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月...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20·宜昌) 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
    A .   半坡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红山遗址 D . 大汶口遗址
  • 2. (2021·荆门) 《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共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 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推恩令
  • 3. (2016九上·相城期末)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 加强刑罚 B . 奖励生产 C . 推行县制 D . 奖励军功
  • 4. (2022七上·晋江期中)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诗句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 . 大运河 B . 长城 C . 都江堰 D . 赵州桥
  • 5. 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2七上·定远期中)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来加强统治。道家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这些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A . 诸侯争霸 B . 变法运动 C . 百家争鸣 D . 民族交融
  • 7. 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国家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的措施。这表现在(    )
    A . 北击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B . 联络大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 C . 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D . 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 8.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习总书记称赞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 修建都江堰 B . 修筑长城 C . 开辟丝绸之路 D . 开通大运河
  • 9. 下图“五禽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成为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健身方法之一。它的创制者是(    )

    A . 扁鹊 B . 张仲景 C . 华佗 D . 李时珍
  • 10.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南方人口增多
  • 11. 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 .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 C . 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 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
  • 12. “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    )
    A . 曲辕犁 B . 筒车 C . 翻车 D . 马车
  • 13. (2016·孝感)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 14. (2022·白云二模) 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创立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科举制
  • 15.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尚书管行政。吏户礼部兵刑工,行使相权权归君。”这里歌谣描写的是(    )
    A .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明朝皇权的加强 C . 明朝的建立 D . 军机处的建立
  • 16.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处作为通商口岸。这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 . 倾销鸦片 B . 传播宗教 C . 输出资本 D . 打开市场
  • 17. (2018八上·海口月考)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③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8. (2016·重庆B)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 .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19. (2017·泰安)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 .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 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 .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 .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 20.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 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C . 黄花岗起义 D . 中国同盟会成立
  • 21. 我国的近代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新旧民主革命最大的区别是(    )
    A . 指导理论不同 B . 领导阶级不同 C . 革命任务不同 D . 领导对象不同
  • 22.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杀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 . 佟麟阁 B . 赵登禹 C . 李宗仁 D . 彭德怀
  • 23. 国共两党展开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哪一事件为标志(    )
    A . 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和八路军 B . 西安事变 C . 淞沪会战 D . 国民党官方发布《国共合作宣言》及蒋介石发表谈话
  • 24. (2023九下·鄂城期中) 抗战结束后,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 .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 .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 .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 .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 25. (2021·烟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材料三:中国古代最具历史意义的创造是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突出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文明所作的最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称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中国文明和中国经济社会结构》

    1. (1) 材料一中,孔子“智慧”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可以借鉴他的哪教育智慧”?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3. (3) 材料三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且最为悠久的是哪一项发明?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 2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四: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 (1) 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也得到了少数民族怎样的尊重?
    2. (2) 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依据材料说一说作者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4.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5. (5) 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 28. (2021七下·曲阳期末)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 20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 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三: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锦 衣卫本来是直属皇帝的亲卫军,不属都督府,它一方面负责侍 卫皇帝、掌管仪仗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经常直接根据皇帝的命 令侦察官民的“不轨妖言”,可以不经过外廷法定的手续逮捕 和审问官民人等。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 去)。

    -赵翼《檐曝杂记》

    1. (1) 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具体表现为什么制度?元朝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和监察事务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最具特色的统治机构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5. (5) 根据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 29.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其《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中一项史实。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民国是践行了同盟会纲领中的哪一主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产生的重大影响。
    4. (4) 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文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5. (5)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其探究的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