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

更新时间:2023-05-28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
    A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 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 .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维持 D .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 2. 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行驶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其目的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防止驾驶员身体由于(  )

    A . 受到向前的冲击力而撞击车体 B . 受到座椅靠背向前的推力而撞击车体 C . 受到向前的惯性力而撞击车体 D . 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
  • 3. 小明发现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倒,他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因:(   )

    ①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了下来;

    ②乘客和汽车同时向前运动;

    ③乘客就会向前倾倒;

    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②①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④②①③
  • 4. 农忙季节小强帮助爸爸干农活,爸爸用600N的拉力向前拉车,小强用200N的推力向前推车,他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 . 800N向前 B . 600N向前 C . 400N向后 D . 200N 向后
  • 5. 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是(  )
    A . B . C . D .
  • 6. (2020八下·镇平月考) 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 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 .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 .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 .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 7. 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 .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 .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 .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 .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
  • 8. 两只容器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在A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pp ,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 则(  )

    A . pA>pB>pC                                                   B . pA=pB<pC C . pA<pB=pC                                                 D . pA<pB<pC
  • 9. 小华将玻璃杯注满水后,用一硬纸片盖住杯口,倒过来后,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  )

    A . 水把纸片粘住了 B . 纸片很结实没有掉下来 C . 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强 D . 纸片与杯口吸住了
  •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如图所示,大多数汽车的外形截面类似于飞机机翼的纵截面(俗称“流线型”)。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会减小,汽车可能出现“发飘”的现象。下列关于汽车“发飘”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 . 汽车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 B . 汽车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小,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 C . 汽车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大 D . 汽车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
二、多选题
  • 11. 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名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为1×104Pa B . 济南市某中学一教室里的大气压强为1.5×106Pa C . 一标准大气压可支撑10.3m高的水银柱 D . 托里拆利测出一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Pa
  • 12.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 . 压强计 B . 锅炉水位计 C . 奶牛自动喂水器 D . 船闸
  • 13. (2020八下·营口期中) 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 吸盘式挂衣钩 B . 用吸管吸饮料 C . 纸片托水 D . 凸出的橡皮膜
  • 14.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压强一章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 . 图乙中的运动员用面积较大的滑雪板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 . 图丙中的活塞式抽水机利用大气压可以抽取约十米深的水 D . 图丁中的飞机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而顺利起飞
  • 15. 托里拆利用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下列过程不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  )
    A . 使玻璃管向左倾斜一点 B . 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 . 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 D . 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
三、填空题
  • 16.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SI。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基本单位是(填写中文名称):如图所示的仪表,它所测量的是(填写物理量名称)。

  • 17. 如图所示,斧子的手柄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斧头和手柄原来一起向下运动;当手柄的下端受到撞击时突然变为状态;斧头由于具有,继续向下运动,所以斧头就被套紧。

  • 18. 1654年5月8日,奥托·格里克用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杜甫的名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蕴含的物理道理是: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 19. (2022·陕西) 位于陕西泾阳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如图是郑国渠跨路面两侧的截面示意图,两侧水渠和中间的涵洞可以看作是一个;当水不流动时,水对A点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B点的压强。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 22. 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达到世界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下潜的最大深度为7062m。试求出,在此处它所受到的海水的压强为多大?(海水密度取1.0×103 kg/m3。取g =10N/kg)
  • 23. 现有一辆6轮卡车,自重2000kg,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 , 当这辆卡车装载10000kg货物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求:
    1. (1) 此时卡车和货物的总重力是多少牛?
    2. (2) 此时卡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g取10N/kg)
  • 24. 一只重2N,底面积为0.02m2的平底薄壁茶壶放在面积为0.8m2的水平桌面中央,茶壶内所盛的水重12N,茶壶高为15cm,茶壶中水深为12cm,取g=10N/kg。求:

    1. (1) 茶壶底受到水的压强;
    2. (2) 盛水的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六、实验题
  • 25. (2016八下·封开期末) 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 (1) 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相同.
    2. (2) 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慢.
    3. (3) 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
  • 26. 物理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次,两食指同时挤压铅笔的两端;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如图甲所示。老师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说:右手食指肚疼。老师说:疼,说明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结果,大胆地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

    1. (1) 同学们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根据第二次实验得到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有关;
    2. (2)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小伟所在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一块海绵、两块规格和质量均相同的长方体砖块进行实验,如图中的乙、丙、丁、戊所示。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 (3) 为了验证猜想2,小伟和同学们应观察比较图中的两次实验。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
    4. (4) 另一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猜想1时,将两块相同的砖块竖放在海绵上,如图戊所示。他们发现图戊中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图乙中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27. 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如下:

    1. (1) 使用压强计前应检查其气密性,如果用手压压强计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未出现高度差,则压强计是(选填“漏气”或“不漏气”)的;
    2. (2) 调整好实验仪器后,通过比较两图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通过比较D、E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可得出结论:
    4. (4) 通过比较A、B、C三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