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3-07-31 浏览次数: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术作品通过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而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我们先拿艺术作品做实例。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不曾留下他作诗时心理历程的记载,但我们借助心理学的知识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

    他必定使用想象。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看不见寒鸦时仍可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你也可以凑合已有的意象推知大概。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是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长信怨》这首诗里“奉帚”“金殿”“团扇”“玉颜”“寒鸦”“日影”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但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作成的。人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班婕好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种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是因为没有这项本领。有分想作用而后个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画家在一片荒林中描绘出一幅风景画来,就是在混乱的情境中把用浮着的成分单捉出来,把用不着的成分丢开,来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诗有时也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作

    成。例如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从混乱的自然中提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联想可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比如《长信怨》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班婕好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到团扇的典故。

    “怀古”“忆旧”的作品:大半起于接近联想,例如看到赤壁就想起曹操和苏东坡。《诗经》中“比”“兴”两体都是根据类似联想。比如《关雎》就是拿雎鸠的挚爱类比夫妇的情谊。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可变成人,人也可变成物。

    “拟人”和“托物”都属于象征。象征的定义可以说是:“寓理于象。”《长信怨》一诗中的“昭阳日影”便是“象”,象征皇帝的恩宠;“皇帝的恩宠”是“理”,但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明白指为“皇帝的恩宠”的象征,又未免以迹象绳玄渺了。诗有不可以解说出来的地方,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

    材料二:

    柳宗元有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段话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

    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观点,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看到物是客观的,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里的错误是把“象”与“物”混淆起来了。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学属性是不被注意的。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在审美观赏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为“物”,相对来说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则是“象”。“象”是“物”向人的知觉的显现,也是人对“物”的形式和意蕴的揭示。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有可能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一象。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

    这正是朱光潜一贯强调的观点。朱光潜谈美,总是一再强调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种常识的错误。他指出,“象”不能离开“见”的活动,有“见”的活动,“象”才呈现出来,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创造性。

    ——摘编自叶朗《美在意象》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 诗人的想象经过再现、创造,在心里唤起意象,从而建造出空中楼阁,并借此来慰情遣兴。 B . 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二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C . 柳宗元认为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须用“意识”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D . 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就这样生成了。
    2. (2) 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实际上是因为外“物”经过了诗人的“象”化,是不可以言传的,全赖读者意会。 B . 朱光潜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是为了论证分想作用的重要性。引用王昌龄诗句中的“团扇”则是为了阐述经验联想的内涵。 C . 因为“物”是客观的,相对来说是稳定的,而“象”是主观的,是变化的,所以“物”和“象”不能等同视之。 D . 朱光潜谈美,一再强调外在的“象”不能离开审美主体“见”的活动,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创造性。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就是从混乱的自然中提出美的意象来,全无机杼的痕迹。 B . 李清照的词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的“梧桐”是靠创造的想象创作的。 C . 《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都属于类似联想。 D .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因为作者的“见”而成了审美对象。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以及主要论证方法。
    5. (5) 唐代画家张璪根据自己绘画的艺术创作经验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沙堆里的城隍

    梁衡

    西方的神话中都是些离人很远的女神、酒神、爱神等,哪怕帮人找对象,也是派个天使躲在暗处远远地射上一箭。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神总是在人的身旁,如影随形,朝暮不离,无时不在护佑着你。

    2021年9月,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

    现在正挖掘的这个堡子名“清平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周长不到两公里,里面也设了个城隍。随着历史的变迁,整个堡子渐为风沙所埋,现沙面上已固化为耕地、草坡、灌木林,间有大树,城隍爷就埋在下面。

    最可看的是北边的正殿,城隍爷端坐高台之上,文人而一身戎装,双耳垂肩,白脸红唇,身威而面慈。他宽袍大袖,右手握拳支膝,左手微张成接物状,目视前方。廊下的武士则高鼻深目,昂然挺身,一看就是个胡人,作狰狞状以驱恶鬼。考古人员为防风化正准备以塑料蒙面处理。我们正赶上将蒙未蒙之时,难得一见的佛光乍现的这一刻。城隍爷和众文武的红袍、黑靴、蓝袖口,甚至金腰带上的云纹都历历在目。只是犹裹沙土半遮面,有的刚露出一个头,有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的半边身子钻出土外,目光炯炯,似刚从古代穿越而来。

    中国土地辽阔,各地风俗信仰不同,但城隍无分南北,是一个普遍之神。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按辖区工作,保佑百姓平安。凡神都是人造的,因此习惯上总要拿一个现实的人来做躯壳,就像写小说要有个原型。比如关公被推举来做财神,秦琼、尉迟恭被选来做门神。至于城隍的替身,并无统一规定,由当地百姓自己选举产生。比如杭州曾是南宋都城,它的城隍就是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那么,这座长城脚下的明代小城堡,该选谁来任城隍呢?这一带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要数范仲淹。

    北宋与长城外的西夏长年对峙,屡遭败绩,守边武将已畏敌如虎,皇帝就把文臣范仲淹派去带兵。范仲淹保家卫国真是赤子忠心,他带着自己16岁的长子,亲自上阵,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土城。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兵役制度,重用本土将领,连打了几个胜仗,终于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范仲淹长年在这里风餐露宿,枕戈待旦,有《渔家傲》为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他彻底实践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

    我仔细研读出土的碑文,它先交代城隍的设置:“城隍有祠,遍于环宇,非只大都巨邑而也。虽一村一井,莫不图像而禋祀之。”古代的政治家早就明白,单纯的行政管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依德治民。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总是让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而在古代中国,遍布于城乡的城隍,就是这种道德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你看那些泥塑人物多么生动,600年仍衣带如水,神清目明。城隍不只是劝人行善,还导人审美,亦是一尊美神。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个周长两公里的堡子只是小小的一个点,但它是长城、塞外、沙漠的交集,代表着一种地貌,一种气候,一段自然生态的轮回。你只要看看脚下被深埋着的这一座城、一座庙、一个神,就知道这里曾经是怎样的沙尘肆虐。当地传统说书中有一个代表作《刮大风》:“刮得那个大山没顶顶,刮得那个小山平又平。千年的大树连根拔,万年的顽石乱翻滚。”40年前我在这一带工作时,一夜醒来,风刮得沙都推不开门。可是现在呢?高处一望,绿满天涯,蓝天如镜。新华社2020年发文,宣布横跨长城内外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消失。这里的治沙人,一代一代数不清有多少。600年啊,城隍在深深的沙土下做了好长一个梦,直到有一天考古队员把他轻轻推醒,他蒙眬中看星汉摇落,旭日东升,浩浩乎绿海无垠。

    走出开挖现场,我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土坑旁堆着一大堆刚挖出来的老树根,虬曲缠绕,须乱如麻,根部已有一抱之粗。原来,这城隍庙里与正殿相对着还有一个戏台,这些树就长在戏台上的沙土里。清理遗址时工人嫌它们碍手碍脚,就统统锯断挖去。我扼腕顿足。古树也古啊,它们同是我们民族的记忆,更是一段乡愁!试想,当年这荒僻之地,常年草盛人稀,鸟飞兽亡,军民无以为乐,只有逢年过节时庙里才给城隍爷唱一回戏,胡汉交易,人神共乐,喧声满院。这些老树也于黄沙中吐出绿叶,抚慰着守边人苦寂的心。何不留下这些古树,把整座庙宇开辟成一个旅游场所,城隍归座,武士扬眉,绿树遮阴。让外来的游人在土堆上吼一阵信天游,再邀城隍爷同坐,喝一壶马奶酒,唱一首《出塞曲》,看一出600年前的地方戏,那该多有味道!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表明“我”从未见过出土城隍庙,心情十分急切。 B . 作者写城隍庙廊下的武士突出他胡人的特点,是为了揭示靖边县当地曾经的边塞属性。 C . 作者以范仲淹为例,阐明城隍替身“无统一规定”,由当地百姓选举产生,被选做城隍替身的是百姓爱戴的有德之人。 D . 看到清理遗址的工人挖掉了古树,作者扼腕顿足,心生遗憾,主要是因为古树的存活有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结构消晰,“立马赶到现场”“最可看的是北边的正殿”“走出开挖现场”等句子彰显出行文思路。 B . 文章开头把西方的神话和中国的神话进行对比,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突出了中国的“神”的特点。 C . 作者善用细节描写,文中握拳支膝”“作狰狞状”“金腰带上的云纹”等刻画使城隍爷和众文武的形象鲜明生动。 D . 文章多引用,以《渔家傲》表现戍边的艰苦,以《刮大风》表现“清平堡”曾沙尘肆虐的环境特点。
    3. (3) 假如今天,梁衡的梦想成真了——整座庙宇真的被开辟成一个旅游场所,范仲淹当选了这里的城隍爷。请联系文本分析范仲淹当选城隍爷的理由。
    4. (4) 梁衡在《梁衡理性散文选》自序中说:“散文美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中意境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燕昭王问于郭隗曰:“寡人地狭人寡,齐人取剑八城,匈奴驱驰楼烦之下,以孤之不肖,得承宗庙 , 恐危社稷,存之有道乎?”郭隗曰:“有,然恐王之不能用也。”昭王避席曰:“愿,请闻之。”郭隗曰:“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师也;王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宾也;危国之臣,其名,臣也,其实,虏也。今王将东面 , 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如此则上可以王,下可以霸,唯王择焉。”燕王曰:“寡人愿学而无师。”郭隗曰:“王诚欲兴道,隗请为天下之士开路。”于是燕王常置郭隗上坐,南面。居三年,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夫燕、齐非均权敌战之国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君忧,拜命之辱。”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墨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未宁。《诗》曰:“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释】①楼烦:国名,以游牧为生,东与燕国、赵国为邻。②君子:这里指孔子。③戮力:尽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B . 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C . 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D . 西面等礼相亢/下之以色/不乘势以求/臣则朋友之材至矣/北面拘指逡巡/而退以求臣/则师傅之材至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神庙,这里指继承祖先的事业。 B . 东面,位在西而面向东。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在东而宾在西。 C . 《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先秦时期也称为“诗三百”。 D . 遗,给予,使,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燕国遭受过齐国的侵略,又面临匈奴的威胁,燕昭王担心会危及国家,自己不能继承祖先的事业,于是向郭隗询问保存国家的办法。 B . 郭隗分析了不同的君王会有不同的臣子,帝王的臣子是帝王的老师,亡国之君的臣子像俘虏一样,指出燕昭王应招揽有才之士。 C . 燕昭王表示他愿意学习,然而没有老师。于是郭隗答应帮助燕昭王寻找名师,过了三年,邹衍等贤士听闻后,前来投奔燕国,使燕国与齐国一样强大。 D . 宋国发生水灾,宋君认为这是因为他做得不好而招致上天的惩罚。宋君在听到孔子的一番话后,勇于改错,勤修政事。过了三年,年成丰收,政治清平。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燕、齐非均权敌战之国也,所以然者,四子之力也。

      ②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

    5. (5) 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说说郭隗向燕昭王提建议时,为增强说服力采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概括。

      【链接材料】“千金市马骨,筑台自隗始”,典出《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求贤不得,谋士郭隗借一则古人耗费千金只买来一副马骨,后引来很多人送千里马的典故,向燕王进言。言谈间,郭隗谦虚地将自己比喻为马骨,燕王听后,遂尊隗为师,筑黄金台招贤,不久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

  •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杏花天·赋莫愁

    [宋]周密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

    人去后、垂杨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

    【注释】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名莫愁,聪明美丽,能歌善舞,楚顷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②周密:南宋词人,宋亡后隐居不仕。③郢:楚国之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市。④两桨:出自古歌谣《石城乐》中“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三句描写了莫愁女的发式特点以及眉梢上郁积着的忧愁。 B . “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两句用典,化用屈原的《招魂》,以期待有人能将莫愁女招回到故国。 C . 最后两句写江南江北的哀愁、日暮风急中的石城,透露出词人羁旅行役之愁。 D . 整首词笔触清丽,情感深挚而绵渺,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楚感慨,实属上乘之作。
    2. (2) 词中“垂杨自碧”和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杜甫《客至》一诗中,与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2. (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描写了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
    3. (3)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两句以“物”表达“我”坚定的抗争信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可谓“有我之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学 ①  , 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 ②  , 齐头并进。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凡有井水处,皆能诵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 ③ 。他的词多反映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和下层人民的悲欢离合,笔法细腻,感情深挚,雅俗共赏,每每流传甚广。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缺失爱情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 ④  , 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的历史上柳永也许是将笔端第一位深入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1. (1) 请在文中横线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 ③ ④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意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下来。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刘的茶摊,是一个撑起来的简易木架子。有的用塑料袋装着有的用罐子盛着有的散在几个小竹簸箕里。他招呼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黄金芽”。我举着杯子端详,金黄色的茶芯在沸水中不停起伏,但并不急于舒展;茶水则渐渐呈现淡黄色。一股香气微微散开,轻轻弥漫,在我的鼻翼间摇来摇去。水有点烫,我试着品了一小口,略微有点苦。

    老刘给我指了指他的家。出家门没多远就是茶林沿溪行又没多远就到茶摊。这样的日子很简单,但侍弄那么多株茶树,也够他忙的。

    日子散散淡淡,一晃,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和老刘在微信上聊天。正聊着,老刘发来“视频通话”请求。原来,他打开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我们村子现在都以茶为生。以前只种茶卖茶,现在变了,我们还要建设茶叶主题的旅游景点呢。”视频里,老刘开心地笑着,一脸阳光……

    1. (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 .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 . 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 . 看过石砲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2. (2)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特点。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茶,分别用塑料袋、罐子、小竹簸箕装着。”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你觉得哪种表达效果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60分)
  • 8.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和他的战友们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他们负责驾驶尚处于研发阶段的战斗机,在各种条件下,挑战飞机的性能极限。试飞员在空中平均飞行每18分钟就要面对一次险情,一切只为获取准确的试飞数据,为研制更卓越的战斗机提供重要参考。

    试飞员不仅是飞行员中的佼佼者,还要精通飞行理论。试飞之外,雷强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飞行理论,他写了近30万字的笔记和心得。多年来,他用精湛的飞行技术,完成了100多项重大科研试飞项目,填补了中国战斗机试飞史上多项空白。

    70多年来,中国空军总共试飞过180多种型号的飞机,数量超过22000多架国产机,背后是几代人前赴后继,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为祖国“长空铸剑”。鹰击长空之路,也是一条“血路”。据不完全统计,各种空中历险3000多起,其中可能发生机毁人亡重大险情400多起。在试飞员们的极限操作下,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但这张象征着荣誉的成绩单背后,有32名优秀试飞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看似和平的年代,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与“死神”赛跑,才有了祖国的安全。

    读了以上材料,请你围绕“挑战、青春、追求”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