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06-25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河南地处“天下之中”,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出土了众多历史文物,下列文物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

    A

    B

    C

    D

    跽坐人漆绘铜灯

    汝官窑刻花鹅颈瓶

    妇好青铜鸮尊

    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

    A . A B . B C . C D . D
  • 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具有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 B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 C . 熔点高,可用作光导纤维 D . 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 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一定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 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 . 反应过程中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D . 排放会形成酸雨
  • 4. 下列图示装置表示的实验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B . 番茄电池放电 C . 漂白品红溶液 D . 铁丝钝化
  • 5. 25℃时,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 B . C . D .
  • 6.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46g 含有的O原子数为2 B . 6.72L 含有的分子数为0.6 C . 18g 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1 D . 2的稀硫酸含有的数为4
  • 7. “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下列制备过程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 二氧化硅与焦炭共热制备粗硅 B . 生石灰与水混合制备 C . 铜粉与浓硫酸共热制备 D . 铁粉与稀硝酸混合制
  • 8. 某煤炭化工公司采用氨法脱硫法来脱去尾气中的 , 反应机理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固氮过程 B . 反应①②③均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 . 经氧化后生成的可用作氮肥 D . 受热易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 9. 硫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接触法生产硫酸,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沸腾炉中通入足量空气可以使黄铁矿(主要成分为)直接被氧化为 B . 接触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吸收塔排放的尾气可用石灰乳来吸收 D . 为了降低成本,可将吸收塔内98.3%的浓硫酸替换为蒸馏水来吸收
  • 10. 暖宝宝是一种可供取暖的工具,其内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产生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暖宝宝工作时,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 . 暖宝宝工作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 暖宝宝工作时,铁粉、活性炭、无机盐、水构成了原电池 D . 暖宝宝工作时,活性炭为原电池的负极
  • 11.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
    A . 向酸性溶液中通入某气体,溶液红色褪去,则该气体一定是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溶液中含 C . 溶液加入某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含有 D . 将KSCN溶液加入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已经全部变质
  • 12. 光催化固氮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人工固氮技术,光照条件下,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固氮反应的两种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作氮的固定 B . 途径②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C .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使一步化合生成 D . NO是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 13. 微型实验具有设计简单、节约药品等优点,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制备和性质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溶液应选择98.3%的浓硫酸 B . 一段时间后,试纸1和试纸3均会褪色,均体现了的还原性 C . 一段时间后,试纸2会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 D . 棉花a的作用是吸收逸出来的 , 防止污染环境
  • 14. 利用由Fe和Cu组成的合金进行分组实验(气体体积均折算为标准状况下,计算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取m g合金加入200mL稀硫酸(足量)中,得到2.24L气体a;

    ②另取m g合金滴加2.4稀硝酸至无气体生成,共收集到6.72L无色气体b,将全部气体b与一定量分多次通入蒸馏水中,气体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 C . 实验②中,气体b消耗的体积为2.52L D . 实验②中,稀硝酸只体现强氧化性
二、填空题
  • 15. 高纯硅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改良西门子法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石英砂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其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2) 制取粗硅时会生成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为(填化学式),粗硅与HCl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还原炉中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为(填化学式),若还原炉中有氧气混入,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有答一点即可)。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 装KOH溶液的试剂瓶使用的是磨口玻璃塞 B . 改良西门子法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C . 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硅的含量较大 D . 单质硅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
  • 16. 为了研究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三种装置进行实验,忽略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利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当向装有铁屑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形管中左端液面低于右端液面,说明该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填“高”或“低”),若试管中28g铁屑全部溶解,则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2. (2) 若利用乙装置进行实验,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左端液面低于右端液面,(填“能”或“不能”)判断该反应的能量变化情况。
    3. (3) 若利用丙装置进行实验,滴加稀盐酸前,气囊适度鼓起,滴加稀盐酸后,试管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气囊体积会(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
三、实验题
  • 17. 溶液与KI溶液混合时,按照复分解反应原理分析,可得到AgI黄色沉淀。查阅资料可知:①溶液呈酸性;②具有较强的氧化性;③单质碘遇淀粉溶液会变蓝。根据所得信息,甲学生对溶液与KI溶液混合时发生的反应做出了如下猜测:

    猜测1: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测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 (1) ①如果猜测2成立,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验证该猜测,甲同学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观察到溶液变蓝,证明猜测2成立。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证明猜测2成立,原因是溶液中的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也可能氧化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2) 乙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来验证以上猜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盐桥中的离子可以自由移动,两烧杯中电解质溶液足量),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溶液无气泡产生,石墨2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①该装置的负极为石墨(填“1”或“2”);盐桥中的会往(填“左”或“右”)侧移动。

      ②若石墨2增重5.4g(不考虑其他反应),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

      ③根据实验现象,证明猜测2成立。若将盐桥中的溶液换成KCl溶液,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可能原因是

    3. (3) 原电池在生产生活和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 .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 . 原电池内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 .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D . 电子从负极流出,经电解质溶液流入正极
  • 18. 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制备氨气并进行喷泉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装置甲的试管内的药品为(填标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B.的混合物

      C.的混合物

    2. (2) 打开止水夹a、c,关闭止水夹b,点燃酒精灯。丙中烧杯内的液体为稀硫酸,一段时间后该烧杯内与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3. (3) 一段时间后,充满三颈烧瓶,关闭止水夹a、c,打开止水夹b,将注射器内的蒸馏水注入三颈烧瓶中,片刻后三颈烧瓶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实验,当液体充满三颈烧瓶时,三颈烧瓶所得溶液的溶质(视为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4. (4) 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和水,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每转移电子,生成的还原产物的质量为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