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模拟调研(...

更新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8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平定武庚之乱后,周公一方面把殷商遗民这类“比较危险”的群体拆散到各地去,另一方面把嫡系姬姓贵族可靠的成员,如文王武王、周公兄弟的后人分封到各地。周公的这一做法有助于(    ) 
    A . 打破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 B . 巩固血缘宗法关系的基础 C . 摆脱神权对王权政治控制 D . 扩大周朝政治势力的影响
  • 2. 《三国志·魏书》记载:“秦时无刺史,但有郡守长吏。汉家虽有刺史,奉六条而已。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居无常治,吏不成臣,其后转更为官司耳。”这表明西汉时期的刺史(    ) 
    A . 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B . 加强了君主专制 C . 并未干预地方事务 D . 提升了行政效率
  • 3. 宋朝针对购自少数民族的马匹不合标准的问题,大臣上奏:“朝廷与蛮夷互市,非所以取利也。金山前后五部落仰此为衣食,一旦失利侵侮,不知费直几马也。臣念蜀久安,不敢奉诏。”朝廷“寻如旧制”。据此推知,北宋贸易的主要目的是基于(    ) 
    A .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 维护朝廷宗主地位 C . 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 . 维护边境地区稳定
  • 4. 李贽的《童心说》开篇即道:“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他的这一主张主要针对当时(    ) 
    A . 科举取士禁锢世人思想 B . 传统伦理道德束缚人心 C . 商品经济社会世风日下 D .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 5. 鸦片战争前,琦善在致英驻华总监义律的照会上写道:“大皇帝抚有万邦,人稠地广,添船添炮,事有何难,岂有因此定海一县遽肯受 人挟制之理......而贵国既欲通商,若非处处恭顺,俟奏奉大皇帝恩旨准行贵国,又岂能安然贸易乎?”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 
    A . 积极探寻摆脱危机的方法 B . 尚未突破传统的夷夏观念 C . 理性分析了中西方的优劣 D . 意识到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 6. 清光绪到民国中期是湖南坊刻书业兴盛的时期,坊刻医书也较之前大幅增长。在坊刻医书中,方药书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尤以偏于实用的汇编单方验方、小型方药书居多,大型综合类方药书、方论类著作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湖南(    ) 
    A . 推崇经世致用的精神 B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 医学的发展水平较低 D . 推广西方印刷技术受阻
  • 7. 下表为抗战时期部分抗战小说及故事梗概。这反映出当时(    )                
     

     作者 

     

     小说名称 

     

     梗概 

     

     吴组湘 

     

     《山洪》 

     

    描写了青年农民章三官等在新四军游击队的启发教育下,由对抗战不理解到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真实历程

     

     于逢 

     

     易巩 

     

     《伙伴们》 

     

     描写了三角洲的一些“捞家”(当地人对因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而沦为流氓无产者的通称)由以打家劫舍为业到逐步走上抗日民族解放道路的转变 

     

     姚雪垠 

     

     《牛全德与红萝卜》 

     

     描写了农民牛全德在抗日游击队中锻炼成长的故事 

    A . 以农民为题材的小说盛行 B . 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变化 C . 农民阶级成为抗战的主力 D . 农民觉醒推动抗日斗争
  • 8. 从1949年至1952年,东北工业发展整体处于上升状态,国家对东北工业的投资比重不断提高。然而,国家对辽宁的工业投资比重,1950年为39.6%,1951年为22.7%。据此推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工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 B . 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C . 经济恢复任务尚未完成 D . 苏联发展模式的影响
  • 9. 有学者认为:早期受夫权支配的妇女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即开始摆脱夫权的控制,越来越多地获得人身和财产上的独立。在罗马帝国时期,妇女基本上具有了完全独立的身份地位,她们可以自由地同自己的丈夫离婚。这一变化(    ) 
    A . 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倾向 B . 凸显了法律至上的特征 C . 开创了人文主义的先河 D . 化解了罗马公民的矛盾
  • 10. 法国启蒙剧作家博马舍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写道:“因为您是大贵族,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你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至于我……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这反映出(    ) 
    A . 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化 B . 人文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C . 文学创作呈现大众化趋势 D . 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
  • 1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马克思的观点(    ) 
    A . 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局面 B . 继承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C . 阐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D .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12. 下图可以用来佐证当时苏联(    ) 

     

    A . 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B . 经济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C . 斯大林体制被人们抛弃 D . 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的律令规定:“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日慈幼,二日养老,三日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曰安富。”汉文帝时,下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宋仁宗时,枢密使韩琦奏请把没人的户绝田募人佃种,把田租贮存起来,用于救济州县郭内之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称为广惠仓。范仲淹在杭州任知州时,在苏州吴县和长洲置田十余顷,将所得租米用来赡养宗族,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人主承天命以养民者也,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故重民者,所以重社稷而承天命也”。历代封建王朝对鳏、寡孤独和灾民、贫民的救济,虽然没有形成普遍化和经常化的行政机制,而往往表现为统治者个人恩赐的“仁政”。 

     ——摘编自白云、刘芹《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措施的历史作用与启示》 

     材料二:西欧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已进行一些社会保障立法。1870-1914年,西欧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制定方法,建立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特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 

     一一摘编自于建定《英国在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现代六次文化转型简表 

                         
     

     阶段 

     
     

     具体表现 

     
     

    鸦片战争之前:文化自满

     
     

    清朝乾隆时期,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提出了通商的要求,乾隆皇帝却对他们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鸦片战争之后:文化自卑

     
     

    甲午战争之后,严复指出:“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名),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逮今日而始知其危,何异齐桓公以见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哉!”

     
     

    中华民国时期:文化自省

     
     

    国学大师陈寅恪是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术,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自立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报告中说:“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改革开放之后:文化自觉

     
     

    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了“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费先生将“文化自觉”的历程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摘编自张继焦、杨林《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文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清晰) 

  •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以1911 年为例,在3亿多两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达到8500多万两,占28.5%;交通、实业等近6300万两,占21.7%;地方自治三项支出为4000多万两,占13.5%。除新政支出外,清政府还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根据《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是以关税作抵押自行筹款,因而清政府主要财源的一半以上需要用于支付庚款。新政废止官捐与禁绝鸦片。为应付上述困境,清政府采取包括财政集权、举借外债、新铸铜元以及发展工商业等。据统计,1903--1911年直接用于新政的外债借款共计4443.74万两;1907年开铸铜元省份达到17个,不断加大铸造规模,从而造成铜元的大幅贬值;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停滞不前,政府只能从新兴的工商产业入手获取新税源。以对商业活动征收的厘金为例,1901年时为1600 多万两,到了1908 年就增至2000多万两。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新政期间财政困境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为应对财政困境所采取的措施。 
  • 16. [历史一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长期以来,尼克松一直以其强硬的反共立场而著称,但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清醒地认识到,越南战争是个无底洞,是“卡住国家喉咙的一块骨头”,它“导致了我们国家分裂和妨碍了任何对国内政策问题作出建设性的处理”。在国际上,由于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其独立倾向明显增强,美国的实力地位开始受到挑战;苏联利用美国陷人越南战争之机,大力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使美苏实力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尼克松政府又将这场战争毫无意义地拖延了4年之久,不仅给印度支那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而且美国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美军死亡20553人,使美军在越南死亡总人数上升至58000人。尼克松政府的越南政策再一次证明只有谈判才是解决冲突和争端的惟一有效途径,依赖武力或武力威胁,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摘编自赵学功《略论尼克松政府的越南战争政策》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政府对越南战争的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带给我们的启示。 
  •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材料:杨春增(1929 -1952),河北沙河人。1946年秋,在鲁西南王加垓战斗中,一匹驮着司令部电报密码和重要文件的战马被敌人的炮火震惊了,通讯员杨春增拉住马缰死不松手,马拖着他狂奔了五六里地远,身上多处受伤,直到半夜才安全返回部队,首长和战友们都称他是“了不起的小英雄”。1951 年3月,杨春增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阵地防御作战和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8月5日,杨春增在朝鲜金城前线的防御作战中,随突击队攻占敌坚固设防的541高地,全歼守敌1个排。他沉着指挥,在纵深炮火支援下,连续击退敌10余次进攻,歼敌400余人。战至下午3时,战友相继牺牲,只剩下他和卫生员牟元礼。最后,十余名敌人冲上了阵地。危急时刻,他命令卫生员到后面联络部队,自己毅然举起最后一颗手雷扑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摘编自2021年7月24日《河北日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春增的事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杨春增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