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

    材料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气,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可能首先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这成为千古不易之哲理。

    水的形态千变万化,其结构却非常简单。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是自然界最简单的化合物之一。这阐明一条重要的哲理:宇宙万物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复杂源自于简单。古今中外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均深谙此理。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爱因斯坦说:“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皆此之谓也。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师从善动之水可以益智,这种“智者乐水”和“智者动”的说法很容易获得认同。不过,仁者也是乐水的。海纳百川,水与仁者均具有包容性,此其一。孔子曰:“仁者人也。”仁者普济众人,水惠及一切生物。每逢大旱,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一场甘霖普济众生,此其二。孔子还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凡事不可走极端。水适度有益,过多则成灾;正如父母关爱子女有利其健康成长,溺爱则反害之。《论语》说:“过犹不及。”此乃至理,水的哲学岂能例外?回顾生物进化史,从一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化出各种物种,水在每个环节都起到关键作用。对生物起源目前尚无定论,陆地起源说、深海起源说、宇宙起源说……众说纷呈,有待验证。但无论何种起源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无水则无生物。水孕育出一切生物,此乃至仁大爱。明乎此理,仁者怎能不乐水?仁者智者携手悠游于山水之间,既乐山又乐水,仁智兼备相得益彰。

    (选自沈致远《水的哲学》,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待时而动”的儒家君子像柔弱的水一样有极好的耐心,具有“弱德之美”。 B . 传统文化里,儒道都有以水喻道的传统因水的“柔性”具双关的隐喻和象征。 C . 《易经》对水的阐释,意味着我们祖先可能从水的变化中悟出万物皆变的哲理。 D . 在生物进化史上,关于生物起源的一切定论,都确定了生物的起源离不开水。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柔性的特征可以从中国人认识自然、社会交际的方式中观察感知。 B . 现代技术在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 C .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认为宇宙万物都源自简单,越简单应用越广阔。 D . 行为不极端,懂得隐忍包容,崇尚“至柔”道德品性的人是仁智兼备。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句子中“水”的意象没有体现“弱德之美”的一项是( )
      A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C . 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做于世而不顺。 D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文中强调:“一个国家最美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青年人!当代青年干部当以水为师,涵养水德,争做‘若水青年’。”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我们“以水为师”的理由。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谢谢养育之恩

    [美]乔治•马斯特斯

    这是六月时节三藩市典型的一天:凉爽,阴沉。报纸上提到东海岸天气多么热,再就是父亲节即将来临。父亲节跟母亲节一样,对我来说一向并不重要。我通常认为这两个日子不过是给做生意的图利,给做子女的方便。

    我放下报纸,看看书桌上的一张照片,是几年前的夏天在缅因州拍摄的。照片上,父亲与我勾肩搭背站在一起。

    我仔细端详着照片。照片里的爸爸没有上牙,咧嘴大笑,活像个头发花白的退役冰球手。想当年他还不老,曾在海滩上追着我跑,带我下水;那时他身强力壮,曾教我划船、溜冰、劈柴。如今他已七十多岁,久经曝晒、皱纹密布的脸神气活现地侧着,双目深陷。我似乎还闻到他身上的烟味、酒味和刮须水味。我决定给老头打个电话。

    “你好哇,”他大声嚷。在另一架电话机上接听的母亲叫他戴上助听器。

    “就在我口袋里呢。”他说。接着,我听见一阵摸索的窸窸窣窣声。

    母亲也插一句嘴,说新养的那条牧羊犬“谢普”烦死她了。

    她说:“其实烦人的不是狗,而是你爸。谢普一高兴就跳过围篱往外跑。你爸提心吊胆等着,到它回来才睡。有时候,深夜两点钟他会跑到门外去叫狗,吵得大家不得安睡。谢普一回来,他就用西班牙话骂它,好像它听得懂似的。”

    父亲说:“它在学着呢。你母亲认为我是个大傻瓜,也许她说得对。”

    母亲说:“你瞧你,还在大声嚷嚷。”

    父亲不理睬母亲,只顾问我近况。我讲了。

    “自由撰稿倒是不差,”他大声说,“不过你需要保障。你不应该又当酒吧侍应生,又当建筑工。你受了大学教育,为什么不能学以致用呢?”

    “你知道吗?”我告诉他,“父亲节快到了。”

    “是吗?”父亲从不注意这类日子。

    我有些真心话想对他说,但是难以启齿。我想感谢他,为的是他曾带我去看冰球和棋赛,吃龙虾,买书给我。

    我没忘记44年来父子之间的歧见,两人之间的怨忿、失望、汹汹对骂。不过,那些已是陈年旧事。我真想为自己18岁那年给他眼圈一拳的事道歉,可真正说出口的却是:“那次我把你敞篷汽车的车顶跳垮了,真对不起。”

    我赶快接下去:“你还记得吗?那次在板球俱乐部,我正要给驴子喂糖,你却拍它的屁股,被它踹了一蹄子。”

    他笑着说:“记得,那畜生踢破了我的膝盖。你一直觉得那件事好笑。”

    “还有你带我上去过的那些轮船。”

    “倒是有过那么几条船,”他应和着说,“哟,你真使我觉得时光倒流。”

    “我当年好喜欢船。”

    “可是我终究没能说服你投效海军。你非要去海军陆战队不可。”

    我没说话。

    “后来,咱们就坐了飞机去加州,”他说下去,“送你去越南。”

    “我记得那是个星期天的夜晚,为了赶上洛杉矶飞出的班机,我只好搭乘直升机。你送我走到直升机站。咱们握手告别。你穿着军服……”父亲的声音越来越轻,“我不知道此生是否还能再看见你。你这一走,我的心都碎了。”

    “我知道。”我感到喉咙哽塞。

    “我们为你祈祷,”他声音颤抖,“我们是因为收到你的信才活下来的。”

    我对他说:“我也是因为你们的信而活下去的。”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吞下口水去化解喉咙的哽塞。我心想,这会儿越说越傻得离谱了。我终于控制住感情:“我打电话是要祝你父亲节快乐,谢谢你的养育之恩。”

    他在电话线路另一端静下来了。母亲也不作声。唯有长途电话线路的静电噪音填补了空白。

    他低声说:“我多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些。”

    “你做得够好了。没有比你更好的父亲。”

    “听你这么说,真叫人欢喜,只可惜事情不是这个样子。果真是这样就好了。”他用遗憾的声调说,“我要挂电话了,不想让你多花电话费。”他已泣不成声。

    “别担心电话费。我爱你。”

    “我也爱你。”他赶快说完,挂了电话。

    “你知道他容易动感情。”母亲在另一架电话机上轻声说。

    我回答:“我知道的。”然后我们互道再会。挂断电话后,我凝视父子俩在缅因州的合影。我擦擦眼睛,看着照片微笑,又大声擤鼻子,心里想:“是啊,我当然知道他多么容易动感情。”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似乎还闻到他身上的烟味、酒味和刮须水味”运用通感手法表现父亲的形象和“我”内心对父亲的嫌弃。 B . 母亲向“我”抱怨牧羊犬和父亲烦人的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片段、为下文父亲动情作铺垫。 C . 父亲曾带“我”做过很多事,如下水、划船、溜冰、劈柴等,他希望“我”能成为海军战士,而“我”因叛逆没有听从。 D . “唯有长途电话线路的静电噪音填补了空白”一句以动衬静,突出父亲听“我”说感谢养育之恩时的复杂心情。
    2. (2) 关于文中的“照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录了几年前,“我”和父亲在缅因州勾肩搭背站在一起的情景,表现了“我”和父亲关系融洽。 B .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照片”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父亲的想念,促使“我”给父亲打电话。 C . 象征“我”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但因少了母亲,而使其对小说主题的表现力度有所减弱。 D . 结尾处关于“照片”的叙写,照应前文,烘托了“我”被亲情感动而难以抑制的情感。
    3. (3) “我”在给父亲打电话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小说开头交代“我”对父亲节和母亲节的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

    (《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

    文本二: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字季。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于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给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汉书•高帝纪》,有删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B .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C .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D .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善沛令”指与沛令交好“善”与《鸿门宴》“(项伯)素善留侯张良”的“善”字含义相同。 C . “素易”意思是平时轻视,“易”与《烛之武退秦师》“以乱易整,不武”的“易”字含义不同。 D . “固多”意思是本来就多“固”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项籍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吴中当地的年轻人都惧怕他。 B . 项籍观秦始皇出游时曾自信地说,他可以取而代之秦始皇;高祖观秦始皇出行时曾羡慕地说,大丈夫就该像秦始皇这个样子。 C . 《史记》和《汉书》都长于“记人叙事”,文本一和文本二运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凸显了传主鲜明的形象特点。 D . 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

      ②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5. (5) 如何评价项羽“彼可取而代也”和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
三、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 , 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 . 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 . 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 . 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2.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2. (2) 杜甫《登高》中的“”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3. (3) 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天资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4. (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非常赞同曾皙的观点,因为他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蓝图:“”,一路唱着歌回家。
五、语言表达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境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高层次审美,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二胡演奏艺术的意境表现离不开情景交融,而意境的表现经常是虚实结合,给人___________的感觉。如乐曲《月夜》表达作者抒情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及空灵自然和谐统一的意境美;《闲居吟》表现作者悠然闲适、轻松自得的情绪和从容;阿炳的《二泉映月》中,悲怨哀叹的曲调,将作者的辛酸荣辱和生平经历都融入其中,借景抒情,将超然的意境美体现得_________。意境美的表达能够使演奏家达到“人琴合一”的演奏境界。这种境界的表达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美术绘画等多方面的意境表达相通相融,都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有种___________的感觉。如《别亦难》《满江红》等乐曲感情真挚深厚,能够表达一种_______的意境吗,仿佛回到了古代作者生活的情境中。可见,由于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意在言外                 酣畅淋漓                     意犹未尽                     高古幽远 B . 意在言外                  淋漓尽致                     浅吟低唱                     清新明丽 C . 弦外之音                  酣畅淋漓                     浅吟低唱                     清新明丽 D . 弦外之音                 淋漓尽致                     意犹未尽                     高古幽远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通过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B . 通过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C . 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D . 二胡乐曲的二度创作中意境美的表达,直接掌控着我们对传统经典音乐的深度、广度的理解和诠释。
    3.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人琴合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 B .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 . 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 , 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太阳雨”就是对流雨。太阳雨的产生有多种情况,有一种情况是,远方的乌云产生雨,在下雨的过程中刮起了大风,雨被大风吹过来了,于是我们就看见天空中的太阳很明亮,可是大雨却迎面扑来。另一种情况是,天气突然转变,开始降雨,从高空降下的雨,还没落地,云就已经消失了,所以①__________,却下起雨来了。这是由于局部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过大形成了雨,但是由于太阳辐射而使水汽蒸发得较快,从高空降下的雨,还没落地,云就已经消失了。

    对流雨下雨的时间比较短,雨区范围也较小,或是不连续的条块分布。这样一来,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正好处在②__________,于是就看见了一半天空在下雨,另一半天空阳光普照。大风吹来,雨区会发生变化,更多的人看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景。

    下太阳雨的时候也伴随有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雷是天空中带不同电的云,相互接近时,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③__________,火花就是闪电,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当下雨的时候就会难免有雷电形成,而当下雨和太阳并存时,就会形成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一边打雷的现象了。

    1. (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他有困难,我们大家都应该帮助他。 B .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看法与你们不同。 C . 网络泥沙俱下,我们应当学会分辨。 D . 说起旅游目的地,我们几个一拍即合。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六、材料作文
  • 8. (2022高一下·农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走出绝境的秘诀是拼命抖掉身上的泥土,使之成为自己的台阶。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