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3-07-20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 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 所以我们 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 只要在自然状况 下有变异发生, 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就很难解释了。 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 下, 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但这是无法证实的。 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 并 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但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 并在一段不长 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 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这是大家所公认的。 但是除了这些个体 差异外, 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 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 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 没有人能明确区分开个体差异和微小变异, 也难以区分特征明显的 变种和亚种, 以及亚种和物种。在分离的大陆上, 或在同一 大陆被某种障碍所隔离的不同区 域内, 以及孤立的岛屿上,存在着如此多样的生物类型, 它们被一 些有经验的博物学家归为 变种,或被另一些博物学家列为地理种或亚种, 而另一 些却将其列为亲缘很近、 特征明显的 物种。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 不管这一 变异是多么微小和缓慢, 只要其变异或个体差异在某一 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 它们为什么不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存和积聚起来, 即所谓最适者生 存呢? 如果人们能够耐心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变异, 那么在复杂而多变的生活条件下, 那些 有利于自然界生物的变异为什么不会经常产生, 并得到保存或选择呢?  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 河里起作用的, 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 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择优弃 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吗? 据我看,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 并巧妙地使每 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仅此一 点, 自然选择学说已是极为 可信的了。 我已经尽可能忠实地将反对这一 学说的种种疑难问题和意见加以概要地综述, 现 在我将转而谈谈支持这一 学说的各种具体事实和论点。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 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根据这种见解, 我 们就很难在通常认为是由特殊创造行为而产生的物种与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变种间划出一条 明确的界限来。 而且我们还可以了解为什么在某一地区内已经产生了归入 同一属内的许多物 种, 并且这些物种现在仍很繁盛,仍会有那么多的变种存在。 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按照一般的规律, 可以确信这种作用仍在继续。 当变种是初期物种时, 其情形确是如此。 另 外, 大属内的物种, 为了在某种程度上保留变种的性状,就需要产生大量的变种或初期物种,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要比小属内的物种小。 大属内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显然在分布上有 明显的限制, 它们按亲缘关系围绕着其他物种聚集成许多小的群体, 这两点都与变种的特征 相似。假如承认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 上述关系就显得颇为奇怪而无法理解了。 但 若认为它们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的话,上述关系就颇易理解了。

    (摘编自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

    材料二 :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 可以想象, 一 个博物学家对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胚胎关 系,其地理分布、 地质演替关系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之后, 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物种不是 由特殊创造行为创造出来的, 而是跟变种一样, 由其他物种演化而来。 尽管如此, 这种结论 即使有根有据,如若不能说明这世界上的无数物种是如何发生变异才获得令我们惊叹不已的 构造及其适应特征,也仍难令人满意。博物学家常以食物及气候等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作为 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从部分意义上看, 这可能是对的, 这一 点以后还要讨论。 但若以外部 环境条件来解释一切, 那就不对了。 比如说, 只用环境条件变化来解释啄木鸟的足、 尾、 嘴 和舌等构造何以能巧妙地适应取食树皮下的虫子, 恐怕难以奏效。 又如解寄生, 它从树木吸 取养料, 靠鸟类传播种子。 作为雌雄异花植物, 它还需昆虫才能传粉受精。 假若我们仅靠外 部环境或习性的影响,抑或植物本身的什么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特征以及它与其 他生物间的关系,肯定于理不通。

    因此,搞清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具体途径,是极其重要的。 当我观察研究这个问题的  初期, 觉得要解决这一难题, 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入手。 结果的确没让  我失望。 虽然我常觉得由家养而引起变异的知识尚不完善,但总算为我们处理各类复杂事件  提供了最好、 最可靠的线索。 此类研究虽常为博物学家们所忽视,但我敢担保,其价值重大。

    如果我们能正视我们对周围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知之甚少的事实, 那我们便会毫不奇怪, 人类对物种和变种起源的认识仍处于不甚明了的状态。 谁能清楚地解释, 为什么某一物种分  布广、数量多, 而其近缘物种却分布窄、 数量极少呢?  然而, 这些关系又至关重要, 因为它  们不仅决定着世界上一切生物现象的盛衰, 而且我还以为也决定着它们未来的成功和变异。 至于对地史时期无数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所知便更少了。 尽管许多问题仍模糊不清, 而  且在今后很长时间还会模糊不清。但经过深入研究和冷静的判断, 可以肯定, 我过去曾接受  而现在许多博物学家仍在坚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分别创造出来的,是错误的。 我坚信, 物种是可变的;  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另一 个通常已灭绝物种的直系后代, 正如某一物种  的变种都公认是该种的后代一样。 此外, 我还认为, 自然选择是形成新物种最重要的途径, 虽然不是唯一的途径。

    (摘编自达尔文《 (物种起源)  绪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只要在自然状况下发生变异,就很难说自然选择没有发挥作用。 B . 达尔文认为,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C . 大属内的物种, 因为需要产生大量的变种或初期变种以保留变种的性状, 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要比小属内的物种小。 D . 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人手搞清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具体途径这一研究, 虽常被博

      物学家们忽视,但其价值不可小觑。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无论是物种中存在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自然变种,都难以区分。 B . 如果动植物确有变异且在某一方面有益于自身发展, 它们可能会通过自然选择将其保

      存和积聚起来。

      C . 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作为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 并认为可以以此来解释

      一切。

      D . 新物种的形成离不开自然选择这一最重要且唯一 的途径。
    3. (3)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 . 大地之母女娲仿照自己的样子,抟土造人,使人类社会得以形成。 B . 当灵长类动物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时,它们不再需要尾巴来保持平衡和走动。 C . 如果一种基因恰好使某些松鼠的速度比其他松鼠略快, 它就可以遗传下去。 D . 蝴蝶的翅膀颜色和图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以适应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的捕食和繁

      殖需求。

    4. (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的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 请简要说明 。
  • 2.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  一语未了, 李纨也来了,进门笑道:   " 雅的紧! 要起诗社, 我自荐我掌坛 。前 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 。我想了一 想, 我又不会作诗, 瞎乱些什么, 因而也忘了, 就没有说得 。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黛玉道:  " 既然定要起诗社, 咱们都是诗翁了, 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

    李纨道:  " 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 。我是定了  · 稻香老农 ', 再无人占的。"

    探春笑道:  " 我就是  · 秋爽居士 '  罢。"  宝玉道:  " 居士 、主人到底不恰, 且又凛赘 。这  里梧桐 、芭蕉尽有,或指梧桐 、芭蕉起个倒好。"  探春笑道:  " 有了, 我最喜芭蕉, 就称  · 蕉  下客 '  罢。"  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黛玉笑道:  " 你们快牵了他去, 炖了脯子吃酒。"  众人不解。黛玉笑道:  " 古人曾云  · 蕉叶覆鹿 ' 。他自称  · 蕉下客 ', 可不是一 只鹿了?  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探春因笑道:  " 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 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 又向众人道:  " 当日娥皇 、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 。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 将来他想林姐夫, 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 。 以后都叫他作‘ 潇湘妃子,就完了。” 大家  听说,都拍手叫妙 。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李纨笑道:  " 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 也只三个字。” 惜春 、迎春都问是什么 。李纨道:  " 我是封他为‘ 薪芜君,了, 不知你们以为  如何? ”探春笑道:  " 这个封号极好。” 宝玉道:  " 我呢? 你们也替我想一个。” 宝钗笑道:  " 你  的号早有了,‘ 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 李纨道:   " 你还是你的旧号‘ 绛洞花主,就好。” 宝玉笑道:  " 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探春道:  " 你的号多的很, 又起什么 。我们  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 宝钗道:  " 还得我送你个号罢 。有最俗的一 个号, 却于你  最当 。天下难得的是富贵, 又难得的是闲散, 这两样再不能兼有, 不想你兼有了, 就叫你‘ 富贵闲人,也罢了。” 宝玉笑道:  " 当不起, 当不起, 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

    ……

    大家看了, 称赏一 回 。又看宝钗的是:  "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 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 不语 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  " 到底是薪芜君。” 说着又看宝玉的, 道是:  "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 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 心 西子玉为魂 。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泪 一 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 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 宝玉说探春的好, 李纨终要推宝钗 这诗有身分, 因又催黛玉 。黛玉道:  " 你们都有了? ” 说着, 提笔 一挥而就, 掷与众人 。李 纨等看他写道是:  "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 宝玉先喝起彩来, 只 说  " 从何处想来”↓  又看下面道:  "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 一 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 禁叫好,说  " 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 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 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 都道是这首为上 。李纨道:  " 若论 风流别致, 自是这首 ;  若论含蓄浑厚, 终让薪稿。”探春道:  " 这评的有理, 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节选自《红楼梦》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

    文本二 3       一 时进入榭中, 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 一 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 一 个上 头设着茶第 、茶盂各色茶具 。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 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 烫酒呢 。 贾母喜的忙问:  " 这茶想的到, 且是地方, 东西都干净↓ ” 湘云笑道:  " 这是宝姐姐 帮着我预备的。” 贾母道:  " 我说这个孩子细致, 凡事想的妥当。” 一 面说, 一 面又看见柱上 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 。湘云念道:   "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贾母听 了, 又抬头看匾, 因回头向薛姨妈道:  " 我先小时, 家里也有这么一 个亭子, 叫做什么‘ 枕 霞阁,。我那时也只像他们这么大年纪, 同姊妹们天天顽去 。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 几 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 。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 。众人都怕经了水, 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风姐不等人说,先笑道∶ “ 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  可知老祖宗从小 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 好盛福寿的。  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 个窝儿, 因 为万福万寿盛满了, 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 未及说完, 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  贾母笑道∶ “ 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 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 风姐笑道∶ “ 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 笑开开心, 一 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 ” 贾母笑道∶ “ 明儿叫 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 不许回家去。 ” 王夫人笑道∶ “ 老太太因为喜欢他, 才 惯的他这样。 还这样说,他明儿越发无礼了。 ” 贾母笑道∶ “ 我喜欢他这样, 况且他又不是那 不知高低的孩子。  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  横竖礼体不错就罢, 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 ”

    说着, 一 齐进入亭子, 献过茶, 风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  上面 一 桌, 贾母 、 薛姨妈、 宝钗 、黛玉 、宝玉﹔ 东边一 桌, 史湘云 、王夫人 、迎 、探 、惜﹔ 西边靠门一 小桌, 李纨和风  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 只在贾母 、王夫人两桌上伺候。 风姐吩咐∶ “ 螃蟹不可多  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 ” 一 面又要水洗了手, 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 头次让薛姨妈。  薛姨妈道∶ “ 我自己掰着吃香甜, 不用人让。 ”风姐便奉与贾母。  二 次的便与  宝玉, 又说∶ “ 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 ” 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 、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

    ……

    林黛玉因不大吃酒, 又不吃螃蟹, 自令人报了一 个绣墩倚栏杆坐着, 拿着钓竿钓鱼。  宝  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 回,俯在窗槛上,掐桂蕊掷向水面, 引的游鱼浮上来吐喋。  湘云  出一 回神, 又让一 回袭人等, 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 探春和李纨 、惜春立在垂柳  阴中看鸥鹭。 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  宝玉又看了一 回黛玉钓鱼, 一会又俯在  宝钗旁边说笑两句, 一会又看袭人等吃螃蟹, 自己也陪他饮两 口 酒。 袭人又剥一 壳肉给他吃。  黛玉放下钓竿,走至座间,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 拣了一 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  丫  鬟看见,知他要饮酒, 忙着走上来斟。  黛玉道∶ “ 你们只管吃去, 让我自斟, 这才有趣儿。 ” 说着便斟了半盏, 看时却是黄酒, 因说道∶ “ 我吃了一 点子螃蟹, 觉得心口微微的疼, 须得  热热的吃 口烧酒。 ” 宝玉忙道∶“ 有烧酒。 ”便令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 壶来。  黛玉也只吃了一 口便放下了。

    (节选自《红楼梦》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第三十七回中,对于建立诗社,李纨反应热情,还自荐掌坛 。在评诗环节,颇有见 地 。但在第三十八回中,李纨言语不多, 只站在一旁伺候贾母 。 由此可见李纨表里不一,在不同场合里有不同形象。 B . 大观园内是一个诗意的世界 。稻香村 、秋爽斋 、紫菱洲 、藕香榭等院落各有各的意 境 。第三十七回中,宝玉等人齐聚秋爽斋建诗社 、起别号, 以诗会友, 既雅致又天真烂漫,与大观园外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C . 《红楼梦》 对物品的描写很细致,如  " 黑漆嵌蚌的对子 "   " 菊花叶儿 、桂花蕊熏的绿 豆面子"  " 海棠冻石蕉叶杯 "  等, 一方面说明了大观园里用物的雅致, 另一方面侧面写出了贾府的奢华,为贾府走向没落埋下伏笔。 D . 凤姐是一个能言善道的人,一句  " 万福万寿盛满了"  讨得贾母欢心 ;  同时她深谙人情 世故,螃蟹宴上,她忙前忙后,又亲自剥蟹肉给薛姨妈 、贾母 、宝玉吃,可谓亲力亲为,劳心劳力。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探春借  " 湘妃竹"  的典故给黛玉起了别号  " 潇湘妃子 ", 大家都拍手叫妙, 但黛玉" 低了头方不言语",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黛玉若有所思的细腻心绪。 B . 曹雪芹善于借人物姓名与称号象征人物结局或表现人物性格, 可谓人如其名 。宝玉在

      诗社中有  " 绛洞花主"  " 富贵闲人"  等别称, 点明了宝玉自由自在的性格特点。

      C . 曹雪芹善于用对话推动情节, 塑造人物, 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 、性格以及说话时的语境,如从贾母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的慈爱。 D . 《 红楼梦》 以当时的白话为主体语言, 又将通俗与典雅两种风格巧妙融合, 文本一和文本二在语境中融人了俗语 、典故 、诗词,使得文章丰富多彩,摇曳生姿。
    3. (3) 《红楼梦》 不仅用情节来刻画人物,也借诗词来展现人物不同的性格气质 。请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中的相关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
    4. (4) 《红楼梦》 中有许多美丽动人的场景 。请结合文本一与文本二,选择一处场景进行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 3. 文言文阅读

    呜呼! 盛衰之理, 虽日天命, 岂非人事战!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关。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 梁, 舌仇也 ;  燕王舌所立, 契丹与舌约 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 梁 。此三者, 舌遗恨也 。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藏之 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 少牢告庙请其 矢盛 以锦  ,  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  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 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战! 及仇锥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驮?  本其 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驮? 《 书》 日 :   " 满招损, 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莫能与之争 ;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战?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B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C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D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 推其根本 B . 而皆背晋以梁              归: 归顺 C . 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 抑制 D . 举天下之豪杰                 举: 全,整个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该论点强调了人事的作用,并将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作为这一立论的历史根据。 B . 文章第二段承上叙事, 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 。虽无议论,却寓论点 于叙事之中, 以叙事论证了观点,与第一段的  .盛, 和  .得天下, 相照应 。全段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写  .扬,  张本。 C . 文章第三段转而议论, 评论庄宗的盛衰本源在于人事, 与开头提出的论点相照应 ,是论证所得的结论,揭示了人事的内涵。 D . 文章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庄宗的盛衰, 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 如 果小看忽微, 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 。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4. (4)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

      ②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5. (5)  文中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的三矢,  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庄宗是否完成了其父之志?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
  • 4. 古代诗歌阅读

    百花亭

    白居易

    朱槛在空虚, 凉风八月初。

    山形如观首①, 江色似桐庐② 。

    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

    【注】 ①岷首:  岷山,在今湖北襄阳南 。②桐庐: 桐庐江,在今浙江桐庐。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中,诗人写到倚靠在朱红的栏杆处,感受着八月的凉风习习吹来, " 空虚 "  二字 写出了诗人此时闲适的心境。 B . 颔联中, 诗人运用从远到近的角度和比喻的手法描绘所见之景,此处的远山与江水 一如诗人曾经到过的舰首山与桐庐江。 C . 颈联中, 诗人从描写风景转人描写人事,去佛寺要乘船深人, 宿民家则直接枕水而 居,前者为求远,后者为求近。 D . 本诗使用简练清新的语言写事描景, 意境恬淡 。同时, 本诗还富有音韵美, 每联末 尾押韵,使人读来朗朗上口。
    2. (2) 白居易的诗不仅写风景, 更写哲理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过秦论》 中写陈涉揭竿而起受到天下民众的响应和跟随的句子是  "  ,” 。
    2. (2)   李密在《陈情表》 中为避免晋武帝的猜疑,表达了自己对官职和名节的态度的句子 是  "  " 。
    3. (3)   李白《蜀道难》 中的  "  "  两句, 以传说中的两位 古蜀王人诗,写出了蜀地的历史悠久。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A      , 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 。

    " 性情浅薄的人遇到不幸,他的感情仅仅是演说式的做作 。"  然而这不是悲剧 。  人生的险 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 。 有的人一 生接连遭到不幸, 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 感 。 ①但是,②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也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 悲剧 。 ③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 表白,④ 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 。  ⑤大悲者会以笑谑嘲弄命运, ⑥以笑容隐藏哀伤 。 ⑦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 ⑧爱默生举了一 个例子:  正当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那 不勒斯城的人都笑断肚肠的时候,⑨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一 个医生,⑩调节他致命的忧郁 症 。  医生劝他到戏院去看卡里尼的演出, 他回答:  " 我就是卡里尼 。"        B      , 最高的严肃 往往貌似玩世不恭 。  古希腊人就已经明白这个道理 。  爱默 生 引 用普鲁塔 克 的话说:   " 研 究 哲 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做的事, 这是 最 高 的 智 慧 。"  正经不是严肃,就像教条不是真理一样 。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 个字 。
    2. (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海风里早含着燥热,胖人身体给炎风吹干了, 蒙上一层汗结的盐霜, 仿佛刚在死海里洗 过澡 。毕竟是清晨,人的兴致还没给太阳晒萎, 烘懒,说话做事都很起劲 。那几个新派到安 南或中国租界当警察的法国人, 正围了那年轻善撒娇的犹太女人在闲聊 。俾斯麦 曾说  国公使 大使的特点就是一 句外国话不会讲 这几位警察并不懂德文,居然传情达意, 引得 犹太女人咯咯 笑, 比他们的外交官强多了 。这女人的漂亮丈夫, 在旁顾而乐之, 因为他几天 来,香烟 、啤酒 、柠檬水沾光了不少 。红海已过, 不怕热极引火, 所以等一会甲板上零星果 皮 、纸片 、瓶塞之外,香烟头定又遍处皆是 。法国人的思想是有名的清楚,他们的文章也明 白干净,但是他们的做事,a.无不混乱 、肮脏 、喧哗 , 但看这船上的乱糟糟 。这船, 倚仗人 的机巧,载满人的扰攘, 寄满人的希望, 热闹地行着, 每分钟把沾污了人气的 一 小方水面,b.还给那无情 、无尽 、无际的大海

    1. (1) 文中有两个重叠形式  " 咯咯"  "糟糟", 如果去掉,语意上各自会有何不同?
    2. (2)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 。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 一处,分析其中的顿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
    3. (3) 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引用,请说说二者在表意上的不同 。

      爱默生引用普鲁塔克 的话说 :  " 究哲理而外表不像研究哲理 在嬉笑 中做成别人 严肃认真做 的事,这是最高 的智慧。"

      俾斯麦 曾说过 国公使大使 的特点就是一句外国话不会讲

四、写作  (6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

    材料一 :

    闻而不审, 不若无闻矣。

    — 《吕氏春秋.慎行论》

    材料二: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人们既可以在网络上接收资讯 、获取信息 、发 表见解 、输出观点,也可以在网络上向别人寻求帮助或伸出援手 。 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极大的便利 。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泥沙俱下 ;   " 键盘侠, 躲在网络后面 肆无忌惮地网暴别人,增加社会的暴戾之气, 给当事人造成极大伤害 。这些都需要我们明辨 是非 、擦亮双眼。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假如你的朋友张华写信来与你讨论关于  " 高中  生该如何面对网络信息"  的问题, 请你给他写一封回信,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 ;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不 少于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