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丹东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从汉服热“破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像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述。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境相去甚远。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换言之,如果不辨妍媸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

           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看到文言文就犯憷,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好比钱镠墓被盗时,一提钱镠写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钱镠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怎样的情感寄托。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

           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梁实秋曾回忆梁启超讲授《箜篌引》如何让他追忆了二十余年。这其实启发今天的语文教育,可以努力讲述得更加细致、准确而生动,讲出文章的美好,激发学生兴趣,而非只是讲讲名词解释、考考全文默写。语文终究和其他学科不同,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传承国家与民族的文脉与风骨。

           今天,增强文化自信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无论是追忆过去,还是书写当下,乃至创造未来,都离不开汉语功底,离不开汉语之美。或许,不妨就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摘编自王梓佩《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材料二: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轰轰烈烈地出现,又默默无闻地消失。“yyds”“emo”等字母词更是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对汉语表达“被污染”而忧心忡忡。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咬文嚼字》编辑部从2008年开始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是国内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其评选标准是什么呢?作为《咬文嚼字》的主编,我从“选什么”与“如何选”两个角度来解析。

           人们所使用的交流手段,其实是一个由并非单一、纯粹的成分构成的圈层结构。这个圈层结构分成三层:第一层“核心层”,由规范纯粹的母语成分构成,符合母语的内在结构规律,也符合我们社会的文明道德规范;第二层“混杂层”,混杂着源自母语但偏离母语内在结构规律的成分(如“十动然拒”),价值递减趋零的谐音词(如“蚌埠住了”),源于母语及源于外语的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字母词(如“emo”),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体(如“9494”);第三层“边沿层”,由颜文字、表情包甚至眼神、手势等组成。《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无疑应该把选择范围局限在由规范母语成分组成的“核心层”。

           再说“怎么选”。《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的标准——坚持语言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原则。“语言学”当然是针对我们的母语汉语说的;“价值”的含义是,我们评选“流行语”要对我们母语汉语作出贡献,能推动汉语的健康发展,能为汉语增光添彩。“社会学价值”,主要考虑流行语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

           在对新词新语新用法做价值判断时,我们要把握好两点:首先,用好“语法规则”这把尺子;其次,用好“社会准则”这把尺子。社会各界要引起足够重视,自觉抵制不健康语言成分的侵蚀,增强“语言免疫力”。

    (摘编自黄安靖《流行语无损汉语之美》)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传统文化正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呈上升趋势。 B . 《洛神水赋》创作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的《洛神赋》,寄托了创作者的家国情感。 C .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不断出现和消失,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 D . 评选年度“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体现在能为汉语作贡献和添光彩,推动汉语健康发展。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具体谈了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 . 两则材料都呈现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均开篇引出话题,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发出呼吁。 C .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不仅论证有力,且富有文化底蕴。 D . 根据材料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绝绝子”“夺笋”“yyds”“3Q”均属“混杂层”。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 《浮生六记》《陶庵梦忆》翻译本纷纷推出,让明清小品文复活,有利于重拾汉语之美。 B . “囧”“山寨”“雷”“给力”“穿越”等词,如今仍被频繁使用,有的甚至进入词典。 C . 2022年10月,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斯人”与“是人”的争论,话题“吵”上热搜第一。 D . 《红楼梦》中贾探春发起海棠诗会,探春、宝钗、宝玉和黛玉各自赋诗一首,尽显才情。
    4. (4)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为《诗经•氓》,请结合材料一内容,以你学习《氓》的过程为例,谈谈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5. (5)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评选“十大语文差错”这一活动的理解。

             2023年1月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将“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涉及疫情防控,“天然气”误为“天燃气”涉及俄乌冲突,“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涉及卡塔尔世界杯等。“十大语文差错”的背后,其实是一份别样的年度重大社会热点档案。规范使用文字需要从学校课堂教育把好关,期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十大语文差错”为镜,给孩子们上好语文课、纠错课。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不仅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巨翅老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还像燃烧的灰烬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了混着腐臭海产的烂泥场。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张巨大的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恶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夫妻二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但却是水手般的好嗓音回答他们。贝拉约夫妇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看,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当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以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个生太伏。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的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的心跳,其数目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位天使唯一拥有的超自然能力就是他的忍耐力。母鸡们在他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就连那些最虔诚的人都会朝他扔石子,想让他站起来,看看他的全貌。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三天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这种衣服都是令人羡慕的贵妇们在星期天时才穿的。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痘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一片一片脱落下来,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他的翅膀光秃秃的,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这位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又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 B . 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 C . 随着天气变暖,巨翅老人身体逐渐恢复,这为他最后飞离小镇提供了条件。 D . 埃丽森达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其离去很是不舍。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 . “蠕动”“呻吟”“挣扎”等动词的使用,使一个有别于大家惯常想象、落难的巨翅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C . 拔下他的羽毛、向他投掷石头、用滚烫的铁铲去烫他,文中这样的场景体现了大家对巨翅老人的态度与反应。 D . 文中叙述了巨翅老人降落人间、最后飞离小镇等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3. (3) 小说最后一段通过埃丽森达的眼睛看巨翅老人的起飞,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埃丽森达的心理。
    4. (4) 马尔克斯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提及,“《百年孤独》等作品混糅着魔幻与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的“魔幻”与“现实”各体现在哪些地方。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月甲午朔,上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六月壬申,彰信节度使李继勋营于寿州城南。 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城中食。齐王景达遣都军使边镐将兵数万溯淮救之。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齐王不许,刘仁赡愤邑成疾。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寿春城下。庚寅旦,攮甲胄,军于紫金山南山。命太祖皇帝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

    丙午,监军使孙羽等作仁赡表,遗使奉之来降,帝遣使入城宣谕。 以刘仁瞻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是日卒,追赐爵彭城郡王。诏开寿州仓赈饥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军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唐陈觉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钟谟请覆之于周,唐主乃因谟复命,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帝闻之,大惊曰:“审如此,则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人杀忠臣乎!”唐主遣其子纪公从善与钟谟俱入贡,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 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

    臣光曰: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书》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注】①上,指后周世宗柴荣。②太祖皇帝,指宋太祖赵匡胤。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 B . 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 C . 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 D . 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城中食尽”同“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两句中的“尽”含义不同。 B . “躬攮甲胄”同“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两句中的“躬”含义相同。 C . “教人杀忠臣”同“教然后知困”(《论语》)两句中的“教”含义不同。 D . “期于必克”同“终期于尽”(《兰亭集序》)两句中的“期”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寿春久攻不下,于是世宗亲自领兵渡过淮河,突击南唐先锋寨以及山北一处营寨,让南唐军队首尾不能相应。 B . 世宗在泗州城开仓赈济百姓,并禁止军中之人侵犯农民田地,这让泗州百姓感激喜悦,他们争相献送粮草。 C . 陈觉假传世宗命令,欲借此除去宰相严续。唐主明知是假,但迫于无奈,只能斩杀严续,并让钟谟回去复命。 D . 司马光认为,世宗在攻打江南时不畏流矢飞石、攻下江南后能够爱民如子的行为,非常接近《尚书》中的话。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

      ②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

    5. (5) 寿春之战,后周世宗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陆游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

    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

    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注】①开编:打开书。②曩(nǎng):以往,从前。曩岁:往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 B . 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 C . 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颔联都有照应。 D . 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
    2. (2) 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而李密在《陈情表》中“ ”两句也通过同样的方式表明了自己报效君王的忠贞之情。
    2. (2) 白鸥作为“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 ”;杜甫《客至》中“ ”。
    3. (3) 《临安春雨初霁》中“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其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感慨和牢骚。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6. (2023高二下·阜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员工隔离在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7. 阅读回答问题。

    这趟开往太行山深处的绿皮慢火车,时速不到 45公里,大约10分钟就停靠一次,貌似与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铁时代”     。但在山高路险的偏远山区,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这趟火车每逢村庄必作为停靠站,乘客又允许先上车后买票,所以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铁公交”。村民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蔬果、家禽等运到大山外的集市,既增加收入又开阔眼界,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慢火车所经之处山清水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孔庄本是一座     的小村庄,以前很少人知道。慢火车开通后,乘车来游玩的游客     。愈发高涨的旅游热使得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业,推广农家乐,推销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孔庄的变化仅仅是个缩影,沿途的上党、后寨等村子也发生     的变化。昔日闭塞的小村庄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景点。

    这一抹悠然前行的绿色,将继续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书写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 (3) 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6个字。
  • 8. 阅读回答问题。

    棉质拭子是拭子家族中使用时长最久、用途最广的一类,但为什么核酸检测不采用棉质拭子呢?每一种不同材料的拭子有其不同的特点。对于新冠病毒检测而言,拥有最佳“吸附”性的拭子是首选。     ,尼龙材质制成的拭子的优势更明显。有研究表明尼龙拭子的“吸附”效率比其他拭子高20%—60%。(  )。

    此外,     ,仅需3—11秒即可吸收采集样品。棉质拭子就是拖后腿的“差生”了,一次取样时间长达15—120秒。在大规模核酸检测中,使用棉质拭子的缺陷很明显,即效率低,采样时间长。

    采集功能强大的尼龙植绒拭子之所以能在众多拭子中脱颖而出,     。采样后要最终实现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病原体“释放”方面的能力还是有要求的。尼龙植绒拭子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首先使用它,采样区域内无吸收孔,采样样本不会分散滞留在纤维之中,有利于更快更高效地洗脱释放,而且在释放过程中不受试剂稀释浓度的影响,释放结果稳定。

    1. (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 背后的奥妙在于棉签由尼龙纤维制成,而且采用了植绒技术,所以纤维更加整齐,吸附性也更强。 B . 背后的奥妙在于尼龙纤维制成的棉签,不但采用了植绒技术,而且纤维更加整齐,所以吸附性就更强。 C . 背后的奥妙在于尼龙纤维制成的棉签采用了植绒技术,这使得纤维更加整齐,吸附性也更强。 D . 背后的奥妙在于尼龙纤维制成的棉签所采用的植绒技术,使得纤维更加整齐,吸附性也更强。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