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下期末复习2

更新时间:2023-05-27 浏览次数:4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下·海宁期中)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甲图:用力击鼓比轻轻击鼓产生的声音音调高
    B . 乙图:人听到瀑布的流水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C . 丙图:倒车雷达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丁图:人戴耳罩是用控制声源的方法控制噪声的 
  • 2.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处蒙上胶膜,膜上黏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点的晃动是由于激光笔晃动引起的 B . 该实验说明固体和气体都能传递声音 C .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 .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 3. (2023七下·富阳期中) 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筷子“折断” B . 阳光下鸽子的影子 C . 用放大镜看字 D . 桥在水中的倒影
  • 4. (2023七下·嵊州期中) 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

    A . f B . L    C . f+L D . f-L
  • 5. (2023七下·富阳期中)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 . 15° B . 25° C . 30° D . 35°
  • 6.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现将平面镜沿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

    A . 仍成像在a处,成的是实像 B . 仍成像在a处,成的是虚像 C . 像随平面镜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 D .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 7. “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图中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8.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在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 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 . 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 . 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C . 甲、乙都为凸透镜 D . 甲、乙都为凹透镜
  • 9. (2023七下·萧山期中)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 .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B . 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 .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 10. (2023七下·杭州期中) 用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
    A . 大于20厘米 B . 等于10厘米 C . 小于10厘米 D . 在10厘米与20厘米之间
  • 11. 小强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发光物体放在距凸透镜50 cm处,能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20 cm B . 30 cm C . 40 cm D . 50 cm
  • 12. 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 . 是凹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B . 是凹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C . 是凸透镜,属于近视眼镜 D . 是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
  • 13. 图中能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 . ②① B . ③① C . ②④ D . ③④
二、填空题
  • 14. (2023七下·富阳期中) 如图为耳朵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外界的声波传至内耳的过程是①→②→(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2. (2) 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其振动,再由三块听传到内耳,刺激内的听觉感受器,声音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形成听觉(填中文名称)。
    3. (3) 遇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使张开,从而使[   ]内外的气压平衡,以免震破。
  • 15. 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频率越低,音调(前两空均填“越高”或“越低”)。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到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 Hz的声叫作声,把低于20 Hz的声叫作声。 
  • 16. 小华在家中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有敲击物体的声音不停地发出。为了使在隔壁学习的小明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1)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2)把厨房的门窗关严;(3)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减弱噪声,第三种是在减弱噪声。
  • 17. (2023七下·鄞州期中) 上学期,为疫情防控,宁波市发布了相关通告,48小时内未完成核酸检测地人员将暂赋黄码,如图是一张甬行码示意图。

    1. (1) 光的传播速度为 m/s,图中的甬行码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它只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
    2. (2) 为防交叉感染,我校使用测温枪对师生进行常态体温监测,这是因为测温枪会吸收(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的能量从而显示温度数值。
  • 18. (2023七下·鄞州期中) 如图2022年5月9日,北京天空出现日晕景观。

    1. (1) 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 (2) 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 (3) 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 现象
  • 19. 如图所示的漫画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我们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c=m/s=km/s。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20. (2023七下·富阳期中) 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1. (1) 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现象。
    2. (2) 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医院“B超机”;④消毒柜。

      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填序号)。

    3. (3) 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色;如果色散后的光通过绿色玻璃再射到红纸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色。
    4. (4)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选填“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 2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1. (1) 如图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图中O为入射点,∠2=∠5,则图中的是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反射角。
    2. (2)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到60度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22. (2023七下·杭州期中) 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入射角度,折射角度,空气在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

  • 23. (2023七下·海宁期中) 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的,(填“运动”或“静止”),白鹭在水中成的像的性质为。(填“实像”或“虚像”)

  • 24. (2023七下·杭州期中)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m。

  • 25.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

    1. (1) 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定律的是图(填“甲"或“乙”);
    2. (2) 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 (3)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俩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____。  
      A . 变浅的虚像 B . 变浅的实像 C . 变深的虚像 D . 变深的实像
  • 26. (2023七下·浙江期中) 如图甲所示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眼球同时看一个圆球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能看清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甲中的(填结构名称)变大了。 
    2. (2) 由图乙可知,(填序号)是正常眼。②需要配戴镜来校正视力。 
  • 27. (2023七下·海宁期中)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如图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2. (2) 按图1中正确的操作,让镜面垂直于阳光,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单位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单位min),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

    3. (3) 如果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4. (4) 如图3,把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的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实像。

  • 28. (2023七下·嵊州期中)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在家上网课,部分同学由于手机管控不力,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玩游戏,导致眼睛近视,患者主要表现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如图所示,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填“凹” 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 29. (2022七下·南浔期末)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 (1)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 (2)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1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三、实验探究题
  • 30. (2023七下·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 (1) 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2. (2)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壁”),瓶中的空气柱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
    3. (3)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保温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____(填字母)。
      A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 .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31. (2023七下·萧山期中) 小金报班在学习吉他演奏,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③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²)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0.5

    1. (1) 在验证猜想三时,小金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2. (2) 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成后,若选择编号为A、D的两根琴弦进行研究,能否验证猜想一?为什么?请说出原因:
    3. (3)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金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 32. (2023七下·鄞州期中) 小科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将罐的顶部有拉环的这一个圆面剪去,用硬纸板制作了一个直径略小于易拉罐的圆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圆筒的一端包上如图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纸(格子与LED发光单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图甲所示。

    像距s/cm

    4.0

    6.0

    8.0

    像的高度h/cm

    2.0

    3.0

    4.0

    1. (1) 小科应该将半透明的方格纸包在圆筒的   端(选填“A”或“B”)
    2. (2) 小科将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光屏的位置,记录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上表所示,则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3. (3) 相比较于烛焰,小科选用“F”形光源的好处是____
      A . led发光体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显; B . 选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关系; C . 选用“H”形光源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
四、解答题
  • 33. (2023七下·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短文,请回答以下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 (1) 声呐发出的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选填“快”、“慢”或“相同”)。 
    2. (2) 正常情况下,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25kHz,这种声波叫(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 (3) 反射回来的声波的音调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声音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4. (4) 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答:;为什么?答:。 
  • 34. (2023七下·嵊州期中) 某日,一轮“超级月亮”冉冉升起时,某人拍下了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的精彩照片(如图所示)。“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明月松间照”,皎洁的月亮照耀松林,有人说此时的明月是光源。请分析说明该说法是否正确
    2. (2) 大气层不是均一物质,离地面越高,大气越稀薄。“超级月亮”冉冉升起时月光进入大气层后沿着(填“直线”、“曲线”或“折线”)运动。“一架飞机轻轻拂过月亮的面庞留下了短暂的暗影”,是因为
  • 35. (2023七下·嵊州期中) 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 (选填“亮”或“暗”)处,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在水面发生的是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 (选填“亮”或“暗”)处。

  • 36. (2023七下·萧山期中)            
    1. (1) 在图中,F1为凸透镜焦点,F2为凹透镜焦点。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再由凹透镜射出的完整光路。  

    2. (2)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 37. (2023七下·杭州期中) 作图题,根据以下要求作图
    1. (1) 如下图,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点光源,请画出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

    2. (2) 如图一束平行光入射到凸透镜,请完成光路图。、

    3. (3) 潜水员带着防蓝光眼镜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