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26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通过了解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对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可以知道北京人(   )
    A . 距今约170万年 B . 学会使用火 C . 使用磨制石器 D . 会缝制衣服
  • 2. 我校在七年级组织开展故事会活动。某位同学查阅、整理的历史资料中有“戍守长城”“大泽乡”“张楚政权”等关键词。这位同学准备讲述的故事是(   )
    A . 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B . 商鞅变法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楚汉之争
  • 3.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颁布诏书进行改革的是(   )
    A . 北魏 B . 前秦 C . 西晋 D . 东晋
  • 4. 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正式确立于(   )
    A . 隋文帝时 B . 隋炀帝时 C . 唐太宗时 D . 武则天时
  • 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成就关联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蔡伦一一活字印刷术 B . 华佗——《伤寒杂病论》 C . 祖冲之——《齐民要术》 D . 关汉卿——《窦娥冤》
  • 6. 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多个历史阶段,都有着友好往来的传统。下列与对外友好交往历史表述无关的一项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行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郑和下西洋
  • 7.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材料中的“战争”(   )
    A .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8. (2019·泰安)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割占香港岛 B . 火烧圆明园 C . 黄海大战 D . 台儿庄战役
  • 9.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右图为某同学在学习戊戌变法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与序号①对应正确的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民主共和 D . 民主与科学
  • 10. 学者金冲及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推翻清朝统治 B . 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C . 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D .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11. 在1919年的《新青年》上,他发表了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是(   )
    A . 毛泽东 B . 陈独秀 C . 李大钊 D . 鲁迅
  • 1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军队建设。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召开于(   )
    A . 汉口 B . 遵义 C . 古田 D . 瑞金
  • 13.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A . 北伐战争 B . 秋收起义 C . 红军长征 D . 挺进大别山
  • 14. 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反映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 .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 .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D . 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 15.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   )
    A . 王进喜 B . 雷锋 C . 董存瑞 D . 黄继光
  • 16.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场社会变革指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17. (2017八下·雅安期中) 邓小平:“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

    A . 重庆 B . 深圳 C . 天津 D . 大连
  • 18. 他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身为物理学家,他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他就是(   )
    A . 邓稼先 B . 屠呦呦 C . 袁隆平 D . 焦裕禄
  • 19.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文明古国项目化学习,他们搜集了《十二铜表法》、斗兽场、拉丁字母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该文明古国是(   )
    A . 古代希腊 B . 古代中国 C . 古代罗马 D . 古代埃及
  • 20. (2020·海南)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A . 免赋税特权 B . 教育自主权 C . 司法特权 D . 生命安全权
  • 21.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通过吸收中国文化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
    A . 大化改新 B . 明治维新 C . 卡德纳斯改革 D . 彼得一世改革
  • 22.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 《资本论》出版 B .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 第一国际成立 D . 巴黎公社建立
  • 23.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是(   )
    A . 玻利瓦尔 B . 圣马丁 C . 章西女王 D . 纳赛尔
  • 24. (2022·东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与石油化工业产生的发明是(    )
    A . 蒸汽机 B . 内燃机 C . 电动机 D . 发电机
  • 25. “历时约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和‘屠场’之称。”材料突出了战争的(   )
    A . 性质 B . 背景 C . 原因 D . 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节选自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对南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万历年间,徐光启与利玛窦在北京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任命徐光启督修历法,他聘请耶稣会士龙华民、汤若望等参加,最终以《崇祯历书》为总题目,编译了46种、137卷巨著,详细介绍了欧洲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演进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政治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巩固这一趋势?为了促进这一趋势的发展,清朝有效管辖西藏地区的举措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南方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讲述了徐光启积极学习西方哪些学科门类的先进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著作,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的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4. (4) 通过以上探究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有怎样的认识?
  •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节选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 (1) 材料一中的“开天辟地”与哪一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是什么?“指明方向”的大会将哪一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请正确填写A处的时间。1978年召开的会议上作出的“历史决策”是什么?
    2. (2) 材料二的四幅图片再现抗日战争的史实。这场战争共历时多少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阻碍台湾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请用元朝或清朝史实有力证明“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今天,党和政府坚持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收获。
  • 2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世界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日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部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海报上的文字写着“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一一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当代卷》

    1. (1) 材料一中的“美国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写出“美国革命”的性质。“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与哪部法律文件的制定有直接关系?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对二战的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盟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有什么标志性意义?哪个国家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别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这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4. (4)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启迪?
  • 29.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某校历史社团以“鉴往知来”为题目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邀请你也参与其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交流学习成果。

    【文物承载历史】

    【思想映射历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数据记录历史】

    中国同31个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迄今已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疫苗。

    1. (1) 2200多年来,图一工程一直发挥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谁主持修建了这一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哪一地区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图二是哪一古代文明的象征?哪条大河孕育了该文明?观察图三、图四货币的形状及文字,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 (2) 《论语》记录的是谁的思想?表格中选自《论语》的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3. (3) 但丁的名言反映的思想内涵是什么?该思想内涵流行于哪场运动中?
    4. (4)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上面的两组数据分别记录了共建“一带一路”在哪些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21世纪以来,中国还取得哪些展现新担当新风范的外交成就?我国坚定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5. (5) 【学习成果交流】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