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3-05-29 浏览次数:6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地球 B . 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的作用 C . “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D .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 2. (2023·馆陶模拟) 下列与惯性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驾驶员和乘客都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②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提高成绩,是利用自身的惯性

    ③公交汽车突然刹车时,站立的乘客向前倾倒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④锤头松了,撞击锤柄下端锤头便套紧在锤柄上,是由于锤头具有惯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3. (2023·西华模拟) 2022年12月19日,梅西率领的阿根廷队战胜法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如图所示,下列足球运动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 足球滚出后慢慢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维持足球的运动 B . 头球破门时,足球对头的力是由于足球发生形变产生的 C . 守门员踢出的足球,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能够在空中继续飞行 D . 梅西踢球瞬间,脚先给球一个力,然后球再给脚一个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
  • 4. 如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哪个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大(  )

    A . F , >F B . F<F C . F=F D . 无法判断
  • 5.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三峡船闸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直接打开上游闸门船可进入闸室 B . 图乙:塑料吸盘能挂餐具,说明吸盘的“吸力”大于餐具受到的重力 C . 图丙:客机在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D . 图丁:用吸管喝饮料时,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使饮料上升到口中的
  • 6.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铁块受到的浮力:F=F2-F1 B . 小烧杯中水的重力:G=F1-F2 C . 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力:F>F D . 铁块受到的重力:G>G
  • 7.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 . 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C .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F>F D .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p=p
二、填空题
  • 8. 如图,脚穿早冰鞋的小芳用力推墙时,她沿水平冰面向后退去。这是因为小芳受到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力的作用是的。同时说明力可以

  • 9. (2023·顺德模拟) 两运动员同时开始,分别将冰壶甲、乙从A、A'匀速直线向右推到B、B',水平推力大小相等,到B、B'时撤去推力,两球分别静止在C和D'处,每经过1s,记录冰壶位置如图所示。则7s时,甲处于状态;甲在AB段速度为v , 乙在A'B'段速度为v , 则v∶v=;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f:f=

  • 10. (2022·广安) 某款擦窗机器人如图所示,它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由于的作用,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若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1kg,当它吸附在竖直玻璃上处于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为N。(g=10Nkg)

  • 11. 将一个重为3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kg,金属块的体积为 m3 , 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ρ=1.0×103kg/m3 , ρ酒精=0.8×103kg/m3 , g=10N/kg)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 14.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 (1) 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 (2) 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
    3. (3) 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 (4)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
      A . 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B . 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 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 . 小卡片容易扭转
    5. (5) 若想探究“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小倩认为可以剪断一侧的细线,她的做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15. 如图,小明利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①到⑥图杯中的液体,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

    1. (1) 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实验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 (2) 做②③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是否有关。做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深度的关系;
    3. (3) 若图⑦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10.2cm,则U形管中红墨水产生的压强差为Pa(ρ红墨水=1.0×103kg/m3)。若此时探头在液体中深度h2=12cm,则图⑦杯中液体的密度为kg/m3
  • 16. 学习了认识“浮力”后,爱动脑筋的小冬提出了问题: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他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弹簧测力计、烧杯、一个金属块,水、盐水和橡皮泥等器材,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探究实验。则:

    1. (1)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一种改进措施
    2. (2) 分析A、B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有关;分析B、C两图实验数据可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两图可知,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 (3) 为了研究“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E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宁认为这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4. (4) 小宁利用上述的器材测量一块合金的密度,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合金所受的重力G;

      ②使合金(选填“浸没”或“浸入”)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则合金密度的表达式为ρ=(用字母G、F、ρ表示)。

五、计算题
  • 17.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高度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S , 且S=2S=50cm2 , 分别向两个容器中倒入质量相同的酒精和水,甲容器中酒精的高度为10cm,乙容器中水的高度是16cm。(ρ=0.8×103kg/m3 , ρ=1.0×103kg/m3)求:

    1. (1) 甲容器中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
    2. (2) 乙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 (3) 若将一个质量为810g的物块浸入甲容器的酒精中,甲容器的液面刚好和乙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求物块的密度最大为多少?
  • 18. 如图所示,小金将一段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放入水中,此时木料竖立漂浮在水面上。已知木块的重力为200N,高度为40cm,底面积为1000cm2。当小金将物体A放在木块上方时,木块露出水面高度为10cm。设木块不吸水,且上表面始终与水面保持水平,求:

    1. (1) 木块单独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2. (2) 木块单独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3. (3) 物体A的重力。
六、综合题
  • 19. 材料阅读

    扇车

    扇车又称风车,是汉代发明的清除糠秕(bi)的农机具,由车架、外壳、喂料斗及调节门等构成。

    传统的扬谷方法是:在有风的时候,将谷粒抛撒向空中,这样,糠秕被风吹走了,而籽粒就落在了地上,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糠、粒分离,如左图所示。然后再用簸箕进行糠秕与籽粒的分离:随着手腕有节奏的抖动,轻的糠秕逐渐被簸到簸箕的前部边缘,而重的籽粒留在簸箕的后部,如中图所示。但这些扬谷方法都是需要靠老天帮忙,有大风的时候才可以采用,速度缓慢而又非常费力。

    到西汉时期,出现了专门清除糠秕的旋转式风扇车,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如右图所示。扇车又称为风柜、飏车、扬车、扬扇、扬谷器,工作时手摇风扇,开启调节门,让谷物缓缓落下,谷壳及轻杂物被风力吹出机外。西方到18世纪初才有了扬谷扇车,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

    1. (1) 无论是“传统的扬谷方法”分离籽粒、糠秕和糠、粒或者是用“扇车”分离谷粒和谷壳,都是在风力作用下使轻和重的物体分开,其基本原理是同样的力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时,质量小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更容易改变。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B . 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大 C . 受力大的物体惯性大 D . 受力小的物体惯性大
    2. (2) 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扇车”相比于“传统的扬谷方式”有什么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砟(zha)轨道的高速列车

    无砟轨道(如图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将建成投入运营,标志着我省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高速列车在无砟轨道上运行时如子弹头般穿梭而过,时速可达350千米(如图乙)。传统铁路的钢轨是固定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如图丙。

    1. (1) 列车设计为子弹头型,目的是减小空气的 作用;
    2. (2) 列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 阻力(填“>”、“<”或“=”),快到站点时,列车鸣笛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3. (3) 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是 ____;
      A . 增大受力面,防止铁轨因压力太大而下陷到泥土里 B . 可以减少噪声和列车振动 C . 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 D . 可以吸热、增加透水性
    4. (4) 沪宁两地高速铁路线长是297km,若列车从南京到上海用时54min,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km/h;
    5. (5) 乘客在站台边候车时,要站在离轨道一定距离的地方才能确保人身安全,因为高速列车驶过时,列车附近的空气 ,外侧的大气压会把人推向火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