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无为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学习质...

更新时间:2021-07-17 浏览次数:16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1九下·高州月考) “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列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的是(    )
    A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2. (2017·苏州模拟)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 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 3. 无论是革命岁月,还是建设年代,亦或是改革开放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在建设年代,努力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的党的好干部是(    )
    A . 王庆喜 B . 雷锋 C . 焦裕禄 D . 邱少云
  • 4. “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其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地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史实是(    )
    A . “大跃进” B .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 手工业合作化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5. 我国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6. 下图是某校同学制作的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的时代特征卡片,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 . 分田分地,抗美援朝 C . 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D . 民主践踏,法制破坏
  • 7.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回首往昔,最早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的是(    )
    A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8. 小张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    )
    A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9. 从阐述“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倡导“一带一路”到共享疫情信息,这表明我国(    )

    ①努力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④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0. 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长江生态保护修复迈出新的一步。该项措施体现了我国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 创新 B . 绿色 C . 开放 D . 共享
  • 11.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但中国很快就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迅速向国际社会援助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人员,同时积极恢复国内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国能迅速战胜这场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全球性大流行病的雄厚物质基础是(    )
    A .   中国科技世界第一 B . 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一 D . 中国人均收入世界第一
  • 12. 如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平等团结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3.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 .   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 .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 14. 如图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图一  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邮票     图二  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

    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5. (2019·潍坊)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 “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 . 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 .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理念与下列哪一项外交思想相吻合(    )
    A . 独立自主 B . 另起炉灶 C . 一边倒 D . 求同存异
  • 17.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下列科技成就中开我国卫星成功发射先河的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神舟一号 C . 神舟五号 D . 神舟六号
  • 18. 陈薇院士领衔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在现阶段临床试验中己被证明有效,中国的疫苗研发工作在国际上处于领跑状态。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承诺提供支持以帮助中低收入国家获得疫苗。这表明我国(    )
    A . 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 B . 肩负国际重大责任 C . 对外开放持续深入 D . 是唯一研制出新冠疫苗的国家
  • 19. 屠呦呦曾说,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个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由此可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 . 否定传统文化,学习西方 B . 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C . 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D . 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 20.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 .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D . 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上面写着:“那不是靶,那是敌人,是美帝国主义!”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材料三:中美贸易战开打至今,已经两年多,还没有和解的迹象。在特朗普不断翻脸,出尔反尔的极限霸凌施压下,中国并没有屈服,却越战越勇,完全没有按照美国的意图让步服软,面对美国一再的关税施压加码,中国坚决反制,对美国输华产品也加增关税,并停止输入美国农产品与汽车零部件,因而使中美贸易战的态势愈演愈烈,让世人深感忧虑,担忧世界经济因此蒙受下行压力风险。

    1. (1) 材料一反映当时的中美关系如何?
    2. (2) 材料二中,尼克松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构建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市文化馆进行一次“共和国的50年代”图片展。请你根据下列展区的主题回答相关问题。

    【英雄篇】

    图1                             图2

    【建设篇】

    图3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4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挫折篇】

    图5                      图6

    【感悟篇】

    1. (1) 下图所示人物是20世纪5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请分别写出英雄的名字。
    2. (2) 我国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图3和图4所示成就的取得是在哪一时期?请再举一例这一时期交通建设领域的成果。
    3. (3)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中也遇到一些挫折。请写出图5中壁画和图6中画报反映的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挫折的史实。
    4. (4)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红火的时代,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两条即可)
四、分析与探究(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2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改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A__________实行包干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B_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C__________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D__________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的历史场景反应了哪一伟大事件?具体发生在何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表格中字母A、B、C、D分别代表什么?
    4. (4) 材料四中说的“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
    5. (5) 从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