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提前招生模拟考试高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43 类型:高考模拟
一、伴随着人们治理水,认识水,开发水,保护水,鉴赏水的过程,逐步形成了我国独有的水文化。班级开展“上善若水”水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任务一:活动导入
  • 1. 小语为本次活动撰写了活动导语,请你帮小语解决导语中的问题。

    水流到哪里便润泽了哪里。水系流过干涸的土地,便马上柔软了大地,使它又湿润xīn     香了起来;水系流过干涩的双唇,便瞬间滋润了唇角,使它又丰盈透了起来;水系流过花朵,便立即柔润了花瓣,使它又抬起已经niān     了的头,生机勃勃了起来;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īn   niān

    2. (2) 给加点的“剔”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 B .
    3. (3) 活动指导老师认为,小语的导语虽然引出了“水”,却未能引入“水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再为导语写上一句话,与前文衔接流畅,且更加贴合活动主题。
  • 2. 请你向小语推荐一种字体来誊写导语,并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④

    我选,

二、任务二:“水”寄情思(16分)
  • 3. “水”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多姿多彩的“水”点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在水一方” “长风破浪会有时,”中的“水”象征着某种障碍与困难,但也正因有困难,才凸显了追寻目标的坚定;“,万里送行舟” “”(崔颢《黄鹤楼》)中的“水”寄寓了绵绵不尽的乡愁;孔子一句“”警示人们光阴如水而易逝,要好好珍惜;辛弃疾面对滔滔长江思绪如水, “。” 道尽千古兴亡的慨叹。
  • 4. 小语将以下诗歌设计成微电影镜头,以直观展现“水”等意象对于寄托作者情思的作用。请你帮助小语完成脚本设计。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别

    摄法

    整体画面

    配音

    预期效果

    远景

    从人物后面拍摄

    水流声、鹧鸪声

三、任务三:赏“水”之意(18分)
  • 5. 阅读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 , 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姚鼐《游双溪记》

    注:①张太傅文端公:即清朝名相张英,卒后谥号“文端”。   ②仁皇帝:即康熙帝,谥号“大清圣祖仁皇帝”。③蚤:同“早”。

    1. (1)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端之风邈不可及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物喜

      A . 属予作文记之 B . 以是人多书假余 C . 疾也 D . 而余不肖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

    4. (4) 甲乙丙三文都对夏天雨后(中的)的景色进行了描写,请说说其景色各有什么特点?
    5. (5) 有人说:“人生的三重境界:看水是水,看水不是水,看水还是水。”请联系链接材料,结合内容,具体分析选文的三位作者分别到达了人生的哪种境界?(任选两位进行分析。)

      链接材料:

      看水是水,是指内心纯洁无暇,对待任何接触的新鲜事物都很好奇的阶段。这个时候,看水还是原样;看水时,还会以原来的一切认知来看水;看水始终还是原来的水。

      看水不是水,是指经历世事渐多之后,不断进行比较、取舍、递进的阶段。这个时候,看到的水,还是那条水,但人们自己内心,总在与要达到、要实现的精神境界,不断做着比较。

      看水还是水,是指彻底超脱阶段。这个时候,看到的水是水的本来面目。虽然还是原来的水,但已没有原来的对水附着的一切,而是只是水,只有水了。

四、任务四:探“水”之德 (43分)
  • 6. 名著中的“水”之德
    1. (1) 小语在查找关于“水”的资料时,看到《道德经》 中有云:“天下莫柔弱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之。”但对其中一些字词不是很理解。请你借助已有的知识帮助他解释。

      词句

      知识链接

      解释

      柔弱

      课内外迁移:“所欲有胜生者”

      无以

      成语:移风

    2. (2) 至柔至刚者水,至弱至强者女子。小语认为名著中有许多女性形象很好地诠释了老子的这句话。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其中一位,结合具体情节来谈谈你对老子这句话的理解。

      A简·爱 (《简·爱》)       B沈琼枝(《儒林外史》)      C达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选,

  • 7. 小说中的“水”之德

    荷花淀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著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A)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

    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大船追的很紧。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B)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 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一个个像落水鸡似的。一路走着,因过于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噘着嘴说:

    “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她们自己也笑了,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可是:

    “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减)

    1. (1)     请结合文本,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小语发现划波浪线的两句中作者所描绘的“水声”不一样,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水声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3. (3) (A)(B)两处划线句都有关于“捞”和“丢”的动作描述,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任选一处进行分析)
    4. (4) 小语认为该小说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却看不到残垣断壁,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只是朗月清风的水乡景色,只是非战争主体的柔弱的女人们的日常,这显然与沉重的战争主题不符。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 8. “水”育德行

    材料一:【新闻速递】

    河长制,先行先试的浙江经验

    12月13日,水利部、环保部等国家部委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统称《意见》)视频会议。浙江在会议上向全国介绍先行先试的河长制经验。根据《意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河长制”将在全国推行,到2020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经济发展领跑全国的浙江,也比其他地方更快地领略到了绿色发展之要、生态保护之重。

    近期,衢州市5个县(市、区)主要领导集中到任,他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认河、巡河,签订河长履职承诺书,立下军令状,挑起河长的担子。此外,30个省委“五水共治”督查组明察暗访,把河长制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的重要内容。各级人大、政协通过执法检查、专题审议协商、委员视察等形式,对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如今,我省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6名省级河长、199名市级河长、2688名县级河长、16417名乡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42120名,还配备了河道警长、民间河长。全省共计6.1万名河长用3年时间,写就了一部现代版“大禹治水”壮歌。

    (选自《浙江在线》,有删减)

    .                .

    近日,国家环保部发布2020年上半年全国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通过对全国十大流域的1900多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监测显示,与2019年全年水质相比,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上升3.2个百分点,“在十大流域中,浙闽片河流水质为优”。而这,已是浙闽片河流水质第二年达到“优”。

    简单的一个“优”字,涵盖的内容却颇为丰富。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2020年上半年浙江水质持续变好,1月至6月,全省221个省控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的断面占76.9%,其中,Ⅰ类10.4%、Ⅱ类36.6%、Ⅲ类29.9%。钱塘江、苕溪、瓯江、飞云江和曹娥江等重点水系的Ⅰ类至Ⅲ类断面比例均达100%。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浙江三年来持续治水的艰苦付出。 “五水共治”已成为这片土地上热度最高的词汇之一。而一步步走到今天,诗画江南的清波碧水正被唤回。

    (选自《浙江日报》,有删减)

    材料二:【主席致辞】

    习近平主席在APEC欢迎晚宴前的致辞中说道,之所以选择水立方来举行晚宴,是因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位置。饮水思源、君子之交淡如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皆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据相关统计,在中国现存的文献典籍中,包含“水”的成语就有400余个,以“水”为题或与“水”相关的诗词歌赋更是多达数千篇。

    中国人如水一般包容谦逊。【A】……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中国人与生俱来就具有水一般包容谦逊的特质,的儒家思想熏陶,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中也恪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吃亏是福”的做人原则。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坚持尊重包容、同舟共济的负责人大国形象。

    中国人像水一样爱好和平。【B】……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中国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礼仪之邦。爱好和平的国家就有热爱和平的人民。在中国人日常相处中,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就是热爱和平的最好诠释。

    中国人似水一般坚韧顽强。【C】……中国人外表谦和柔顺,实则内心坚毅刚强。中国人民在反对封建压迫,抵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苦岁月中,始终保持极强的民族忍耐力和战斗力,才取得了今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华民族也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苦难岁月里,淬练出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

    习主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见解和独到诠释,也是中华民族包容谦逊、热爱和平、坚韧顽强性格特质的最好代表。(内容有删减)

    材料三:【文明探源】

    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形像和色彩。它给予整个民族以灾难与享受,赋予整个 民族以创造性和想像力,造就了整个民族的雄力和气魄,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在人类以采集食物为主的渔猎阶段,水是食物的直接来源之一。人类进入农耕阶段以后,进而用水煮食、用水制陶、用水灌田, 更是离不开水。他们为了生存,必须族聚于靠近水的地方。“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河流转弯或两河交叉的地方,更是当时人们所喜欢居住的地点。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地点建立村落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安志敏《仰韶文化》)。

     但是,也正因为先民们居住得太靠近水,所以也就常常遭受水的危害,人类同水产生密切关系的时候,水的利害就双双降临了。这就使人类在依赖水的同时,必须设法躲避和治服洪水…… 迄今发掘的远古文化遗址,一般都位于高出河床的台地上。这真是先民们的一种伟大创造:趋水利而避水害。后世劳动人民对水的治理和享用,都是先民这一智慧的继承和发展。在古代神话传说里,远古先民曾竭力躲避洪水的威胁。如西南少数民族中有伏羲兄妹躲在葫芦里对付洪水的故事,在汉族神话《准南子·览冥训)里也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故事。这实际上都反映了先民与洪水的恶战,表现了人类与水的另一种关系。这些神话以及稍后大禹治水的故事,都显示了人类顽强的主宰水的精神。

    以上说的是有水之害,也还有无水之害,即干旱。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先民对水的依赖关系。《山海经》所载“夸父逐日”的故事,表明先民在缺少水的情况下为求得水而作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淮南子》所载“后羿射日”的故事,则充分表现了先民对干旱所作的斗争。尽管这些神话故事在古籍中的记载不尽相同,但它们所体现的那种征服自然的精神是一致的。这说明,远古时代的中国人对水(自然之一部分)的关系,是既依赖而又积极征服的。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

    1. (1) 请为【新闻速递】中的第二则新闻补写一个标题。(不多于10个字)
    2. (2) 小语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句放在【主席致辞】中能很好地阐释中国人的性格品质,你认为放在【A】【B】【C】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3. (3) 先民依水而居,中华文明因水而育,在与水的共处和抗争中,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品格。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融于中国人精神中的水之“德”。
    4. (4) 小语参加了团市委举办的“五水共治”海报征集活动。下图是小语设计的海报,请你帮小语写一封推荐信打动组委会。

      要求:内容包括对所涉及的海报的解说;语言规范得体;150字左右。

五、任务五:抒“水”之悟(60分)
  • 9. 活动结语:

    水可赏可抒,江河湖海泉潭中有多少美景可寻,泪水汗水背后又有多少动人的故事;水可利可害,适则利,过则害,能行舟,亦能覆舟;水亦柔亦刚,柔可迂回变通,刚可水滴石穿;水可静可动,海纳百川,那是一种宽容与坦荡,流水不腐,那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水”以其无尽的智慧,带给人们无限的启示。

    “上善若水”水文化探究活动结束,此次活动及活动结语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将它诉诸你的笔端。可写景可叙事,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