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7-26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选自刘金祥《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有删改)

    材料二:

    以“真善美”为思想内核的家书,不仅让收信人重新观照自己,也鼓舞其他鉴赏者以美的理想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家书表现出的审美功用。

    家书价值的多元性首先表现在家书的认知功能,鉴赏者能够通过某些家书作品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家书来自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封家书总是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家书写作过程中,常常涉及身边的真实事件。由于家书是家人间的温情话语,它的认知价值,又表现为一种启迪,而非枯燥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它温馨智慧的家常话语,可以启发鉴赏者在家庭情感辐射的小天地内,去探索人类世界大生活的奥秘,思考生命的意义甚至体悟宇宙人生。

    除了具有启迪特色的认知价值,家书还有审美教育价值。家书作品所涵盖的对象本身,因其“著我”要求而倾注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审美取向。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包围着家书传递的信息。当鉴赏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受到感化和熏陶时,家书的教育价值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因而家书的“教育”可以说成“教化”,“化”便是荀子“化性起伪”中的化,我国的传统教育的精髓向来是“化”胜于“教”的。在这个过程中,鉴赏主体与创作主体通过家书这一审美中介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这种共鸣不是“臭味相投”的低俗认同的话,壮美或优美的思想情感便成为审美情感的旋律,家书因之实现了使鉴赏主体情感“净化”或灵魂“升华”的功能。

    家书鉴赏之中的“赏玩”,则是侧重于家书的娱乐价值。中国传统家书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载体,那些写在各式信笺上的蝇头小楷和遵从着长幼礼仪的书信格式,都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即使是信封的设计与信纸的折叠,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伊犁人民出版社的《书信折纸基础》一书中,介绍了91种信封和信纸的折法,让人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一场视觉盛宴。不论是对家书书法、工艺的赏玩还是对家书故事的聆听,都可以触摸不同历史时空的鲜活容颜。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肯定了“诗”价值的多元性,家书亦是如此。家书对于人们的意义不是单一的信息授受,也不是单纯的伦理说教,它以审美价值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家书作为书信文学、作为艺术文化,对人的审美功用是立体的、综合的,它的终极审美目标在于通过对家庭范围内人性美的讴歌,造就审美主体完整的个性。

    (选自《家书的审美价值》,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古代那些用以表露心绪、寄寓乡愁的感染力极强的家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西方人称为“最温柔的艺术”。 B . 家书是一种文本形式、一种传递情愫和信息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这些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C .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消失了,这告诫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 D . 与传统书信相比,网络交流充斥着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文化底蕴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应倡导年轻人少用网络与人交流,而多用手写书信来传达温情暖意。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文中看,“鱼传尺素”“当忆雁书归”“鳞鸿凭谁寄”这些诗句中的“尺素”“雁书”“鳞鸿”都是书信的别名。 B . 从创作上看,家书与诗歌等艺术作品有共通之处;从欣赏上看,家书有着诗歌所不具备的历史和伦理上的价值。 C . 从家书的内容到家书的形式,甚至家书信纸的折法,都有值得鉴赏之处,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功能。 D . 家书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文化作品,其历史悠久、意蕴丰富,可雅俗共赏,传承家书文化具有深远的时代发展意义。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所说的“家书的审美功用”的一项是( )
      A . 1947年九月,毛泽东主席写给毛岸英的家书,行草书风,堪称书法艺术精品,透过它我们可以领略世纪伟人的书法成就。 B . 读者通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能感受到家书在战乱年代的珍贵价值和它带给离乡者的莫大慰藉。 C . 林觉民的《与妻书》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D . 范仲淹在家书《告诸子及弟侄》中对子侄的谆谆教导如“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等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4. (4) 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下面的材料是梁启超在1916年1月2日写给梁思顺(梁启超长女)的家书,很好地体现了家书的认知价值,请根据材料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此间对我的消息甚恶,英警署连夜派人来护卫,现决无虞。吾断不至遇险。现一步不出门,并不下楼,每日读书甚多,顷方拟著一书名曰《泰西近代思想论》,觉此于中国前途甚有关系,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

      【注】①泰西:极西,泛指西方国家。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鞅

    杨刚

    西北的高天是欢悦的艳明,像发光的蓝水晶,太阳金闪闪,从远际暗暗镶上水晶边沿,烘起一圈宇宙的晕润,如天的冕旒。

    于满殿的肃静中,秦孝公端整的扬起他宽洁的前额坐在宝座上。

    消息已经宣布了。大臣们摺眼闪眉毛的期待着,故意闭紧嘴唇,显出自己对于责任的敏感,也提醒自己别在新出现的事物面前丢了身份。有的便起始在心里来研究这新事情的称头,色相,对自己,对人家;当然心里虽十分用力把国事提在前面,那尖头的自己老是由国事的膈肢窝里钻出一只刀子样的眼睛来问:“干这种新事于我有什么份呢?那时要把我搁在那里去?”胆小的朝臣们却多半是伸头缩颈,东张西看,又朝了殿外阶墀底下望,他们是被没有色泽的好奇心所挥动,如山坡上感受了未来风势的群羊。

    宰相甘龙颔下飘着半尺长的白须,披在红袍的前胸上;下巴软软垂在胡子的里面。交着手,挺着胸,站在朝廷班首,在他凝聚的眉毛下面仿佛已堆积了一团保卫国家传统的刀剑。他俨然如一尊记路山石立在那里。

    杜挚,他永远摸索算盘的手指在神经质的跳动。鼠子样窜着的眼睛东溜西溜仍然又回它的老目的上面去,他皱纹特多的那窄窄前额上时常闪过像云雾一样的东西。“有什么利呢?有什么好处?”一时他的鼠眼窜上了另一个同伴身上,做出寻找同情的神气。但公子虔却失陪,没有招待。他今天穿上了一对新的挖花膝裤,一对亮灼灼的黑靴子,这时候尽望自己的脚,又时时提动衣服。雪白圆满的脸上攒聚了一堆焦急,微微泛红,他的头巾穗子轻轻颤摇,厚嘴唇嗡动着不耐烦。他穿了新膝裤的腿似乎在嚷:“把我搁在这里干什么?我得跨在马上呀!把我的膝裤老是盖着,不能忍受呵。”

    威重的大殿如临盆的产母。

    阶墀下面的阳光里,直挺挺走来了那位众人所期待的白衣。警惕的三角眼这时是牢牢踞着不动,象是过度矜持,又象是防敌。

    孝公的响亮声音在殿上震动,大臣们全都提提脚跟,伸长了脖子:

    “群臣大夫,我三年求贤要图改造国家,继续先君穆公的大业。贤士公孙鞅不远千里来到我国。他对于我有所献议,但是依据他的献议,我国其势不得不对于例行的旧法加以改革。这是国家百年大计,诸大夫可尽量发抒意见。公孙鞅也可以坦白说话。现在,公孙鞅,你先陈述你的理由。”

    公孙鞅稽首,心里禁不住有一点跳,但他把住了镇定,看着孝公说道:

    “君主,诸卿大夫,怀疑一种行为,那行为就不会完成;怀疑一件事业,那事业就不会有效果。行径高人一等的,世人原不能谅解他;见解独到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訾议。愚人为既成的环境所蒙蔽,聪明人却在事先就见到了。创始的功业原不能求一般人赞许,等事成了,一般人自会来享受。讲求最高的德行,就不会与流俗相合,要立大业也不必求人人都同意。”说到这里,他顿一顿,眼光将群臣一扫,加重了语气,高声继续说道:“因此,圣人只要能强国,不必取法旧规!只要可以便利人民,不必墨守成礼。”

    “说得好!”这是孝公响亮的赏赞。

    宰相甘龙这时可急了。他的白胡子抖抖的,下巴肉也颤颤摇动。他扯起沉重的眼皮,从班次里庞然移出沉重的身体走到孝公面前把双手拱着一举,用元老口腔说:

    “这话不对,不对!圣人不用变易人民的生活就能够施教化,有智慧的人,”他昂然斥了公孙鞅一眼,“用旧法子照样能治理国家!顺着一般人的习惯来施教,不消费力就可以成功,缘着老法子行事,官吏既弄得惯,人民也不觉得烦扰。还有,还有……”

    公孙鞅见他摇头结舌,便不客气的截住他:

    “甘龙这话是世俗一般之见。常人苟且偷安,学者执于旧闻。这两种人只能奉公守法,作个小官儿罢了,那里能和他们讲到超于旧规以外的事?三代不用同一礼教,却都王了天下,五霸都作了霸王,也各有各的路径。聪明人作法以适应新情势,愚人却为法律所制。有才能的人改革礼制,无用者才被旧礼制捆着呢。”

    杜挚尖着两眼看住公孙鞅,心里着实不服气。以班次以地位,杜挚觉得朝臣的眼锋都在逼他说话。他只好走出班来硬着头皮对公孙鞅讲:

    “我想,除非有一百种利益,法律总不好改变。除非看到有十重功效,工具是不方便改换的。学古总不会学出罪过,按着旧礼走。是不会出岔儿的哟。”这位先生是管财政的大家,他的账簿写得清楚极了。他说话的时候手指拨上拨下,仿佛在空中打算盘。

    公孙鞅最看不起这种奴性的“现实主义”,他冷冷一笑,面对孝公说:

    “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只一种。只要于国有利,不须效法古人。试看汤武作了天王并不是学的古法,而夏殷不曾改变古法反而失了天下!反古有何不对,循礼有什么好处呢?”

    “对极了!”孝公不知不觉的脱口嚷了出来。只这一声就如命运已经宣判了一样,全个朝廷都哑默无言。

    在不受抵抗的局面之下,公孙鞅受命作了秦国的左庶长,执行变法。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公孙鞅》出版于1939年,取材于商鞅变法。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欢悦艳明的天、金闪闪的太阳、宇宙的晕润等充满生机的事物,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创设氛围。 B . 孝公让公孙鞅陈述变法的理由,公孙鞅心里虽“禁不住有一点跳,但他把住了镇定”,说明他对变法非常自信。 C . 公孙鞅最终受命做了秦国的左庶长,执行变法,不仅是他的理由说服了众多大臣,而且取得了秦孝公的赞同和支持。 D . 公孙鞅从人们的心理入手,列举行径高人一等的人、见解独到的人、愚人和聪明人,说明变法不必求人人都同意。
    2. (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宰相甘龙“俨然如一尊记路山石”说明他是秦国的元老,是旧制度忠实的维护者,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B . “威重的大殿如临盆的产母”运用比喻,形象写出听到变法消息后大臣们紧张、沉重、焦虑、期待等复杂的心情。 C . 小说中人物刻画细致,性格活灵活现,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再现了历史人物形象。 D . 小说以变法为线索,全文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在张弛有度的叙述中展现了各色人物对变法的态度。
    3. (3) 面对变法,大臣们的态度各不相同,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 (4) 文章的标题是《公孙鞅》,而行文中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众位大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 , 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孟德,太祖少机警,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 , 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蜀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 , 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 .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武皇帝,是魏太祖曹操的谥号。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B .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如孟子,名轲,字子舆;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如朱熹,名熹,字元晦;有些按照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般自称称字表示自谦。 C .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D . 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武器、粮草、被服等物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 . 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用以行政治军。 C . 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D . 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注,惟有桥玄、何顺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礼节祭祀他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②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5. (5) 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排的“非常”“超世”之处。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渚宫乱后作

    郑谷

    乡人来话乱离情,泪滴残阳问楚荆。

    白社已应无故老,清江依旧绕空城。

    高秋军旅齐山树,昔日渔家是野营。

    牢落故居灰烬后,黄花紫蔓上墙生。

    【注】①白社:在今湖北省荆门市南,诗人年轻时曾居于此。②牢落:稀疏零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既呼应标题又总领全诗,一“来”一“问”,交代了写作缘由,奠定了沉郁忧伤的情感基调。 B . 颔联紧承乱后楚荆境况之问,写诗人未及乡人回答就早已有所预料,借江水依旧衬托人事无常。 C . 颈联两句笔锋一转,先写驻守军队齐如山树,再写当地渔家戒备森严,意在表现他们的杀敌斗志。 D . 本诗结构清晰完整,乡人所述内容由家乡周围状况渐说至诗人故居,场景转换有序,情感愈浓。
    2. (2) 有诗家评论这首诗“家国之痛弥合无间”,请结合诗句,谈谈该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2. (2) 《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 (3) 在高适的《燕歌行》中,“”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兴盛,才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全国各族人民(____A______)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①__________。它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大有裨益。学校特别是高校原本就是学术研究、创新发展的重镇,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鲜活名片,对其历史遗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    B    )的优势。

    例如,②__________,是全国修复最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讲堂高悬的匾额上所书“实事求是”,是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搬进岳麓书院办学时确立的校训,它取自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写下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是对古人求索真知的文化传承。青年毛泽东曾在此生活居住,③__________,使这里成为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湖南大学不断推动书院文化资源的“活化”,以书院为依托进行习礼育人,并打造纪录片和专题片等文化产品向外传播,让全社会感受到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内涵。尽管我国非遗项目(    C    ),但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校园非遗更需珍视。我们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在当下再次绽放出新的文化光芒。

    1. (1)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的“活化”一词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C .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 .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杯从来不缺少所向披靡的强队、自带光环的球星,更不缺少令人感动的故事。2014年在巴西,(   )。不看名气、不分强弱,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世界杯的魅力正在于此。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牵动全球球迷的情感。有人细细盘点这个众星闪耀的高光时刻,有人念念不忘充满激情而富有诗意的解说词,有人第一时间想起熬夜看球、喝酒撸串的老朋友。不是运动员,未曾上球场,人们为何总对世界杯念念不忘?因为它记录时光,唤醒青春;因为它点燃激情,成就梦想;因为它见证奇迹,致敬拼搏。这就是足球的魅力。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名不见经传的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的哥斯达黎加队让这个总人口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在世界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B . 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名不见经传的的哥斯达黎加队让这个总人口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在世界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C . 名不见经传的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的哥斯达黎加队让这个总人口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在世界杯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一笔 D . 力压意、英两支冠军球队出线名不见经传的的哥斯达黎加队让这个总人口不足500万的中美洲国家在世界杯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下一笔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有意思”,常用于让人一时感到乐趣的事物,具有个人化、暂时性的内涵。“有意义”,常用于具有人生价值、时代价值的事物,它体现一种社会性、永恒性的内涵。

    有人说,“有意思”让平淡的人生有了灵动的亮色;也有人说,“有意义”让平凡的人生绘上厚重的底色……

    看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有意思”和“有意义”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9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