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尤溪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他结束了西晋以后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开启了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   )
    A . 唐太宗 B . 隋文帝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2. (2021七下·大竹月考) 唐都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宏伟,布局严谨,规划合理。对长安城内“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办公区 B . 手工业作坊 C . 商业区 D . 官民居住区
  • 3. (2017七下·崇川月考) 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 .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 .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C .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 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 4. (2016七下·奉新期中)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

    A . 灌溉 B . 泄洪 C . 运输 D . 饮水
  • 5. (2018七下·响水月考) 对“开元盛世”的“盛”字解释最贴切的是(    )
    A . 政治清明 B . 经济繁荣 C . 交通便利 D . 文化发达
  • 6.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三者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 抗击突厥 B . 重用人才 C . 奖励军功 D . 创立科举
  • 7. (2023七下·平邑月考) 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
    A . B . C . D .
  • 8.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展览。下列发明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①地动仪模型

    ②曲辕犁

    ③筒车模型

    ④罗盘针模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9. (2022七下·潮州期中)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的人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0. (2019七下·龙岗月考)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 11. (2018七下·仁寿期中) 下列朝代曾经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北宋

    ⑤元朝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 12. (2022七下·盐城月考) 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现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主要是因为(    )
    A .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 .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 .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 13.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大发展。下面提到的陶瓷业成就在唐朝时看不到的是(   )
    A . 青瓷 B . 白瓷 C . 唐三彩 D . 冰裂纹瓷器
  • 14. (2019七下·龙岗月考) 如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5. (2019七下·景县期中)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 不畏艰难的精神 B .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 16. (2016七下·惠民期中)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
  • 17. 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玄奘                   鉴真

    A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 18.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裂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唐末农民战争
  • 19. 要研究唐时期印度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书籍是(   )
    A . 《西游记》 B . 《马可·波罗行纪》 C . 《大唐西域记》 D . 《资治通鉴》
  • 20. 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   )

    A . 贞观之治、安史之乱 B . 安史之乱、贞观之治 C . 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 21. 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些故事,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张骞通西域                            郑和下西洋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A . 祖国统一 B . 民族团结 C . 中外交往 D . 抵抗侵略
  • 22. 学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走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困境
  • 23. (2016七下·红桥期中) 如果我们想去日本探索中日友好的实物见证,可以去(  )

    A . 唐招提寺 B . 大昭寺 C . 大雁塔 D . 大明宫
  • 24.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下图中的主角是(   )

    A . 赵匡胤 B . 赵构 C . 石守信 D . 阿骨打
  • 25.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下列有关这一方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B . 统治者轻视军事建设 C . 主要特点是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D .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 26. (2017七下·仁寿月考)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27.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西北各部首领,献号“天可汗”给唐太宗的原因是(   )
    A . 他主张对外开放 B .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C . 他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 . 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 28. (2016七下·重庆期中)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9. “科举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与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所谓寒门、商人、地主等……通过科举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中来。”该材料说明科举制度(   )
    A . 扩大了选拔官员的范围 B .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C .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 . 束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 30. (2017七下·永定月考)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描写哪个城市的诗句(    )
    A . 长安 B . 扬州 C . 洛阳 D . 成都
  • 31.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

    ①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

    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③元朝设宣政院

    ④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使“唐风洋溢奈良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综合题
  • 32.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阅读下列唐太宗的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等。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材料三:相较于唐朝,宋朝科举有很多新变革。糊名制度的确立,宋真宗时,采用糊名制度,就是把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开始,定为三年一科举。这个时间直到宣统间最后一次科举,没有任何改变。宋朝前期的拿手绝活儿还是诗、赋、论,前两项更是绝活儿中的绝活儿,那是要按照韵书去写的,一旦出韵,再好的文章也是零分。王安石变法时期,取消明经、明法,只留进士一科。还有考试只考经义,不必再考诗、赋。由此开始,后世科举不再考诗、赋而专考经义。

    ——摘编自屈超立《宋代科举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正式产生的标志及唐代科举发展的特点。
    2. (2) 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二中所说的“天下英雄”纳入“彀”中?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科举的创新之处。
    4. (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的主要意义。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建树熠熠生辉。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部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1. (1) 请指出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古代的重大工程。依据该材料,并归纳出“隋亡”的原因。
    2. (2) 请指出材料二描绘了的唐朝盛世局面的名称。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兴盛局面出现的原因(至少写两个)。
    3. (3) 材料二诗歌的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出现政权分立的局面,请写出这一时期的名称。
三、论述题
  • 34. 材料论述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处在强固稳定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再加对外交通发达,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发展到七十多个,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摘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