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03 浏览次数:55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积累与运用 
  • 1. 先看题,再认真听录音两遍,根据录音内容完成单选题及填空题。 
    1. (1)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正式投用的时间是( ) 
      A . 6月1日 B . 5月1日 C . 7月1日
    2. (2) 该项目将封存二氧化碳( ) 
      A . 150万吨 B . 超150万吨 C . 将近150万吨
    3. (3) 项目可捕集处理油田伴生的二氧化碳,并回注到海底约800米深处的咸水层中封存,实现二氧化碳的( ) 
      A . 低排放 B . 封存 C . 零排放。
    4. (4) 填空:该项目的成功投用标志着中国海油已拥有海上油气田的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 和 体系。 
  • 2. 读拼音写词语。 

     jiǎo jié  kuān wèi  

     pí xuē  jiù yuán  

     lǐng yù  

  • 3. 补充成语。 
    1. (1) 把成语补充完整:                                        
       

       过 不  

       
       

       赴 蹈  

       
    2. (2) 按要求写成语:(描写神态) (描写景色) 
  • 4. 背背默默。 
    1. (1) ,一字值千金。 
    2. (2) 良药苦口利于病,。 
    3. (3) 苟利于民,; 。《淮南子》 
  • 5. 句子训练。 
    1. (1)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安静 厚 盼望 喜欢 

       (留意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再从第二行的词语中选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 (2)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留意加点部分,仿写一个含运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意思的句子) 
    3. (3) 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 
  • 6. 默写《竹石》或《长歌行》。 

      

      朝代、作者  

     

  • 7.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在什么情况救下野人星期五的?( ) 
    A . 在星期五被同伴追杀的时候 B . 在星期五生病的时候 C . 在巡查岛屿的时候
  • 8. 以下对《骑鹅旅行记》(节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小尼尔斯想: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了,家里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B . 小尼尔斯爬到大雄鹅的背上是想阻止它飞走,不想让父母伤心。 C . 小尼尔斯爬到大雄鹅的背上是贪玩,让大雄鹅带自己周游世界。
  • 9. 以下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鲁滨逊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如实记录幸与不幸。 B . 鲁滨逊从船上拿取的物品有:笔、墨水、地图和哲学类书籍…… C . 鲁滨逊在岛上找到一种特殊的材料,制造了取之不尽的墨水,供他记录和写作。
  • 10. 填空题。 

     我最喜爱读的一本世界名著是 ,因为 。 

二、阅读 
  • 11. 现代文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____变成____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 (1) 联系上下文填写第③自然段中横线里的词语依次正确的是(    )
      A . 酸 红 B . 红 酸 C . 酸 蓝
    2. (2) 以下对第②自然段中的“?”和“!”有误的是(    )
      A . “?”指疑难问题,“!”指真理。 B . “?”指疑问,“!”指真谛。 C . “?”指不断发现,“!”指动手实践。
    3. (3) 第③自然段中的句子“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中的“这一特点”指的是什么?请用横线在上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4. (4)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具体列举了事例,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 1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温州龙舟运动中心以龙形为整体建筑造型基础,依河而建,似龙从水中跃起,紧挨着龙楼的舟塔则好似直立的划桨龙舟,龙静卧,舟高耸,一低一高,一大一小,构成龙舟运动基地建筑的旋律。 

     【材料二】 

    世界上第一次
    国际性的龙舟
    赛事在中国香
    港维多利亚港
    举行。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陆续开始效仿中国香港,
    开展龙舟运动。北美洲
    第一届龙舟节在美国波
    士顿举行。
    德国汉堡举
    行了首届龙
    舟节。
     
    国际龙舟联
    合会成为国
    际单项体育
    联合会总会
    成员。
     
    ……
    1976年 1977年——1979年 1989年 2007年 未来

     【材料三】                                                     

     

     材料选择 

     

     碳纤维的复合材料和高密度填充材料。整体减重,减少阻力。 

     

     船体线型 

     

     尖头船体,船头船尾作抬高处理,流线型船底,使行驶更平稳。 

     

     座位排布 

     

     采用交错的座位排布,减少船宽,为运动员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 

     

     排水系统 

     

     力学自动排水器,比赛时达到一定速度,队员划桨带人船内的水可自动排出。 

    1. (1)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温州龙舟运动中心的建筑元素与“龙”有关,刻下了深深的龙舟文化印记。  

       ②中国龙舟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开展龙舟运动。  

       ③龙舟的船头船尾作抬高处理,流线型舣,使运动的空间变得更大了。  

    2. (2) 结合以上上料,如果请你写温州龙舟赛事的宣传语,你想怎么写? 
  • 13. 现代文阅读 

     ____ 

     ①初春时节,南方的土壤格外松软。折耳根隐匿其中,稍不留神,便噌噌生出芽叶,破土而出。这种在西南一带土生土长的野菜,学名鱼腥草,是我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②阳光和煦,母亲带着回乡的我和她的外孙女到郊外挖折耳根。山野还是一片枯黄,折耳根却泛出星星点点的春意。它们带着葱郁的生机,在田埂上、山坳里、溪沟旁悄然生长。青红的折耳根嫩叶探出头来,叶片正面是醇和的绿色,叶片背面呈紫红色,与红土地浑然一体。 

     ③向来勤劳的母亲挖折耳根极有经验。她将新叶周围的泥土一锹一锹挖开。折耳根露出来,白白的,细细的。节上长着纤细的根须,根须在泥土中蔓延。多么旺盛的生命!在寒冷的季节里,它们静静扎根,汲取营养。待到大地回温,便向上生长,迎接第一缕春风的洗礼。露出地面的两片新叶,像竖立起的猫耳朵,聆听着春天里鸟儿的鸣啭。待到夏天,折耳根的茎叶硬朗起来。淡紫色的茎上陆续绽放出雪白的花朵。嫩绿的花柱上吐出黄色的蕊,衬托着绿叶白花,煞是动人。这时,母亲会采摘新鲜茎叶和花朵在小院里晒干。炎热的夏季里,泡一杯折耳根叶顿觉解暑。 

     ④母亲用力抖下折耳根根须上黏着的泥土,然后将其熟练地装进篮子。我也挽起袖子,一手紧紧扯住冒出地面的茎叶,一手用铲子挖开根部。我仿佛可以听到顽强的根须被一根根切断的声音。一株寸余长雪白鲜嫩的折耳根被抽出了泥土。女儿蹲在一旁歪着头仔细地看着,然后学着外婆和妈妈的样子。她肉乎乎的小手沾满了泥土,欢呼雀跃的样子像春天里叽叽喳喳的小鸟。 

     ⑤母亲转过头看着她的外孙女,温柔地笑着,金黄的阳光洒在她花白的鬓发上,她的笑容显得更加温柔灿烂。母亲教外孙女哼唱起她儿时的童谣:“折耳根,一到春天遍坡生。外婆带我挖根根,我是外婆乖孙孙。”在母亲的童年里,折耳根是家常菜,也可以卖到乡场集市,以增加收入。山谷清幽,歌声随风声四处飘荡。 

     ⑥轻风拂过,新挖出的折耳根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淡淡的草腥味。不一会儿,竹篮已装得满满当当。母亲小心翼翼地将挖出的泥一点点掩回原处。这是老人们传下来的规矩,据说这样,来年折耳根还能继续生长。 

     ⑦看着那折耳根我不禁感慨,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竟生长出这样一种神奇的草根。聪明的先祖们将目光投向这种泥土深处的草根,以它入食,用它治病。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 

     ⑧回到屋里,母亲将折耳根反复搓洗,淘去泥土,择去根须。洗净的折耳根呈玉白色,根根饱满。母亲将它掐成一寸一寸的小段,先用食盐码味,几分钟后淘净,再用甘洌的泉水泡上一会儿,然后沥干水分。接着,放入剁好的姜、蒜、葱末、芫荽,加上胡辣椒粉、花椒、生抽、食醋拌匀。母亲还有一味秘方——加一勺老坛糟辣椒汁,这样做出来的凉拌折耳根,生鲜脆爽、酸辣十足。除了凉拌,折耳根炒腊肉也是一道颇具黔北风味的美味。 

     ⑨带着独特的泥腥味,折耳根这种野菜从百草香中脱颖而出。咀嚼之后,唇齿留香。如今,它逐渐走上各地的餐桌。离乡在外的我,也常常会在网上买上几斤裹满泥土的折耳根,重拾故乡的味道。每每打开包裹,那沁人心脾的泥土香和野草香,总会带着一缕缕乡愁,悄悄从折耳根的根底爬上叶尖,再爬上我的心尖。 

    1. (1) 对③第自然段句子“向来勤劳的母亲挖折耳根极有经验。”理解不恰当的是(    )
      A . 极有经验,突出母亲的勤劳,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B . 折耳根非常美味,赞美勤劳的母亲是位美食家。 C . 母亲经常挖折耳根来吃,也暗示了过去日子的艰辛。
    2. (2) 以下为本文段做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 折耳根 B . 折耳根里寄乡愁 C . 折耳根的吃法
    3. (3) 以下与第③自然段划波纹线句子运用相同写法的是(    )
      A . 看着那折耳根我不禁感慨,在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上,竟生长出这样一种神奇的草根。 B . 待到夏天,折耳根的茎叶硬朗起来。 C . 月亮从云朵中露出了她的笑脸,像是一位害羞的少女。
    4. (4) 第④自然段划线句子写得好在哪里?简要写一写。 
    5. (5) 以上文段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在教材中还读过哪篇同样写法的课文?写一写课文题目。 
三、习作。 
  • 14. 口语交际 

     你在学校作文比赛中获奖了,老师让你即兴发表获奖感言。 

  • 15. 任选一题作答。
    1. (1) 让真情自然流露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欣喜若狂、激动、欣慰、感动、惧怕、愧疚、难过、追悔莫及……”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2. (2) 2023年5月30日,中国神舟十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两批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顺利会师,新的宇航员即将开启太空生活,观察图,展开想象,宇航员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球有什么不一样,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题目自拟。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