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2022年小升初语文质量监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13 浏览次数:136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工整书写。
二、积累与运用。
  • 2. 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yán  jùn挑战下,我国在航天lǐng  yù仍然实现了新跨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度过六个月的太空shí  guāng 后,成功返回。神舟十四号乘组继续担负探索太空的zé  rèn。为了建设“航天大国”的伟大mù  biāo,来自wǔ  hú  sì  hǎi的科技工作者努力地奋斗着。

  • 3. 阅读词典中“幼稚”的解释,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幼稚】yòu  zhì:①年纪小。②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的想法。

    1. (1) 有些年轻人缺乏实践经验,看问题往往比较幼稚
    2. (2) 小明今年只有三周岁,还是一个幼稚的小孩。
  • 4.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1. (1) 读书节活动上,小林在征文比赛中,小东在课本剧表演上拔得头筹
    2. (2) “五一”期间,人们响应政府号召“少外出、不聚集”。景区里游客寥寥无几 , 餐饮店内食客
  • 5. 借助括号中的加点字,推想下列成语的意思,写下来。

    例:马观花(兔触株)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1. (1) 赴蹈火(及其日中如探
    2. (2) 好谋无(孔子不能也)
  • 6. 按要求写句子。
    1. (1)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体会加点部分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方式,并照样子写句子)

      走在小区的绿道上,我

    2. (2) 班级准备开展“读古诗,谈感想”活动。读了清代郑燮的《竹石》后,你一定感触良多。现在请你面向全班同学作一个即兴发言,把发言内容写下来。
  • 7. 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读音都正确一项是(    )
    A . 顷覆    徘(huái)    焉知非福    B . 齿轮    (jiàn) 断    司空见贯 C . 唯恐    时(zǎn)     重见天日    D . 鞭炮    血(mài)      心平气和
  • 8.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 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B . 见微知著 , 从身边的小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C . 学习汉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新潮流,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D . 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了祖国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他们是死得其所的。
  • 9. “月”在古人笔下往往寄托着浓浓的思念之情。中秋佳节之际,小林的爸爸远在异乡,他想引用诗句表达思念家人之情,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0. 制作成长纪念册时,小林采用“栏目式”进行整理分类(如下图)。他准备在第一栏放入学校的基本介绍。下列栏目名称最适合的一项是(    )

    ——②同窗之情——③感念师恩——④成长足迹

    A . 校园印象 B . 校园美景 C . 操场掠影 D . 快乐生活
  • 11. 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1. (1) 名句彰显华夏儿女的智慧。班会课上,面对同学们的批评,小东始终耐心倾听、虚心接受,因为他明白“”;与别人相处时,小东觉得需要用时间去看透人心,他常常说“”。
    2. (2) 名诗蕴含华夏儿女的精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可宋代苏轼却说道“”;“蝼蚁尚且偷生”,可明代于谦却留下了“”。
    3. (3) 名篇抒写华夏儿女的情怀。“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作者借助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样,《长歌行》中“”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 12. 这个学期的“快乐读书吧”,我们读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名著,认识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601班小星同学因为疫情被隔离,返校后学习情绪有些低落。你会推荐他阅读以上哪本书,为什么?
三、阅读理解。
  • 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长沙逝世。袁隆平曾说过他一直以来有两个梦想要实现: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促使他不能也不想停下来(数据如右图)。

    材料二: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吴孟超院士于上海逝世。从医70余载,吴院士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自主创新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救治2万多名患者,把中国的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手中握刀,游刃肝胆,精准无误;满腔热忱,守望初心,矢志不渝。

    1. (1) 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2. (2) 根据材料,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袁隆平院士的梦想就是让国人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

      ②自1964年起,我们谷物的单亩产量呈现总体提升趋势。

      ③吴孟超院士大大提高了中国肝癌手术的成功率。

    3. (3) “追星”是崇拜偶像的行为。小学生应该追怎样的“星”呢?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

  • 14. 文言文阅读。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至,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本文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暮:傍晚。②令:派、使、让。③俟(sì):等待。

    【资料袋】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在鲁国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在魏国时屡次打败秦国。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期而食”的“”与下文的字相呼应,都有的意思。

      ②“令人故人”的“”是的意思;“与之食”的“”是的意思。

    2. (2) 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 (3) 根据故事内容,并结合资料袋,你认为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 15. 现代文阅读。

    米糖甜

    ①费海平对老槐说:“过年给我打两锅米糖吧。”老槐莫名其妙地盯着费海平:“满大街都有卖的,谁还自己打啊?”“手工打的,那是甜而不腻,比机器生产的口感好多了,更何况是你老槐打的米糖。”费海平这么一说,老槐的脸笑成一堆褶子。

    ②老槐以前就是打米糖的,在十里八村很有些名气,东家打了西家打,过年也能赚上一笔。只是后来手艺歇了,毕竟超市里什么都有卖,本地也有好几家工厂做米糖,产量不是手工能比的,至于口感嘛,老槐不做评价,只哼哼一声。只是少了这一块收入,老槐过年还是有些紧巴。

    ③听着费海平这么一说,老槐算是应下了这活。

    ④第二天,老槐便开始准备了。打米糖用的手工栏搭还在,只是布满灰尘,翻出来清洗一下就可以使用。再去邻居家换点糯米,弄些麦芽、芝麻、白糖、豆末,万事俱备。老槐先将糯米淘洗,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磨浆、上锅,用柴火蒸熟,搁麦芽发酵后滤渣,熬制成饴糖。饴糖在逐渐冷却的过程中缓慢成形,就可以上手工栏搭拉糖。老槐将糖坯缠绕于木棍,双臂裸露,将饴糖拉直再反向缠回木棍,像极了咏春练功手法。米糖打得好坏,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此反复,糖变成白色,搁案板搓捏制成圆袋状,灌上配制好的芝麻、豆末和白糖,从一个口上抽丝成条形,剪成一寸左右的糖段,一锅米糖大功告成。

    ⑤老槐打米糖是在室外空地上,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都喷啧称奇,还有一中年男子求购。老槐说:“我这不卖,是给朋友打的。”中年男子仍不死心:“听人介绍才专程赶来的,卖给我吧,朋友那你再打呗。”老槐心想也是,离过年还早,便算了算成本,说了个价钱。小赚几十,心里挺畅快。至于对费海平的承诺,继续打便是,保证不耽误。

    ⑥说来也怪,一连十几天,每天打两锅,最后都卖了。有些还是慕名上门来买,特意从县里开车过来。先前准备的糯米、芝麻等早就用尽,老槐又采购了几次。倒是费海平的米糖一直没有着落,老槐多少有些不安。费海平是老槐的帮扶干部,为了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送米送油,帮了他许多。

    ⑦眼看就要过年,老槐算着日子,准备了最后两锅。蒸糯米时,费海平来了,说:“听说你最近打了几十锅米糖,生意好得很啊。”老槐嘿嘿一笑:“这两锅就是给你的。”

    ⑧两人正说着,一辆小车开到,下来两人,其中一个说:“就是在这买的。”另一个便对老槐说:“师傅,请给我打两锅米糖。”老槐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不行,这两锅得给我朋友,人家早定了。”“师傅,我可是从县里专门跑来的,就卖给我吧。”老槐仍摇头。

    ⑨费海平说:“人家大老远来不容易,你就先给他吧。”“给了他,你的米糖咋办?”

    ⑩费海平附在老槐耳边说:“告诉你个秘密,我有糖尿病,吃不得糖,一点都吃不得。”说完,费海平拍拍老槐的肩膀,大笑而去。而老槐一时没反应过来,摸了摸后脑勺,一脸的呆萌样子……

    1. (1) 阅读小说,在下面方框中补充老槐、费海平有关“米糖”的情节。

    2. (2) 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老槐的“嘿嘿一笑”,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费海平终于来取米糖了,老槐很高兴。 B . 没有为费海平打好米糖,老槐有些难为情。 C . 米糖的生意好得很,老槐很得意。 D . 看到又有人来买来糖,老槐有点激动。
    3. (3) 关注人物的神态、言行、心理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从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的老槐,也读到了一个的费海平。
    4. (4) 小说第①段与第⑩段都写到了费海平。这样开头与结尾的好处是
    5. (5) “米糖甜”是小说题眼所在。结合全文阅读,你认为米糖里的“甜”包含着什么?
四、习作表达。
  • 16. “革命先烈”董存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英雄”杨利伟……都是值得我们崇拜、学习的“榜样”。只要善于寻找,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榜样”,如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快递员……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的时候注意抓住重点,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并自拟题目。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