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简帛书是一门新的学科。自20世纪初敦煌等地陆续发现简牍以来,学术界对简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王国维把简牍列为中国近代考古四大新发现(即殷墟甲骨、汉晋木简、敦煌写经、内阁档案)之一。简帛出土方百余年岁月,历经兵雙、盗掠和人为破坏,损失不可估量。但先辈学者不遗余力的保护,使得很多宝贵的简帛得以幸存。简帛书研究对中国学术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改写或重写中国学术史。

    简帛书的发现与研究,对中国书法史意义同样重大,它填补和改写了书法史的空白和不足。我们很少看到隋唐之前的墨迹,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翰札,多是唐代的钩摹复制品。后代少见古人真实的用笔痕迹以及用墨等,只能从摹品中去探寻古人用笔的奥秘。对书法研究学习者来讲,这无疑是蒙上了一层纱。

    简帛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竹木简牍与丝质的缯帛,是中国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主要使用的书写载体。20世纪以来,简帛陆续出土,数量巨大,书迹的风格差别也很大,特别是战国至魏晋时期的简帛书迹,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不同的审美趣味、地域风俗、书写水平、职业、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都在影响着书法的形体造型和书写的效果。

    简帛书法对文字的形体演变,对草书、楷书书体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谓“汉人隶书之秘,尽泄于此……篆、隶、草、楷无不相通,学书能悟乎此,其成就之易已无俟详论!”简帛作为古代书法最基本的表现载体,却构成了古代书法最高的审美表现。简帛书法在当代的呈现,体现了书法艺术的质朴美、素材美以及文字自然书写的形态美。其恣肆率意的结字形态与用笔的简约之美,构筑起中国书法在这一时期独特的美学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简牍帛书的轻松随意和我行我素,比较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

    简帛学的研究,使得人们对诸多学科有了新认识。当下的书法理论体系实际上已很难诠释简帛书法中书体演变的复杂性。简帛书之美,是当代需要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的课题。简帛书同时作为考古材料与古文字材料,从史料内容、文字考证到书法面貌都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人们研究简帛书法艺术,系统整理简帛书法艺术,将推动书学研究暨书法创作开启新的领域。

    (摘编自刘照剑《研究简帛书的意义》)

    材料二:

    简帛书主要包含木简、竹简以及帛书等类型。简帛书中最原始的篆书和草书是隶书的雏形,并且简帛书中古代隶书的写法,对于当今的隶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认真分析中国简帛书的特点及其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掌握简帛书的发展历史,为当今隶书的创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了简帛书的优势以及简帛书与当代隶书创作的联系。简帛书已经成为当代隶书创作的重要历史源头,对当代隶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认真分析简帛书的特点,并从中汲取能量,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养分。

    简帛书是当代隶书创作的历史源头,许多书法家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和揣摩,创作出了新的隶书书写方式,为当代隶书的发展以及隶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新的创作源泉。因此,做好简帛书的研究和分析,对提高当代隶书创作质量和满足隶书创作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书法家对简帛书研究和分析之后,创作出了新的隶书书写形态,使得当代隶书创作出了许多新的作品,形成了新的流派。因此,简帛书推动了当代隶书创作不断推陈出新,使当代隶书创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当代隶书创作提供了有力的素材支持和内容支持,同时也丰富了当代书法家的创作思路,使当代书法家能够在隶书创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摘编自张志新《中国简帛书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简帛书是一门新的学科,简帛书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这项研究可以改写或重写中国学术史。 B . 简帛书法用笔简约,字体形态恣肆率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质朴美、素材美和文字自然书写的形态美,审美价值高。 C . 简帛书包含诸多类型,简帛书中最原始的篆书和草书是隶书的雏形,而古代隶书的写法又影响着当今的隶书创作。 D . 当代书法家们通过对简帛书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创作了新的隶书书写方式,而且用新的书写形态创作了众多新作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主要是在竹木简牍与丝质的缯帛上书写,所以透过简帛能了解到悠久的中华文明史。 B . 简帛书法中书体演变非常复杂,这是当下书法理论体系很难诠释的,除非对这一课题继续深入挖掘研究。 C . 只要研究我国简帛书的特点,分析它对隶书发展的现实影响,熟悉其发展历史,当今隶书的创作就能取得丰硕成果。 D . 在当代社会,做好简帛书的研究和分析,无论是书法家还是我国的书法创作,还有相关学科,都将受益匪浅。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 四川省青川县战国秦墓中出土的木牍,字体属古隶,篆书的体势平正并趋向隶书的扁势,波碟已有萌芽迹象,表明汉字隶变过程的开始,至少应当不晚于战国时代。 B . 20世纪后半期,西汉简牍大量破土而出,其书写内容主要是各种著作和随葬品的目录,以此打破了“西汉无书”的历史困惑,展现了西汉书法艺术的伟大成就。 C . 秦汉简帛书清晰地向人们还原了“捷”的书写特性,鲍贤伦的隶书用现代的笔墨条件再现了古人的这种绝妙书写,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实属难能可贵。 D . 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与传播工程制订了未来5年规划:一套10卷本的《中国简帛书法艺术大系》、一套5卷本的《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一个简帛书法艺术数据库。
    4. (4) 两则材料都是关于中国简帛书的,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简要说明。
    5. (5) 近年的书法展览中,能够展现古人书法真实模样的马王堆汉代简帛书呈井喷式亮相,取法马王堆简帛书的书法家也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小二

    萧红

    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我的窗前有一个小孩在弯着腰大声地喘着气。

    我是在房后站着,随便看着地上的野草在晒太阳。山上的晴天是难得的,为着使屋子也得到干燥的空气,所以门是开着的。接着就听到或者是草把,或者是刷子,或者是一只有弹性的尾巴,沙沙地在地上拍着,越听那拍的声音越真切,就像已经在我的房间的地板上拍着一样。我从后窗子再经过开着的门隔着屋子看过去,看到了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扫帚在弯着腰大声地喘着气。

    而他正用扫帚尖扫在我的门前土坪上,那不像是扫,而是用扫帚尖在拍打。

    我心里想,这是什么事情呢?保育院的小朋友们从来不到这边做这样的事情。我想去问一问,我心里起着一种亲切的情感对那孩子。刚要开口又感到特别生疏了,因为我们住的根本并不挨近,而且仿佛很远,他们很少时候走来的。我和他们的生疏是一向生疏下来的,虽然每天听着他们升旗降旗的歌声,或是看着他们放在空中的风筝。

    那孩子在小房的长廊上扫了很久很久。我站在离他远一点的地方看着他。他比那扫地的扫帚高不了多少,所以是用两只手把着扫帚,他的扫帚尖所触过的地方,想要有一个黑点留下也不可能。他是一边扫一边玩,我看他把一小块粘在水门汀走廊上的泥土,用鞋底擦着,没有擦起来,又用手指甲掀着,等掀掉了那块泥土,又抡起扫帚来好像抡着鞭子一样的把那块掉的泥土抽了一顿,同时嘴里边还念叨了些什么。走廊上靠着一张竹床,他把竹床的后边扫了。完了又去移动那只水桶,把小脸孔都累红了。

    这时,院里的一位先生到这边来,当她一走下那高坡,她就用一种响而愉快的声音呼唤着他:

    “林小二!……小二在这里做什么?……”

    这孩子的名字叫林小二。

    “啊!就是那个……林小二吗?”

    那位衣襟上挂着圆牌子的先生说:

    “是的……他是我们院里的小名人,外宾来访也访问他。他是流浪儿,在汉口流浪了几年的。是退却之前才从汉口带出来的。他从前是个小叫花,到院里来就都改了,比别的小朋友更好。”

    接着她就问他:“谁叫你来扫的呀?哪个叫你扫地?”

    那孩子没有回答,摇摇头。我也随着走到他旁边去。

    “你几岁,小朋友?”

    他也不回答我,他笑了,一排小牙齿露了出来。那位先生代他说是十一岁了。

    关于林小二,是在不久前我才听说的。他是汉口街头的小叫花,已经两三年就是小叫花了。他不知道父亲母亲是谁,他不知道他姓什么,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从哪里来的。他没有名,没有姓,没有父亲母亲。林小二,就是林小二。人家问:“你姓什么?”他摇摇头。人家问:“你就是林小二吗?”他点点头。

    从汉口刚来到重庆时,这些小朋友们住在重庆,林小二在夜里把所有的自来水龙头都放开了,楼上楼下都湿了……又有一次,自来水龙头不知谁偷着打开的,林小二走到楼上,看见了,便安安静静地,一个一个关起来。而后,到先生那儿去报告,说这次不是他开的了。

    现在林小二在房头上站着,高高的土丘在他的旁边,他弯下腰去,一颗一颗地拾着地上的黄土块。那些土块是院里的别的一些小朋友玩着抛下来的,而他一块一块地从房子的临近拾开。一边拾着,他的嘴里一边念叨什么似的自己说着话,他带着非常安闲而寂寞的样子。

    我站在很远的地方看着他,他拾完了之后就停在我的后窗子的外边,像一个大人似的在看风景。那山上隔着很远很远的偶尔长着一棵树,那山上的房屋,要努力去寻找才能够看见一个,因为绿色的菜田过于不整齐,大块小块割据着山坡,所以山坡上的人家像大块的石头似的,不容易被人注意而混扰在石头之间了。山下则是一片水田,水田明亮得和镜子似的。只有山下那条发白的公路,每隔几分钟,就要有汽车从那上面跑过。车子从看得见的地方跑来,就带着轰轰的响声,有时竟以为是飞机从头上飞过。山中和平原不同,震动的响声特别大,车子就跑在山的夹缝中。若遇着成串的运着军用品的大汽车,就把左近的所有的山都震鸣了,而保育院里的小朋友们常常听着他们的欢呼,他们叫着,而数着车子的数目,十辆二十辆常常经过,都是黄昏以后的时候。林小二仿佛也可以完全辨认出这些感觉似的在那儿努力地辨认着。林小二若伸出两手来,他的左手将指出这条公路重庆的终点;而右手就要指出到成都去的方向吧。但是林小二只把眼睛看到墙根上,或是小土坡上,他很寂寞地自己在玩着,嘴里仍旧念叨着什么似的在说话。他的小天地,就他周围一丈远,仿佛他向来不想走上那公路的样子。

    他发现了有人在远处看着他,他就跑了,很害羞的样子跑掉的。

    我又见他,就是第二次看见他,是一个雨天。一个比他高的小朋友,从石阶上一蹬一蹬地把他抱下来。这小叫花子有了朋友了,接受了爱护了。他是怎样一定会长得健壮而明朗的呀……他一定的,我想起那班台来耶夫的《表》

    (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抗日战争时期。②苏联作家班台来耶夫的儿童小说,描写十月革命后改造流浪儿童的事。1935年鲁迅翻译了这部小说,载于1935年3月16日《译文》第二卷第一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那扫地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怀着好奇想要去问问那扫地的男孩,但是复杂的心理又使“我”停下来了。 B . 小说前后几次称林小二为“小叫花”,但结尾段中的“小叫花”所表现的情感稍有不同,表现了“我”对林小二的亲近。 C . “我”期盼着林小二长得健壮而明朗,这表现了“我”对林小二的关怀,同时也批评了保育院不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 D . 小说结尾“我想起那班台来耶夫的《表》”这句话在小说中有画龙点睛的妙处,对我们理解小说的主题有一定的帮助。
    2. (2) 关于文中的林小二形象塑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描绘林小二处理泥土的情节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认真。 B . 别人和林小二交流时,林小二只会摇头、点头或微笑,这跟他的腼腆有关。 C . 保育院孩子们的欢呼和林小二的沉默构成对比,突出了林小二的孤寂。 D . 文章详细描写“我”后窗外的山水风景,意在烘托林小二沉稳的性格。
    3. (3) 小说讲述林小二的事迹时,生动而富于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叙事的,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4. (4) 请认真阅读文章,试结合林小二的变化探究作者在这个特殊时期塑造林小二这个孤儿形象的用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本一: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躅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茶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选自陆羽《茶经·茶之饮》,有删改)

    文本二: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所贡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浙江茶纲》,有删改)

    [注]①味,张口。②庵茶,指夹生茶。③按经《茶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明]闻龙《茶笺》。隽永是指为了煮第二炉茶在壶中所留的茶汤。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B .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C .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D . 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已”的“已”指停止,与《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中的“已”含义相同。 B . 鼎是古代的炊器,鼎腹一般为圆形,下有三足,文中是指用来制茶的容器。 C . 茶纲指官府通过水陆运输的茶叶。纲,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D . “称是”文中指认为正确、同意对方提出的观点。与现代汉语中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羽认为“喝”和“吃”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饮茶可以让人们提神醒脑,驱除困倦。 B . 陆羽认为一炉茶最多倒五碗,喝茶要遵循“茶礼”,六个人喝要按照七个人行碗。 C . 李溥趁上奏公事时赞美浙茶,表面是向皇帝推荐好茶,其最终的目的是中饱私囊。 D . 沈括叙述了浙茶成为贡茶的历史渊源,同时叙事中也凸显了沈括对浙江茶纲的态度。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②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5. (5) 陆羽从哪两方面指出人们在处置“茶”时存在的欠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枕上作 陆游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着句写清愁。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这时陆游七十六岁,被罢官闲居家中已多年。②郑虔:唐玄宗时士人,文才很高,其诗、书、画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嗜酒如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夜卧扁舟,想起万里关河,产生无限豪情,表现了他爱国的一面。 B . 五更时分,群山上浓重的秋意和船外紧密的风雨更烘托了诗人的伤感。 C . 颈联中“自笑”和“何妨”为诗眼,表现了诗人自我宽慰的坦荡心胸。 D . “卧扁舟”紧扣诗歌标题,下启颔联的孤枕之梦,诗歌脉络十分清晰。
    2. (2) 这首诗尾联中的“清愁”一语包含诗人的哪些隐约难言的愁绪?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两句是“”。
    2. (2) 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两句描绘其景色。
    3. (3)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袁行霈的课堂是北大的一道“风景线”——他的课堂从来不用担心出勤率,因为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讲台边甚至窗户外都站满了人。这样的情景使他兴奋、喜悦、感激……一向寡言的他竟能①____地讲出一连串自己也觉得新鲜的话语。

    师生间的切磋琢磨,一直被袁行霈视为乐事。“斗室中六七人促膝而坐,往复辩难,于一字一句一典故一名物亦不敢苟且”。这是袁行霈在一篇文中写到的情景。他认为教书有很多快乐,有了心得跟学生们分享,学生们再提问启发新的思路,这样的②____,让他始终“享乐”其中。

    1992年,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09年国际汉学家研究基地成立,袁行霈主持两个机构,为中华文化的弘扬做了大量工作。他认为,起源最早的文明并不是中华文明,却是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他希望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是“文明的自主、馈赠”,是“多元文明的繁荣”。

    走进书斋,袁行霈是书卷气息很浓的文人,温厚清雅。诗意的人生是他追求的生活方式,但书斋亦不会困囿住他。袁行霈始终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传播③____地奔走,倾尽了全部智慧。

    1. (1) 请在文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植物听觉方面的科学研究始于达尔文。他试图通过对着含羞草演奏大管来促进它的叶子闭合,结果没有成功。达尔文在实验记录中说,这是一个“愚蠢的实验”,他认为植物“听不见”音乐。

    歌唱家雷塔拉克坚信,优美的古典音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嘈杂的摇滚乐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①____,她选取了几株不同种类的植物,分别将它们置于滚动播放着古典音乐和摇滚乐的环境中。几周后,她发现,“听”摇滚乐的植物生长状态明显变差;而“听”古典音乐的植物生机勃勃。于是她得出结论:“听”古典音乐的植物比“听”摇滚乐的植物长得好。

    这个实验设计有对照,结果也与众人的认知相符,似乎没什么问题。不过,若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②____:实验前,没有比较植株原本的生长状况;实验使用的植株数量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分析等。因此,雷塔拉克的这一实验不能算严谨的科学实验,其结果也不能说明问题。实际上到目前为止,符合科学规范的相关实验均不能证明植物可以对外界的音乐做出反应。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目前③____。

    1. (1) 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横线句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 . 我曾经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也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C . 徐悲鸿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 他们的这些无耻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所谓“文明”的面具。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简述文本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章鱼有8只触角,在面临敌人攻击、被咬住不放时,会不假思索地收缩肌肉,切断被咬住的触角逃亡。螃蟹特大的钳状螯是一个宝贝,一旦情势危急,它就会自断以保命。海豹原来是在海岛上群居并栖息于岩石上的,但潮水来袭、无立足之地时,它们便由陆居变为水居,全身做调适与演化,不但学会游泳,还精于潜水。金鱼在宽广的池中不知道有多逍遥,但屈身鱼盆或者鱼缸、转身不便时,它们会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