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保定市涿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满分40分)
  • 1. (2020·章丘模拟) 国际计量大会出于该科学家对蒸汽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于1960年第11次会议采用他的名字为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这位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焦耳 C . 瓦特 D . 安培
  • 2. 如图升旗时,旗杆顶端的装置是(   )

    A . 定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B . 动滑轮﹣﹣可以省力 C . 动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D . 定滑轮﹣﹣可以省力
  • 3. 物体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如图所示叶光富将冰墩墩抛向王亚平(忽略空气阻力)。冰墩墩被抛出后,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墩墩在空中能持续飞行,靠的是叶光富对它的推力 B . 冰墩墩在空中能持续飞行,靠的是冰墩墩受到的惯性作用 C . “太空抛物实验”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D . 叶光富对冰墩墩的推力大于冰墩墩对叶光富的作用力
  • 4. 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使用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测体温”:一只测温枪所受的重力约为40N B . “勤洗手”:一瓶家用洗手液的质量约为50kg C . “要消毒”:一张消毒湿巾的厚度约为0.2mm D . “戴口罩”:拿起一只长方形口罩所做的功约为10J
  • 5. 如图所示,氦气球和空气球的体积相同,氦气球上浮受到的浮力为F1 , 空气球下沉受到的浮力为F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1>F2 B . F1=F2 C . F1<F2 D . 无法判断
  • 6. (2017九上·仪征期中) 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最适用于剪开较硬物体的是(   )
    A . B . C . D .
  • 7. 一根粗细不均的实心圆木横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将其细端略提离地面,如图所示。若F=300牛,则该圆木的重力可能是(  )

    A . 300 牛 B . 500 牛 C . 600 牛 D . 800 牛
  • 8. 下面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 . 机械做功少,功率一定小,机械效率一定低 D . 做有用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 9. (2019八下·揭西期末) 一个重4.9N的物体,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了0.4kg的水,则此物体在水中静止时将(   )
    A . 漂浮 B . 悬浮 C . 沉入底部 D . 无法确定
  • 10. 小华把掉在教室地上的物理书拾起放在书桌上,他克服书的重力所做的功大约为(  )
    A . 0.5J B . 2J C . 10J D . 50J
  • 11. 如图所示,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 用力搬石头,搬而未动 B .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 . 手举杠铃静止不动 D . 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升高
  • 12. 把一个重4N,体积为500cm3的实心物块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所受浮力是(  )
    A . 漂浮   4N B . 悬浮   4N C . 下沉   3N D . 漂浮   5N
  • 13. 一本书的长宽厚分别是30厘米、20厘米、10毫米,这本书共有100页,如果将这本书立放在书架上,对书架的压强大约是(  )
    A . 50帕 B . 150帕 C . 300帕 D . 2000帕
  • 14. 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物体受到的浮力F , 桌面所受的压力大小F,木块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5. 对下列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把杠铃从地上举过头顶﹣﹣﹣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B . 学生做引体向上﹣﹣﹣静止时人所受重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船由河里驶向海里会上浮一些﹣﹣﹣船所受到的浮力减小 D . 抛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时﹣﹣﹣实心球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 16. “蹦极”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如图所示,人将一根有弹性的绳了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上。人从跳台跳下,落至图中A点时弹性绳刚好被拉直,下落至图中B点时弹性绳对人的拉力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图中C点是人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A点到B点,绳子弹性势能增大,重力做功变快 B . 到达C点时,人的动能为零,受到的合力为零 C . 从B点到C点,人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 从B点到C点,人的动能一直在减小
  • 17. 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其中甲、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将小球A放在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浮;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和体积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p<p<p B . 物体A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甲=F浮乙<F浮丙=F浮丁 C . 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ρ=ρ>ρ D .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F<F<F
  • 18. (2018·南昌模拟) 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 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 0 s~1 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 J B . 2 s~3 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 W C . 0.5 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 N D . 动滑轮重20 N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20分)
  • 19.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有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沿通过了一段
  • 20. 中国跳水队被称为“梦之队”,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跳板由于发生 (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产生竖直向上的 力使运动员向上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1. (2022八下·涿州期末) 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40N,被50N的水平压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3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N,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N;水平拉力F停止作用而物体乙继续滑行的理由是

  • 22. )浮沉条件的应用:
    1. (1) 密度计是依据原理制成的。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 (2) 轮船:轮船在不同的水中都处于状态,但不同,载重量即为排水量。
    3. (3) 潜水艇:靠改变达到上浮和下沉的目的。
    4. (4) 热气球:依靠改变达到上浮和下降的目的。
  • 23. (2011·钦州) 如图所示,是铺在钦州市新体育馆走廊上的一种花岗岩石块,每一石块长为0.6m,宽为0.3m,厚为0.045m,体积为0.0081m3 , 质量为21.06kg,这种石块的密度为2.6×103 kg/m3 , 一石块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 Pa.(g=10N/kg)

  • 24. 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象。则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物体上升的速度是 m/s;滑轮组提升该物体时的机械效率为 ,拉力做功的功率是 W。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5分)
  • 25. (2019八下·龙岗月考) 小明在探究“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所示器材并记录了相应数据,如表.

    钩码质量(g)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指针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1. (1) 此弹簧原长为 cm,每增加1N的拉力弹簧伸长 cm.
    2. (2) 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 (3) 小明作出了弹簧受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2,其中正确的图象是 .
    4. (4) 小明用这根弹簧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一个质量为 600g的物体进行测量,测量后,指针又回到0.5N处,小明犯了什么错误?
    5. (5) 小明又将实验器材如图3放置,每个物重 G=1N,则弹簧秤A的示数为,B的示数为

       

    6. (6) 如图4,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钩码的重力,示数为G.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秤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大于”“等于”“小于”)G.
  • 26. 在“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实验中,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 (1)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相同。
    2. (2) 3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他还进一步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运动。
    3. (3) 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可见,牛顿第一定律(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 27. (2021八下·九龙坡期中) 如图所示是小陶子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除②图烧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烧杯中装的都是水,且①②③④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

    1. (1) 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的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 (2) 组装完好的压强计中的U形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3. (3) 比较②③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相同时,越大,液体压强越(选填“大”或“小”)。
    4. (4) 比较①③④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探头方向(选填“有关”或“无关”)。
  • 28. 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猜想2: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猜想3:斜面的省力情况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

    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物体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斜面倾角/°

    30

    30

    30

    30

    45

    60

    斜面的表面材料

    木板

    毛巾

    木板

    木板

    木板

    木板

    物块重G/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F/N

    1.35

    1.52

    2.70

    4.05

    1.52

    1.70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通过对比实验1,2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 有关。
    2. (2) 通过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提升物体越省力。
    3. (3) 为验证猜想3,小明做了实验 (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他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依据是沿斜面的拉力与物块重力比值 (“相等”或“不等”)。
    4. (4) 完成实验后,小明沿斜面用1.8N的拉力将重为4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了顶端,已知斜面长1.2m、高0.3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 29. 如图所示,有一个5.4kg、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水平放置在桌面上,物块长0.2m,宽0.1m,高0.1m,g取10N/kg,ρ=1.0×103kg/m3 . 求:

    1. (1) 物块的密度;
    2. (2) 如图甲中,物块水平放置时对桌面的压强;
    3. (3) 如图乙中,把物块竖直放置于足够大的容器内,然后倒入水,直至水深0.3m,物块受到水的浮力。
  • 30. 如图所示,把重为200N的物体沿高2m、长5m的粗糙斜面以0.5m/s的速度由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F恒为100N,求:

    1. (1) 拉力的功率;
    2. (2) 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