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05-20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例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

    (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

    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学围绕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很多中小学把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行为方式。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

    (摘编自殷慧《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弘扬与完善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B . 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C . 儒家认为,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因此设计时依仿自然,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 D . 封建礼教中的“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观念,在当今时代要予以扬弃。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 B . 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礼仪,为此在许多社交环节中都精心设计了各种仪节。 C . 我们要全面分析研究传统礼乐文化,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 . 传统礼乐文化只要适应现代生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现代社会复兴。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古人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这些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B . 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 C . 史学大师钱穆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之心就是‘礼’。” D . 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由周代的缁布冠、皮弁、雀弁改为冠巾、帽子、幞头。
    4. (4) 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5) 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饿: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

    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

    真是连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现在开始变成了现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才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眨眼就增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像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里,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旧像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ー岁,完全成了大人;小妹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力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可是他们不务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情似乎倒更深了。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

    有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丁的衣服。少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那时还年轻的母亲就是穿着这样一身缀补丁的衣裳。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沉的母亲啊!想起来就让人温暖,让人鼻根发酸。少安很喜欢妻子这身打扮,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记住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一遍。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东拉河西岸的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走到了他的前头!

    农历八月,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规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

    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心。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做起圪塄帮畔 , 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注释】①责任制: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为打破“大锅饭”旧制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②圪崂(gē lào):陕北方言词,指的是一个狭窄而长的小空间,比较偏僻的地方。③圪塄帮畔:方言,地角边沿。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农村刚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展开叙写,弱化情节,注重以孙少安的视角来展现农村发生的变化。 B . 小说多处成功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和二爸的对比、父亲自身前后的对比以及孙少安自己家庭情况变化的对比等。 C . “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既表达了眼前的幸福之情,也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 D . 小说在农民生活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变化的喜悦,也有一丝担忧,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2. (2) 小说中孙少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3) 小说开篇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的美好时光,结尾又写农历八月农村的相关内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能过,鼋鼍不敢居。有一丈夫,方将涉之。孔子使人并崖而止之曰:“此悬水四十仞,圜流九十里,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丈夫不以错意,遂渡而出。孔子问:“子巧乎?且有道术乎?所以能入而出者何也?”丈夫曰:“始吾入,先以忠、信;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错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用私。吾所以能入而复出也。”孔子谓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信而身亲之,况于人乎?”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孔子曰:“由,记之:奋于言者,华也;奋于行者,伐也。君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为能,不能为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 , 行要则仁。既知且仁,夫有何加矣哉?”

    子路问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无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则乐其意;既已得,又乐其知。是以有终身之乐 , 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之得,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见荣启期,衣鹿皮裘 , 鼓瑟而歌。孔子问曰:“先生何乐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已得为人,是一乐也;人以男为贵,吾既已得为男,是二乐也;人生不免襁褓,吾年已九十五,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杂言》)

    【注释】①鼋鼍(yuán 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扬子鳄。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B .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C .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D . 子路盛服/而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襜襜者何也/今若衣服甚盛/颜色充盈天下/谁肯加若者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将涉之”与“方六七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方”字含义不同。 B . “衣鹿皮裘”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在词类活用上有相同之处。 C . “言要则知”与“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知”字含义相同。 D . “是以有终身之乐”与“何以异于邹敌楚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的句式特征完全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看到男子能够深入危险的地方并轻松出来,问起缘故,男子说依靠忠信和排除私心杂念,孔子教育弟子与人交往也应如此。 B .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低调而谦逊,任何言行都要实事求是,他对子路穿着华丽的服饰表示了不满,子路就赶紧改换了自己的服饰。 C . 孔子对子路说,君子注重修炼自己的品行,没有收获时,以所追求的心意为乐;有了收获以后,以拥有智慧为乐,所以一生无忧。 D . 孔子问荣启期为何高兴,荣启期回答自己能够成为人并且身为高贵的男子,还非常长寿,并且免于贫穷,因此没什么可忧虑的。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鱼鳖不敢过,鼋鼍不敢居,意者难可济也!

      ②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赵将军歌

    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注释】①博:这里指古代军中较量骑射和勇力的一种游戏。②貂(diāo)鼠袍:用貂鼠皮做成的暖裘。貂鼠即貂,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皮毛极轻暖珍贵。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展现了一幅寒风凛冽的边塞图,为赵将军的出现设置了特定的场景。 B . “城南”一句,写很能耐寒的猎马,在寒风中冻得缩缩瑟瑟,进一步渲染气氛。 C . 后两句构思巧妙,手法新颖,轻松之中绝不轻率,诙谐之中不失豪迈。 D . 全诗语言朴素生动,场面旷远开阔,形象鲜明生动,情调苍凉悲怆。
    2. (2) 本诗塑造了一位威武英勇、豪气善战的将军形象,请结合诗歌简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杜甫在《登高》中抒发了类似感慨的句子是“”。
    2. (2) 不仅李白的诗歌中常有酒的意象,苏轼的诗文中也是如此,在《赤壁赋》中写他举起杯盏和客人相互敬酒的句子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他感慨人生,以酒祭月的句子是“”。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
    4. (4) 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音乐的描写,其中“”两句侧面写出了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5. (5) 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的指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向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的发展道路。在追梦的道路上,将蓝图变成现实,需要全体医师       投入工作,朝三暮四的作风要不得。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健康,努力增强医疗技术水平 , 全体医师       , 用优质的服务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真正推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

    为生命“站岗”,为健康“守门”。医爱人民,人民爱医。尊重医务人员就是尊重生命,爱护医务人员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健康中国       , “人人健康,全民健康;人人幸福,全民幸福”的美好愿景也将落到实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举足轻重    诚心诚意    责无旁贷    计日程功 B . 至关重要    全心全意    责无旁贷    指日可待 C . 举足轻重    全心全意    义不容辞    计日程功 D . 至关重要    诚心诚意    义不容辞    指日可待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健康,努力增高医疗技术水平。 B . 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努力增强医疗技术水平。 C . 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D . 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健康,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从世界上出现人类以来,交际就一直存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①,是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原则。因此在交往中,要避免语言的无效交际。例如,《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宝玉挨打”,宝玉的话,老嬷嬷都没听明白,所以无人捎信,致使宝玉挨打,这就是无效交际。②?人类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过程,包括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环节。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③,都有可能导致交际语言无效。所以,我们在交际中要注意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以避免无效交际。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8.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悔(qiān) 忖(duó)   延(dānɡ) 觳(shù) B . 然(kuì)  舞(yú)    水(qí) 汗涔(cén) C . (zǔ) 子(xiē) 盗(tuò)按剑而(jì) D . 然(chù)钟(xìn) 秦(quē)   前合后(yǎn)
  • 9. 下列各句中大号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 . 沛公居山东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 . 依乎天理 , 批大郤,导大窾    可使有勇,且知 D . 为之踌躇满志                然后知轻重
  • 10.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B . 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C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D . “千乘之国”中的“乘”指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冠者五六人”中的“冠者”指的是成年男子。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四、写作(60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发扬了光荣传统,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潜力、魄力和魅力,共收获金牌38枚,银牌32枚,铜牌18枚,以88枚奖牌总数位居共86个参赛国家队的第二名。

      中国运动员获得的每一枚奖牌,都凝结着坚韧,也绽放着青春。他们的荣耀启发我们:要牢记目标,担当责任;要不畏困难,坚持付出;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

      上述材料给不断进取的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