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3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此外,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摘编自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材料二:

    历史的必然性(亦即规律性)是通过对无数历史偶然性的研究而抽象出来的。历史之所以有其偶然性,是因为历史的进程并不是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活动、人的思维往往不能预料历史的直接后果。对此,恩格斯指出:“无数的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希特勒发动战争时,他是想充当欧洲的霸主,但战争的结局,却和他自己的愿望完全相反,德国未能独霸欧洲,就连希特勒本人也因战败断送了生命。类似这种例子很多,许多历史人物的行动,其结果都和他们原先预期的目的背道而驰。从表面上看来,有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似乎都被偶然性支配着,其实不然。当希特勒发动战争,给欧洲各国带来灾难,由于这场战争是和希特勒的上台,以及他个人的野心、残暴和富有侵略心理密切相关,所以他发动战争是具有偶然性的。但是,欧洲和世界各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联合起来打败希特勒,扶正了历史的轨道,这却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为历史偶然性不能长期起作用,当它偏离历史规律的轨道时,迟早总要被重新纳入历史的必然性的轨道,使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不过,历史规律(即历史必然性)在支配历史偶然性时,由于它是隐蔽的,也由于后者所表现出来的历史现象往往不是短暂的,有时甚至延续几十年上百年,这样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历史偶然性也可以长期支配历史的进程。这一点,从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们对历史的影响看,大多是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这些杰出人物常常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可以起左右历史的作用;但究其实际,他们的行为同样不能摆脱历史规律的支配。拿破仑作为一个杰出的人物登上法兰西帝国的王位,完全是一种偶然现象,他发动的对各国的征服战争也不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动荡的法国当时需要有个杰出人物来稳定其社会,这却是历史的需要。拿破仑东征西讨树敌过多,最后导致失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这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几乎没有例外,这些偶然出现的突出人物其个人的性格、意志、才能却往往要对历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欧洲历史上的拿破仑、希特勒这两个人的历史作用当然不能同日而语,前者对历史进程起过一定的推进作用,后者对历史的进程则起了纯属破坏和逆转的作用。

    (摘编自苏双碧《论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和特殊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决定产品交换和分配方式,决定阶级划分,但不决定科学。 B . 种族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都属于经济关系范畴。 C . 流体静力学的产生,说明社会在技术方面的需要对科学产生的推动力远超过大学。 D . 历史偶然性不能长期起作用,当其不符合历史规律时,终会为历史必然性所纠正。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发展角度看,政治、法、哲学、宗教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并非被动受其作用,而是在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 B . 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人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来创造自己的历史,这说明历史的发展带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C . 历史必然性(即规律性)在支配历史偶然性时是隐蔽的,需要通过对无数历史偶然性的研究而抽象出来,对其起决定作用的仍是经济基础。 D . 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出现,都属于历史偶然性,虽然他们都在某个时期起到了左右历史的作用,但他们最终的失败都是一种历史必然。
    3. (3) 下列推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如果戍卒顺利到渔阳,陈胜、吴广不会起义,秦朝灭亡就能避免。 B . 研究宗教和艺术史一般仅需要关注宗教和艺术史自身的演变过程。 C . 抓经济、促发展,解放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永恒主题。 D . 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欧洲出现是历史必然。
    4. (4) 概括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 (5)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英)狄更斯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跟各色人等都有生意上的往来,不过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给一些邮船供应葡萄酒和烈性酒。我现在已经记不起这些船主要开往什么地方,不过我想,其中有些是开往东印度群岛和西印度群岛的。我现在还记得,这种买卖的结果之一是有了许多空瓶子。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连我在内,我们一共三四个人。我干活儿的地方,就在货行的一个角落里。昆宁先生要是高兴,他只要站在账房间他那张凳子最低的一根横档上,就能从账桌上面的那个窗子里看到我。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评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他家还有别的亲人——我想是他的妹妹吧——在那儿扮演哑剧中的小鬼。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跟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了——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凡此种种,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绝非笔墨所能诉说。那天上午,每当米克·沃克高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老天爷知道,当时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所以我说很好,还希望他也好。

    “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本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对我介绍道。

    “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米考伯先生,”昆宁先生说,“认识谋得斯通先生。他能找到顾客时,就给我们介绍生意,我们付他佣金。谋得斯通先生已给他写了信,谈了你的住宿问题,现在他愿意接受你做他的房客。”

    “我的地址是,”米考伯先生说,“城市路,温泽里。我,简而言之,说到这儿,他又带着先前那种文雅的气派,同时突然再次露出亲密的样子,“就住在那儿。”

    我朝他鞠了一躬。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我全心全意地向他道了谢,因为他愿不怕麻烦前来领我,对我真是太好了。

    “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

    “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

    “好吧,8点左右。”米考伯先生说,“请允许我向你告辞,昆宁先生,我不再打扰了。”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货行与各色人等都有生意往来,也提到有船只开往印度群岛等,巧妙展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交代了故事背景。 B . “昆宁先生要是高兴”“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这些语句具有反语意味,表达了“我”惨遭遗弃沦为童工的痛苦。 C . 初次见米考伯先生,从见面问好到告别前道谢,“我”一直“非常局促不安”,对米考伯先生抱着恐惧敬畏心理。 D . “我们的家”“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表明“我”对租住在米考伯先生家怀有复杂的情绪,也给后文埋下了伏笔。
    2. (2) 文中多角度描写了童工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抓住特征性的细节,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入手,写货行破旧、脏乱,突出工作环境的极度恶劣。 B . 选文罗列了工作的内容,检查、洗刷、装酒、贴标签……“全是我的活儿”,写出了童工工作的机械与繁重。 C . 选文从外貌、家庭等角度介绍了米克·沃克、粉白·土豆等人,通过描写这些社会底层的孩子刻画了童工群像。 D . 选文用“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形象表达“我”成为童工后极度愤怒的心理。
    3. (3)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特点。
    4. (4) 小说同时采用“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进行叙述,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大学之道

    《礼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欲治其国 ,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谓知之至

    原道(节选)

    (唐)韩愈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B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C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D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末”,“本”指树根,代表事物的根本,“末”指树梢,代表事物的细枝末节。 B . “国”,即诸侯国,是指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与“诸侯各爱其国”的“国”同意。 C . “麻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地位比较低,在中国古代社会属于下层阶级。 D . “传”,指传于后世的传记,此处指《礼记》,与“六艺经传”的“传”意思相同。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知止后有定 侣鱼虾友麋鹿 B .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句读不知 C . 欲治其国 假舟楫 D . 曷不为葛之之易 师道之不传久矣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大学之道》中,“格物”“致知”是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两个步骤,推究事物原理才能使认识更充分。 B . 韩愈反对“无为而治”,批评古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于不顾的做法,指出他们对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 C . 韩愈在《原道》中所提出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与《大学之道》中所强调的观点一致。 D . 孔子修订《春秋》,把“用礼”作为评判标准,如果诸侯用夷礼就列入夷狄,如果诸侯用中国礼就列入中国。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②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年生死两茫茫”写出了曾经的夫妻已经生死永别,诗人倏忽之间经历了十年的茫茫岁月,梦中朦胧很难看清“千里孤坟”。 B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个句子,以假设引发想象,将容颜的憔悴与衰老,和别后的深深忧伤融合在一起。 C . 此词以“记梦”为标题,明确写出了做梦日期,并通过对所梦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自己的心境,抒发了对亡妻的无限深情。 D . 此词以悼亡为主题,借生与死、故土与异乡、相逢却不识、相对而又无言等内容,写尽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
    2. (2)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如何表达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两句是“”。
    2. (2) 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难以维持。《老子四章》中的“”正能说明这个道理。
    3. (3) 古代诗歌中常用数字“万”来夸大所描摹的事物或增强所传达的感情。如“”。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拿字典编纂来说,享有世界盛名的《牛津英语词典》编辑,不惜用一年时间来修订“go”这一常用单词的含义:“钻厚板”就一定能取到火种,“凿深井”就一定能得到甘泉。这是干事创业过程中____的硬道理。

    由此而言,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不可否认,现实中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付出太多、收获太少,哀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其实,把付出转化为养分需要一定的过程,恰恰需要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只不过,有的人缺乏闯劲,拈轻怕重,喜欢简单重复,一味“复制粘贴”;有的人缺乏韧劲,遇到难题____,“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倘若凡事追求眼前成绩,没有“再坚持一下”的定力,那么一个人是不可能钻透人生的硬木板的。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坠入____的陷阱。事实上,成功大多长着一副“困难外表”,披着一层“危险外衣”。砥砺攻坚克难的毅力,练就拨云见日的功力,多倾注些耐心,多下点笨功夫,多灌注份执着,胜利的曙光就不会遥远。

    1. (1)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成语,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牢不可破 畏首畏尾 自怨自艾 B . 牢不可破 瞻前顾后 怨天尤人 C . 颠扑不破 畏首畏尾 怨天尤人 D . 顺扑不破 瞻前顾后 自怨自艾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句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仙人掌科植物是个大家族,成员有上千种,____,多为柱状或掌状,小的如砂石,大的似巨柱。表面有的平滑、有的结节,有的凹陷,有的呈圆球状……仙人掌“老家”在美洲 , 大多生活在荒漠地带。____,是因为它的叶子退化成为刺状,大大缩小了蒸腾面积,使体内的水分不容易散失。绿色的肉质茎很肥厚,表面有角质和蜡质,不仅贮藏水分,____,每到晚上打开气孔吸收二氧化碳,白天则在封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的同时,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1. (1) 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该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B . 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C . 这工房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泗”。 D . 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茶文化随着茶叶贸易传入西亚乃至欧洲地区。唐代“茶圣”陆羽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经》,促进了茶文化在东亚、南亚等地的传播。宋代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已成礼制,君王赐茶给外国使臣成为一种外交礼节。

    2019年11月27日,在中国和其他多国的共同倡议下,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荼日”。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上有关中华文化的表述具有启发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⑧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