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历隋唐时期练习:10 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3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汕尾期中) 关于“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这一历史事件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B . 加强了唐蕃友好交往,促进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C . 松赞干布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D . 使西藏正式成为唐朝的一部分
  • 2. (2023七下·汕尾期中)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史实能体现出唐太宗这一观点的是(   )
    A . 日本派遣使节来中国 B . 玄奘西行天竺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任用房玄龄为宰相
  • 3. (2023七下·姜堰月考) 唐朝时疑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当时的(    )
    A . 东北 B . 西南 C . 西域 D . 东南
  • 4. (2023七下·南京期中)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此诗颂扬了唐朝(    )
    A . 经济繁荣 B . 政治清明 C . 对外开放 D . 民族政策开明
  • 5. (2023七下·东莞期中) 唐贞观三年(629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边疆民族政权。此后,吸收先进的封建文化,创立文字,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并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这可用以说明(    )
    A . 吐蕃政权推行汉化改革 B . 唐朝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C . 中外文明间的友好交流 D . 唐朝对边疆地区实行一体化管理
  • 6. (2023七下·高州月考)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材料反映了唐朝(   )
    A . 对边疆的统治加强 B . 对外关系繁荣 C . 经济文化繁荣 D . 开明的民族政策
  • 7. (2023七下·宁津月考)  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是(    )
    A . 秦始皇 B . 孔子 C . 文成公主 D . 隋炀帝
  • 8. (2023七下·中山月考)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9. (2023七下·厚街月考) 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步辇图》唐静会盟碑的文物图片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展览。据此判断,这次展览主要反映(   )
    A . 唐与酥鞴的关系 B . 唐与吐蕃的关系 C . 唐与回纥的关系 D . 唐与南诏的关系
  • 10. (2023七下·厚街月考) 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

    ①设置北庭都护府    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文成公主入藏    ④设置安西都护府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1. (2023七下·高州月考) 如图两位历史人物的联婚所起的作用,下列看法表述正确的是(    )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像

    A . 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B . 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C . 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辖 D . 稳定了吐蕃的局势
  • 12. (2023七下·沛县月考) 隋唐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诗句是 (     )
    A . “回鹘衣装回鹘马” B . “车书本一家” C . “和同为一家” D . “唐风洋溢奈良城”
  • 13. (2023七下·靖江月考) 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   )
    A . 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B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 简法轻刑,修定法律 D . 实行开明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 14. (2023七下·尤溪月考)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
    A . 他主张对外开放 B .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C . 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 . 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 15. 据下面两则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出(    )

    A . 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加强 B . 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C . 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D . 周边各族对唐朝富有吸引力
  • 16.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下列不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的是(    )
    A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 民族交往密切 C . 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 水陆交通畅通
  • 17. “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这反映出文成公主入藏(    )
    A . 促进了唐蕃间文化交流 B . 有利于吐蕃的农业发展 C . 促进了中外的友好往来 D . 有利于吐蕃手工业发展
  • 18. “天可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具有实质意义,它的目的是使许多弱小邻国或民族可以和平相处共存共荣。”据此分析,唐太宗被拥戴为“天可汗”的原因是( )
    A .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D . 任用贤良,助于政事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该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吐蕃是唐朝近两百年中最强动的对手,两者之间然有过短友好相处时期但更多的是战争、相互校量。唐蕃对西域时战时和的争,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 了整个唐蕃历史发展的始终。唐蕃在西域的,既阻碍了连接唐王与中亚西方的之路,严重影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动摇了唐王朝在西域的正常秩序使唐王在西域的统治于崩,从而也破坏了当地比校稳定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吐蕃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雷富烧《唐与吐在西域的争夺》

    1. (1) 唐与吐蕃的关系如何?双方因何发生战争?战争之外唐代统治者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吐蕃威胁?
    2. (2) 中原与西域的正式交往最早开始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西域”与“吐蕃”地区分别是如何被正式纳入中央版图的?
三、论述题
  • 20. (2023七下·赣榆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太宗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

    ——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

    1. (1) 据材料,指出唐朝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