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2022-2023学年二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4.0分)
  • 1. (2023高一下·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就是考察一国的戏剧在跨越语言、国别、文化、媒介等界线后,如何进入异域文化语境或数字空间,获得他者文化的理解和新的跨文化阐释,从而产生有别于它们在本土文化中的意义、影响和传播。

    是否具有“跨文化性”,是确定跨文化研究对象和衡量其价值的标尺。那些在中外戏剧史上产生了特殊跨文化影响力的经典,是戏剧跨文化研究的重点对象。戏剧跨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个复杂且充满隐微细节的案例,只要涉及语言、国别、文化、文明、媒介等界线的跨越,具有跨文化、跨国族、跨地域的特点,就可进入比较视域的戏剧研究空间。

    在中外戏剧的历史长河中,最具有文化交互属性、传播效果的戏剧经典,往往携带着本民族文化的精髓,经过剧本翻译或域外舞台表演成为跨文化戏剧史上的高光时刻,产生了广泛的国际传播效应。《赵氏孤儿》不仅是 18世纪在欧洲被译、编、演,广为流传的中国戏剧,而且开启了中西戏剧近三百年的交流史。以欧洲戏剧为傲的欧洲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戏剧的模样,还尝试在西方舞台上体验中国戏剧的人物故事与孔子之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智能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 VR(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等深刻改变着21世纪人们的生存方式,也给戏剧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

    第一,戏剧舞台层面,早期的多媒体技术将舞台、布景、音效、灯光、影像等不同形式灵活切换和组合,极大丰富了舞台的视、听觉元素。 21世纪数字技术的渗透对舞台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人工智能植入与应用剧场后,人机互动的舞台创造力和表现力有了更多可能性。与此相应,智能技术与剧场艺术的交叉研究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第二,观演关系层面,科技不断革新表演手段与观看形式,运用 VR(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剧场改变了舞台的演出空间,逆转了表演与观看的主次关系,颠覆了传统的剧场观念。互联网中涌现的网络虚拟剧场的实践热潮,更是将表演与观看的互动关系推向数字化、虚拟化方向,网络观演引发了关于何为“戏剧”等核心问题的探讨,戏剧表演的新技术体验与传统剧场的生命力如何延续等问题不断被抛出,中外戏剧经典面临挑战。

    第三,资源共享与全球传播层面,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有利于形成中外戏剧的大数据信息,如挪威易卜生中心的“易卜生全球舞台数据库”,其利弊同时存在:全球用户可分享资源,但网络资源善用者和不善用者的数字鸿沟日益明显。同时,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戏剧数字空间,既拯救了一些剧场,又在全球网络社区形成了戏剧全球传播的新路径。

    21世纪的戏剧跨文化研究不仅要关注戏剧的数字人文现象和全球传播路径和方法,揭示其内在规律,更需要加强中外戏剧经典在舞台艺术、虚拟空间和大众媒体文化等多层面的交流互通。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不仅可以召唤深藏于其中的文化记忆,还能沟通中外文化,促进多元文明互鉴,可谓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摘编自陈戎女《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

    材料二: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这些艺术形式的有机统一和综合运用,是人类共通的精神和艺术现象。但由于文化的不同,人类的戏剧在形成之初就分成两大类型:其代表是西方文明所孕育的古希腊戏剧和东方文明所孕育的中国古典戏曲。它们的共生和异质提供了人类戏剧内涵的丰富性,在悲剧的表现形态上体现出差异。

    古希腊戏剧的诞生,最初萌芽于酒神祭祀,在形成之初就明确地分为悲剧和喜剧。其产生不可避免的带有希腊城邦文化的特色,印上了海洋文明的烙印。古希腊悲剧有一个共同特征:通过神话题材,建立起丰富的主题,包括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作家往往用命运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矛盾和困难,悲剧主题往往建立在人类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冲突之中。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类无论怎样努力也逃离不了命运的安排,即便如俄狄浦斯一样努力地去摆脱命运,最终还是会失败。

    中国古典戏曲所蕴含的悲剧性却刚好相反,大多是社会悲剧。中国古典戏曲作家的立场和出发点是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悲剧主题也往往建立在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上。并且人们往往认为虽然道路曲折,但是前途依旧光明。所以中国人总想要一个心灵的安慰,给悲剧一个抚慰人心的结局,这种独特的悲剧性依然震撼人心。

    唐岫敏在《悲剧与现代社会》一文中说,悲剧的主人公从出身高贵的英雄变为平民百姓,但是其使人恐惧、激发人怜悯之心的本质没有变,社会人生本身就具有悲剧性,中国的戏剧往往用一种凄婉悲凉的意境来描述生活的无奈。这也往往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它不像西方传统悲剧那样很生硬地把现实呈现在舞台上,证明命运的不可逆转。

    希腊的人们面对的是海洋,他们是要靠征服海洋来获得自身的生存及发展的,而中国古人主要面对的是土地,是要靠征服土地来获得自身的发展的。土地和海洋相比更具有可征服性,即便会遇到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可以运用人类的智慧总结经验,建设基础设施来减弱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打击,面对自然环境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能力来征服它的,所以在中国古人的笔下命运就不再是矛盾的集中点。

    (摘编自《上海戏剧•中西方古典戏剧的区别和联系》)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考察一国的戏剧跨越语言、国别、文化、媒介等界线是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的关键。 B . 最具有文化交互属性、传播效果的戏剧经典,往往携带着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如《赵氏孤儿》。 C .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多元文明互鉴,还能召唤深藏于其中的文化记忆。 D . 因人们认知的局限,中西方古典戏剧的悲剧主题往往建立在人类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冲突中。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能进入比较视域的戏剧研究空间的戏剧应该具有跨文化、跨国族、跨地域的特点。 B . 新媒体打开了戏剧数字空间,既拯救了一些剧场,又形成了戏剧全球传播的新路径。 C . 戏剧是人类共通的艺术,以古希腊和中国为代表的中西方古典悲剧的“同”大于“异”。 D . 中国古典戏曲作家的立场和出发点是现实生活和其中的人,中国古典悲剧有自身特点。
    3.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数字技术、VR技术、新媒体等给戏剧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带来新的契机”的一项是 ______
      A . 多媒体技术将舞台、音效、灯光等不同形式灵活切换和组合,丰富了舞台的视、听觉元素。 B . 数字技术的运用能使全球用户分享资源,但网络资源善用者和不善用者的数字鸿沟明显。 C .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剧场改变了舞台的演出空间,逆转了表演与观看的主次关系。 D . 在人工智能等科技植入与应用剧场后,人机互动的舞台创造力和表现力有了更多可能性。
    4. (4) 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中国古典戏曲关汉卿《窦娥冤(节选)》的悲剧性。
    5. (5) 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外戏剧,但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宅门》(节选)

    郭宝昌

    人们悲伤地看着,不少人落下了眼泪。

    景琦轻轻抱起颖宇向外走,人们让开了一条路。外面传来警车的叫声。王喜光和汉奸们向门外跑去。

    景琦抱着颖宇慢慢下了台阶,人们跟在后面走着。日本宪兵冲进大门,分开站住了。

    景琦抱着颖宇,从日本宪兵的刺刀面前走过。后面跟着长长的人群。

    景琦抱着颖宇向大门口走,轻轻说着:“三叔,咱们回家去,三叔!”

    新宅上房院北屋。供桌上摆着三老太爷的照片,桌前摆着三老太爷未喝完的半瓶洋酒,桌边放着一把鬼头刀。景琦站在桌旁,脸上呈现出从未有过的严肃。

    堂屋里黑压压地坐满了白家全族的人,谁也闹不清这位七老爷又想干什么。静静地坐着没有一点声音。景琦声音低沉地开口了:“我,白景琦,光绪六年生,五十七岁,身板儿硬朗,什么毛病都没有,一顿能吃一只烤鸭,喝一坛绍兴黄,离死还早着呢!可今儿……我要立遗嘱!”

    全族的人都是一惊,嗡地一声议论起来。景琦的声音盖住了大家:“三老太爷走了,他走得惊天动地!他没向日本鬼子弯腰,他没有卖祖求荣,他为了我,为了咱白家大宅门的全族,顶天立地地走了……”

    屋里又鸦雀无声了,人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白七爷。“他给咱全族增了光,给咱们全北平的药行增了光!谁心里都明白,下一个该轮到我了,日本鬼子不会放过我,也就这三五天的事,不就是个死嘛!死我不怕,可死了以后的事我不放心,我得立个遗嘱!敬业——”坐在人堆儿里的敬业吓了一跳,忙站了起来,怯怯地:“我在这儿呐!”“站到前边儿来。”景琦不动声色,敬业战战兢兢地走到了屋子中间。景琦从供桌上拿起刀,噌地将刀拔出了鞘。刀出鞘,寒光闪闪。景琦一声断喝:“跪下!”敬业吓得“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下,惊恐而又茫然。

    全屋的人都紧张地望着。白景琦用刀尖指着敬业“说!做了什么对不起祖宗的事?!”敬业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景琦凶狠地望着。敬业大叫:“真没有!”景琦厉声地喝:“你今儿要敢说一句瞎话,我就用你脑袋祭奠三老太爷的在天之灵!”敬业心虚胆怯地:“爸!我到底做错什么了?”“秘方!”景琦狠狠地,“你把祖传的秘方给了日本人田木青一!”敬业大叫:“我没有!天地良心呐!”景琦大喝一声:“小胡总管!”站在门外的小胡忙走进门,惊慌地望着,走上前怯怯地说:“大爷把秘方交给田木,是我……亲眼所见!”景琦举起刀杀气腾腾地缓缓走向敬业。

    全屋的人都吓得站了起来,只有杨九红坐在角落里没动,闭着眼默默地数着念珠。敬业惊恐地趴到地上向后退:“爸!……爸!……别……您听我说,我是拿了几张方子给田木,可后来我一想,万一叫您知道了,我就没命了,我……我又要回来了……”景琦站住了:“胡说!他就乖乖儿地还给你了?!”敬业急忙说道:“我说那方子是假的,试试他给多高的价儿,既然价钱合适,我明儿再给他送真方子过去,他上过一次当,所以还给我了,不信您问香秀!”

    景琦把眼一瞪:“嗯……香秀是谁?!这也是你能叫的吗?!”敬业忙抽了自己一个嘴巴:“瞧我这张臭嘴,不信您问我妈!”一直站在景琦身后已经是太太打扮的香秀忙走上前,说:“敬业说的是实话,是我叫他编个瞎话要回来的!”

    景琦垂下了刀:“你还算有一怕,可你动了这个念头这个宅门儿就不能容你,从今儿起,把你赶出家门,不混出个人样儿来,永远不许进家门儿!”敬业傻了:“爸!我以后……”景琦不容分说:“来人!把他赶出去!”

    小胡和几个仆人生拉硬扯地把敬业架了出去,敬业杀猪般地嚎叫着,全族的人都目瞪口呆地望着,没人敢动。

    景琦回身将刀放到条案上:“言归正传。”他看了一眼香秀,香秀忙从条案上拿起写好的遗书递给景琦。

    景琦慢慢将遗书展开,一张黄桂纸上整整齐齐地写着楷书,响起了景琦低沉的声音:“我,白景琦,生于光绪六年,自幼顽劣,不服管教。闹私塾,打兄弟,毁老师,无恶不作。长大成人更肆无忌惮,与私家女私订终身,杀德国兵,交日本朋友,终被慈母大人赶出家门;从此闯荡江湖,独创家业。骗了两千银子,收了沿河二十八坊,独创‘泷胶’‘保生’‘九宝’‘七秀’三十二张秘方,济世救民,兴家旺族;为九红,我坐过督军的大牢,为槐花,坐过民国的监狱,为香秀,得罪过全家老少,越不叫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除了我妈,我没向谁低过头,没向谁弯过腰!”

    全族的人都屏声静气地听着。

    景琦念着,越来越激动:“如今,日本鬼子打到了咱们家门口,逼死了三老太爷,我立誓,宁死不当亡国奴!我死以后,本族老少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骂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人人可诛之!我死以后……如有与日本鬼子通同一气者……”他举起了鬼头刀:“照着我这口刀说话!”景琦将刀狠狠地劈了下去,条案上的花盆被劈得粉碎,庄严地:“立遗嘱人,白景琦!”

    白七爷目光炯炯地望着前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文章围绕白景琦立遗嘱展开情节,刻画了一个大义凛然的白七爷形象。 B . 白家新宅供桌上的那把鬼头刀,既表现白七爷立遗嘱时的严肃,也震慑了日本宪兵和汉奸;既是教育白敬业的道具,也表明了白家人誓死保护药方的坚决态度。 C . 白景琦宁死不做亡国奴,提前给自己立遗嘱的行为令人动容,让全场的人无比震撼,所有人都对白七爷佩服得五体投地。 D . “秘方”是本段情节的冲突焦点,白家人、汉奸、日本人,各色人等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开头用四个相同的段落,反复强调白景琦抱着三叔从人们面前走过,走向白家的过程,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设置了悬念,为下文的情节作了铺垫。 B . 文章大量使用省略号,表现人物复杂的情绪。如白景琦的慷慨悲壮,白敬业的紧张害怕,这些省略号的使用使文章更具艺术张力。 C . 文章擅长运用渲染与烘托的手法。屋里的“鸦雀无声”、全屋人的“目不转睛”、刀鞘的闪闪“寒光”等,无不为白景琦“立遗嘱”的行为蓄足了声势。 D . 文中首尾两次写到白景琦“立遗嘱”的情节,形成首尾照应;而末尾的情节更具体、详细,具有反复和递进的艺术效果。
    3. (3) 曹禺认为,文学作品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要尽量避免脸谱化、扁平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白七爷的人物形象。
    4. (4) 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其越激烈作品的艺术张力越大。试分析选文部分的矛盾冲突。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科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 , 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监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 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高帝崩,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B . 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C .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D . 季父,叔父。古时,称弟兄的排行为伯、仲、叔、季。年龄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 . 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 . 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D . 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4. (4) 把文中画直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5. (5) 文中,张良为刘邦击破秦峣下军提出了哪些建议?请概括。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亮

    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粞,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 .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的声音。②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 (1)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   前两句化静为动,“辗”和“隐”二字给人以动感,描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象。 B . “何处鸣榔”以动衬静,运用“鸣榔”之声衬托此时之寂静,表现秋江月夜的幽静之美。 C . “山河影转”意境雄浑阔大,由“转”字引发对古今变迁的感慨,写出词人恢复中原的决心。 D . 结尾三句从前文写秋江月夜迷人的景色转到写词人对中原沦陷江山易主而发的感慨。
    2. (2) 全词是如何扣住“月”而展开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战车千乘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 ”。
    2. (2) 在《庖丁解牛》中,庖丁自述其解牛技术的发展阶段,在刚开始解牛的时候,“ ”;练习了三年之后,则“ ”。
    3. (3) 《鸿门宴》中樊哙用别人掌握生死,自己处于被宰割地位劝刘邦逃离项羽军营的比喻句是“ ”。
    4. (4) 《谏逐客书》中,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 ”,如此重物轻人,并非一代英主所应为。
    5. (5) 《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有点威胁的话是“ ”。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6.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人以为,玻尿酸只能由外部注入人体,其实, 。玻尿酸又叫“透明质酸”,是细胞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一个成年人体内的玻尿酸有15克左右,它主要分布在皮肤、关节、软骨、眼睛、结缔组织等处。这些玻尿酸会定期替换,比如皮肤里的玻尿酸每天会替换20%左右,可见人体自身的玻尿酸合成量是相当可观的。

    一提起玻尿酸的用途, 。可事实上,玻尿酸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它已成功用于美容整形之外的眼科、骨科、烧伤科的医疗实践中。在国外,它还经常被添加到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中。那么吃了这些玻尿酸食品能否达到美容护肤、保护关节的效果呢?欧洲食品安全局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评估,。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吃进去的玻尿酸在经过消化道时会被破坏一部分,剩下的“残兵败将”经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转运,而进入血液的玻尿酸很快就会被降解,不太可能到达脸部或关节。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要求学生到高中毕业时至少要用 400学时学习历史课程。

    ②英国历史学家休谟在《论历史研究》谈到:“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

    ③唐太宗李世民《旧唐书•魏征传》:“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高中生,你认为学习历史、借鉴历史有什么意义与价值?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的身份,面向本校(统称“华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七、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门联最见老北京的特色。这种特色已成为北京的一种别致的文化。北京门联像国外建筑上彰显荣耀的族徽一样醒目却又① 。有据可考,北京最早的门联出现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请大书法家赵孟頫写了一副门联挂在大都的城门上。后来,北京院落大门也贴上了门联,这些门联是忽必烈门联的变种,与忽必烈门联的形态与意义是相似的,也可以说是② 的。

    门联内容与书写水平体现着主人的文化水平,因此哪怕是③ ,也得请高手来为自己增点儿门面。例如一个卖姜的贴上了“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的门联,你想想,卖姜的都讲究诗书,这多少会让现在某些商人汗颜吧?

    将门联写得有学问,又道出自身职业特点的,比较常见。例如“恒足有道木似水,立市泽长松如海”一看就是经营木材生意的,并将商号名嵌入,叫“恒立”;皮货商的则为“意气相投裘臻狐腋,名声远扬财聚羔羊”。 作为自己的名片的门联,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更是北京门联的一个功能、一种特点。例如“ 虽为微末生意,却是顶上功夫”,是剃头的。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