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部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1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 1. (2021八下·浙江期末)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某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下列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
    A . 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 B . 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C . 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 D . 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
  • 2. (2022八下·鄞州期末)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人大5次会议上提出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如图所示是一辆正在用充电桩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路中的用电器是(    )

    A . 汽车发动机 B . 汽车电池 C . 导线 D . 充电桩
  • 3. 耳闻目睹强调了人的视觉和听觉的重要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鼓膜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B . 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C . 遇到巨大声响,除闭嘴堵耳外,也可迅速张口 D . 近视眼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
  • 4. (2022七下·东阳月考) 下列有关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 . 将闹钟放在密闭钟罩内,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 .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 5.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A . 倒立、放大的像 B . 倒立、缩小的像 C . 正立、放大的像 D . 正立、缩小的像
  • 6. (2022八上·临海期中) 下列电路图中,能正确测量通过灯L2电流的电路是(   )
    A . B . C . D .
  • 7. (2021七下·诸暨期中)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

    A . 近视眼,镜片Ⅰ B . 近视眼,镜片Ⅱ C . 远视眼,镜片Ⅰ D . 远视眼,镜片Ⅱ
  • 8. 为了验证玻璃在加热烧红时也能导电,同学们利用白炽灯、灯丝已断的灯泡玻璃芯、酒精灯、插头、导线若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9. (2022八下·海曙期末) 下列有关电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导体两端电压为0V 时,导体电阻为0Ω B .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 C . 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D .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 10. “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 . 嗅觉和听觉     B . 听觉和视觉 C . 听觉和味觉     D . 触觉和味觉
  • 11. (2022八下·海曙期末)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
    A . 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B . 电子发生了转移 C . 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D . 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 12. (2022·金东模拟) 2022 年是国际玻璃年。玻璃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离开了玻璃材料,人类社会就会出现危机。下列器材工具中,不需要通过光的折射工作的是(    )
    A . 光学显微镜 B . 普通望远镜 C . 汽车后视镜 D . 变色太阳镜
  • 13. 小宁所在的科学探究小组在练习使用电压表时,把电压表接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 灯泡亮、电压表有示数 B . 灯泡亮、电压表无示数 C . 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 D . 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
  • 14.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 水平向右移动 B . 水平向左移动 C . 竖直向上移动 D . 竖直向下移动
  • 15. (2021八下·余姚竞赛)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象     B . 电源电压为16V C . R1的阻值是20Ω D . 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 16. (2023·温州模拟) 已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长为L,滑片P与ab接触良好,并可自由滑动,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若以P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电压表示数U为纵坐标,闭合开关S,U随x变化的图线为( )

    A . B . C . D .
  • 17. 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中的“白鹭”是虚像 B . 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的“白鹭”变小 D . 水中的“白鹭”比空中的白鹭距离水面更近
  • 18. (2023八下·义乌开学考) 某输液警报器能在药液流完时,通过电铃发声报警。该报警器内部有一可变电阻R,其阻值随管内液体的减少而减小。通过电铃的电流需要大到一定数值时电铃才能发声。下列几个电路中符合报警要求,且当输液管内液体越少,电表的示数也越小的是( )
    A . B . C . D .
  • 19. (2019八下·宁波期末)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小科对此实验进行了思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透光的特点 B .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验证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等 C . 当A蜡烛被点燃时,距玻璃板与A等距离的B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 D . 将玻璃板EF边向A方倾斜点,B蜡烛沿桌子向前移动才能与A蜡烛像重合
  • 20. (2022八下·鄞州期中)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R1=5Ω,R2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为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A . 0~2.5Ω B . 2.5~20Ω C . 7.5~10Ω D . 2.5~10Ω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 21. 音乐小组的几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根据波形图可以知道:三种乐器具有相同的,不同的。(均填“音色”或“音调”)

  • 22. (2021七下·萧山期中) 小敏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她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像(填“虚”或“实”),她离自己在镜中的像m,当她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3.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阻R1=R2=4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S1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此时电路是联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是Ω;当S闭合、S1断开时,电路的总电阻是Ω,电流表的示数是A。

  • 24. 新冠疫情期间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门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机,从而快速检测学生体温是否正常。摄像头与我们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镜头所用透镜与(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镜片相同,当人逐渐靠近拍摄时,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5. 晚上,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 (1) 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产生的。 
    2. (2) 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 26. (2022八下·海曙期中) 甲、乙两电阻的I﹣U图象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电阻串联后接在5V的电源两端,则甲电阻流过的电流为A。

  • 27. 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填“深”或“浅”)。

    2. (2) 如图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则界面的边是空气,折射角的度数为,反射角的度数为

  • 28. (2023·宁波模拟)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2R1。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0 , 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示数变为零。已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或R2上。当用R3(R3=R2)替换R1时,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则说明R2;若电压表的示数为(用 U0表示),则说明R1短路。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8分)
  • 29.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某次实验过程中,小煦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 (2) 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厘米刻度处。
    3.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b)中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填序号)。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 (4) 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煦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如图(b)中乙所示,小煦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b)中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 30.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1. (1)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③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①;②

    2. (2) 已学过的科学探究实验中,有些实验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类似,例如:
  • 31. 小煦和小科一起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新干电池两节,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 (1)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电路补充完整,使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减小;
    2. (2)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小煦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可能是定值电阻R出现了故障;
    3. (3) 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1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大小为A;
    4. (4) 小煦逐一将10Ω和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继续进行实验。当Ω的电阻接入电路后,无法将电压表示数调节到1V。于是,他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重新依次进行实验。调节后的电压值应该不低于V;
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 32. (2022八下·余姚期中) 小柯同学设计的“风力测试仪”在校科技节上备受师生们的青睐,“风力测试仪”的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R0为保护电阻,AB为长20cm、阻值为50Ω的均匀电阻丝。OP为质量、电阻均不计的金属细杆,下端连接一个小球P。闭合开关S,无风时,OP下垂并与电阻丝的B端接触;有风时,球P受风力的作用,使金属细杆OP绕悬挂点O偏转,当偏转到电阻丝的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A。已知悬挂点O与电阻丝B端的距离为10cm,金属细杆OP始终与电阻丝AB接触良好且无摩擦,求:

    1. (1) R0的阻值
    2. (2) 无风时电流表示数。
  • 33. 如图甲所示,热敏电阻R0置于培养箱内,其余都置于箱外,箱外的人通过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就能获知箱内的温度。已知电源电压是15V,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100Ω,热敏电阻R0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 (1) 当培养箱内的温度为40℃时,电压表的示数是V。
    2. (2) 已知电流表的量程是0~60mA,电压表的量程是0~5V,在确保电路安全的情况下,计算得出此电路能够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大。
    3. (3) 若要增大箱内温度的最大测量值,可适当的(选填“增大”“减小”)电源电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