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

    《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 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贯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地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接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穿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但是《红档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而不是哲学也不是史学, 所以它的表达方式不是哲学语言,也不是“本纪”“列传"。《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它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所以,要从《红楼梦》中寻觅我们上面所说的各项内容,从字面上是找不到的。这须要读者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中仔细体味环磨,才能悟出它的真意.所以读《红楼梦》须要细心读、反复读,耐心参详.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

    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贯穿全文,同时也展现了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图景。 B . 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而在众多的悲剧要素中,不幸和死亡是不可或缺的。 C . 金陵十二钗所认同的不同价值最后都无-例外地落空, 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 .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B . 《红楼梦》是文学艺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表达思想,语言生活化,但如果只从语言或形象的表面来阅读,很难品出其作品主题的深刻性。 C . 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D . 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揭露的一项是( )
      A . 薛蟠纵容豪奴打死冯渊,冯家告状要为冯渊讨回一个公道,“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 B . 黛玉得知宝玉从宝仅家来,冷笑道:“我说呢, 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宝玉以“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来说服她,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 C . 张家因张金哥婚配惹下事端,请求王熙凤办事,王熙凤不过让手下人以贾琏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 D . 贾宝玉邀请秦钟进贾家私塾一起学习,秦业(秦钟父亲)细思,“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4. (4) 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5. (5) 有人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材料以“宝黛爱情”为例加以说明。
  • 2.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红棉袄

    孙犁

    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子因为昨夜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

    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再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撑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喷嚏。

    我赶紧拉他下来,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乱石中开拔着脚步。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休养得稍微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都还穿着单军服,谁知道才一两天天气就变得这样剧烈。

    “身子一弱就到了这样!”他像是怨恨自己。但我看着他那发白而又有些颤抖的薄嘴唇,便觉得他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撑的了,我希望到下一个村庄,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

    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

    远远地在前西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地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敲门。门很快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我,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户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 得很严重吗?”

    我说:“是。“

    她把我带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细碎地爆炸着。

    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睛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

    我一时觉得我们在这里休息,有些不适当。但顾林已经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筋疲力尽了。我摸了摸他的额头,发现又热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牙齿的“喝啊”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条出操去了。将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用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一定是打摆子!”

    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头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的火焰一般。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候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上身的军服,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左边的组扣,最下面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地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巴巴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孩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走过什么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过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我”与小战士结伴而行,在一个小山村里与姑娘邂逅的过程,生动展示了姑娘对小战士的深切关爱。 B . 小说与《百合花》都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我”不仅是一个叙事主体,同时也是故事的主体,即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C . 小说写姑娘面对来投宿的“我”和小战士时的“踌躇”神情以及她介绍治“打摆子”的迷信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D . 小说中的姑娘与《百合花》中的新媳妇都是纯朴、普良、乐于奉献的群众代表,她们的事迹虽有不同,但同样感人至深。
    2. (2) 关于小说最后一段中姑娘讲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用转述的方式再现姑娘的讲话内容,使内容更加集中,节省了笔盟。 B . 转述时融入了“我”的情感,饱含对姑娘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C . 姑娘讲话虽不属于小说的主要情节,却是主要情节之外的必要补充。 D . 小说写姑娘的讲话内容并非闲笔,而意在突出她直率、爽朗的性格特点。
    3. (3)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红棉袄》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逄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 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 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 , 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胍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叔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 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日: ‘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故。’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 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令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B .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C .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D .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日/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B . “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 . 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 . 烈士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烈士”均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穆公不仅和烛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国,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 . 为了让晋军撤退,烛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 . 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誓死力争。 D . 叔詹和烛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②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

    5. (5) 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戎昱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

    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

    风烟连楚郡,兄弟客荆州。

    早晚朝天去,亲随定远侯

    [注]①戎昱,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仕途不畅,长期担任地方官员的幕僚。②定远侯:东汉名将班超,因平定西域有功,封定远候。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开门见山,呼应标题,交代自己登上高山后的心理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基调。 B . 颔联通过把“野菊”“酒”“芦花”等意象组合在一起,表现了清冷的环境和诗人的心怀。 C . 颈联写诗人在高楼上看到风和烟雾一直蔓延到楚郡,想到自己的兄弟还客居在遥远的荆州。 D .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情景交融,音韵和谐有致,语言质朴无华,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2. (2) 同是登高望远之作,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和杜甫的《登高》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意境。
    2. (2) 屈原《离骚》中,写作者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句子是“ “。
    3. (3) 杜甫《蜀相》中“”两句,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觉得收文首先是好好说话,不用力。新散文也好,原生态也好,都不过是衣裳。我们可以穿不同的衣服,但是不能为了穿衣服,而把自己的身体扭曲。我经常看到《一把刀子割破夏天》《被水洗掉的稻田》等等一类的散文题目。甚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什么什么大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的标题就类似于此,叫作《一枚钉子在某菜路上狂奔》。我觉得好笑。有必要这么写文字吗?吃饭,行路,说话,穿衣都是入文的平常片段。有人写吃饱饭以后的样子,有人写饥饿时的样子,这本     。可是,有些新散文的代表作者,一下笔就很用力,把文字像钉子一样往饭桌上砸,仿佛食物是一切比喻的源头,写了半天,     。其实,拼命想着与众不同,北有当作珍珠的危险,强迫症一样扭曲文字正常的流向,    , 连好好说话都不会了。此外,当下散文写作,成功的和失败的,乡土收文居多.这些乡村歌手们,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路人,他们有热练的画笔和居高临下的表情。但是,乡土成了可以用油来炒拌的一个食物。滋味虽然有了,却缺少良心。我们确实发现乡土散文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它在散文这个文学创作的大花因里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但要看作家是否有真情写出变化看的乡土,是否写出了过去的乡土生活的余味,是否有切身的生命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爱与感思。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亳州人把“旺蛋”和“活珠子”统一简称为“旺蛋”。其实,    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旺蛋是鸡蛋在孵化过程中受到不当的温度、湿度或者某种病菌的影响,导致鸡胚发育停止,死在蛋壳内尚未成熟的小鸡。被细菌感染的,人吃后,    。活珠子则是十四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鸡蛋,人为地     , 蛋里面已经有了头、翅膀和脚。虽然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很多人不敢吃。

    (选编自杨小凡的《且饮记》)

    1. (1)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第一句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B . “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C . “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D .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特斯拉总裁埃隆·马斯克有一个宏伟的移民计划,在2050年之前将100万人送上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在接受采访时说:“火星的环境远不如戈壁沙漠,与其费尽心思研究怎么上火星,倒不如想想怎么开发戈壁沙漠。”

    这个采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说,地球文明要延续,必须走出地球,人类要永远保持追求星辰大海的热望;也有人说,科学探索和研究更应理性务实,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才是人类现在的要务。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