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说岳全传》里,金军统帅金兀术有一支王牌军叫“连环马”,用铁索将30匹马连在一起,但在郾城大战中被岳家军用钩镰枪和“砍马腿战术”破掉了。

    在真实的宋金战争中,金军确有一支叫“拐子马”的精锐部队。在岳飞之孙岳珂笔下,拐子马第一次与连环马之间划上了等号,三人为联”的连环马战术。在岳珂的“权威认证”下,“拐子马即连环马”成了定论。《说岳全传》一方面让神秘的连环马战术家喻户晓,以讹传讹,将“三马相联”的连环马夸大为画面感十足的“30匹马”。

    以现在的认知及军事常识来看,连环马的说法极其荒谬,____。可以说,连环马是极其外行的军事设想,在实战中绝无可能应用。

    令人惊讶的是,从南宋到清朝,从朝廷到民间,竟然几乎无人对这一荒谬说法提出过有力质疑。大约就在《说岳全传》流行的同时代,具有军事实操经验的乾隆皇帝对这一流传了数百年的连环马神话提出质疑,可能是宋人为自己的战败找了一个夸张的托辞。邓广铭先生从学术层面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他在《岳飞传》中的详细考证,“拐子马即左右翼骑兵”成为不刊之论。

    这说明,中国古代虽然有着极其伟大的历史叙事传统,但就“古代战争究竟是怎么打的”这一点,更别提演义小说了。

    正如李硕在《南北战争三百年》的前言中所写,“中国古代的战争究竟怎么打?史书记载的往往不是那么详细。譬如楚汉之间著名的垓下之战,双方投入兵力多少?各自的阵列多长、多宽?交战过程如何?在《史记》中都看不到”。

    中国历史记载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对很多战争胜负的分析和记录要承担“资治通鉴”的功能,传达某种“亲贤臣远小人”的价值观,就被淡化了。比如,中国古代正史在涉及战争时,要么是瞎指挥,要么是陷害能打仗的忠良,这几乎是经典的写史套路了:杨国忠私心作祟导致唐朝安史之乱前期的大溃败,蔡京童贯乱国导致靖康之变,中国正史的战争叙述是“去细节化”“去技术化”的。

    正是因为正史有意无意地忽视战争史的细节 , 在“中国古代战争究竟是如何打的”这个问题上失语和失位,而民间对此类的需求又是真实存在,那么,战争由此被“演义段子化”“怪力乱神化”和“神秘主义化”。演义小说中,古代战争最盛行的叙述套路大致有三种。

    第一,计谋。《三国演义》中,几乎每场战役的成败都是计谋主导的,重头战役的关键词和决定性因素几乎都是放火:官渡之战有火烧乌巢,赤壁之战有火烧赤壁,诸葛亮更是火攻之王。如此密集地使用火攻,在真实战争中显然不可能

    第二,单挑。《说唐》和《水浒传》中,武将单挑是推动战争情节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演义小说的单挑式战争往往是这样的,赢的一方全军压上,输的一方全军溃散,武将个人武勇对战争的影响被无限拔高,动辄“万夫不当之勇”,单挑式战争与真实战争的距离更遥远,就似《西游记》中的战争场面,只是孙悟空与哪吒二郎神们的比武。

    第三,阵法。《三国演义》有八阵图,“每日每时,可比十万精兵”,几以一堆石头困死陆逊;《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是整部书中最酣畅淋漓的战役。古代战争里,阵法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八阵图也是存在的,但远没有演义小说里说得这么怪力乱神。这些神奇的阵法好比武术里的花拳绣腿

    尽管演义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大多荒诞不经,但不得不说,正是它们定义了数百年来国人对古代战争图景的想象。它如此根深蒂固,下意识的反应仍是“演义式”的:猛将横刀立马,高喊“呔

    (摘编自张明扬《中国古代战争究竟是怎么打的》)

    材料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征”是褒义词,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奉辞伐罪曰征”(《尚书•胤征》),上伐下也”(《孟子•尽心下》);“伐”是中性词,要师出有名,因与“征”连用(《诗经•商颂•殷武》),郑玄笺“有钟鼓曰伐”。“侵”含有贬义,是直接侵犯别国,蔡溃,遂伐楚。”(《左传》),无曰侵,轻曰袭”(《左传》),着重于舆论方面,故从“言”:“皇帝哀众(《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乾隆皇帝认为岳珂将拐子马定性为连环马,是在为宋军的战败寻找托辞。 B . 古代史书对战争记载得不尽详细,原因之一是史学家不大弄得明白战争。 C . 战术和装备等细节因不能承载价值观,在战争的叙述中被史学家淡化了。 D . 演义小说中对战争的叙述离真实的战争是比较远的,大多显得荒诞不经。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连环马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贯以韦索,三人为联”的说法不是由岳飞之孙岳珂提出,“拐子马即连环马”未必会被人们接受而成为定论。 B . “三马相联”的连环马被夸大为画面感十足的“30匹马”,正满足了民间想要知晓战争究竟是如何打的的心理需求。 C . “拐子马即连环马”以讹传讹数百年,几乎无人提出质疑,这一现象说明长期以来缺乏具有军事实战经验的人。 D . 邓广铭先生通过详细考证《岳飞传》推翻了“拐子马即连环马”的说法,正说明我国史书中缺乏战争史的细节。
    3. (3) 下列判断,不符合材料内容表述的一项是( )
      A . 就古代战争的叙述而言,正史和演义小说各自的写作套路显示其写作目的的不同。 B . 既然正史放弃对古代战争进行细节阐释,那么演义小说来做这工作是无可厚非的。 C . 计谋、单挑、阵法等在演义中被夸大和套路化,显示作者缺乏对真实战争的认识。 D . 数百年来国人对古代战争图景的想象,受到了演义小说的误导,而且不易被纠正。
    4. (4) “米秒不差”是军事训练中的常用词汇,指精准的执行相关标准,没有误差。在我国阅兵的空中现场,要保持队形米秒不差几乎是不可能的。请根据你的常识判断,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相关内容,不超过80字。
    5. (5) 材料一中说“正史有意无意地忽视战争史的细节”,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探究其原因。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和平,惊叹号

    〔俄〕鲍•瓦西里耶夫

    那天夜里不知我真的睡着了,还是仅仅处于瞌睡状态,只知道是叫喊声把我惊醒的。醒来后,甚至感到恐惧,因为女人们叫得非常凶。清一色的女人叫喊——无论我们整座楼里,以至我们全城,整个俄罗斯——只喊着一个词:“和平!……”虽然这个词是阳性的,然而高呼胜利的却总是男人们,哭叫和平的总是女人们,五月的那个早晨,哭叫得有点特别,又哭又笑,又揪自己头发,混在一起,同时爆发出来。这种欢天喜地与嚎啕大哭交织在一起的呼号,恐怕连我们的地球本身自从形成以来也是闻所未闻的。

    我还记得,人人都在奔跑。有的去机关工厂,有的去找亲人或熟人,有的依次穿过条条街道,谁也不愿意在那个伟大的日子里闭门独坐,找不出任何一个人,哪怕终身都将无依无靠的人,因为欢乐是共同的,是我们大家的,是我们所有的人的欢乐。四年的战争仿佛把我们所有的人都放在盛满眼泪的圣水盘里进行了洗礼,我们从里面一出来便结成了同胞姐妹。

    那天早上把我惊醒的一是那些可怕的叫喊声(直到如今我也不能想象这就是胜利的欢呼),二是安娜•格奥尔基耶芙娜的呼唤声。

    她把我晃醒,喊了一声:“和平!和平了,小姑娘!……”说完就朝学校跑去。我转眼间就穿好了衣裳,扑进了和平的第一天,沿着这一天的街道,因为我不是在家里过夜,而是在城市的另一端,在哭,相互亲吻,因此我是被亲吻个够,哭了个够之后,也是人人洒泪,人人喊叫,谁也不工作,只有报务员一面大哭,惊叹号”。后来我们干脆把我们的邮电分局给关了,唱着,哭着来到大街上。我走到哪里,只要有可能,我们就用脚跺这些牌子,在上面跳舞,先是决定在谁家聚餐,后来分局长想得更妙:要每个人从家里把能带的东西带来,又可以欢聚一堂,同席共饮。

    我们又喝酒,又唱歌,笑起来,哭起来,也哭得喘不过气,而米罗诺芙娜——她一直叨念自己的儿子——则眼泪汪汪地睡着了。于是局长对我说:“看看她的邮包,她昨天的信还没有送(里面有个专门装信的袋子),掏出信来仔细查看,按地址分类,在万分伤心的米罗诺芙娜(只有失去儿子的妈妈才会感到自己如此孤独可怜)的邮包里,我沿街奔跑。街上唱歌的人尚未尽兴,寡妇们和母亲们还没有哭够,我疾速奔驰,甚至感觉不到两腿在奔跑,而且放声大笑。

    我不知道假若安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在家会怎么样。可是她还没有回来,于是我喘了口气,坐在台阶上。拿起路上一直紧贴胸口的信一看,我的整个心都要碎了,有如刀割一样。我展开信笺——读了第一句:“亲爱的安娜•格奥尔基耶芙娜……”眼前的一切马上就飘摇模糊了。我是怎么爬上去的,有几个台阶是跪着朝上挪的,不过谁也没碰上,我躲进最靠里边的那个天窗下面。这时才又拿出信来:“亲爱的安娜•格奥尔基耶芙娜!……”

    我是借着稀疏的礼花和车站探照灯的灯光看完那封信的。剩下的您一猜就猜到了:我没有把信交给安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她每封请求代找儿子的信和对这些信寄来的答复我都或是中途卡下,或是用办公纸打上“还在继续寻找您儿子”的字样给她。所以她至死都相信,相信他或者——她常常是这样给我解释的——失去了记忆,或是残废了,等待他。我当时得到的印象是这样的,对她的话是这样理解的。

    几年后,我因邮政业务关系(在这之前我在邮政函授学校毕业了),到民主德国工作了三年,让她们照我这一时期一贯的答复回答安娜•格奥尔基耶芙娜的请求信。假若不是在安娜•格奥尔基耶芙娜死后,我在她的遗物中找到了尤里•谢尔盖耶维奇•特列季雅绍夫中尉一九四五年五月一日牺牲的官方通知书

    至于“我寻儿子”的小标语牌,她就不是为我想出来的啦,而是为了我的儿子,把她的儿子叫作爸爸,所以她就想让他也等着爸爸。等着

    我为什么要给您写这些呢?不仅仅因为我一生对婆婆没说实话,还因为我对儿子同样没说实话,对我唯一的儿子尤里•尤里耶维奇。要知道他根本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从孤儿院抱来的,因为孤儿是不分民族的,是吧?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标题,简洁、形象,给读者以直观的视觉冲击 B . 小说笔触细腻,感情真挚,通过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表现在后方女性对于前方亲人的爱和等待。 C . “我”读到来信后的反应和大家为和平狂欢形成强烈反差,暗示着尤拉的牺牲,显示战争的不确定性。 D . “我”在孤儿院里领养了尤里耶维奇,安娜把他视为自己的亲孙子:这种爱超越了血缘与民族的界限。
    2. (2) 关于小说开篇人们得知战争结束消息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我”的视角写人们得知战争结束后的反应,代入感强,让读者身临其境。 B . 和平来临时人们的种种兴奋行为,从侧面表现出了战争带给人的痛苦和煎熬。 C . 安娜呼唤、晃醒“我”,与“我”分享喜讯,隐含着她对儿子平安归来的热切期盼。 D . 抠下“防空洞”牌子用脚跺等动作,直接写出人们对和平终于到来的激动喜悦。
    3. (3)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三段可以删除,你是否认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在这篇战争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并非可歌可泣的英雄,而是以普通人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如何理解作者人物塑造上的这种安排?请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殽之战

    《左传》

    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夜见秦伯,秦伯说,乃还;晋侯亦去之。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将殡于曲沃柩有声如牛卜偃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公辞焉,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余收尔骨焉。”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观之,必败。”及滑,郑商人弦高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敌不可纵,必伐秦师。”遂发命。夏四月辛巳,获百里孟明视等三帅以归。文嬴请三帅,襄公许之,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师而哭。

    鲁文公元年春。晋人既归秦帅,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是败也,孟明之罪也,贪人败类。’孤之谓矣,夫子何罪?”复使为政。

    二年春,孟明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秦师败绩。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其可敌乎?”

    三年春,秦伯伐晋,济河焚舟,遂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诗》曰:“于以采蘩,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以事一人”,孟明有焉。

    (有删节)

    [注]①堕:通“隳”。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殡于曲沃/柩有声如牛/卜偃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B . 将殡/于曲沃柩有声/如牛/卜偃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C . 将殡于曲沃/柩有声如牛/卜偃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D . 将殡/于曲沃柩有声如牛/卜偃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潜师,与“伐”的大张旗鼓相反,指秘密出兵。潜之意 B . 乘韦,指四张熟牛皮,弦高先送的小礼。乘本指一车四马;韦参见成语“韦编三绝”。 C . 文赢,本是秦女,嫁给晋文公成其正妻。古代女子有姓无名 D . 乡师而哭的“乡”同“向”,两者的繁体分别为“鄉”“嚮”,声韵相近,故可通假。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蹇叔年老而不糊涂,对战争的前景看得很清楚,不但对比了双方的优势劣势 B . 阳处父按郑襄公之令解下驾车的左马赠给孟明,想骗孟明将船靠岸,趁机扣留他 C . 在秦晋争霸的战争中,两国臣子相互映照,令人肃敬。双方都有忠心建言的谋臣 D . 文中两次引用《诗经》:第一次是秦穆公用来表达自己忏悔自责的心情,第二次是《左传》作者以此论史。
    4. (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②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5. (5) 文段以孟明视的经历侧写秦穆公,请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吊万人冢

    张蠙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中所涉战事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王诗写的是抵御外族入侵,张诗写的则是军阀割据混战。 B . 王诗前两句以“秦汉”“万里”勾勒时空,张诗则先扬后抑,都让人联想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 C . 两诗都善于选取典型画面:秦汉关月是戍边战士心理活动的写照,乱鸦噪空衬托万人冢的荒怖。 D . 王诗悲壮慷慨,意境雄浑,格调昂扬;张诗以景寄情,以情驭景
    2. (2) 两首诗中,“但使”和“尽为”各自带出议论,展现了作者对将领们的批判。请作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诸葛亮谥曰“忠武”,《蜀相》中能形象地表现该谥号意义的两句是“”。
    2. (2) 战争形态多种多样,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需要侦察兵深入敌后观察敌情来推动作战决策。需要战地记者到现场传回信息来看透“战争迷雾”,否则就是《石钟山记》所写的“”了。
    3. (3) 《扬州慢》中“胡马窥江”含蓄地写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则以拟人手法强烈控诉金兵对扬州城造成的破坏,强化扬州百姓经历兵燹后的沉痛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总指挥官彭德怀在11月27日下午4点下令发动进攻,第九兵团的突然袭击使得美军大乱阵脚,志愿军按照上级命令,目标是全歼美军。但是,恶劣的天气状况使得志愿军的枪炮打不出子弹____队伍,立即使用坦克进行环形防御,一直僵持到天明

    在战场上即使抢占了先机,但是面对联合国军的钢甲部队,我军实力却处于下风。在小高岭战场上,杨根思同志义无反顾地抱起十斤的炸药与冲锋而来的第九波联合国军 ____。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特等英雄杨根思牺牲的时候就仅仅28岁。

    其实,整个长津湖战役中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杨根思”____,保家卫国。他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去对抗整个美军的钢甲部队。这种场景不仅仅令中国人动容,甚至让美国军队也发出感慨。美军指挥官史密斯上将就说:“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和钢铁的人在作战。”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战场上即使抢占了先机,但是面对联合国军的钢铁部队,我军实力却处于下风 B . 在战场上即使抢占了先机,但是面对联合国军的钢铁部队,我军实力依然处于下风 C . 即使在战场上抢占了先机,但是面对联合国军的钢铁部队,我军实力却处于下风 D . 即使在战场上抢占了先机,但是面对联合国军的钢铁部队,我军实力依然处于下风
    3. (3) 文章画波浪线句子中有两个“钢铁”,请分析其各自的含义及使用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0年的长津湖为什么这么冷?这要从地貌、地形和海陆位置说起。

    从地貌上来看,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上,海拔较高____,通常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摄氏度。另外,高原蓄热能力差,接收太阳辐射后,使得气温进一步下降。如果是平原或者盆地的地貌,蓄热能力强,____,相比于高原天气要暖和。从地形条件来看,盖马高原孤零零地矗立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四周没有高大的山脉阻挡,直冲盖马高原。从海陆位置来看,朝鲜半岛附近的日本海相对于陆地而言,冷暖气团相遇,盖马高原常常出现较大的暴风雪。

    除了以上原因造成的降雪和低温,大风也让这次极寒天气“雪上加霜”。由于风寒效应,____。在当时的低温环境下,配上6至8级的大风,体感温度能比环境温度低十几二十摄氏度。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雪上加霜”所加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 B .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C . 他们从不允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D . 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戈”是我国古代的兵器,如图三个都含“戈”的字,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请为学校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主题校会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