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质量调...

更新时间:2023-05-24 浏览次数:10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0·株洲模拟) 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 . 音色 B . 音调 C . 响度 D . 振幅
  • 2. (2022·山西) 社区志愿者对居民日常用电常识进行了调查,下列说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
    A . 可用铜丝替代烧断的保险丝 B . 更换灯泡时要先切断电源 C . 能用湿布擦拭正发光的灯管 D . 低于220V的电压都安全
  • 3. 光的世界丰富多彩。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树荫下的地面出现圆形光斑 B . “白云”在水中飘动 C . 玻璃幕墙有时会“刺眼” D . 壮观的海市蜃楼景象
  • 4.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家用电饭锅的功率约为100W B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2℃ C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 . 普通初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5. 某人从试衣镜前的2m处,以0.1m/s的速度远离镜子。则2s后,他在镜中的像(    )
    A . 与他相距2.2m,像大小不变 B . 与他相距2.2m,像变小 C . 与他相距4.4m,像大小不变 D . 与他相距4.4m,像变小
  • 6. (2016·淮安) 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 给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B . 汽车轮胎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 C . 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D . 为了移动重物,在它下面垫上圆柱形钢管
  • 7. 关于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手握圆柱形水杯,手和水杯都在空中静止,杯底所在的平面是水平面,如图所示.下列各对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 手对水杯的压力和水杯对手的压力 B . 水杯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压力 C . 水杯的重力与手对水杯的静摩擦力 D . 水杯对手的静摩擦力与手对水杯的静摩擦力
  • 9. 图2是某家庭电路,闭合开关,灯不亮。用试电笔接触c点氖管不发光,接触d点氖管发光。已知该电路有两处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c间断路、bd间断路 B . ac间断路、eb间断路 C . ac间断路、cd间短路 D . eb间断路、cd间短路
  • 10. 如图所示,作用在铁棒的一端、且始终与铁棒垂直的力F , 将铁棒绕着O点,逆时针缓慢转动30°角至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F的大小与铁棒重力的力臂l的关系图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11. 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冬天的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 . 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C . 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汽化现象 D .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蜡烛和光屏不动,只将透镜向蜡烛适当移动,光屏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B . 若蜡烛和透镜不动,只将光屏向透镜适当移动,光屏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C . 若蜡烛和透镜不动,眼睛在光屏后面,把光屏撤掉后通过透镜可以看到像 D . 若将一个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光屏向右移动后仍能承接到像
  • 13.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1的规格为“10Ω 0.5A”,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 1A”。闭合开关,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阻R1消耗电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4W~0.9W B . 电流表示数允许的变化范围为0.2A~0.5A C . 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阻值的变化范围为10Ω~20Ω D . 电路消耗总电功率允许的变化范围为1.8W~3W
  • 14. 如图所示,金属块和木块用细线相连,放入柱形容器的水中,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现将细线剪断,再次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了p。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S , 金属块的重力为G1 , 木块的重力为G2 , 水的密度为ρ。则(    )

    A . 剪断细线前,细线的拉力为pS    B . 剪断细线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减小了pS C . 金属块的密度为 D . 木块的密度为
三、填空题
  • 15. 小明坐在行驶的校车上,若他选取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刹车时,小明身体会向前倾,这是因为小明具有
  • 16. 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
  • 17. 风力推动叶片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选填“电流磁效应”或“电磁感应现象”);风能属于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 18. 氢弹是利用核来制造的(选填“聚变”或“裂变”);制作常见的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材料是(选填“半导体”或“超导体”)。
  • 19. (2021八下·沙河口期末) 在火车站的站台上,当列车驶过时,列车周围的空气流速,压强。如果人站在安全线和火车之间,非常危险。(均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20. 某同学家的电能表上标有“220V 10(20)A”字样,表明该电能表工作时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A,若在11月初和12月初,该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11月份他家消耗的电能是kW·h。

  • 21. 在“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用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g.石块的体积是10 cm3 , 则石块的密度是kg/m3.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24. 用煤气灶烧水时,把2kg的水从25℃加热到75℃,燃烧了0.035m3的煤气。设煤气完全燃烧,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4.0×107J/m3 , 试求:
    1. (1) 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 (2) 煤气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 (3) 煤气灶烧水时的效率是多少?
  • 25. 如图所示,是某起重机滑轮组向上提升货物的示意图。货物的重力为1.2×104N,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m2 , 起重机用时50s将货物由地面匀速提升20m。试求:
    1. (1) 提升货物前,货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 (2) 钢丝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是多少?
    3. (3) 起重机对货物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 26. 某电热水壶有加热和保温两挡,简化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该壶的额定电压为220V,其中R1R2为电热丝,R2的阻值为44Ω。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为加热挡;只闭合开关S1时为保温挡,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5A。试求:
    1. (1) 电热丝R1的阻值是多大?
    2. (2) 加热挡时,R2的电功率是多少?
    3. (3) 加热挡时,电热水壶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六、简答题
  • 27. 用打气筒向广口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瓶内出现了“白雾”。此时,迅速塞上瓶塞,继续向瓶内打气,如图所示,瓶内的“白雾”又会快速消失。请解释“白雾”又快速消失的原因。

七、实验题
  • 28. 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

    1. (1) 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
    2. (2) 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3. (3) 全部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3

      98

      99

      100

      100

      100

      100

      现象

      少量气泡,上升时气泡逐渐变小

      大量气泡,上升时气泡逐渐变大

      ①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的探究结论为:水沸腾时,

      ②在实验的过程中,如何确定水处于沸腾了?

    4. (4) 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的沸腾图像,如图丙所示。则两图像存在差别的原因可能是B组水的。(选填“质量大”或“初温低”)
  • 2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等。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摆放器材时,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与桌面
    2. (2)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蜡烛B的作用是替代。(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
    3. (3) 如图乙所示,某次实验所测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镜面的距离,此时像距v=cm;
    4. (4) 想要判断蜡烛A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你的操作方法是
    5. (5) 与生活中的镜子相比较,请你说出用玻璃板做该实验的两点好处。

      ,②

  • 30. 某同学在探究“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两节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及开关各一个,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 (1) 在图甲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2. (2) 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选填“短路”或“断路”);
    3. (3) 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4V,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

      4

      8

      12

      16

      20

      24

      电流I/A

      0.60

      0.30

      0.20

      0.15

      0.12

      0.10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图像;

      ②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31.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有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甲方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带有挂钩的木块,两根细绳的一端拴住同一个木块,另一端通过滑轮与钩码相连,如图甲所示;

    乙方案:在竖直支架的相同高度处固定两个滑轮,两根细绳的一端拴住同一个硬塑料片,另一端通过滑轮与钩码相连,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乙方案比较,甲方案有什么不足?,改进甲方案的办法是将木块换成带轮子的小车,理由是
    2. (2) 用乙方案时,应选用一些的硬塑料片(选填“轻”或“重”),理由是
    3. (3) 用甲方案时,如果要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应怎样进行实验。(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