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1年小升初语文教育质量综合测评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44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工整书写(5分)
  • 1. 句子抄写:请用楷书将下面这段话抄写在答题卡上,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味道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

二、积累运用(30分)
  • 2.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过年是要吃jiǎo zi_________的,包好之后,倒入fèi téng_________的水里,待到煮熟,捞起,蘸点jiàng yóu_________,一口下肚,xīn mǎn yì zí_________。中国人对吃向来是jiǎng jiū_________的,总不愿①(A.模糊B.含糊)。记忆会随着年岁②(A.模糊B.含糊),可味道会沉淀下来,在这味道里,jì tuō_________着我们民族的情思。

    1. (1)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方格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2. (2) 在文中空缺①②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3. (3) 下列关于习俗中吃的寓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年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B . 中秋吃月饼寓意富贵吉祥 C . 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D . 元宵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 3.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粗茶淡饭,甘之如yí,

    品尝中回味食物的味道。

    塞北大漠,江南水乡,

    遍走中领略美景的味道。

    白话通俗,文言隽永,

    诵读中感受汉语的味道。

    1. (1) 根据字典中的意思,“甘之如yí” 中的“yí”应该选(    )

      A.

      沂  氵部| 7画|yí沂河,水名,发源于山东,经江苏入海。

      B.

      贻  贝部|9画|yí<书>➊送给。❷遗留:~误|~害无穷。

      C.

      颐  页部| 13画|yí<书>➊面颊;腮:解~(面现笑容)|以手支~。❷保养;休养:~神|~养天年。

      D.

      饴  饣部|8画|yí用米和麦芽熬制的糖:~糖|高粱~。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领略祖国美景的味道,当游览下图这样的江南水乡时,会让人不禁吟诵(    )。

      A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 (3) 要想感受文言文隽永的韵味,先要做到诵读停顿正确。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思/援弓缴/而射之    B . 为是其智/弗若与 C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 . 孰为汝/多知乎
  • 4. 汉语的味道,是成语的凝练,是谚语的活泼,是歇后语的风趣,是名言警句的深刻……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与积累。
    1. (1) 以下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的祖国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让全世界惊叹。 B . “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对教室进行了装扮,真是万象更新 C . 见微知著 , 从身边的小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D . 全世界有许多人在学汉语用汉字,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2. (2) 毕业了,想要勉励同学们多学习多实践,努力增长才干,在纪念册上写以下哪句最恰当?(    )
      A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 .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5.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春在诗中最有味: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是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是春;朱熹的“,万紫千红总是春”,还是春!春真好,难怪黄庭坚对它恋恋不舍,竟发出了“”的奇想。
    2. (2) 朱自清用文字写出了时光流逝的滋味:“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隔着岁月的长河,回应千百年前的感叹:“百川东到海,,老大徒伤悲!
三、阅读实践(35分)
  • 6. 课内阅读。

    咀嚼人生的苦

    ①有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或许人生就是有许多的苦吧。

    ②“_________”咀嚼苦难,我们才能活得坦然。你看那泛舟赤壁的苏东坡,在明月清风间咀嚼被朋友出卖的痛苦,然后默默咽下这生活的苦酒。他把苦难的酒酿成放达的歌,寄情山水,逍遥红尘,获得了心灵的解脱。

    ③“_________”咀嚼苦难,我们才能超越自我。也许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但贝多芬却对命运说“不”。这个生活在苦难深渊中的人,用心咀嚼着耳聋的痛楚,众人的嘲讽,将苦难的果实连汁吞下,然后用颤抖的手在琴键上弹奏着,终于弹出了令人惊叹的旋律。

    ④或许人生难免有苦味,那就细细咀嚼吧,品出那苦涩背后的甘甜。

    1. (1) 根据第②③自然段的描述判断下列两句话分别是哪个人物说的,在答题卡上涂黑相应的选项。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B.“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①苏东坡:

      ②贝多芬:

    2. (2) “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是本文表达的基本特点。联系选文,完成题目。

      ①作者想要说明的观点是(    )。

      A.有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或许人生就是有许多的苦吧。

      B.或许人生难免有苦味,那就细细咀嚼吧,品出那苦涩背后的甘甜。

      ②在事例中找一找“苦”和“甜”,完成表格。

      人物

      咀嚼的苦

      品出的甜

      苏东坡

      寄情山水,逍遥红尘

      贝多芬

  • 7. 课外阅读。

    米糖甜

    ①费海平对老槐说:“过年给我打两锅米糖吧。”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海平:“ 满大街都有卖的,谁还自己打啊?”“手工打的,那是甜而不腻,比机器生产的口感好多了,更何况是你老槐打的米糖。”费海平这么一说,老槐的脸笑成一堆褶子。

    ②老槐以前就是打米糖的,在十里八村很有些名气,东家打了西家打,过年也能赚上一笔。只是后来手艺歇了,毕竟超市里什么都有卖,本地也有好几家工厂做米糖,产量不是手工能比的,至于口感嘛,老槐不做评价,只哼哼一声。只是少了这一块收入,老槐过年还是有些紧巴。

    ③答应了费海平,老槐便开始准备。打米糖用的手工栏搭还在,只是布满灰尘,翻出来清洗一下就可以使用。再去邻居家换点糯米,弄些麦芽、芝麻、白糖、豆末,万事俱备。老槐先将糯米淘洗,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磨浆、上锅,用柴火蒸熟,搁麦芽发酵后滤渣,熬制成饴糖。饴糖在逐渐冷却的过程中缓慢成形,就可以上手工栏搭拉糖。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米糖打得好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此反复,糖变成白色,搁案板搓捏制成圆袋状,灌上配制好的芝麻、豆末和白糖,从一个口上抽丝成条形,剪成一寸左右的糖段,一锅米糖大功告成。

    ④老槐打米糖是在室外空地上,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都啧啧称奇,还有一中年男子求购。老槐说:“我这不卖,是给朋友打的。”中年男子仍不死心:“听人介绍才专程赶来的,卖给我吧,朋友那你再打呗。”老槐心想也是,离过年还早,使算了算成本,说了个价钱。小赚几十,心里挺畅快。至于对费海平的承诺,继续打便是,保证不耽误。

    说来也怪,一连十几天,每天打两锅,最后都卖了,有些还是慕名上门来买,特意从县里开车过来。先前准备的糯米、芝麻等早就用尽,老槐又采购了几次。倒是费海平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老槐多少有些不安。费海平是老槐的帮扶干部,为了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帮了他许多。

    ⑥眼看就要过年,老槐算着日子,准备了最后两锅。蒸糯米时,费海平来了,笑嘻嘻地说:“听说你最近打了几十锅米糖,生意好得很啊。”老槐嘿嘿一笑:“这两锅就是给你打的。”

    ⑦两人正说着,一辆小车开到一边,下来两人,其中一个说:“这,就是在这买的。”另一个便对老槐说:“师傅,请给我打两锅米糖。”老槐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两锅得给我朋友,人家早定了。”“师傅,我可是从县里专门跑来的,就卖给我吧。”老槐仍摇头。

    ⑧费海平说:“人家大老远来不容易,你就先给他吧。”“给了他,你的米糖咋办?”

    ⑨费海平附在老槐耳边说:“告诉你个秘密,我有糖尿病,吃不得糖,一点都吃不得。”说完,费海平拍拍老槐的肩膀,大笑而去。

    ⑩老槐一时没反应过来,模了摸后脑勺,一脸的呆萌样子……

    1. (1) 梳理故事情节:阅读小说,在情节图的方框里补充老槐有关“米糖”的情节。

    2. (2) 体会句子意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下列句子最恰当的理解。

      ①费海平有糖尿病,还要老槐给他打米糖,理解最恰当的是

      A.费海平是老槐的帮扶干部,想帮他赚点钱。

      B.费海平知道老槐打米糖有名,想见识一下。

      C.费海平觉得老槐打的米糖好,想要尝一尝。

      D.费海平想过年的时候准备一些米糖 当年货。

      ②怪事其实不怪,联系上下文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是

      A.老槐手艺好,吸引了很多顾客。   

      B.老槐的米糖价格便宜,薄利多销。

      C.费海平暗中帮忙宣传推销米糖。

      D.费海平运气不好,总买不到米糖。

    3. (3) 感受人物形象: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从小说中我读到了一个的费海平。
    4. (4) 发现表达秘妙:小说最后才点破“秘密”,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5) 解决生活问题:老槐反应过来后,决定给费海平发条信息,表达心意,请你能帮他编辑一条短信。
  • 8.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无辣不欢

    [材料一]《2018中国吃辣报告》

    [材料二]

    ①辣椒带来的实际上不是味觉。辣椒素作用于嘴里的痛感神经,产生的灼热感会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的错觉,并开始释放人体自身的止痛物质——内啡肽。所以,吃辣是一种“刺激”的体验,甚至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

    ②从营养素成分来说,辣椒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维生素A原,还有多种抗氧化成分和膳食纤维,烹饪得当的话营养价值很高。吃辣椒也被发现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辣椒带来的好处,毕竟有些人扛不住吃辣之后食道和胃部强烈的灼烧感:有慢性咳嗽、支气管炎扩张的人也不能吃辣,很有可能会诱发哮喘。

    1. (1) 根据阅读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根据《2018 中国吃辣报告》判断,苍南属于辛辣重区。

      辣椒会刺激人的痛感神经,带来一种“刺激"的体验。

      辣椒营养丰富,吃辣有利健康,人们应该多吃辣。

    2. (2) 对材料一中“图1”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举例子,突出中国辣椒产量高    B . 用列数字,突出中国辣椒产量高 C . 用举例子,突出中国人民爱吃辣    D . 用列数字,突出中国人民爱吃辣
    3. (3) 读了文章,你对辣的态度有变化吗?请结合材料说说理由。
  • 9. “童年有味书有味”

    班级开展“童年有味书有味”阅读分享活动,四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感受。

    我从《爱的教育》中读到了“甜”,故事中都是一些平凡的人,但他们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特别打动我。

    ①小说《_________》充满了悬念,情节惊险,人物经历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冒险,读这本书就像吃“辣”一样刺激!

    ②“苦”,真苦!我在《_________》这书中看到了贪婪、残忍、愚昧,我为小主人公悲惨的童年生活感到不幸。

    ③小说《_________》里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成长,无忧无虑的童年慢慢远去,故事很美,可是心里却泛起淡淡的“酸”……

    1. (1) 根据分享的内容,判断陆鸣、李磊、谢珊分别读的是以下哪部作品。
      A . 《草房子》 B . 《童年》 C . 《汤姆·索亚历险记》
    2. (2) 读书会上,何伟说自己读小说总是读不出什么味道,你会推荐哪个阅读锦囊给他?(    )
      A . 大声地诵读,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语言的优美。 B . 边读边想象情节,还可以猜想人物接下来会怎么做。 C . 罗列学到的知识要点,遇到不懂地方的查查资料。
    3. (3) 本学期“快乐读书吧”还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 ,请你从中选择一本,也学着写一写你读出的味道。

      书目《》,读出的味道:

四、习作表达(30分)
  • 10. 童年有味,回忆这一路的成长,一定有你难以忘怀的“味道”,选择下面一个任务,完成习作。
    1. (1) 任务一:写一写身边有味道的人,可以是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家人、朋友,如火辣辣妈妈、甜甜的同桌……用具体事例写出你的感受
    2. (2) 任务二:推荐一种你喜欢的食物,如“臭臭”的榴莲、麻辣小龙虾……推荐时突出味道,还可以介绍它的色、香、形,以及制作或者食用的方法。

      要求:先在答题卡上填涂好选择(1)或者(2)。习作时抓住重点,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特别要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取一个能突出特点的题目,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