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暑假练习题(二)

更新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1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八下·梁山期中) 中共十八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些措施是为了(    )
    A . 推进国家治理体制优化 B .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D . 优化升级落后产业结构
  • 2. (2023八下·梁山期中)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 . 经济建设的发展 C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3. (2023八下·海珠期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些话表明(    )
    A .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B . 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 . 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 . 农业改造势在必行
  • 4. (2023八下·海珠期中)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大会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九大 D . 中共十四大
  • 5. (2023八下·海珠期中) 扎根兰考,为改变当地面貌躬尽,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 雷锋 B . 焦裕禄 C . 王进喜 D . 袁隆平
  • 6. (2023八下·海珠期中)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国营企业,但是在商场寻求发展新出路中,总经理却只有10元的审批权。针对这一问题,国企改革中最亟待解决的是(    )
    A .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B . 调整劳资的分配方式 C . 发行股票获取更多资金 D . 调整单一所有制形式
  • 7. (2017八下·涉县期末)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 8.

    找出图示中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描述错误之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19八下·蚌埠月考) 对下面历史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 .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C .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 . 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的历程
  • 10. 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

    ①百家争鸣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1.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人杰地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康梁和孙中山也从这里出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下列内容准确的是(   )

    A . 康有为在广东广州领导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B . 1980年,中国开放广东的深圳为通商口岸 C . 孙中山在此地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 D . 1924年,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建立
  • 12. 以下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政府是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派兵援朝 B .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指朝鲜战争 D .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 13. (2017八下·容县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一些地区实施了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建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 . 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 . 先后落实的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D . 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体系
  • 14.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 .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 .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 .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5. (2021八下·无为期末) 下图是某校同学制作的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的时代特征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 . 分田分地,抗美援朝 C . 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D . 民主践踏,法制破坏
二、填空题
  • 16. (2021八下·茌平月考)                    
    1. (1) 标志着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 (2)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在(会议)上制定的。1976年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3.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被称为“铁人”的是
    4. (4)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愿望实现是在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5. (5)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创举是
  • 17. (2022八下·淮安月考) 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请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1. (1)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消灭了地主阶级。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十年大动乱结束。

      (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 (2) 【杰出人物】

      ①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等人被誉为“

      ②王进喜赢得了“”的称号。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三、材料分析题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1950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扩大到鸭绿江边,新生政权的安全受到了威胁。——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材料四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1. (1) 你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述“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

    2. (2) 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中国对此采取了什么行动?

    3. (3) 材料三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4. (4) 从表格中得出什么结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 19. (2021八下·阜南期末) 根据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二:下列年代尺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1. (1) 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是哪年召开的?
    2. (2) 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与图一有怎样的联系?
    3. (3) 图片一这次会议确立了怎样正确的思想路线?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 (4) 列出与“开天辟地”“当家作主”“伟大转折”“百年回归”对应的历史事件。
  • 20. (2021八下·克山期末) 好的歌曲往往负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这首歌歌颂了中国现代史的哪两位历史人物?
    2. (2) 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这次会议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
    3. (3) 依据材料三歌词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指哪座城市?
    4. (4) 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治面貌状况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

    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

    主同盟

    中国

    共产党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三:

    1. (1) 指出与材料一选举结果有关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召开的目的。
    2. (2) 依据材料二,说明新中国的成立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3. (3) 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写出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时代主题。
  • 22. (2023八下·普宁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材料二:1979年4月,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三: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79亿元

    第11名

    1990年

    18873亿元

    第10名

    2000年

    100280亿元

    第6名

    2010年

    412119亿元

    第2名

    2021年

    1143670亿元

    第2名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农民为什么要冒险?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广东省的一个经济特区,并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3. (3) 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生产力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 23. (2023八下·湛江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彻底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重塑了世界政治地图,有力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对人类和平、民主、正义、进步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材料二:下表所示是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变化情况

    成分比例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3年

    10.8%

    11.6%

    2.7%

    71.2%

    5.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953年1月1日)

    1. (1) 材料一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表中所示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在建国初期做了哪些准备?
    4. (4) 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