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 1. 现代文阅读 Ⅰ

    材料一:

           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 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作物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  产。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

           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 袁隆平 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 观念提出了质疑。袁隆平于 1964 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 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 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 由此提 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  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 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 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 的不育系材料。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 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 即亲本的亲 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育性状就越明显。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晰了: 下一步 的工作即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的稻株, 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 本则是最为理想的, 它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  “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 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  “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 它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摘编自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 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

    材料三:

    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 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 式。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区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发展麦类与一季杂交稻、 双季杂交稻、玉米与杂交稻等多种模式。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 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广杂交水 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杂 交水稻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收力好, 秆粗叶茂,株型好, 光能转化效率高,这使中低产稻田能 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距大大缩小。

    (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隆平在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实践时, 并没有盲从学界的权威理论, 而是将杂交水稻作为 自己研究的突破口。 B . 不育系材料的选育是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能否实现的关键,理清这一研究思路后, 袁隆平开始了 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稻株的工作。 C . 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近,后代的不育性状就越不理想,这是袁隆平在认真总结多年研究工作的基 础上才认识到的。 D . 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 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 的复种指数,还培育了地力。
    3. (3) 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有什么意义? 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 2. 现代文阅读 II

    幽暗的林荫小径

    【俄】伊凡 ·蒲宁

          马车在一长排茅屋前停了下来, 车里坐着一个身材匀称的老军人, 他严厉地扫视着周围,眼神 中流露出些许倦意。他从马车里跨出一只脚来,走进穿堂,朝左边的客房走去。

    客房收拾得干净整洁,很温暖很干燥。客人脱下军大衣, 将它扔在长椅上。他神情倦怠地用白 皙瘦削的手捋了下灰白的头发。客房里不见一个人影,于是他稍稍推开通往穿堂的门, 不太高兴地 喊道:  “嗨,有人吗? ”

    “欢迎您, 大人, ”一个黑头发、黑眉毛的女人当即走进客房,她尽管有了点年纪,但依然挺 美。  “您想用饭还是上茶炊? ”

    客人瞥了她一眼,便心不在焉地回答:“上茶炊吧。你是这家店的主人还是仆人? ”

    “我是这家店的主人,大人。 ”

    “那就是说,你自己当家喽? ”

    “是的,我自己当家。 ”

    “真的吗? 难道是守了寡,所以得由自己来操劳? ”

    “我不是寡妇, 大人。不过,人总得挣钱谋生吧。再说, 我也喜欢管管事。 ” “哦, 原来是这样。这挺好。你店里很干净, 很舒服。 ”

    女人老是瞅着他,稍微眯起了眼睛, 好像是要寻根问底地打听什么。

    “我也喜欢干净, ”她答道。  “我从小是在贵族老爷家长大的,怎么会不知道讲究体面呢, 尼 古拉 ·阿列克谢耶维奇。 ”

    他一听见自己的名字,顿时惊讶得挺直身子, 睁大双眼,脸涨红了。

    “纳杰日达!是你? ”他迫不及待地说。

    “是我, ”她回答。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啊, ”他一边说, 一边坐到长凳上,两眼紧盯住她“谁能想得到!我们 已经多少年没见面啦?大约有三十五年了吧? ”

    “三十年。尼古拉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现在四十八岁, 我想您已年近六十了吧? ”

    他目光中流露的倦意和脸上心不在焉的神情顿时消失了。他站起身来, 两眼望着地板, 在房间 里大步地踱来踱去。然后,他又停下了脚步, 长着灰白胡子的脸涨得通红, 说道:  “从那时候起, 我对你的下落一无所知。你怎么会到这儿来的?为什么不留在主人家里? ”

    “老爷,这说来话长。 ”

    “听你刚才说的话, 你没有嫁过人。凭你当年的姿色,怎么会找不到人嫁呢? ” “我不能这样做。 ”

    “为什么不能? 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

    “这有什么可解释的。想必您也记得,那时候我是多么爱您。 ”

    他羞愧得热泪盈眶, 便皱着眉头,又踱起方步来。

    “一切都会过去的, 我的朋友, ”他嘟嘟哝哝地说。“爱情啊,青春啊——一切的一切都是如 此。那是件庸俗的、平凡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终将烟消云散。 ”

    “上帝给每个人的安排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青春都会过去, 但爱情, 却是另一回事。 ” 他抬起头来,停下脚步, 苦笑着说:  “你总不能为我守一辈子吧! ”

    “我想,我能的。对您来说,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发生过,可是……记得您那时老是念诗给我

    ……

    听,关于‘幽暗的林荫小径’什么的, ”她冷笑着补充说。

    “啊! 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被忘记的。 ”

    “一切都会过去,但并不是一切都会被忘记。 ”

    “你出去吧, ”他说,一边转身往窗子走去。  “请你出去吧。 ”

    然后, 他掏出手帕, 捂住双眼说:“但愿上帝会宽恕我。看来,你已经宽恕我了。 ” “不, 我没有宽恕您。不过,何必去回忆这些事呢。 ”

    “对, 对, 没有必要去回忆了。请你吩咐一下,让他们把马备好吧, ”他回答说, 一边离开了 窗户, 脸色已经变得严峻起来。  “不过, 我想告诉你,我在一生中可从来没有感到过幸福, 你也别 以为我有多么幸福。我爱我的妻子, 可是,她竟然背叛了我, 她使我受到的伤害远比我使你受到的 厉害……不过, 话得说回来,这一切也不过是最平凡的、庸俗的事罢了。好啦,我的朋友, 祝你健 康。我想,我也是把我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你了。 ”

    她走到尼古拉 ·阿列克谢耶维奇跟前,吻了下他的手,他也吻了下她的手。 “请吩咐备马吧……”

    他在再次启程赶路时,回想起刚才说过的最后几句话,以及吻了她的手的这一举动,不禁感到 羞愧起来, 但马上又因为自己的这种羞愧而更加羞愧

    “这一切不过是最平凡的、庸俗的事罢了……”

    落日将黄澄澄的余晖撒在空旷的田野上, 马儿吧唧吧唧地踩着一片片水洼, 平稳地朝前飞驰。 他望着不时闪现的马蹄, 紧蹙乌黑的双眉,寻思道:“是啊,只能怨我自己。是啊, 那当然是最美好的时光。  ‘一条小径掩映在椴树幽暗的林荫之 , 四周盛开着红色的蔷薇……’可是, 我的上帝,要是当初我不抛弃她, 会怎样呢? 那是多么荒 谬!这个纳杰日达不是客店的女主人,而是我的妻子,我的彼得堡那个家的女主人,我的孩子们的 母亲, 这可能吗? ”

    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男女主人公身份地位不同,他们不期而遇, 那段已逝去的爱情重新浮现在他们面前, 引发了他 们对于爱情和人生的不同思考。 B . 该小说在短暂有限的时空内展现男女主人公三十年的情感纠葛, 主要依靠他们的对话呈现矛盾 冲突, 具有明显的戏剧化特征。 C . 男主人公打听“你怎么会到这儿来的”等信息, 她用“说来话长”带过, 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留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D . 男主人公说话时的语气具有变化: 初始对话时温和真诚,得知店主身份时急切惊惶, 追忆爱情 时羞愧忐忑,逃离时阴郁苍白。
    2. (2) 请解释划线句子加点的两个“羞愧”不同原因。
    3. (3) 同为被抛弃的女性,纳杰日达与《雷雨》中的鲁侍萍有较大不同,请简要说明。
    4. (4) 文中两次提到“幽暗的林荫小径”,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
二、古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 厌之有?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 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楚子①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楚子次于乾溪, 以为之援。

    雨雪, 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② ,执鞭以出。仆析父从。夕, 右尹子革③入见, 王去冠 被,舍鞭, 与之语, 曰:  “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④。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 求鼎以为分, 王其与我乎? ”

           对曰:  “与君王哉!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 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唯是桃 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 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 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王曰:  “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⑤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 其与我乎? ”

    对曰:  “与君王哉! 周不爱鼎, 郑敢爱田? ”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 今我大城陈、蔡、 不羹, 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 诸侯其畏我乎!”对曰:  “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 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 ”王入视之。析父谓子革:  “吾子,楚国之望 也。今与王言如响, 国其若之何? ”子革曰:  “摩厉以须,王出, 吾刃将斩矣。 ”

    王出, 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  “是良史也, 子善视之!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 《九丘》。 ”对曰:  “臣尝问焉, 昔穆王欲肆其心, 周行天下, 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 《祈招》之诗以止王心, 王是以获没于祗宫。臣问其诗而不知也。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

           王曰:  “子能乎? ”对曰:“能。其《诗》曰:  ‘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 式如 玉,式如金。形民之力, 而无醉饱之心。 ’”

           王揖而入, 馈不食, 寝不寐,数日, 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  “古也有志:  ‘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

    (节选自《左传 · 昭公十二年》,有删改)

    【注释】①楚子:楚灵王。楚灵王弑杀楚王麇,自立为王后, 对内肆意搜刮,对外滥用武力。②秦 复陶: 秦国的羽衣。翠被:用翠羽装饰的披肩。舄:鞋。 ③子格, 春秋时期郑国郑穆公之孙,大夫 子然之子, 名丹,由郑国逃亡至楚国,任右尹。④熊绎: 楚国始祖。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 齐、卫、晋、鲁四国的始祖。康王: 即周康王,周王第三代。 ⑤旧许是宅: 曾经住在许国旧地。  许:周初分封的诸侯国。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B .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C .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D .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道主,即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晋围郑, 郑在秦的东方, 故郑可成为秦的东道主, 为其东行 提供服务。古人还有南道主、北道主、西道主的说法。 B . 材料甲称秦穆公为“秦伯”,材料乙称楚灵王为“楚子”,这是对周分封诸侯时爵位等第的体 现,秦晋楚三国按爵位高低依序是秦伯、晋侯、楚子。 C . 鼎,本是古代烹饪之器;夏商周三代, 鼎被用作礼器, 专用于祭祀、典礼或宴飨,而逐渐发展 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地位的象征,继而成为国之重器。 D . 古时后兄弟按长幼“伯仲叔季”排序, 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次之,季最小。孔丘表字“仲 尼”,故可以由此推知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灵王假托狩猎之名,派兵围困徐国, 并亲率大军驻扎乾溪,威慑吴国; 他服饰极尽奢华,威仪不凡,这些都彰显了他欲成为霸主的野心。 B . 上面文段中晋文公和楚灵王都有知人善用的格局,年高位卑的烛之武被委以劝退强敌的重任, 落难流亡的郑王室后裔子革深得楚王信任。 C . 楚灵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以接见子革, 他想向周索取鼎、向郑国索要土地, 他能在小 处守礼,却在大处失节的矛盾, 皆源于贪欲。 D . 楚王夸赞熟读远古典籍的倚相为“良史”,有炫耀楚国人才众多的意味; 子革据其不知《祈 招》予以驳斥, 意在向楚王炫耀自己博学广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③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 4. 古代诗歌阅读

    寒食寄京师诸弟①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③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 ①寒食:节令名, 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 公) 回国后, 隐于山中, 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为悼念他, 禁止在介子推死日 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②杜陵:指西安南郊杜陵塬。③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 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韦诗首句围绕“冷”字层层叠加, 渲染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凄冷。 B . 孟诗首句借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 反衬诗人他乡寒食的悲苦之情。 C . 两首诗诗句中的“寒食”,都指寒食节,孟诗中还暗含少食、无食意。 D . 两首诗用语朴实清雅,表现了诗人远在他乡孤苦无依的凄凉之情。
    2. (2) 诗歌的章法讲究“起承转合”,“合”在内容上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请简要分析这 两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如何体现“合”这一章法特点的。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 子路是因为子路:“。”
    2. (2) 《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 礴气势,意境阔大, 景色宏伟奇丽。
    3. (3)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 表现词人登高望远, 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 物的句子是:“ ,。”
    4. (4) 《念奴娇 ·过洞庭》中,写天人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句是:“。”
    5. (5) 《游园》中,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 情怀的句子是:“ ,。”
    6. (6)   《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 ”借写姑娘思念情 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 Ⅰ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好评。过去, 学 校的劳动教育课程非常少,而且多是________,很难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  “家常莱”这门 课找到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学习难度不大, 门槛不高, 却能让学生_________。

    ( )。择菜, 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任。通过______,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 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 增加对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 _______的生活作风。期末考核时,学生的“作品”会摆在食堂的专门窗口, 供师生们品鉴, 这又 会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成就感。

    烧菜做饭作为一项生活技能,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学习烧莱做饭还会增强 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纸上谈兵  受益匪浅  自己动手  勤俭节约 B . 形同虚设  受益匪浅  身体力行    吃苦耐劳 C . 形同虚设  不虚此行  自己动手  吃苦耐劳 D . 纸上谈兵  不虚此行  身体力行    勤俭节约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 . 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 . 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D . 一道家常菜,劳动者在幕后通常有着辛勤的付出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谅、 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B . 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得体 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C .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 有助于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懂 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D . 通过学习烧菜做饭还会使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得以增强,有助于在和家人的相处中更 懂得体谅、更懂得感恩、更懂得分担。
  • 7. 语言文字运用 Ⅱ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      。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 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 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 但 作为“ ”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 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 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 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 “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  “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 ”因此      仍具有某种 普遍价值的意义。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 和文中加点字“孝”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的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 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B .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 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 “栅栏”分隔开来。 C . 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D .   《左传》重视“礼”。秦先与晋联合围郑, 后又与郑结盟, 秦的行为便不合乎“礼”。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8 个字。
四、写作(60 分)
  • 8. (2021高一上·顺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长河和文学作品中有众多模范人物供人们在成长中崇习;进入新时代,无数英模人物纷纷涌现,更是为青少年树起了成长的标杆。而这些彪炳史册的英模人物,正是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偶像”,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偶像观”的重要内涵。

    现实中,部分青少年的偶像观日益去主流化。崇拜“富显者”有之,崇拜影视明星者有之,崇拜网红者有之……而这些偶像是否值得崇拜,需要仔细明辨,认真反思。

    以上材料启发我们思考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青少年成长中建立偶像观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什么?请结合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