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

更新时间:2023-08-08 浏览次数: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 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旁。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 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

    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

    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 个月。1731 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 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 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 1054 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68 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因此,1054 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

    材料二:

    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其一,现代天文学是一门对天体进行观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与研究对象大都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要更精确地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或者提出一种理论往往要在长时段的观测积累的基础上,而理论之正确与否也有赖于观测资料来加以验证。人类的观测能力是有限的,而对古代天象记录进行现代天文学意义下的研究,则尽可能地化解这一矛盾。

    中国古代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天象记录,这构成了应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由于天象的重要星占价值,历代官修史书均有专门的部分(“天文志”“五行志”“灾异志”等)来记载象征着天命转移的天象,尤其是特殊天象更是受到历代史官的重视。客星记录也不例外。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的缺失,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古代记录具有唯一性。对此,英国天文学家克拉克与斯梯芬森曾专门讨论过。正像中国古代拥有大量丰富的天象记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文化的原因,其他文明天象记录的缺失之原因也大抵如是。

    上述必要性、可行性与唯一性使得古代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天象记录在现代天文学视野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也使得古代天象记录作为观测数据而成为现代天文学的一部分。

    (摘编自吴燕《中国的古客星记录的现代研究》)

    材料三:

    古代的科学思想方法或理论能被用为现今理论形成的一部分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现代的”。我国汉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古希腊逻辑演绎体系的算法,这种算法比较机械,却正符合计算机的程序化。吴文俊先生利用增乘开方法与正负开方法在HP25型袖珍计算器上编制程序,竟可以解高达5次的方程,而且可以达到任意预定的精度他说:“继续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的机械化特色,建立机械化的数学,是本世纪以至绵亘整个21世纪才能大体趋于完善的事。”

    科学史研究还可以为现代科学提供研究资料。1955年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看到我关于中国历史上的超新星纪录和射电源关系的论证之后,兴奋地说:“建立在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的‘超时代’的最新科学——无线电天文学——的成就,和伟大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纪录联系起来了。”王元等3位院士指出:“通过我国古天文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现代所得的一些天文现象的研究得以大幅度‘向后’延伸。这种‘古为今用’的方法应受到广泛重视。”近几十年来,利用中国古代的天象纪录来研究超新星遗迹、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等问题,已成为各国的热门课题。

    除以思想方法和资料运用与现代科学相交叉外,科学史还以本身的研究工作为现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提供借鉴。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以有很具体的应用,科学史是20世纪才建立起来的一门现代学科,与数理化地生相比,只是一个后生小辈,但它发展很快,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充,研究方法在不断地现代化,如计算机手段、量化分析等。只要我们思想清楚,方向正确,不懈努力,相信我国的科学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快更好。

    (摘编自席泽宗《科学史与现代科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史中关于“天关客星”的记载,因罕见而引起中外学者关注,对现代天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 . 尽管中国古人对“天关客星”的观测目的与现代天文学家并不相同,但古今观测的结果大体相同。 C . 古代天象记录是现代天文学学科建立的基础,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验证相关理论。 D . 欧洲、阿拉伯等文明中世纪乃至之前时期的天文记录之所以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因素影响。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引述“天关客星”的史料时,在古代纪年日期后标注公元纪年日期,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写作态度。 B . 材料一附上关于客星记录的甲骨文图片,既佐证了文本相关内容,又让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C . 在阐述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价值时,材料一具有从古到今的纵向视野,材料二则进行了中西方的横向比较。 D . 我国古代天文、算术等诸多领域有丰富成果,但在现代仍未得到充分发掘利用,说明我国科学史研究大有可为。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是(    )
      A . 李约瑟认为,不能轻视中国从汉到元、明制作星图的传统,欧洲文艺复兴以前没有能与中国星图传统相提并论的东西。 B . 中国保留了世界上最悠久完整的地震记录,既为工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材料也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 C . 中国古代丰富的太阳黑子记录,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现代天文学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规律的有力佐证。 D . 《左传》中对月食有系统的记载始于公元前 720 年,这一时间与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首次记录月食的时间相一致。
    4. (4) 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假说和验证的过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5) 学校开展“学史增信”系列活动,若以“我看中国古代科学史料”为题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 2. 现代文阅读Ⅱ

    见麒麟

    哥舒意

    丁丑年秋,日军进驻南庄,砸开了苏园生锈的门锁。当天,藤原长官请私塾先生苏夫子苏园一叙。

    “夫子现在还有学生?”

    “时局纷乱,学生失散,只在家里教小女,编地方志。”

    “时局纷乱,我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教师。现定居南庄,正好请夫子教犬子承太中华文化。夫子不妨带令媛一起来,两个孩子可作伴读书。”夫子没有说话。

    “日本武运源于贵国儒学,今后我们不分彼此,共同将它发扬光大。”

    “我只知道教书。”

    在苏园,守真见到了承太。“守真是我的女儿,”夫子说,“在这里,我们只是师生,你们只是同学。”言毕,夫子就开始讲授孔子。

    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窗外半山桃树,不见花叶,夫子偏看得出神。

    “夫子在看什么?”

    “看万里桃花吧,万里桃花是苏园盛景,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过。”守真说。

    “现在漫山枯树,没有桃花。”

    “那夫子就是在看过去的万里桃花。”

    习字课。夫子写下一字,问承太。

    “‘仁’,我父亲的名字。父亲说他取名为仁,就像皇帝待臣民要仁慈,不要凶恶。”

    “这是其中之一。子曰:‘仁者爱人’,仁是爱惜他人。”夫子教承太“仁”字的不同写法,汉隶唐楷,一一落入承太眼里。

    上午课毕,午餐。承太吃了几口,瞥见守真饭碗已经扒空大半,问:“师姐没吃早饭吗?”

    “家里的粮给村里孤儿了,他们的大人被打死了,他们没饭吃。”

    承太没说话,看了看外面,说:“桃树开花就好了,可惜都枯了。”

    守真说:“我们去找找,也许能找到一两朵桃花。”

    饭后,他们在桃园真的找到了一朵纯白的瘦花。秋日白桃难得一见,两人赏过桃花,差不多到了上课时间,守真起身要走,承太却奔向大屋,提了一柄大刀回来。

    “母上佛堂供花,正需一支白花。”承太双手握刀,举过头顶。

    “这个桃园再也没有桃花了。”守真凝视断茎绿痕,见地上有足印,隐隐然像是什么动物曾在此驻足。

    晚上回家,守真对夫子说:“我好像又看见了。”守真在纸上写了夫子以前教她的两个字,四十二笔。到了半夜,守真偷偷出门再次来到苏园那棵桃树下。月色朦胧,恍惚间见一行蹄印,从她脚下伸展开去。远处树影下,一头古兽。古兽仿佛感觉到了她的存在,转身望着她,目光清澈。

    守真回到家,夫子已经醒来,在方桌上写字。

    “我又见到麒麟了。”

    “麒麟,古人视为仁慈化身,太平之世它才现身。”夫子说,“孔子见过麒麟。”

    “可现在是乱世。”

    “所以麒麟不该出现。”夫子说,“不要告诉任何人你见过麒麟。”

    一个周六,午课结束,师生三人听见屋外喧哗。原来,士兵正在挖一株桃树,守真正是在那棵桃树下看见麒麟的。很快,一辆军卡驶来,运来一棵大樱花树,种在了那株桃树的位置。

    那天入夜之后,守真出门。门外,承太背着书包在等她。他们一起来到南庄的祠堂,祠堂供桌下钻出很多身影。承太打开书包,所有孩子都看见了饭团,他们想起夫子教过的课,就说:“仁者爱人。”

    离开祠堂后,守真决定把看见麒麟的事告诉承太。于是,他们一起来到苏园,找到那棵樱花树,蹲守在离它不远的桃树下。月亮渐渐隐没,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也不知过了多久,暗夜中守真感到有东西在触碰她。麒麟!麒麟身上遍布伤口。

    清晨,守园士兵发现,昨天移植的樱花树已被雷劈断,树下焦土上,有蹄印四枚。

    夫子在家正吟诵论语。卫兵敲门,说藤原请夫子前往苏园一叙。

    “今天我们说一下这两个字。”藤原拈起宣纸,上面是夫子写的两个字。四十二笔。

    “麒麟。我想听夫子说文解字。”

    “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动物,实为驼鹿,所以两字都以鹿为字首……”

    “我读到的史料和夫子所说不同。这也是从夫子家借来的,《南庄简史》,上面说,汉武帝时村民在这里见到麒麟,汉武帝就让人建了守麟阁。现在守麟阁已毁,但在原址上又盖了这座苏园,于是有了万里桃花。所以,麒麟再度出现也不足为奇。”

    “前人虽有记录,却未必是信史。”

    “那孔子春秋时见到麒麟,看见的是什么?”

    “一头驼鹿。”

    “西汉武帝猎得白麟,又是什么?”

    “一头白色的驼鹿。”

    “所以夫子是不相信中国有麒麟这种瑞兽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敢问藤原先生,如果见到麒麟,又会怎么做?”

    “我们会请回京都,我觉得麒麟代表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遗憾的是,藤原先生永远不可能见到麒麟。”

    藤原没作声,过了一会说明天要来听课。第二天夫子上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藤原旁听了一会儿,起身击掌,两名宪兵应声而至。

    “最后问夫子一次,到底见过麒麟没有?”

    “从没见过。”

    一名宪兵架住夫子,另一名抓住守真。夫子嘴唇动了动,守真低声说:“爸,覆巢之下。”夫子没再说话。这时,承太忽然向父亲跪下,藤原迟疑了一会,然后挥了挥手,宪兵松开了守真。

    供桌下的孩子饿急了。守真很晚才来,孩子们问夫子呢。守真没有回答。

    忽有孩子说:“着火了!”苏园那里红光艳艳。守真望着山林,隐隐约约,真真切切,如有古兽浴火奔走。守真取出《南庄简史》,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夫子的字:丁丑年秋。之后空白。守真取笔,在空白处写下:“丁丑年秋,夫子化麟,隐入桃林,是夜桃林花开万里,绵延不绝。”

    “今天还上课吗?”孩子们问。

    “上的。今天教两个新字,四十二笔,你们看仔细。”

    (节选自《小说月报》2023年第1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课间休息,夫子望着窗外”的情景,承太与守真间有一番问答,这为小说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介绍。 B . 藤原将樱花树移植到苏园,象征着日本对中国文化侵略的深入;而樱花树被雷劈,则隐喻侵略者的野心不可能实现。 C . 夫子最后一课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一情节上的精心设计,暗示夫子己作好了牺牲准备,并以此表明心迹。 D . 小说写夫子应允藤原担任承太家庭教师的无奈,写他为守护麒麟秘密的英勇,揭示了一名普通中国百姓的精神成长。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一般写抗战题材的作品不同,这篇小说从文化的角度落笔,写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企图,写中国百姓守卫中华文化的努力,取材独特,视角新颖。 B . 刀劈桃花,暗示了承太的鲁莽凶残;;给孤儿饭团,表现了承太的仁爱之心,两者对比鲜明,反映了承太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丰富了人物形象。 C . 小说中的孤儿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看到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勇敢,也看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未来中国的希望。 D . 小说叙述的故事虽是发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但仍不乏刀光剑影,砸开苏园生锈的门锁,因为阴谋无法得逞而将夫子杀害,让人感受到日军的残暴。
    3. (3) 有人评价夫子教承太写“仁”字的情节设计有“一石三鸟”的作用,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 (4) 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请简要分析作者虚构“见麒麟”的意图。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天下说之,秀士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禹尽为之,人也。

    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编蒲苇,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患。其遇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转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

    (摘编自《吕氏春秋》)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横线上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公孙枝A得B而C说D之E献F诸G缪公H三日I请J属K事L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秀士从之”与“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相同。 B . “于丘其幸乎”与“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其”字用法和含义相同。 C . “其遇时也,登为天子”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两句中的“时”字含义不同。 D . “由与赐小人也”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小人”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舜遇见尧,禹遇见舜,源于天意;舜、禹为民服务、赢得民心,则体现本人的努力。成就大功名不能忽略天意,也不能轻视个人努力。 B . 舜耕地捕鱼时,带着部属辛勤劳作,得以免去冻饿之苦;成为天子后,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处境如何改变,舜的贤德始终不变。 C . 公孙枝大力举荐百里奚,在缪公担心重用贱民会被人耻笑时,据理力争以打消缪公的顾虑。作者认为他是谋划得当、举荐有功的贤臣。 D . 孔子告诉弟子,霜雪能彰显松柏的气节,陈、蔡之厄也能彰显自己对道义的坚守,应该算是幸事;听罢,子贡为先前不理解老师而惭愧。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②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5. (5) 对“穷”的理解,孔子与子路、子贡两弟子明显不同,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文士二首

    陶安

    其一

    文士甘藜藿,林栖阅岁华。一衾春自足,千驷我何加?

     雨雪欺茅屋,乾坤任钓槎。今朝烟火晚,带露采松花。

    其二

    文士经纶学,时来志或酬。玉堂清不夜,金鉴照千秋。

    白发忧民瘼,丹心为国谋。所期功业盛,富贵一浮沤

    【注】①玉堂:官署名,此处指翰林院。②金鉴:指对人进行讽喻的文章与书籍。③浮沤:泡沫。

    1.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驷我何加”“富贵一浮沤”虽修辞手法不同,但都表现出读书人对富贵生活的蔑视。 B . “雨雪欺茅屋”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文士的居住环境,“欺”字有“欺负、欺侮”之意。 C . “丹心为国谋”指文士一心为国谋划,其中的“丹心”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 D . 两首诗表明文人不能依赖外部条件,要努力坚守志向才能实现抱负、体现个人价值。
    2. (2) 两首诗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两种生活模式,每一种生活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其艰辛和不易,请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用“”两句起兴,兴中有比,形象地说明人生亦有命,人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2. (2)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已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3. (3) 古代诗词中常借“用典”传达丰富意蕴:或联想古人,或回忆往事,言简义丰,让人回味无穷。如“”,又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增强,但也不乏一些人在这个科技先进、物质丰盛的年代对“美”的麻木和淡漠 , 只追求实用与功利,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其实审美与个人的能量密切相关。尼采曾说:“力量造就美”。在心理学上,人的不同情绪会有不同的能量等级,像愤怒、焦虑、苛求,能量等级就很低;而勇气、淡定、愉快,能量水平就比较高。能量水平高, 对美的渴望和感知力才会生发岀来,只有在内心丰饶,平静安定时,所有的感受力才会更加敏锐,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环境传递岀来的感觉。一个有着高级审美力的人,一定是自信的,既不需要刻意标榜自己的独具一格,亦不会人云亦云。所以做一个懂美的人,要保持好的心态,并重视自己的内心体验 , 要知道看似无用的审美,对一个人的修养,对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 下列句子中的“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们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B . 很多时候别人并不能真正了解你的内心。 C . 他来到屋里并供认了一切。 D . 对于流感,应预防与治疗并重。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在名录中,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这一消息不禁让人 (  a  )。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白鲟,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礼记》《周礼》等记载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中,便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的描述,其中的“鲔”,指的便是白鲟。白鲟的吻端和头部,长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呈梅花状的皮肤感受器官——陷器和罗伦氏器。前者负责机械感受,如水流、水压等的变化;       , 如水中微弱的低电压等,如此一来白鲟就像带着一个长长的扫描仪,      , 在昏暗湍急的长江水流中自由穿梭。

    然而大型水坝的建立却给了白鲟这类洄游鱼类灾难性的打击,一方面是挡住了它们的洄游产卵路线,另一方面水文条件的改变也影响了他们的产卵数量。再加上      、沿岸采砂作业、排污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1985年后白鲟的数量断崖式下降,就连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繁殖量都下降了90%。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深刻教训。为防止其它长江水生生物 (  b  ),走上灭绝之路,有鱼类学家建议:改当前的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 (  c  ) 。

    1. (1) 请在文中括号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 (3)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字。
四、  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交响乐气势磅礴,激荡人心。它一般由数十种乐器共同演奏,每种乐器均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和演奏特点,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等还需要调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