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吉星岗二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3-06-06 浏览次数:7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50分)
  • 1. (2019八下·黄石期中) 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是真正的民主。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七大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 (2019·老边模拟)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 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B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百年荣辱入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 3.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
    A . 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 B . 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 C . 前者受到列强欺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 D . 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 4. 在某次会议上,决定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次会议还(    )
    A . 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B . 通过了《共同纲领》 C . 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 . 决定向全国进军
  • 5. 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人民生活困难    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2017·潍坊)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 . 侵略与反抗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近代化的探索 D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 7. (2019八下·镇原期中) 每周一同学们都会齐聚学校操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国歌是指(   )
    A . 《黄河大合唱》 B . 《我的祖国》 C . 《义勇军进行曲》 D . 《英雄赞歌》
  • 8.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A . 1949年《共同纲领》 B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9.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期主题为“友好民族关系”的图片展。其中有一幅“庆祝《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的照片。照片上的注解是:“1950年10月,毛泽东与班禅、阿沛•阿旺晋美等在北京举行的宴会上亲切交谈。”材料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 时间 B . 中央政府代表 C . 地点 D . 西藏地方政府代表
  • 10. (2019八下·黄石期中)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1. 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1)朝鲜内战爆发(2)上甘岭战役(3)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4)中朝军队五战五捷
    A . (1)(3)(4)(2)    B . (2)(1)(4)(3)    C . (3)(1)(4)(2)    D . (4)(2)(1)(3)
  • 12.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 “大跃进”的影响 C . 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D .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 13. (2017八下·卢龙期末) 1951年,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

    A . 北平 B . 新疆 C . 西藏 D . 云南
  • 1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 . 农民的意志 B . 知识分子的意志 C . 工人的意志 D . 人民的意志
  • 15. (2019八下·宜昌期中) 许多歌曲的创作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是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句歌词。据此判断它反映的史实是( )
    A . 抗日战争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抗美援朝
  • 16. 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
    A .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 .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 17.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    )
    A .   十世班禅 B . 十四世达赖 C . 阿沛•阿旺晋美 D .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 18. (2018·济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9. (2019八下·黄石期中) “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 . 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20. 1947年,中共的一项决议指出: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 .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 土地改革的影响
  • 21. 观察下图“入社报名大会”场景,你认为“入社”的人主要是(    )

    A . 农民 B . 地主 C . 商人 D . 工人
  • 22.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3. (2019八下·黄石期中) 关于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 B . 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C . 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D . 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24.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雷锋
  • 25. (2017八下·深圳月考) 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②④⑤
二、填空题。(10分)
三、材料解析题。(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什么时候什么事件开始?
    3. (3) 对材料二中“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你能举出两个例子吗?
    4. (4) 你认为中国能改变这种“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 32. (2020八下·洛阳期末) 朝鲜半岛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  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四  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 (2) 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我国“出兵”的时间是哪一年?
    3. (3)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 (4) 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 33.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エ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違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追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宽案。

    1. (1)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
    2.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
    4. (4)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曲折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