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

更新时间:2023-07-05 浏览次数: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 1. (2016八下·恩施期末) 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2.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同学们在春季郊游时,除了不能乱扔垃圾外,特别注意不要乱扔矿泉水瓶。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 三棱镜的色散 B . 凸透镜的会聚 C . 平面镜的反射 D . 近视眼镜的折射
  • 3. (2018八上·泉港月考)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

    A . 缩小的实像 B . 放大的实像 C . 缩小的虚像 D . 放大的虚像
  • 4. 下列关于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明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小明     B . 一人打太极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C . 人用绳子拉车,车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D . 发生力的作用时,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 5. 如图,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此时所受的牵引力小于阻力
  • 6. 假如摩擦力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不能传播 B . 人还能在地面上行走自如     C . 徒手不能爬上直竿 D . 不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 7. (2017八下·平顶山期中) 用手捏着一支粉笔静止于空中,现将手松开,假设在手松开的同时,粉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  )

    A . 粉笔将静止于原来位置 B . 粉笔将竖直向上运动 C . 粉笔将竖直向下运动 D . 粉笔将沿水平方向运动
  • 8. (2021八下·西城期末) 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 . 汽车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 B . 推出去的冰壶仍向前滑行 C . 汽车在转弯时要减速慢行 D . 竖直向下自由坠落的钢球
  • 9. 如图所示,小明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绳拉狗的力与地面对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不受力   C . 僵持不动是因为小明拉绳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   D . 小明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0. 如图(甲)所示,用手施加F1的力,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如图(乙)所示,用手施加F2的力,使B物体压在天花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其中GA=GB=5N,F1=F2=15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图甲中,A受到的摩擦力为20N    B . 在图甲中,墙面对A的摩擦力为15N C . 在图乙中,B对手的作用力为10N     D . 在图乙中,天花板对B物体的作用力为10N
二、填空及作图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 11. 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20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片,由于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 12. 如题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选填“上”或“下”)移。

  • 13. (2021·顺城模拟) 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25cm,当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cm处最为合适。如图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如果人眼的晶状体像鱼这样,观察远处物体的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填“前”或“后”)面,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填“凹”或“凸”)透镜。

  • 14. (2019八上·沂水期中) 小芳照镜子时看不到自己的全身像,于是她后退了几步,在后退的过程中:
    1. (1) 小芳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像与小芳的距离(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 (2) 小芳发现平面镜中的像变模糊了,戴上近视眼镜后像又变的清晰,近视镜为(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这是利用近视眼镜对光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使眼睛中的像再一次移到视网膜上。
  • 15. 如图所示,重2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以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 (1)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 N
    2. (2) 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N;
    3. (3) 物块在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块停止运动前它受到的摩擦力 N。
  • 16. 如图重为30N的物体,被50N的水平压力F1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1N;再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在20N的水平拉力F2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变为40N,则其受到的摩擦力为 N,此时如果物体受到的所有力消失,物体处于 状态。

  • 17. (2019·泸州) 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 , 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N , 运动的路程为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1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题(共2小题,共4.0分)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8+5=20分)
  • 20. (2022八上·清远期末)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 (1) 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点即为凸透镜的。他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 (2) 实验时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3. (3) 如下图所示,蜡烛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如果使烛焰沿主轴向左移动 , 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且移动的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4) 接着小滨又用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白色不透明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源。将光源“F”放在距该透镜处,其大小如下图甲所示,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图乙四幅图中的

  • 21. 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 (1) 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而形成的像,真正的虾在水中(选填“C”、“D”、“E”或“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填“B”“C”“D”“E”或“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 (2) 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选填“上”或“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选填字母序号)

      A.2cm      B.7cm     C.9cm      D.10cm

      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选填“左”或“右”)移,并将凸透镜向(选填“左”或“右”)移。

  • 22.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 (选填“A”、“B”或“C”);
    2. (2) 进行正确实验操作后,本实验可得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 ;由此推理: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
    3. (3) 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在水平面滑行时,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是/不是)一对平衡力。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6=14.0分)
  • 23.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A、B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 (1) 实验时,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2. (2) 甲、乙两次实验说明: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越大
    3. (3) 比较实验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4. (4) 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实验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5. (5) 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实验戊所示,在用力将木板向右拉出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选填“A”或“B”)的示数反映了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 24.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一些餐厅、饭店等餐饮场所使用送餐机器人送餐。如图所示是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其自身质量约为40kg,当该送餐机器人托着质量为5kg的物体送餐时,在1min内匀速直线运动72m,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约为其总重力的0.08倍。(g=10N/kg)

    1. (1) 求该送餐机器人自身的重力。
    2. (2) 此次送餐过程中,机器人的速度为多少m/s?
    3. (3) 此次送餐过程中,送餐机器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