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山水之趣,是在物我双观视角下对山水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超越了有形的山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借助山水建构起有意味的审美范式,表达超脱于有形山水和无形山水的艺术形态。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于能够对山水景致进行艺术想象,将其中最有趣味、最有美感的景物组合起来,形成超越客观山水之长的情思意味。他在《山水论》中描述了雨后、早晨、傍晚、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下山水色彩的差异,用红日、蓝天、绿水、白云、青山等展现了山水中特有的美感,确立了诗歌和绘画中山水审美的范式,推动了山水审美的艺术化。

    艺术审美,需要有一双能够滤汰原始物象的眼睛,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远近、高低、大小、长短、粗细等物象组织起来,使之能够和谐共生,形成协调统一、自如自得的审美观感。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言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言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是从艺术物象的视角观察山水的趣味;又言云气春融怡、夏猗郁、秋疏薄、冬黯淡,烟岚则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是从意境的角度理解山水间气韵的流动和情调的变化。这些源自观察并经过艺术提纯后的山水审美,使得山水不再只是自然的客体,更是融合着艺术想象的审美范式。

    元代画家黄公望汲取董源、巨然的用墨技法,所绘画面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其晚年所绘的《富春山居图》,境界辽远开阔,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尺幅千里。山峰的用墨或浓或淡,都以干枯的笔触勾皴,远山、河渚用淡墨抹出,笔痕隐约可见,独具匠心。水纹先用浓墨枯笔勾勒,稍加淡墨复染,氤氲成趣。树木的枝干多用浓墨写出,树叶点染而成,或横,或竖,或斜,或直,干湿相兼,放眼望去,生机苍郁。这幅作品最能代表宋元山水审美的境界。元末倪瓒画山水,多构图平远,墨色清淡,轻重相生,常能用干而略涩的笔触,以折带皴、披麻皴展现远近,辅以横点作苔,皴擦渲染,显出层次。画面简练洒脱,似嫩实苍,体现着浅水遥岑的萧散简远,其山水多了隐逸的趣味,成为心灵的写照。

    由此来看,有形的山水在眼中,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无形的山水在心中,可以“淡绿深青一万重”;艺术审美中的山水,则以有形存无形,以无形化有形,可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种经过情绪体验、理性思考和艺术创造之后的山水审美,是艺术创作的呈现,更是体现精神生活的方式。

    (摘编自曹胜高《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

    材料二:

    山水文化实为人们在城市中对自然的精神回归。20世纪末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将山水文化融于城市发展。钱老在给吴良镛先生的信中提到:“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的居民区。”以古人山水文化为鉴,将其观念精髓融入城市发展与建设中,在设计理念、空间布局、材料选用等方面借鉴古人山水文化中的理念,能够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对自然的认知上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两种文化在各自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方向,而山水文化孕育着我国“天地有大美”的审美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因此,山水文化不仅体现了一种人、自然、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理念,更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文化回归。

    如今,城市建设中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开始让人们反思城市发展的方向,山水城市的提出成为立足传统文化探索城市发展模式的共识。山水城市的这一核心精神,传承了我国山水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山水城市发展探索的道路上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案例。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象山校区是开放式的校园,整个校区建筑的布局与自然环境和谐相依;另外,设计者基于象山原有的、自发性的山地建筑聚落形态,建立一个以“回”字为基点的场所模式。“回”即合院,从此出发将所有校园建筑以“回”字的某种削减作为平面布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空间布局。在材料使用上返璞归真,以当地材料为基础,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采用简单的砌筑方式,体现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发展出一种与自然共生的基本智慧与当地的人文精神。对建筑细节与建筑材料可再生的运用更是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理念,使中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具有了新的生命力,成为将山水文化融入本土建筑设计,又不失现代感的优秀典范。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深刻感悟,作品中表现了山水画的意境、人文与大自然的对话、传统手工艺与建筑的巧妙融合。

    (摘编自张茜、曹磊《中国山水文化的哲学蕴涵探究》)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维能将经过艺术想象后的山水景致中最有趣味、最有美感的景物组合起来,形成超越客观山水之长的情思意味。 B . 在北宋画家郭熙看来,各种看似杂乱无章的远近、高低等山水物象经过画家艺术提纯,脱离了自然,充满艺术想象。 C . 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我们可以有意把山水文化融于其中,这将会有利于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 D . 在对自然的认知上,中西方文化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城市发展秉承中国山水文化,会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维在《山水论》中告诉我们,只要把握住不同时间下山水色彩的差异,我们就能发现山水中特有的美感。 B . 黄公望的创作深受董源、巨然用墨技法的影响。从《富春山居图》可以发现,“浓墨”构成其画作主要特色。 C . “山禽拂席起,溪水入庭流”一句中所描述的情形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合院相似,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D . 象山校区的建筑材料以当地材料为基础,其建筑砌筑方式简单,从中可发现中西建筑思想之间新的融合和渗透。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建筑中“道法自然”理念的一项是( )
      A . 楼阁亭宇,乃山水之眉目也。苏轼在《涵虚亭》中亦提到:“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B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C . 北京故宫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使南面的正阳门、永定门和北面的钟鼓楼同在一条中轴线上。 D . 我国的古建筑,无论是民宅还是衙署、宫殿,外部都是用高墙封闭,仅留少数门以供出入。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绘画创作中,画家怎样才能获得“山水之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细腰楚王

    楚国的军队旌旗招展,在滚动的尘烟中徐徐推进。囚禁着陈、蔡两国国君及其他王族的囚车列着长龙一般的队伍隆隆地向楚国的国都驶来。

    楚灵王坐在雄伟的章华台上,眼望远处浩淼的山水云烟。丝竹之音不绝于耳,轻歌曼舞萦绕左右。灵王斜倚着白玉砌成的栏杆,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抬眼望天,轻轻地启动了他两片薄薄的嘴唇:苍天当不负我也!

    灵王一手揽过一个细腰王妃,走到“银波”大镜跟前。他挺胸收腹,舒展双臂,长久地端详着自己灵活的身躯问道:“爱妃看本王身段如何?”

    “美极了。我王一向器宇非凡,今日更是玉树临风。”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本王今天将大会诸侯,届时还要举行得胜之师的凯旋仪式,本王高兴啊。来,起鼓,且让本王和你们共舞一曲!”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灵王和他的宫女们翩翩起舞。灵王在舞女环绕的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一曲舞毕,忽报各国诸侯陆续齐聚台下,等候召见。

    细腰王妃轻轻地为灵王拭去额头上渗出的一层细汗。灵王缓步登上镶金的宝座。他扬起长长的下巴,转身环顾各国诸侯,口中说道:“列位看我楚国将士如何?想我大楚将士,来自江河湖海,善于搏击风浪,四肢矫健,完全不像你们中原大汉,肥硕粗大,行动不便。哈哈哈!来,为我无敌的楚国将士先干上一杯。”灵王一边干杯,一边示意伴舞。一时铜鼓、铃铛之音乍起,一列列细腰粉黛袅袅而出。灵王和诸侯们在楚国艳舞的香风吹拂下,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中灵王听宫人来报:越王常寿过姗姗而来。肥胖的越国国君很艰难地攀上章华台,他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地向灵王道歉。

    灵王轻蔑地瞥了一眼常寿过肥硕的肚子,半晌才说:“你猪行而来,本王本不该怪你。不过,我们的庆会也即将结束,要是不想和蔡侯同列,你还是先行而去吧!不过你既然肥胖如猪,你就得爬着出去。”喘着粗气的常寿过血涌如潮,但他还是伏下肥硕的身躯,爬出章华大厅。灵王导演的这出戏,着实让各国诸侯和众位文武大臣惊出了一头冷汗,个个不由自主地摸起了自己的脸、头和肚子。章华台会盟以后,楚灵王被推举为盟主,主持仲裁各国战和事宜。于是,他安排他的精锐之师开始攻打东方的吴国。

    一日,宫里闲来无事,灵王下令做了一面大镜安置在宫殿外,并颁布新旨:举凡今后,用人以腰,肥者罢黜。于是宫廷内外掀起了一场“罢肥”运动,肥胖的官员一律罢免。稍微有点发胖迹象的大臣们千方百计地减肥。人们不约而同地节制饮食,为此经常饿得头昏眼花。尽管他们挖空心思地减肥,可是楚国王宫里十之八九的大臣还是被罢免了。一番折腾之后,楚国举国上下所有机构里都成了清一色的窈窕男女,只是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一天忽有快马来报:二十万楚军主力在吴国东南遭到十面伏击,已经全军覆没。沉浸在歌舞声中的灵王一时惊诧不已。他匆忙组织了一支由十万人组成的蜂腰部队赶赴前线应敌,可是,越王常寿过伙同那些因为肥胖而被罢免的王族们闯进皇宫杀了他的儿子,占领了楚国的都城。

    灵王的蜂腰部队很快就被兵强马壮的吴军彻底击溃。灵王落荒而逃。衣着褴褛的灵王逃到故臣申亥的故乡鄢都。

    是夜,刚刚出浴的灵王换上申亥呈上来的衣服。他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之后依窗而立。窗外,月明星稀,灵王看见江流、沙滩和荒山莽岭之间满是晃动的火把。火把像天上的星星—样繁多,楚灵王一时分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江河。

    灵王正要问及,门外忽然卷进一股冷风,越王常寿过手持宝剑跨了进来,身后站着两排袒胸露腹的肥硕壮士。灵王轻蔑地扫视了一眼满堂的彪形大汉,习惯性地紧了紧腰带问:“申亥,再看看,王腰身尚灵活否?”“我王身似蛟龙,动若疾风。”申亥声泪俱下地说。“申亥,意欲观王舞乎?”申亥已泣不成声。常寿过逼近秀骨玉肌的灵王,未等灵王扭动身姿,便将锋利的柳叶剑一挥,楚王的细腰片刻就成了两段。(注:公元前 529年楚国人民推翻了楚灵王的统治,在逃亡途中,他的随从相继离去,最后吊死郊外。)

    江风吹过,火苗歪斜,常寿过仔细查看剑刃,竟无一滴血迹沾在上面。

    (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追求的不是历史真实,而是历史精神”,难道“历史精神”不是客观存在?例如,我们写介子推和苏武,在删除了他们的愚忠、愚孝之后,所留下的只能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了。1943年,郭沫若在一篇短文中中提出“失事求似”,在文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莱辛在《汉堡剧评》中也曾写道:“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可能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是真实的,那么有什么阻碍我们把从未听说过的、完全虚构的情节当成真实的历史呢?郭沫若所说的“似”和菜辛所说的“可能发生”应是相同或相似的概念。

    (《京剧•诗•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张伯昭)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灵王“捋了捋唇上的两撇美须”轻轻地说出“苍天当不负我也!”,这反映了他在战胜陈、蔡两国之后踌躇满志的心态。 B . 会盟在即,楚灵王仍在庭台中心“翻旋如飞,恰似游龙戏凤”,既表现了楚灵王的自恋,也表现出他内心对诸侯的轻蔑。 C . 宫内外官员千方百计减肥,仍大量被罢免,意在表现楚灵王“用人以腰”旨意之荒诞和官员们的儒弱畏怯,不敢反抗。 D . 被常寿过逼入绝境之后,楚灵王依然关心自己腰身是否灵活,易于翩翩起舞,可见楚灵王到死都执迷不悟,可悲可叹。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细腰王妃细细甜甜的嗓音听得楚王如沐春风”使用通感,用表现味觉的“甜甜的”来形容声音,写出了王妃的娇弱妩媚。 B . 在人物刻画方面,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少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而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加以揭示。 C . 越王常寿过因为身型肥硕而受辱,在楚灵王逼迫下爬行出章华大厅,这为后面他率军包围楚灵王并将其一剑斩杀埋下伏笔。 D . 这篇历史小说中的人物,有的以确实可考的称号或名字指称,有的则仅用特征或身份指称,这是由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大小决定的。
    3. (3) 材料一文本开头用大量笔墨铺写楚灵王会盟诸侯的场面,结尾则用较少笔墨交代楚灵王遇害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材料二谈到历史小说和戏剧创作的重要原则——“失事求似”,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是如何实践“失事求似”这一创作原则的?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 , 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伯牛有恶 , 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喭(yàn):粗鲁,率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B .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矩命死矣/今也则亡/ C .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D .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古代贵族教育的一门学科。现在多指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B . 货殖,即经商营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等的经营在内。 C . 字,在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后才取的,名和字往往相关。 D . 疾,相对较轻的病,与“天下之欲疾其君者”(《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疾”的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孔门弟子的一篇多人合传。仲尼,即孔子。本传主要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和行事。 B . 孔子对学生是了解的,知道他们在某个方面取得的成绩。也不求全责备,如对经商的冉耕。 C .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不止一次地受到孔子的称赞,学问、人品都好,可惜早逝了。 D . 子路在孔门中是比较特别的,文中概括说“由也喭”,即粗鲁、率直。节选之文未能说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5. (5) 从交友有益的角度看,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个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结合材料举一例说明理由。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释】①“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定居临安一带(今浙江杭州),部分士人不忘故国,时发感慨。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作开头运用征鸿和归燕进行比兴,表达了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 B . “一春”是指词人对家乡的怀念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经历了整个春天。 C . 钱塘江的春浪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表现词人内心对归乡的期盼欣喜。 D . 全词伤春更是伤己,寄寓了词人漂泊之感,思乡之愁,自怜之意,牵挂之情。
    2. (2) 有人认为本词“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极妙,请加以赏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
    2. (2) 秦始皇统治时期为了蒙蔽百姓、巩固统治而焚书坑儒,《过秦论》中体现这个举措的句子是“ ”。
    3. (3)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国策》中有言:“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意思是一个人辩论的力量比九鼎还重,凭借三寸之舌能够胜过百万雄兵。这里赞美了能言善辩的好处。《论语》中有言:“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焉用佞!”意思是伶牙俐齿地与别人争辩会惹人厌恶,一个人为何要能言善辩呢?孔子的话肯定了讷言的好处。

    有时候,不同古人的言论看似矛盾,但实则是他们在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体现出他们独特的人文思想和精神特征,而这些思想在当代国家、民族、社会的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能言”和“讷言”有何个人的理解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上有一颗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名叫“王绶琯星”,标志着王绶琯在天文领域的杰出贡献。王绶琯曾致信北京市科协青少年部部长周琳,说他在科普活动中接触过的许多优秀学生,后来都①            了。“作为前辈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②             , 是否也有失职之处?”

    由王绶琯倡议,钱学森、王大珩、路甬祥、白春礼等61位著名科学家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 优秀高中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求师交友。优秀高中学生到国家一流实验室体验科学家团队的科研活动。俱乐部开启了科技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探索实践。俱乐部组织高中学生求师交友和体验科研活动。

    经过22年发展,俱乐部基地校由最初的4所发展到31所。其中3100多名中学生走进278个科研团队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平均为期一年的“科研实践活动”。一批俱乐部早期会员已在各自领域③             , 有的还成长为国际科学前沿领军人物。

    在20多年中,王绶琯为俱乐部的发展四处奔波。他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稿费。即便躺在病床上,他仍在关心着俱乐部的未来,并感叹说:“ 我们怎么可以不尽力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以“俱乐部”开头的长句子,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嗅觉传感器,能够通过分析呼吸中的化合物来识别个体身份。在这个信息和技术的时代,生物识别认证是保护宝贵资产的重要方式。

    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气味是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个人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 “你是谁”。其中之一是经皮气体——从皮肤产生的化合物,但皮肤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浓度很难让机器检测到。因此,研究小组转而研究是否①_____。事实上,人类的呼气已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新冠肺炎。

    研究小组从分析受试者的呼吸开始,筛选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共发现了28种可行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个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每个通道都可识别特定范围的化合物。传感器数据随后被传递到机器学习系统中,分析每个人的呼吸组成,并以此区分个人的特征。研究人员用6个人的呼吸样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为97.8%。即使样本量增加到20人,这种高水平的准确率②______。

    此次研究中他们要求受试者在测试前6小时禁食。下一步,他们将改进该技术,③_____。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老同学,忽然想问你一些有关秋天的事。 B . 课间休息时间,你追我赶地嬉闹着的三个人怎么就打起来了呢? C . 在这次“希望杯”演讲比赛中,你获得了第一名。 D . 生活中,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你以为的事实不一定是真相。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