张家口阳原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寓意。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①      。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②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③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 8.  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要求:①每点内容后用分号标示;②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八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八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坤甸或樟木。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间有小天井分隔。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真正厉害的人,早把人生调成了这三种模式:①“静音”模式:调成“静音”模式的人生,让我们专注提升自己。②“闯关”模式:人生就是一场“打怪升级”的过程,每天都精力充沛。③“飞行”模式:学会与自己独处,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正值青春的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