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17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文学史,从唐代传奇到明清小说,“双姝”模式频频出现,并随着市井文学的发展而逐渐繁荣,成为市井民众喜爱的叙事类型。这类小说通过塑造两个相反的人物形象,呈现各自鲜明的特征,并在“二女”相互较量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构建起故事的整体框架,提升小说的戏剧性与吸引力。

    《红楼梦》中有着鲜明的“双姝”模式,最典型的要数林黛玉和薛宝钗。

    林黛玉是一个蕙质兰心、才华横溢又孤标傲世的才女。悲伤与孤苦是她的生命底色,不管是秋叶、冬雪还是春草、夏花,在她的诗中都充满悲剧色彩,成为她抒发内心愁苦的意象,流泪与作诗成为林黛玉消除心内苦闷的方式。在与贾宝玉吵架后,她一边吟唱《葬花词》一边葬花,在唱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诗句后竟恸倒在山坡上。此外,林黛玉性情率真。将紫鹃视为知己,教香菱写诗,钦佩晴雯的洒脱。在与贾宝玉的爱恋中,林黛玉对感情九死不悔、执着追求,也表现出女性对个体生命的重视。

    薛宝钗举止娴雅、行为豁达,又通晓诗书,是传统淑女的代表。同样借住在贾府,但她与林黛玉的率真和愁苦不同。薛宝钗的突出特点是她圆滑的处事方式。她善于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对人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在贾府左右逢源,深受贾母与王夫人的喜爱。同是贵族出身、才华出众,但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思想、气质截然不同,前者浪漫、孤傲,以道家的出世精神为思想指导,外表弱不禁风却有一种自然的风流态度。后者通达、务实,以儒家的入世哲学为生存之道,如传统士大夫一般以礼自守、中正平和。

    在“双姝”模式的叙事技法上,《红楼梦》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是“影身人物”的相互对照。

    “影身人物”又被称为“重像人物”,指作品中人物之间在外表、身世、性格、命运等方面的照应,在文本中两者相互对照、彼此衬托。脂砚斋对《红楼梦》的“影身人物”技法有过一些描述,认为晴雯、香菱、尤三姐、妙玉是林黛玉的“影子”,袭人、宝琴、麝月是薛宝钗的“影子”。其中,晴雯和袭人是显性替身,其余的人物为隐性替身。作者之所以设置“影身人物”,原因在于林黛玉与薛宝钗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维度,即道家维度与儒家维度。这两种维度的思想与文化对曹雪芹影响深远,“跋足道长”与“癞头和尚”均出现在《红楼梦》的开头和结尾,并且一同出现,起着引出故事与结束故事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传统文人立身处世的“道”,而道家精神则是文人获得精神解脱的“药”,曹雪芹将两种文化维度分别指向《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女性人物,并以林黛玉、薛宝钗二人为原型设立众多“影身人物”,通过这类女性的经历与命运显露出作者的精神取向。

    其二是“一真一幻”的相互衬托。

    《红楼梦》中的真幻人物主要体现在贾宝玉与甄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组人物的对比上,贾宝玉、林黛玉是作者精神理想的隐喻,而甄宝玉与薛宝钗则代表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林黛玉本是绛珠仙子,带着还泪的宿命下凡,本就不是现实中的人物,这就造成她与薛宝钗本质上的差异。林黛玉在人世间的目的是以“还泪”报恩,因此,泪尽而逝。薛宝钗的处世哲学与入世精神使她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在贾宝玉离开之后依然可以独活。

    (摘编自白丽江《明清小说中的“双姝”模式研究》)

    材料二:

    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检起,不过抄检出些多余攒下蜡烛灯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这也是赃,不许动,等明儿回过太太再动。”于是先就到怡红院中,喝命关门。当下宝玉正因晴雯不自在,忽见这一千人来,不知为何直扑了丫头们的房门去,因迎出凤姐来,问是何故。凤姐道:“丢了一件要紧的东西,因大家混赖,恐怕有丫头们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一面说,一面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来亲自打开。袭人因见晴雯这样,知道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检,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随放下又搜别人的,挨次都一一搜过。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凤姐儿道:“你们可细细的查,若这一番查不出来,难回话的。”众人都道:“都细翻看了,没什么差错东西。虽有几样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东西,想是宝玉的旧物件,没甚关系的。”凤姐听了,笑道:“既如此咱们就走,再瞧别处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1. (1) 下列对材料一“双姝”模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唐传奇开始,小说常采用“双姝”的叙述模式,“双姝”的较量和矛盾解决过程构建起故事的整体框架。 B .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相反的人物形象,她们个性鲜明,但又相互照应,彼此衬托,是“双姝”模式的典型。 C . 林黛玉和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影子”,她们或显或隐,都能与林、薛本身形成“双姝”照应。 D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助“一真一幻”相互衬托的叙述技法,来反思现实社会并隐喻自己的精神理想。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双姝”模式在唐代传奇、明清小说等作品中频频出现,由此可见,此模式是市井民众喜爱的叙事类型。 B . 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处事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与她们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C . “一真一幻”的互相衬托体现在甄贾宝玉、宝钗与黛玉这两组人物对比上,两个宝玉为“真”,钗黛为“幻”。 D . 在“双姝”模式的叙事策略下,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一组相对的人物形象,正因如此,她们之间缺乏相似特点。
    3. (3) 结合材料内容,以下《红楼梦》相关情节不符合“双姝”特征的一项是( )
      A . 第八回,黛玉和宝玉先后来到梨香院,宝玉听宝钗的劝不喝冷酒,却因此被黛玉奚落,宝钗素知其如此,不去理会。 B . 第三十一回,史湘云劝宝玉谈谈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心生不满。袭人听闻后说到,“宝姑娘上回也说过一回”。 C . 第六十五、六十六回,尤二姐性情柔弱,屈从命运安排,甘做外室;尤三姐性情刚烈,思嫁柳湘莲不成,决然自刎。 D . 第九十七回,黛玉得知宝玉将与宝钗大婚悲痛欲绝,焚稿断痴情;宝钗明知熙凤等人用了掉包计,还坦然与宝玉成亲。
    4. (4) 脂砚斋曾有过“袭为钗副,晴为黛影”的点评,请根据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了党,在了党!

    袁静 孔厥

    敌人在头年腊月进攻过一次,咱们新编的队伍开到滏河边,打了三天三夜,把敌人打退了。这年春天,敌人第二次来,有一千多人,尽是大炮,还有飞机掩护。这边的队伍只有三百多人,在河边整整坚持了一天,就被敌人攻过来,占了县城。咱们的队伍就在农村,配合地方党,继续组织群众,发展武装。

    秋天,农会成立了。黑老蔡调在工作团,管着好几个村。大水在本村农会里也当上了干部。申耀宗在背地说:“嘿!这些家伙,瞎字不识,满脑袋的高粱花子,也能干出个事儿来呀?”减租减息布置到村,他更不满意,尽在暗里使绊儿。后来,农会几百人到县上去告他,他眼看顶不住,才老实了,对大水也客气起来。大水松了一口气,他爹算一算,这几年光利钱滚去了一百挂零,人家攒着文书呢,今年再还不清,地就丢了。可是减了租,减了息,地保住了,还能有碗饭吃。大水工作更上劲了。

    刘双喜看大水很积极,想吸收他加入共产党。有一天后半晌,双喜来找大水说:“你有事不?咱俩去拾点柴禾吧。”双喜看看四面没人,就一面割苇子,一面说:“大水,你看咱们打日本将来能打胜不能?”大水说:“能哇。”双喜问:“打日本你害怕不?”大水说:“怕什么!”双喜又问:“大水,你说咱们打日本是什么人领导的?”大水心里想:“这个人真怪!怎么老问我呀?”就冲口说:“还不是黑老蔡啊!”双喜笑起来:“你知道黑老蔡是什么人?”大水愣头愣脑地说:“他不是我表哥吗!”双喜没奈何地想:“唉,这个人,真没办法!”就又问:“那,你表哥是干什么的?”大水想了一下,说:“他……他是共产党吧?”双喜笑着不回答,又问:“你看黑老蔡这人怎么样?”大水马上答道:“那还用说!他真是个好样儿的,我最信服他啦!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双喜点点头。他们又割了一会儿,就背上柴禾回来了。牛大水回到家里,来回寻思:“双喜找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呀?”心里老是转磨不开。

    一天晚上,轮着高屯儿站岗。高屯儿来叫牛大水:“跟我做个伴儿吧。”高屯儿就说:“大水哥,你这个人挺实牢,就是太死巴……有人介绍你参加了没?”大水摸不清是什么事,说:“参加什么呀?”高屯儿着急地说:“你看你又不说!双喜不是跟你谈过了?”大水说:“他没跟我说参加什么呀!”高屯儿急坏了,心里想:“这小子,真糊涂!他是双喜的‘对象’,人家又不教我跟他说,这可怎么着?”大水忽然想起来,嚷着说:“哦!是不是叫我参加……”高屯儿忙拉他一把,说:“小声点儿!给人听见可坏啦!”

    大水小声问:“屯儿,在了党,我还种地不?”高屯儿说:“种哇!庄稼人不种地,吃什么呀?”大水说:“那我也参加吧。你是不是在了党啦?”高屯儿喉咙里挺痒痒,想说是又不敢说是,就含含糊糊地说:“我……,咱们找吧!我找着告诉你,你找着告诉我。”大水说:“行,就这么吧。”半夜换岗以后,大水悄悄跟高屯儿说:“你找着门头,可别忘了我!”高屯儿笑着答应,两个人就分手了。

    以后,大水老盼着高屯儿那边的信息,高屯儿可老不跟他提这个茬儿。大水又不好问,真把他憋坏啦。他去找双喜,发现双喜、高屯儿和另外两个农民,背地里叽咕什么,像是开会呢,见他来了,就把他支开。大水想:“怎么把我当外人看待呢?这可是越活越不如人啦!”气得他尽想啼哭。这么着,直憋了半个多月。

    有一天晚上,刘双喜带着自卫队到西边去破路,挖道沟。牛大水很卖力气。回来的时候,大水扛着一根电线杆,电线杆上还套着一盘铁丝。双喜走在他的旁边,也给铁镐、铁锨、铁丝压得弯了腰,两个人落在后面了。

    半路上,他俩放下东西,在明光月亮地坐下来歇一歇。双喜说:“大水,你干什么都上劲,你真行啊!”大水丧气地说:“咱不行!咱比人家矬(矮)着一截呢!”双喜听他话里有话,就问他。大水说:“我要不矬一截,怎么就不能在党呢?”双喜笑着问:“你知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大水说:“那还不知道!共产党是抗日的么。”双喜问:“还干些什么?”大水说:“还领导咱们减租子,叫咱穷哥们也有饭吃。”双喜一面抽着烟,一面向大水讲解共产党的主张。大水越听越起劲儿,越听越高兴。

    双喜把烟管儿还给大水,又问:“你看咱村谁是共产党?”大水说:“嗨,不用打听,我看你就是!”双喜笑着不言语。大水拉着他说:“双喜哥,你们别这么憋我啦:星星跟着月亮走,我就跟着你们学。反正我知道你们尽干的好事儿!”双喜就安慰他:“大水,你别着急!我们已经开过会,决定让你参加了。”大水喜得跳起来:“真是让我参加啦?”双喜说:“你小声些!这事儿可得保守秘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谁也不能给知道。”大水连连答应。

    大水回到家里,他像得了宝贝似的,尽嘻着嘴笑。他爹问他:“你乐什么呀?”大水笑着说:“不乐什么,就是心眼儿里挺痛快!”

    (节选自《新儿女英雄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举重若轻,寥寥数语,淡化了战争的残酷,为本章重点腾出空间,也让读者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B . 小说第二段写大水在闹农会中减了租,减了息,保住了地,反映时代的一个侧影,为后文大水渴望入党铺垫。 C . 申耀宗是次要人物,在他身上体现出共产党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的艰难一面,同时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 . 高屯儿想借机了解大水对入党的想法,作者用“着急”“急坏了”等词语生动刻画出高屯儿欲说还休的内心状态。
    2. (2) 关于文中双喜与大水第二次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双喜和大水因为背的东西重,落在后面,为两人对话留出了空间,情节推进自然。 B . 大水话里话外都表现出入党的强烈愿望,也表现出对组织不让他入党的不满情绪。 C . 双喜不让大水把入党的消息告诉别人,既营造了神秘感,也表现了纪律的严肃性。 D . 双喜是大水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者,他这次谈话对大水的成长起重要的引领作用。
    3. (3) 围绕入党一事,牛大水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 (4)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文艺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试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谈谈本文是如何践行讲话精神的。
三、选择类
  •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聪明之耳目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 . 夫人之力不及此  刺客不行 , 良将犹在 C . 中国而抚四夷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D . 渺然不知所往 秋毫不敢有所近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惜其用武而不也  ②庠序之教  ③后人哀之而不之  ④太阿之剑  ⑤得佳者养之  ⑥食诸侯  ⑦晋函陵  ⑧越国以远  ⑨至军中

    A . ①②/③⑧/④⑦/⑤⑥⑨ B . ①③/②④⑧/⑤⑥⑨/⑦ C . 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 D . ①②/③⑧/④⑤⑦/⑥⑨
  • 5. 下列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③则众何为不汹汹然  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⑤沛公安在  ⑥风乎舞雩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焚拜如前人  ⑨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A . ①③/②⑨/④⑥⑧/⑤⑦ B . ①/②⑨/③⑤/④⑥⑧/⑦ C . ①③⑤/②⑨/④/⑥⑧/⑦ D . ①/②⑦⑨/③⑤/④⑧/⑥
四、文言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 , 至于数四。上怒,召而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 , 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 , 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甕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号[B]令[C]不[D]信[E]则[F]民[G]不[H]知[I]所[J]从[K]天[L]下[M]何[N]由[O]而[P]治[Q]乎[R]朕[S]过[T]深[U]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敕,在古代一般与皇权相联系,文中三处“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 . 让,文中指责备,与《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让”相同。 C . 征役,常用来表示赋税、徭役、行役,文中的“征役”特指朝廷征发百姓服兵役。 D . 宰有“主管、主持”意,文中“守宰”指宰相,是封建社会君主之下最高行政长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励精图治,不仅将奏章贴在寝宫的墙壁上,常常思考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尽职守。 B . 魏征认为,要无敌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数的多少,不必征用壮实的“中男”入伍。 C . 唐太宗并未立即执行免除租调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认为,百姓对此虽无责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现。 D . 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许诺了百姓就当兑现,既然任用官员就应信任,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说法表示赞同。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

      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

    5. (5)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五、古代诗歌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

    [宋]赵崇嶓

    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明月清风我,红尘不复来。

    点绛唇

    [宋]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注]①别乘:汉朝称郡守的副手为别驾,这里指苏轼的副手袁毂。

    1. (1)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窗前》为五言绝句,首句“寻地”,次句“种梅”,三四句承一二句,写“种梅”后的心境,意脉顺畅,承接自然。 B .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闲倚”二字勾勒出词人倚床的风姿和心态,后一句化“峰”为花千朵,比喻奇妙。 C .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苏轼与友人袁毂诗词唱和,相处甚欢,不仅传达出文人的雅趣,也看出两人深厚的感情。 D . 苏词画面感极强,远处的“山峰”“明月”到近处的“清风”“我”,画面慢慢推进,一个“破”字,化静景为动景。
    2. (2) 赵诗和苏词都用了“明月清风我”来表达心境,但却同中有异,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正面言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成人、小孩一起“”,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他的政治理想。
    2. (2) 《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句子是“”。
    3. (3) “舟”这一意象深受古代文人喜爱:或表达漂泊无依之感,或描绘眼前景物情状,或体现游江独特感受,比如“”。
七、简答题组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根据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名单公布,几个云南省的优秀艺术家榜上有名,其中就有冯咏梅。

    冯咏梅出生在滇剧世家,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十五岁时,冯咏梅在一次训练中意外摔伤了手臂关节。这对于一个表演靠“打出手”的武旦演员来说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康复期间的冯咏梅没有____①____,反而开发了自己演唱方面的天赋。

    1987年,18岁的冯咏梅靠着在滇剧《思凡》中展现的扎实基本功,在云南省青年戏曲演员比赛上获得二等奖。次年,初在云南戏曲界____②____的冯咏梅有幸拜在滇剧竹派表演艺术家“小八音”万象贞门下。万象贞格外珍视这位唯一的入室弟子,她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冯咏梅,冯咏梅的表演水平得到了____③____的提高。

    1. (1)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不得改变原意。
八、选择 简答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糖食品有甜甜的味道但所含热量却很低,因此颇受减重人群的欢迎。然而,有人称无糖食品有一个大—— ① 。很多无糖食品会添加代糖,代糖种类很多,不是所有的代糖都会引起腹泻, ② 。糖醇因为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会滞留在肠道中,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让堆积在结肠里的粪便水分增加。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喜欢”糖醇,因此微生物大量发酵使得肠内产生大量气体。 ③  , 就会引起腹泻。

    1. (1)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字。
    2. (2)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成为“福礼”了。 B . 鲤鱼和我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栅栏”分割开来。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 .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九、材料作文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昭德新编》有言:“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诸葛亮《诫子书》亦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材料二: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行设计专业,渴望报效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设计,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他潜心导弹研究,在寂静的时空里竭尽自己的智慧,终于让地空导弹“红旗一号”横空出世。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他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新华中学将举行“时代青年,‘静’中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请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