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6-21 浏览次数:67 类型:复习试卷
一、积累·运用
  • 1. (2023五下·南海期中) 补充成语,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不可数    然大悟   

      颇负名    美    乐

    2. (2) 小时候,在故乡干过的趣事,尤其在月光下的芦苇丛里摸鸭蛋让我们更。后来,我离开了故乡,过上了的生活。虽然我也见过许多他乡的良辰美景,但没有哪一处能比得上那月光下的故乡。
  • 2. (2023五下·沙河期中) 日积月累。
    1. (1) 《景阳冈》一文是按的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喝酒→,其中详写了打虎。
    2. (2)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听到这个噩耗后极度的心情和对儿子遗体是否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的胸怀。
    3. (3) 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小篆、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4. (4)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青春作伴好还乡。”体现出诗人听闻收复失地后的喜悦;“,南望王师又一年”抒发了诗人的失望和悲愤;“,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边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孤帆远影碧空尽,”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 3. (2023五下·楚雄期中) 名著阅读。

    《水浒传》的作者是, 《水浒传》塑造了位英雄好汉,“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等人物个个有血有肉;《草船借简》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作者是;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的体弱多病、多愁善感。

  • 4. (2023五下·永善月考) 按要求写句子。
    1. (1) 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2. (2) 整个会场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改为夸张句)
    3. (3) 白云从祖父的头上飘过。(改为拟人句)
    4. (4) 祖父多次反复要求我区分谷子和狗尾巴草。(修改病句)
    5. (5) 月是故乡明,我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改为反问句)
  • 5. (2023五下·罗湖期中) 仿照例子,先写出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再写出对应的人物。

    例:“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语言描写)(诸葛亮)

    1. (1)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2. (2) 预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 6. (2023五下·英德期中) 开展了“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小东和小明正谈论着他们的学习收获呢。

    小东:我喜欢“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了解到汉字真有趣。比如““和“”这两个词,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而英红九号驰名中外,可以用歇后语“隔着门缝吹喇叭——”来形容。

    小明:是的,汉字太有趣了,可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同学书写不规范,还说信息时代用电脑打字,没必要写好汉字。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

二、阅读·感悟
  • 7. 课内阅读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或曰:"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 (1) 在横线上将原文补充完整。
    2. (2)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其人能应也。

      ②不可同世而

      ③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3. (3)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 8. (2023五下·潮南期中)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ㅤㅤㅤㅤ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们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们的意愿吧。”

    1. (1) 画“横线”的句子对毛主席的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心情。
    2. (2) 朗读选段中毛主席说的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 . 沉痛 B . 焦急 C . 悲愤
    3. (3) 这段话主要写了
    4. (4) 关于选段中毛主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下面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B .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的高尚情操 C . 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
    5. (5) 中华民族有无数英雄儿女,他们勇担重任,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你举出一例(她)的先进事迹。
  • 9. (2023五下·永善月考) 课外阅读一。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 “小惠,哪来的橘子?” “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 “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 “爸,我,我错了!”

    “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 —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1. (1) 下面对于这篇短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短文写了“我”小时候偷橘子,被父亲教导的事情。 B . 短文语言生动,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C . 短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 D . 第1、2自然段写出了故乡民风的淳朴,表现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2. (2) 题目中的橘子花指的是什么?
    3. (3) 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的写作方法。
      A . 借景抒情 B . 借事抒情 C . 托物言志
    4. (4)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习作
  • 10. (2023五下·西安期中)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些事情让你快乐,有些事情让你伤心,有些事情令你惊讶……请选择令你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要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特别要把自己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自己的内心。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