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唐山市冀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行星撞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给地球生物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毁灭性的——据猜测,恐龙的灭绝很可能就是由小行星撞地球而引发。此前,人们已经能够测算出小行星的轨道,可以通过望远镜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给地球带来威胁的“危险分子”;现在,人类保卫地球的能力再进一步:北京时间 2022年9月27日,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处,以约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击中“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狄莫弗斯”,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任务完成了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撞击动作。 

    近地小行星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 1.3Au(天文单位,等效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之内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牵引,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长期挑战,一旦千米级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撞击灾难,甚至还会引发气候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 

    根据科学家考证,地球历史上发生的 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地区。巨大的撞击在海底形成一个直径约180千米的陨石坑,大量海底物质被抛射到空中。炽热的撞击溅射物引发了全球森林大火,燃烧的灰烬和溅射尘埃云进入了平流层,遮挡了大部分太阳光,全球温度骤降,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引发了地球气候环境灾变,最终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的物种灭绝。 

    这次撞击导致统治地球长达 1.6亿年的恐龙退出地球“舞台”,是地球历史上白垩纪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分水岭。也正是这次撞击事件后,体型更小、消耗资源更少的哺乳动物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步走向地球“舞台中央”,从而发展出今天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即使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引发显著危害。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里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有数百万颗,我们尚未发现的超过了99%。 

    如何化解小行星撞地球的危险?这是全球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无疑是近年来最具挑战性、也最成功的尝试。这一任务由美国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 PDOC)立项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APL)实验室负责研制,总投资约3.9亿美元,其撞击器发射重量约为610公斤,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4日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 

    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深空环境中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测试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的技术,并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从而为未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任务设计提供依据。这是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验证任务,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象征意义重大。 

    难点有很多。“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要知道,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等材料构成,一般直径百米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量可达百万吨甚至千万吨,而人造撞击器的重量仅有数百公斤至数千公斤,两者重量相差 6~7个数量级,尽管撞击速度接近10千米/秒,但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可能甚至不足1毫米/秒。以人类现有天文观测能力,还难以在千万公里之外的超远距离,分辨出毫米/秒量级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进而认识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是动能撞击试验的关键难题。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选择试验对象为“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巧妙地解决了撞击偏转效果评估难题。双小行星系统是太阳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小行星构型,在直径超过 300米的小行星中,大约15%是双小行星构型或者多小行星构型。在双小行星系统中,子星在主星引力作用下,运行在环绕主星的轨道上。毫米/秒量级的撞击速度改变量虽然不能显著改变小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但足以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并导致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周期改变。而子星相对主星的周期性运动会改变其反射的太阳光通量,利用望远镜对双小行星系统开展持续观测,就可以测量双小行星系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精确评估出撞击后双小行星系统的周期变化量。 

    “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包括两颗小行星,主星“狄迪莫斯”直径约 780米,子星“狄莫弗斯”直径约160米,两者距离约1.2千米,共同运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子星“狄莫弗斯”像一台钟表一样,约每11.9小时环绕直径约780米的主星运行一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迎头撞击”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预期使其绕转周期缩短约10分钟。 

    望远镜获取的大量宝贵的视频和图像资料表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成功击中了目标,撞击试验产生了大量高速溅射物,双小行星系统的亮度瞬间增加 10倍以上,在撞击后小行星形成了一条类似彗星“彗尾”的长达上万千米的溅射物“尾巴”,表明撞击试验取得了高度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持续跟踪监测表明,撞击试验后,双小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周期从11小时55分缩短至11小时23分,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除了开展行星防御试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有其他收获——突破了超远程高速撞击制导控制、非合作目标高精度自主导航,暗弱小天体探测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先进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等大量新技术试验,具有极强的技术牵引性和带动性、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成功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征程的第一步,但距离人类能够成功防御小行星撞击尚有很大差距。 

    (摘编自李明涛《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7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危险分子”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比较小的可能碰撞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B . 走向“舞台中央”是指哺乳动物战胜恐龙,占据了地球上的统治地位。 C . “袭击”“肇事”说明了2013年这颗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突然性与破坏性。 D . “迎头撞击”告诉我们“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的撞击方式。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科学考证结果显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这些撞击最终导致全球70%的物种灭绝。 B . 由于木星等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无数近地小行星在环绕着太阳运行过程中常常会撞击地球,使得地球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 C . 由美国立项并在高校负责研制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全球天文学家们为化解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设计的,如今危机已解除。 D .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人类对动能撞击技术的首次测试,利用航天器偏转小行星进行行星防御,绕转轨道周期结果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这次撞击试验取得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标志着人类对地球所受到的威胁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靠科技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B . 撞击器击中目标后,双小行星系统在瞬间增亮10倍以上,小行星形成一条类似彗星的“彗尾”,可以推断彗星也是由天体撞击而形成的。 C . 这次测试任务选择“狄迪莫斯”系统为撞击对象,是因为这种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广泛存在,具有典型性,且有助于撞击偏转效果的评估。 D . 撞击试验成功是动能撞击偏转小行星轨道技术的全面演示,但太阳系中还有绝大多数近地小行星未被发现,行星防御的攻坚之路还很漫长。
    4. (4) 这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5. (5) 本文是关于最新科技成果的新闻综合报道,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这一次举世瞩目的撞击试验,作者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行文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局外人(节选)

    【法国】阿尔贝•加缪

    昨天,我的母亲死了。也可能是前天。养老院给我发来这样一封电报:“令堂辞别人世葬礼定于明日举行。请节哀。”它没有告诉我母亲去世的具体时间,我一路小跑,以免误了公共汽车。由于心情急躁,跑得气喘吁吁。乘车到达村子后,我徒步走了两公里,才赶到养老院。我想见到妈妈的心情十分迫切。可是,门房却禁止我立即去见妈妈。他让我先去见院长。院长的个子不高,已经很老了,他的胸前还别着荣誉团的勋章。他把我上上下下地打量了半天,然后对我说:“默尔索先生,我看过你妈妈的档案,对你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你妈妈需要别人照顾,而你的薪水非常微薄,根本无法承担起她的生活费用。对她而言,这里会更好一些。” 

    院长说得很对,她在这里很开心。妈妈在没有去养老院之前,一句话都不跟我说,只是不停地用眼睛看着我。我对院长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不过,有一件事让我觉得有些奇怪。妈妈虽然有宗教信仰,但是活着的时候几乎从来都没有提到过宗教,她为什么要求用宗教仪式下葬呢? 

    十几个妈妈的院友来了。他们都非常安静,就算坐到椅子上时也没有发出挪动椅子的声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用一条带子把围裙系在腰间,她们的肚子因为腰间所系的带子显得非常鼓。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拄着拐杖。他们都很瘦,而且我还无法看到他们的眼睛,因为他们脸上的皱纹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坐下来之后,大部分人看看我,并向我点点头,好像还要说些什么。 

    一会儿之后,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人哭了起来。我看不清她长什么样子,因为她旁边的人挡住了我的视线。她非常有规律地小声啜泣,好像会一直这样哭下去。其他的人,不是看着自己的拐杖,就是看着棺材,根本没有注意到她在哭。我不认识她,更不想听她这样没完没了地哭下去。可是,我没有胆量走过去制止她。 

    满屋子的人就这样默默地坐着,一直坐了很长时间。那个女人的哭泣声也逐渐变小,最后终于停了下来。我感觉到非常疲惫,后来就睡了过去。睡到半夜的时候,我醒了过来。我看到,除了一个老人之外,其他的老人都睡着了。那个老人用两只手拄着拐杖,下巴则支在手上。他瞪着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我看。之后,我又睡了过去。 

    守了一夜灵之后,我感到非常累。洗漱之后,我喝了一杯牛奶咖啡,觉得味道非常不错。我走到外面去的时候,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之中。在马朗葛与大海中间,存在着很多山丘。风裹挟着一股又咸又腥的气味,越过山丘吹了过来。由此我判断,今天一定非常晴朗。乡下的风光的确不错,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到乡下来了。如果没有妈妈这件事,非常惬意地到四处走走,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后来,所有的事情处理得既合理又非常迅速,以至于我在回忆此事的时候,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我记得贝雷斯由于过度难过而昏倒,在墓地上盛开的红色天竺葵,守候在路边上的村民,人们用血红色的泥土来埋葬妈妈的棺材,还有村子、吵闹者、马达发出的响声,还有我乘车回到阿尔几尔想要舒舒服服地在床上睡一觉的喜悦。 

    乙文: 

    呼喊特丽莎的人(节选)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迈出人行道,朝后退几步,抬起头,然后,在街中央,双手放在嘴上作喇叭状,对着这一街区的最高建筑物喊:“特丽莎!” 

    有人走过。我又喊了一声:“特丽莎!”那人走近我,问:“你不喊得响一点,她是听不到的。让我们一起来喊吧。这样,数一二三,数到三时我们一起喊。”于是他数:“一,二,三。”然后我们一齐吼:“特丽丽丽莎莎!” 

    一小撮从电影院或咖啡馆里出来的人走过,看见了我们。他们说:“来,我们帮你们一起喊。”他们就在街中心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第一个人数一二三,然后大家一齐喊:“特丽丽丽莎莎!” 

    又有过路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一刻钟后,就成了一大群人,大约有 20个吧,而且还不时地有新成员加入。 

    要把我们这么一群人组织起来同时喊可真不容易。总是有人在没数到“三”之前就喊了,还有人尾音拖得太长,但最后我们却相当有效地组织起来了。大家达成一致,就是发“特”音时要低而长,发“丽”音时高而长,发“莎”音时低而短。这样听上去就很不错。当有人退出时,不时地会有些小口角。 

    正当我们渐入佳境时,突然有人——如果是从他的嗓音判断,他一定是个满脸雀斑的人一—问道:“可是,你确定她在家吗?” 

    “不能确定。”我说。 

    “那就太糟了,”另一个说,“你是忘了带钥匙,对不对?” 

    “其实,”我说,“我带着钥匙。” 

    “那么,”他们问,“你为什么不上去呢?” 

    “哦,可我不住这儿,”我说,“我住在城市的另一头。” 

    “那,恕我好奇,”满脸雀斑的人很小心地问,“那到底是谁住在这儿?”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说。 

    人群似乎有些失望。 

    “那能不能请你解释一下,”一个牙齿暴露的声音问,“你为什么站在这儿的楼下喊‘特丽莎’呢?” 

    “对于我来说,”我说,“我们可以喊其他名字,或换个地方叫喊。这并不重要。” 

    他们有些恼怒了。 

    “我希望你没有耍我们。”那雀斑似的声音很狐疑地问。 

    接下来有一阵子的尴尬。 

    “要不,”有人好心地说,“我们一起来最后喊一次特丽莎,然后回家。” 

    这样我们就又喊了一次。“一二三特丽莎!” 

    但这次叫得不太好。然后人们就纷纷回家了,一些人往东,一些人往西。我快要拐到广场的时候,我还听到有声音在喊:“特——丽——莎!”一定是还有人留在那儿继续喊。有些人很顽固。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甲文的开头堪称神来之笔,作者语言简洁明了,寥寥几笔表现出主人公“我”的性格特征。 B . 甲文多处表现“我”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如拄拐杖老人死盯着“我”,“我”却又睡过去。 C . 甲文中“我”对母亲的死不在乎,没有流半点泪水,结尾处流露期待饱睡的喜悦,表明其不孝。 D . 卡尔维诺的文章有“怪诞”特点,故事到他笔下总有一番折腾,情节走向出人意料,本文亦如此。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甲文运用陌生化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主人公与社会习俗的隔阂,这种距离感使其更具审美趣味。 B . 甲文采用外部描写和内心描写巧妙结合的写作技巧,展现了“我”善于表露自己内心思想感情。 C . 乙文通过“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我”是事件的发起者,同时“我”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D . 乙文叙事风格极富张力,通过意义漂浮的语言符号,展现了卡尔维诺对人类意识领域的深刻思考。
    3. (3) 卡尔维诺是一位优秀的现代寓言作家,乙文借助寓言的形式体现了深刻的寓意。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4. (4) 作家阿尔贝•加缪和卡尔维诺都是荒诞文学的探索者,请对比甲乙两文,概括两篇小说中的“我”各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讳琯,字子律,宁州真宁县人。其先为邠宁望族 , 世以学著。 

    公始以郊祀恩入官,调赣州会昌县主簿。未几,以材选摄事信丰令。信丰俗悍,输赋率不以时。吏计穷,即以民拒官为言。公曰:“岂有是哉!”驰至近村,憩僧庐中,以善言招其乡之为士者及父老,与之酒食,从容曰:“税赋岂可终负,然已失时,姑使吾得十七藉手 , 若何?”更相告,即日皆集如约。 

    民有诉一冤死而十年不见理者,诉于提点刑狱马公大同。马公以属公,公阅其狱,得其死状,实以斗殴,非震也。公曰:“罪固有所归。然岁月久,屡更赦令,当从末减。”马公强果自信,下吏莫敢与争,公独不为屈。又有讼者, 马公直判委公勘某罪公力陈其不可马公皆霁威严如公请 , 识者两善之。公每白事,姓名岁月,及事之名数曲折,皆成诵在口,无一遗者。马公始亦疑,因强记一条验之牍皆合,乃大叹服,自谓不。 

    调常德府武陵县丞。绍熙中,武陵大水,犯县城,不没者三版 , 门不得阖,水且入城。公时方摄县,亟命实土于布囊以窒门。俄而水定,乃设方略,募舟救民,且亲载粟,户给之,泥行露宿无所惮。 

    知隆兴府奉新县。县有营田,征赋比他为最薄,民竞耕之。久而营田罢,以鬻于民,履亩取税,比旧已增,俄而复命折粟帛以缗钱,民皆破家不能输。令屡以病告,不见听。公力请,又不听,则欲弃官去。会帅张公枃来,是公言,始奏蠲之。兴除利害,劝农桑,筑陂防,兴学校,不可胜载。进将作监主簿,太府寺丞。 

    方公在朝,子右史舍人翱翔三馆,俄擢从班,父子相望于班列中。 客至门见公,闻国朝故事后生所未闻者,人人餍足。 

    (节选自《渭南文集校注•卷三十八》)

    【注】①藉手:借助他人之力。②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③三版:古代筑墙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马公直判A委B公勘C某罪D公力陈E其不可F马公皆霁G威严H如公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望族,旧指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本文中指张琯祖先的家族在邠宁非常有名望。 B . “世以学行著”的“行”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感吾生之行休”的“行”意同。 C . “乃大叹服,自谓不逮”的“逮”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不同。 D . 班列,文中指朝班的行列。张琯和他的儿子一起在朝廷做官,同处于朝廷的班列中。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张琯处理一件十年前的案件时,认为应该从轻论罪或减刑,与提点刑狱马大同意见不相合,但他始终坚持己见不屈服。 B . 张琯回复职事时,能把事件中人的姓名、事件的复杂情形等如背诵一样列出,无一遗漏,上司马大同验证后惊叹佩服。 C . 张琯作为县丞代理武陵县事务,在县城遭遇大水后,指挥百姓用布袋盛土堵住城门防水,水退后身先士卒救助百姓。 D . 张琯任奉新知县期间,因营田制度改变,百姓无力缴纳赋税,他在向上请愿不被允许后准备辞官,幸得张枃帮助得以解决。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至门见公,闻国朝故事后生所未闻者,人人餍足。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5. (5) 简要概括信丰县的赋税得以快速收缴的原因。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晁说之

    长年何事不悲秋,今日天涯愁复愁。

    故国老槐空寂寂,半天归雁自悠悠。

    故知庾信多清泪,何事陶潜亦白头。

    前日家人带楸叶 , 求身强健更何求。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诗人,作品中不乏对悲秋这一主题的书写。②楸叶:中药名。具有消肿拔毒,排脓生肌之功效。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长年”是从时间角度突出悲秋之久,次句的“复”字则突出了忧愁之多。 B . 老槐寂寂,无人看管,归雁悠悠,未捎书信,“空、自”暗含诗人幽怨之意。 C . 首联是以“悲秋”直接点题,颔联是以秋天的典型意象“归雁”间接点题。 D . 诗人卧病后深恐难以归乡,就捎信请家人捎来楸叶,以便好好将养身体。
    2. (2) 作者在诗中是怎样抒写自己的悲秋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好学”的人不应该追求物质条件的丰厚,而应该做到“  ,  ”。
    2. (2)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  ”指出了“得难失易”的现象,而用“  ”揭示了其原因。
    3. (3) “鹿”音同“禄”,世人常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  ,  ”。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民日报》在评论网上“新集体生活”时说:网络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厅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议事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 

    材料二:太过重视行为规则与拘泥形式,以致在事业上坐失良机,那损失是很大的。 

    ——培根

    上述材料能引发我们对“规则”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6月20日,95岁的词作家乔羽病逝。作为一位高产词作家,乔羽一生①____,创作了一千多首②____的歌曲。 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久唱不衰,关键在于它能表达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南辕北辙,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 乔羽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将祖国揉进了每一首歌里,把情怀种在每一个人心上。这些近乎白描的歌词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的日常: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青年如何恋爱,老人如何度过晚年,千千万的普通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过活。 

    他在《中国歌海词丛》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③ ____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小小院落也要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能是维生素片剂,得是新鲜的瓜果梨桃。 

    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④ ____;他的歌词中,既有着古典情韵,也有着现代浪漫。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笔如椽

      脍炙人口

      举足轻重

      推陈出新

      B.笔耕不辍

      炙手可热

      不可或缺

      与时俱进

      C.大笔如椽

      炙手可热

      举足轻重

      推陈出新

      D.笔耕不辍

      脍炙人口

      不可或缺

      与时俱进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想象力是影响科幻创作的重要因素,①  , 因为科幻创作不是天马行空的单纯幻想。无论是科幻文学,还是科幻影视,它们都诞生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一现实基础之上。纵观两百年世界科幻文艺发展史,不难看出,科幻文艺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一方面,科幻作品中的科幻理念多是②  , 比如《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与现实中的费米悖论、进化论、霍金宇宙预言等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另一方面,真实存在的科技成果为科幻想象提供了现实依托,比如《迦太基玫瑰》《奇点遗民》中的克隆人、新智人、虚拟生命体现了前沿生物技术的运用。 

    如果说想象力为科幻文艺插上朝翔之翼,那么科学技术则为科幻文艺提供了硬核支撑,助力科幻文艺“异想成真”。因为科幻电影等科幻作品的创作,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提供支持。比如 

    影片《流浪地球2》中无处不在的移动机器人 ;影片中穿上就能变身“大力士”的炫酷机甲,是已经进入现实应用的“外骨骼机器人”。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科幻创作者有素材可写、有灵感可用,同时也为科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让科幻世界变得更加可“触”可“感”。 

    目前,以人工智能、量子工程、基因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兴起。在本轮科技浪潮中, 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嫦娥探月、夸父逐日,这些都为中国科幻创作者放飞想象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相信,有技术的支撑和创作者的努力,中国科幻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结合文段,分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