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8题

更新时间:2023-07-17 浏览次数:5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原题
  • 1. (2023·全国甲卷) 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
    A . 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 .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 . 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 . 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二、基础
  • 2. (2023·浙江模拟) 下图是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攻陷日军据点后拍摄的照片,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

    A . 西北地区 B . 华北地区 C . 华南地区 D . 东北地区
  • 3. (2023·吕梁模拟) 抗战十四年,农民同胞成为抗日的最重要力量,驻华美国记者则将农民称为“中国抗战的脊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是(   )
    A . “打土豪,分田地” B . “保存富农经济” C . “地主减租减息” D . “耕者有其田”
  • 4. (2022·浙江模拟) 中共中央某次会议决议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该决议出自(    )
    A . 遵义会议 B . 瓦窑堡会议 C . 洛川会议 D . 中共七大
三、巩固
  • 5. (2022·河南模拟) 下表为抗战时期部分抗战小说及故事梗概。这反映出当时(    )                
     

     作者 

     

     小说名称 

     

     梗概 

     

     吴组湘 

     

     《山洪》 

     

    描写了青年农民章三官等在新四军游击队的启发教育下,由对抗战不理解到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真实历程

     

     于逢 

     

     易巩 

     

     《伙伴们》 

     

     描写了三角洲的一些“捞家”(当地人对因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沦为流氓无产者的通称)由以打家劫舍为业到逐步走上抗日民族解放道路的转变 

     

     姚雪垠 

     

     《牛全德与红萝卜》 

     

     描写了农民牛全德在抗日游击队中锻炼成长的故事 

    A . 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盛行 B . 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变化 C . 农民阶级成为抗战的主力 D . 农民觉醒推动抗日斗争
  • 6. (2023·吉林三模) 军事作战中弹药是必不可少的,如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弹药来源与消耗情况。下述变化( )                                                                                                                                                   

    时间

    主要途径

    消耗情况

    1937~1939年

    购买、缴获和国民政府发给

    弹药获取大于消耗,有大批积存

    1940~1942年

    缴获、自造和购买

    弹药积存锐减

    1943~1945年

    自造、缴获和购买

    获取逐渐多于消耗

    A . 说明根据地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 B . 缘于革命统一战线日益扩大 C . 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 深受政治和军事形势的影响
  • 7. (2023·辽阳模拟) 据统计,1940年华北太行山区有村剧团一百多个,剧团作品保存了鲜活的乡土气息,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荷花淀》《白毛女》等。这主要体现了当时中共(   )
    A . 重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B . 在全党广泛开展整风运动 C . 运用文艺加强进步思想宣传 D . 大力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 8. (2023·广东模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曾多次对干群关系进行比喻,如“种子与士地”(1935年)、“鱼与水”(1941年)、“公仆与主人”(1944年年底)。这一系列比喻在当时有利于(   )
    A . 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 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C . 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 . 提升边区民众生产热情
四、提升
  • 9. (2023·广东模拟) 七七事变爆发后,变工互助运动在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其中以劳动互助最为典型。变工互助制下,妇女学习组的出现开始打破"妇女不下地"的传统习俗,这是对农村生产力的一次解放,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粮食的增产。由此可知,变工互助制的实行(   )
    A .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 . 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D . 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团结
  • 10. (2023·福建模拟)   1937年日本进攻北平前夕,美国记者福曼赴陕北云阳和川里考察,并见到了红军将领彭德怀。在回答福曼的提问时,彭德怀说:“和日军作战随时都有可能,但我们已准备作战。我们的士兵都明白为何而战,这正可弥补武器的不足。同时,我们也有庞大的人力做后盾,有作长期消耗战的必要资源。”彭德怀的这一言论(    )
    A . 指出了日本侵华的严重危害 B . 强调了中共坚定的抗战立场 C . 包含了对日作战的必胜策略 D . 指明了强国御侮的具体策略
  • 11. (2023·广东)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根据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确定为教学工作的原则。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骨干力量。由此可见(   )
    A . 陕北公学和联大起到了相同作用 B . 抗日战争有助于积蓄革命力量 C . 军事斗争已不是抗日战争的关键 D . 政治军事教育是中共办学特色
  • 12. (2023·辽宁模拟)  1937年日本进攻北平前夕,美国记者福尔曼赴陕北云阳和川里考察,并见到了红军将领彭德怀。在回答福曼的提问时,彭德怀说:"和日军作战随时都有可能,但我们已准备作战。我们的士兵都明白为何而战,这正可弥补武器的不足。同时,我们也有庞大的人力做后盾,有作长期消耗战的必要资源。"彭德怀的这一言论(   )
    A . 指出了日本侵华的严重危害 B . 强调了中共坚定的抗战立场 C . 包含了对日作战的必胜策略 D . 指明了强国御侮的具体策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