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

更新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 (yì)    和( chān)    野(mán)    日(guǐ) B . (xún)    黄鸡(mèn)    役(pú)    绳(jāng) C . (shì)    荒(wú)    喜(xù)    惧(wèi) D . 沫(tuò)    猫(mī)    选(jiǎn )    褴(lǔ)
  • 2. 读句子,看拼音,写生字。
    1. (1) 虽然爸爸有些困fá,但他惦记着明天要交的文zhāng,躺在床上翻来fù去睡不着。
    2. (2) 小fàn们在路边摆tān儿卖风zheng
  •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 . 喉    吞    狼吞虎 B .     钥    一口两 C .     肮    五六腑 D .     动    一相承
  • 4. 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 (1) 寒食东风御柳

      御柳:

    2. (2) 泣涕如雨

      零:

    3. (3) 中庭地白树栖鸦

      地白:

  • 5.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1.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象更新    心平气    重天日    焉知非

    2. (2) 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
    3. (3) 这件宝物埋在土里千年,竟然能有之时。
  • 6. 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合适的是(    )。

    北京_________是城市,_________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_________过得分外热闹。

    A . 如果    那么    甚至 B . 虽    可是    而且 C . 因为    所以    可是 D . 即使    但是    却
  • 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2. (2) 通过这次网课学习,使我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修改病句)
    3. (3) “五一”期间,北京的各个景点都迎来了大批游客。故宫摩肩接踵,颐和园,圆明园,雍和宫。(仿照“摩肩接踵”,在句中的横线上填写表示“人很多”的四字词语)
  • 8. 下列选项中,作者及其作品匹配不正确的是(    )。
    A . 《腊八粥》——老舍    B . 《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 C . 《十五夜望月》——王建    D .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 9. 根据语境提示填空。
    1. (1) 《寒食》中用寒食节普通百姓的禁火与权贵豪门门却可以点蜡烛对比,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腐败的诗句是:
    2. (2) 《迢迢牵牛星》中的“”这两句诗是对牛郎和织女虽然只隔一水,却只能含情凝望,不得相会更无法对话的慨叹。
    3. (3) 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读书要用心,下苦功夫,这样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告诉我们路途远了可以知道马的脚力如何,相处久了才能看出人的心肠好坏。
    4. (4) 《长歌行》中“”与《满江红》中的“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有异曲同工之妙。
  •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 《腊八粥》简略写了“等粥”,详细写了“喝粥”,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B . 《十五夜望月》与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 C . 《鲁滨逊漂流记》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写了“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D . 读名著时,我们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 11. 口语交际。

    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作即兴发言。例如在以“开学第一课”为主题的班会上,主持人临时请你说一说寒假是怎样度过的。想一想要讲哪几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一点需要多讲几句。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逐条写下来。

二、阅读(25分)
  • 12. 阅读《北京的春节》的选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宵夜  通宵),不许(间断  间距),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 (1) 划去选段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 (2) 选段中加点的“万不得已”的意思是,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
    3. (3) 根据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导图。

    4. (4) 选段中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5. (5) 你是怎样过除夕夜的?写一写。
  • 13. 阅读《老人与海》的梗概,完成练习。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1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坠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漂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浆、舵柄、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幅大鱼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一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灵巧——    增强——

    2. (2) 根据梗概,将下面的情节排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历经磨难 ,钓到大鱼。

      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未捕到鱼,仍不服输。

      勇斗鲨鱼,只剩骨架。

    3. (3) 下列选项中,对“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是(    )。
      A . 这句话告诉我们被毁灭的是人的肉体,打不败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 B .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理解人物思想与性格的关键句子 C . 老人是在万念俱灰时说出这句话的,体现出他的无奈 D .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有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4. (4) 你觉得文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写作(30分)
  • 14.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选择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写下来,写出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详略得当,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学校名称,不少于4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