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年中考语文:创新题型——复习效果调研(五)

更新时间:2023-05-23 浏览次数:25 类型:三轮冲刺
一、单选题
  • 1. (2022七下·温岭期中)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市井闾巷,我们常常会发现对联的踪迹。对联分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和店铺联等。有一副对联的上联为:虽是毫末技艺。下联为:却是顶上功夫。这副对联用了双关的手法,在夸赞自己手艺的同时精妙地点出了店铺的主业。这是一家( )
    A . 毛笔店 B . 裁缝店 C . 理发店 D . 手工创作店
二、综合题
  • 2. (2022七下·霍邱期中) “胸怀天下”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多项任务需要你完成。
    1. (1) 请你补充完善下图中“夏”字的字形演变过程。

    2. (2) 根据以上字形变化及以下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①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式。

      ②中国自古就有“文章光华礼仪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 ,意思就是

    3. (3) 古往今来,爱国是华夏诗人歌咏的永恒主题。请在下列作品后面的横线上对应写出诗人的姓名。

      《国殇》

      《春望》

      《示儿》

      《正气歌》

    4. (4) 活动中要朗诵艾青的诗歌《毛泽东》,下面是这首诗歌的节选,你认为选择哪种语气语调来朗诵,才能表达出作者对毛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毛泽东在哪儿出现,

      哪儿就沸腾着鼓掌声——

      “人民的领袖”不是一句空虚的颂词,

      他以对人民的爱博得人民的信仰!

      A . 沉痛、伤感 B . 忧愁、哀婉 C . 惆怅、婉转 D . 激昂、深情
    5. (5) 班级黑板报要编辑一期专栏,主题是“中国新冠疫苗助力多国抗疫”,专栏需要用对偶句拟写标题。已有上句,请你补写下句。

      疫苗研发彰显民族自信,

  • 3. (2022·永嘉模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传递信息的媒介在不断变化。下面是初三(九)班对“古代不同信息媒介”的探究活动,请你完成 下面任务。

    1. (1) 观察图片信息,结合阅读经验,选择加点字词意思填空。(将对应字母填在①②③处)

      A.古代写字的木片 B.古代写字用的白色生绢    C.古代写字的小竹片

      图片①       图片②           图片③

    2. (2) 参考字形图片与拼音,将成语补充完整。

      A.明修道,暗度陈仓。

      B.人微言

      C.货无厌  

      D.将功

                   

    3. (3) 小语梳理了古代诗文中的“书信传情”板块,请你参与交流。

      序号

      主题

      古诗文名句

      出处

      来日聚首,再叙离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严格要求,勤学立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思念满怀,鸿鸟捎信

      王湾《次北固山下》

      战火连绵,盼得音讯

      杜甫《春望》

      晨昏变化,美不胜收

      ,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    任务一:将“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②任务二:仿照其他诗句,为⑥拟写主题。

    4. (4) 运用课内所学的关于古诗词意象的阅读经验,简要赏析《南中咏雁诗》是如何借助“大雁”抒发自己情感的?

      南中咏雁诗

      唐·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注释】①南中:指岭南地区,古时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气候,加之路途遥远艰辛,被贬南地的人往往凶多吉少。②韦承庆:字延休,唐代河内(今中国北方河南)人。此诗写于被贬岭南途中。

三、文言文阅读
  • 4. (2022·瑞安模拟) 学校把校园一角规划为绿色景观用地,向全校征集设计方案,小语和小文邀你一起参与。

    【构思主题】草木心  人文情

    【设计理念】寻求草木的文学内涵,使校园中的植物兼具观赏性和人文性。

    【资料搜集】

    ◎材料一

    低层草木卡

    [习性]野菜,春开花,秋结果,适应性强。

    ①______,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花语:抒发诗人隐逸山林之志。

     

    [习性]水生漂浮植物,喜潮湿。

    ②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花语:表现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

    中层草木卡

    [习性]春花,喜阳光,忌水湿。

    知否,知否?③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

    花语:表达词人惜花之情。

     

    [习性]秋花,喜阳光,较耐旱。

    采菊东篱下,④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花语:表达诗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高层草木卡

    [习性]即柳絮,春末初夏开,随风飘扬。

    ⑤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花语:表现诗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习性]耐严寒,花期冬春季。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花语:⑥______。

    ◎材料二

    [甲]西江月  宝云真觉院赏瑞香二首

    宋·苏轼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后土祠中玉蕊 , 蓬莱殿后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

    (选自《东坡乐府笺》)

    【注释】①真觉院:杭州龙山一寺观。词人此时因在朝中被群小谗陷,被迫“补外”到杭州任职,曾到此院。②领巾飘下瑞香风:典出《杨太真外传》,指杨贵妃领巾上的瑞香花味,芬芳无比。③谪仙:指李白。④后土祠:与后文提到蓬莱殿都是建筑名称,前者指扬州著名的后土祠,后者指北宋汴京皇宫里的内殿。⑤玉蕊:与后文的鞓(tīng)红都是名花。鞓红是牡丹的一种。

    [乙]瑞香

    明末清初·李渔

    茂叔以莲为花之君子,予为增一敌国,曰:瑞香乃花之小人。何也?《谱》载此花“一名麝囊,能损花,宜另植”。予初不信,取而嗅之,果带麝味,麝则未有不损群花者也。同列众芳之中,即有明侪之义,不能相资相益,而反之,非小人而何?幸造物处之得宜,予以不能为患之势。其开也,必于冬春之交,是时群花摇落,诸卉未荣,及见此花者,仅有梅花、水仙二种,又在成功将退之候,当其锋也未久,故其毒也亦不深,此造物之善用小人也。使易冬春之交而为春夏之交,则花王亦几被篡,矧下此者乎?

    唐宋诸名流,无不怜香嗜色,赞以诗词者,皆以早春无花,得此可搔目痒,又但见其佳,而未逢其虐耳。予僭为香国平章 , 焉得不秉公持正?宁使一小人怒而欲杀,不敢不为众君子密提防也。

    (选自《闲情偶寄·种植部》)

    【注释】①麝(shè):麝香的简称,一种浓烈的香味。②侪(chái):同辈或同类的人。③祟(suì):指鬼怪降下的灾祸,这里指     。④罹:      , 同“岂不罹凝寒”(《赠从弟(其二)》)。⑤使:      。(使:A命令,派遣;B令,让;C假使)⑥矧(shěn):况,况且。⑦僭(jiàn):超越本分。⑧平章:古代官名,位在宰相之上。

    【资料分析】

    ◆读草木之意

    1. (1) 请补全材料一中的草木卡片内容。
    2. (2) 请补全[乙]文注释中⑴⑵处,联系上下文为⑶处选择合适义项。
    3. (3) 根据提示,完成任务。

      ①请用原文补充下图。

                                             

       

      《爱莲说》(周敦颐)

       

      《西江月  宝云真觉院赏瑞香二首》

      《瑞香》

      环境:“

       

      香气:“

      香气:“麝味”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瑞香

       
       

      香气:“香远益清”

       

      体态:“纤秾”

      时节:“

      ②以花喻人是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手法。《爱莲说》从莲的特点出发,将莲花喻为君子;[乙]文从瑞香的特点出发,因为,故将瑞香喻指为小人;而[甲]文从瑞香的特点出发,比较玉蕊、牡丹,结合词人处境,可以理解此文将瑞香喻指为

    4. (4) ◆读文人之心
      对[乙]文中李渔的观点,小语和小文产生了争议。请你结合内容,参加讨论。

      小语:李渔判断“瑞香是小人”的观点是基于假设的,但事实是瑞香并没有对其他花造成伤害。

      我:虽然他的推论有问题,但

      小文:原来李渔不仅关注瑞香本身的客观特性 , 更蕴含了其对现实的讽喻

  • 5. (2022·秀洲模拟) [辨艺术境界]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同是芭蕉这个意象,画里的“雪中芭蕉”,诗人笔下的“雨中芭蕉”,情味有所不同,请完成探究任务。

    [甲]作画如做文,少不检点,便有纰。如右丞①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       

    ——谢肇制《文海披沙》

    注释:①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朝诗人、画家。

    [乙]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摩诘画物,多不问四 , 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①,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       。欧文忠《盘车图》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 , 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沈括《梦溪笔谈》(节选)

    注释:①袁安卧雪:是《汝南先贤传》中的一个典故。原文: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入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 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为孝廉。

    [丙]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北人,战乱南迁后流离的北方人,这是指作者。

    1. (1) 解释文段及注释中的加点词。

      便有纰

      多不问四

      忘形得意知者

      为孝廉

    2. (2) 根据上下文,把A、B两句填到[甲][乙]两文相应的位置并阐述理由。

      A岂容有此耶?

      B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3. (3) 专题探究。

      ①[甲][乙]两文对“雪中芭蕉”这一创想的优劣评判不同,请联读单元课文,阐释你的观点。(温馨提示: 你可从《老舍先生》《意境的意义》《山水画的意境》的相关内容中获得灵感哦。)

      ②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不同,你认为王维画里的“雪中芭蕉”和李清照笔下的“雨中芭蕉”,有什么不同呢?

四、诗歌鉴赏
  • 6. (2022·乐清模拟) 同学们对蔡京的《西江月》能否入选《贬谪诗文集》产生了争议。

    西江月

    [北宋]蔡京①

    八十一年往事,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②。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③。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注释]①蔡京(1047-1126) :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②瑶池阙下: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这里指帝都。下文的“玉殿”,“彤庭”,指皇宫。③宣麻:唐宋时任免将相,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在朝廷上宣告,叫做宣麻。

    1. (1) 蔡京这首词,写的是“贬谪之事”吗?请从词中找出相应依据。
    2. (2) 结合词内容与知识卡片,推测词末标点,简述理由。

      知识卡片

      “也”作为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常见的作用有:

      ⒈    表判断;⒉表陈述;⒊表疑问或反问;⒋表感叹。

五、现代文阅读
  • 7. (2022·温州模拟) 做合格新闻读者。面对网络上纷繁的新闻,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阅读者?为此同学们进行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事件回顾】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韩国选手、夺冠热门黄大完在半决赛中被判犯规,无缘决赛。赛后,韩国队就判罚结果进行上诉。各国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对判罚事件进行报道。

    [注]国际滑联在官网公布具体判罚原因:黄大完触犯的是2020年加入的新细则“S6 illegal late pass causing contact”。主裁判再次与录像裁判一起复查了录像,坚持原判罚。

    【材料搜集】

    [材料一]《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节选)

    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传者根据他们的立场来传递他们所认为的真相,并对受者施加影响。在同一主题下,明显差异的两种或多种事实不偏不倚,冷静客观地交替展示,用貌似公正的新闻再现方法来顺利完成向受众输入传播倾向的目的 , 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选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浅论立场与新闻真实性》(节选)

    如果说大众媒介主导的时代里,媒介组织的立场较大程度上取代了个人立场的话,那新媒体时代,则是个人立场的回归与个人意识的复苏。

    个人的知识背景、情绪、心态甚至是身体的生理状态都会影响人在某时某刻对某件事情的立场,而这种立场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所认为的真相。

    当然,有些时候,我们的这种相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传者的相信,相信的不是这个事情,而是相信这个传播事情的人。然而,传者的立场会影响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所以说,无论是传者的立场,还是受者的立场,都不是绝对的,这其中还存着其他复杂的社会因素。

    这种个人对于真实性的理解,绝不仅仅是受者自己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个人的立场还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的,也往往远大于个人的理解。

    我们以为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判断,但却感觉不到在我们判断时,甚至是判断之前很久很久,就已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着我们的立场,以及我们对于真实性的理解。

    (选自《青年与社会》)

    1. (1) 【量表制作】小鹿准备借助以上材料继续提炼评价标准。请补全表格内容。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阅读者

      评价维度

      具体说明

      关注客观事实

      ◆关键事实表述的准确性

      关注新闻传者

      ◆在报道时是否以服务于公众情绪体验为目标

      关注新闻受者

      ◆辨析真相时,避免个人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2. (2) 小城认为量表中虚线框的内容表述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家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小城:韩国记者太考虑国民情绪了。传者不能让自身立场凌驾于真相之上。

      小鹿:的确。在这则新闻中,“传者的立场会影响对新闻事实及新闻表述的选择和组织”,如。我认为法国的新闻才是传递真相的典范。

      小城:并不是这样的。这则新闻不就是材料一中所说的“用貌似公正的新闻再现方法来顺利完成向受众输入传播倾向的目的”吗?你看,

      小鹿:我悟了!马上调整评价量表!

      ①请你联系材料二,结合韩国新闻内容,补全小鹿的话。

      ②请你联系材料一,结合法国新闻内容,补全小城的话。

      【问题解决】

    3. (3) 假如你是小鹿,看到爷爷转发在家庭群里的消息(见左图),你会怎样提醒他正确看待新闻?

      【写作要求】

      ①借助评价量表,帮他拟写一段话;②目的明确,语言得体,条理清晰;③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④120字左右。

  • 8. (2022·乐清模拟) 戏剧社准备排演“一出好戏”。小乐组选择了下面这篇小说进行改编,邀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

    新鲜空气可以使你致命

    阿尔特·布克伍德

    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

    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那里海拔大约7000米。

    当我走出机舱的时候,立即就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

    “这是什么味道?”我问了一下在机旁接我的人。.

    “我什么也没闻到。”他答道。

    “有一种很明显的气味,这是我所不能适应的。”我说。.

    “啊,你讲的一定是新鲜空气。许多人从飞机走出来呼吸到他们从未呼吸过的新鲜空气。”

    “这会怎么样呢?”我不免有所顾虑地问。

    “没关系。你刚才呼吸的就像别的空气一样,这对你的肺部会有好处的。”

    “我也听过这种说法,”我说,“不过,要是这是空气的话,我眼睛为什么不淌水呢?”

    “对于新鲜空气,眼睛是不淌水的,这就是新鲜空气的优点;你还可以节省许多揩眼泪的优质纸。”

    我环顾周围一下,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这可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我反而感到非常不舒服。

    我的主人意识到这一点,他想使我消除顾虑,说:“这不必担心。反复试验证明你可以

    日日夜夜呼吸新鲜空气,对你的身体是不会有任何损害的。

    “你刚才所讲的,无非是叫我不要离开这里。”我说,“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谁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新鲜空气的地方,他忍受不了新鲜空气。”

    “好吧,新鲜空气要是烦扰你的话,你为什么不给鼻子捂一块手帕而用嘴巴呼吸呢?”

    “对了,我要试试。不过,如果我早就知道要到一个除了新鲜空气便没有别的空气的地方的话,我就应该准备好一个外科手术用的面罩。

    沉默地开车大约15分钟后,他问:“现在你觉得怎样?”

    “是了,我想对了。现在可以肯定,我不打喷嚏了。”

    “这里是不需要打喷嚏的。”这位陪同的先生承认说,他又问道,“你原来那地方是不是要打大量的喷嚏?”

    “老是要打。有些日子,整天要打。”

    “你喜欢打喷嚏吗?”

    “打喷嚏并非必要,可是,你要是不打就会死亡——让我请问别的事情吧,这一带为什么没有空气污染呢?”

    “弗拉格斯塔夫大概吸引不了工业的光临,我猜想我们确实是落在时代的后头了。当印第安人相互使用通讯设备的时候,我们弗拉格斯塔夫才开始嗅到唯一的一点烟尘,可是风似乎又把它吹跑了。”

    新鲜空气实在使我感到头晕目眩。

    “这里周围有没有内燃汽车?”我问道,“让我呼吸三四分钟也好。”

    “现在不是时候。不过,可以找一部载重汽车。”

    我们找到了载重汽车的司机。我在暗中给他一张五美元的钞票。于是,他让我把脑袋凑近汽车的排气管半小时,我立即就恢复了充沛的精力,又能够和人家长谈了。

    离开弗拉格斯塔夫,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高兴的了。我的下一站是洛杉矶,当我走出飞机的时候,我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我的双眼开始出水了,我开始打喷嚏了,我觉得又像一个新的人了。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1. (1) [文本研读]根据场景的变换,本剧可以设置为四幕。

      幕别

      地点

      人物

       

      第一幕

      “我”、接“我”的人

      “我”出现了不淌眼泪、视野清晰等无法适应的症状。

      第二幕

      汽车内

      “我”、接“我”的人、“我”的老板

      第三幕

      马路上

      “我”、载重汽车司机

      第四幕

      洛杉矶机场

      “我”

      “我”开始流眼泪、打喷嚏。

    2. (2) 夸张作为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往往暗含着作者对人物的褒贬。选出下列两向中夸张暗含的情感与文中画线句相同的一项( )
      A .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儒林外史》) B . 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西游记》)
    3. (3) 意象的丰富含义给小说主旨解读提供了多元性。参考下面的思路示例,结合文本,联系生活,从“新鲜空气”这一意象入手,阐述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4. (4) 小乐认为这篇小说不适合改编为戏剧。请你从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现实价值……中任选两个角度说服他。
    5. (5) [编剧创作]请回忆戏剧单元学习所得,参考《剧本改编评价表》,完成第三幕的改编任务。

      剧本改编评价表

      评价角度

      优秀

      合格

      舞台说明

      在合格的基础上,增加合理想象,丰富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突出人物的个性和形象。(3-4 分)

      简练、明确地交代服装、道具和上下场提示等。(1-2 分)

      台词

      在合格的基础上,增加合理改编人物的语言,突显形象,突出矛盾,适合表演。(3-4 分)

      人物语言可以呈现情节,符合原著。(1-2分)

      语言形式

      书写正确,标点恰当,语句流畅。(2分)

      书写较少错误,标点基本恰当,语句通顺。(1分)

  • 9. (2022·秀洲模拟) [思艺术意境]

    意境的意义(节选)

    宗白华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 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王安石有一首诗:

    杨柳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一一

    断肠人在天涯!

    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国人因地因情国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

    大地山河微有影,

    九天风露浩无声。

    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

    明河有影微云外,

    清露无声万木中。

    清人盛青嵝咏《白莲》云:

    半江残月欲无影,

    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函蓋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禅境),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像,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躁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 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1. (1) [理解概念]为了理清意境说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小组在阅读上面两段选文后,设计了以下思维导图,你更认同哪一幅呢?请简述你的理由。

    2. (2) [具体分析]阅读《意境的意义》中王安石的诗歌,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3. (3) [迁移运用]习运用上述材料中有关意境的论述,推断老舍对白石老人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赞叹不已的原因。
  • 10. (2022·秀洲模拟) [活动二:编先生剧] 戏剧编排组邀你参与《骆驼祥子》的剧本创作,请完成以下任务。

    关键剧情

    剧本选录

    片段一:①

    时间:寒夜

    地点:妙峰山

    幕启:祥子穿着灰色单军服,蓝布军裤,脸上有伤,赤着脚, 幕后传来有兵乱声,远处有开庙进香的微微灯火。

    祥子(落泪)我的老天爷啊! 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功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还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

    (怒喊)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

    片段二:人被诈

    A    

    虎妞(扯着嗓门)你可倒好!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

    祥子(B      )别嚷!

    虎姐哼!我才不怕呢! 忽不得你躲着我,感情这儿有个小妖精似的小老妈儿,我早知道你不是玩意儿。……

    祥子(唯恐高妈在门里偷着听话儿)别嚷。

    (一边往马路上走一边说)别嚷!这边来!

    片段三:钱被讹

    侦探(把手伸入棉袍)这可是你说的! 看这个,祥子!我马上可以拿你,你要拘捕的话,我幵枪!

    祥子(吭哧半天)有时间挤我, 干嘛不挤挤曹先生?

    侦探(冷笑)那是正犯, 拿住呢有点伤,拿不住呢担“不是”,你呀,我的傻兄弟,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

    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了拳头。

    侦探(眼神凶狠)动手没你的,我先告诉你,外边还有一大帮人呢!快着,拿钱!我看面子,你别不知好歹!

    祥子(带着哭腔)我招谁惹谁了? !

    祥子坐在床沿,埋头痛哭,钱罐碎弃于桌。

    1. (1) 梳理小说关键情节,补全①处这一幕剧情。
    2. (2) 依据下面“课本剧评价量表”,多角度点评片段一或者片段三。

      剧本理解

      等级评价

      正确把握作品主题

      ☆☆☆☆☆

      准确把握戏剧冲突

      ☆☆☆☆☆

      对人物个性和思想理解到位

      ☆☆☆☆☆

      注意到剧本的语言特点

      ☆☆☆☆☆

      较好地利用(或补充)舞台说明

      ☆☆☆☆☆

      创造性改编

      ☆☆☆☆☆

    3. (3) 请参与片段二舞台表现的创意设计。在A、B两处分别添加舞台说明和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并任选一处阐述设计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