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7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家山

    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龚自珍)

    ——题记

    ①年轻时,我喜欢独自哼唱苏联名歌《喀秋莎》。只要“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溜出嘴边,一种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便导引我返回医巫闾山脚下的故乡。其实,故乡影像,在我少年时橙色的梦里并不是很清晰、很确切,一切兰因絮果毕落于苍茫之中,只觉得家就是山,山就是家。只要推开屋舍的后门,闾山清泠泠、水洇洇的翠影,伴着天涯云树,便赫然闪现在眼前。当然最好是在久雨新晴的夏日,或者气爽天高的初秋,大地饱绽着新鲜,充满了泼辣的生机。

    ②我第一次亲近闾山,恰逢梨花开得正闹的时节。山坡上,原野里,到处泛滥着浩荡的春潮,浮荡起连天的雪浪。我们乘坐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穿行于花林树丛中,像是闯进了茫无际涯的香雪海,又仿佛粉白翠绿的万顷花云浮荡在我们的头顶上。几十年间,这个景象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窗上,只要闭上眼睛,它便立刻浮现出来,特别是当我听到那首名歌《喀秋莎》的时候。

    ③盛夏的一天,我同三位文友聚坐在北京地坛的一间小亭子里。一番豪雨过去,松林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凉爽。大家谈论的话题是退休后到哪里觅个合意的住所。一位说,老家烟台最为理想,碧树隐红楼,一枕清幽,春季繁花簇簇,夏天浓荫翳日,冬日又比较暖和。另一位来自云贵高原,他的首选是春城昆明。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的小魏说,他想在地坛附近赁屋小住,风晨月夕,伴着虫吟鸟唱,到地坛信步闲游。他的这种想法马上遭到了质疑,大家都说他是受了史铁生的影响。地坛是史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几乎灌注了他全部的情感,可别人未必受得住那份苍凉与寂寞。大家谈笑风生,颇有孔门四子“各言尔志”的意趣。当三人把目光转向我时,我说,我要回闾山老家。

    ④我出生在闾山脚下。父亲望子成龙,希望我有所作为,便给我取了这个名字。六岁进私塾,校歌头两句就是“闾左辽西我校在,钟灵毓秀作英才”。及长,读到《湛然居士文集》,发现元朝宰相耶律楚材在他七百多首的诗作中,忆及闾山的竟有二十来首。原来,耶律楚材生在北京,祖籍却在闾山西麓,那里也是他父亲及两个哥哥的庐墓所在。十几岁时,他曾回到闾山读了几年书。后来辅佐元太祖万里西征,而闾山旧隐仍然时萦梦寐,有诗可证:“闾山旧隐天涯远,梦里思归梦亦难。”回到大都之后,日理万机,但家山依然刻刻在念。他向往着回归退隐:“何时致政闾山去,三径依然松菊寒。”只是,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直到五十四岁生命终结之时,他还在宵衣旰食 , 勤劳王室。这些颇像当年的卧龙先生,他出山辅佐刘备时嘱托自己的弟弟:“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谁知命运之神搬了个道岔 , 出师未捷身先死,星陨秋风五丈原。生命在卧龙身上停止时,正好也是五十四岁。

    ⑤早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即有关于全国名山“五岳五镇”的记载,五镇之一即为东北医巫闾。“医巫闾”系东胡语音译,意为“大山”。闾山在东北“三大名山”中尤负盛誉,风景绝佳,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寄兴,抒写情怀,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较之于水,山更切近禅关,远于人境,望之辄有潇洒出尘之想。而此间瘦劲的奇松,幽峭的危岩,以及丰富的神话传说,饶有一种清寒入骨的丰神和超然绝俗的意蕴。

    ⑥闾山自东北逶迤西南,绵延百里。其地为塞外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互汇的结合带。如果说,“整个内蒙古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舞台”,呼伦贝尔草原“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那么,闾山一线则是他们研习中原文化、接受华风洗礼的大课堂。辽朝以来,此间文风夙盛,耶律倍和他的八世孙耶律楚材先后在闾山佳胜处建立了读书堂,殿宇岿然,书香袅绕,千载以还,旧貌一直保持完好。

    ⑦闾山内外,碑碣如林,题刻触目可见,仅北镇庙即有五十六座诗文碑,其中,元代的达十二座。过去这一带私塾多,读书人多,藏书家多。现在,文化教育事业仍很发达,学书作画蔚然成风。山里民风淳朴,较少世故,只是由于过分质直、认真,有时不免透出几分呆气。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趣话,有个过路人向一位老者问询:“到大观音阁还得走多长时间?”老者瞪目不答。问路人以为遇见个聋子,便顾自向前走去。不料,刚刚迈出几步,便听老者在后面招呼:“回来,我告诉你,再有一袋烟工夫就到了。”那人怪他开始时何以不说,他说:“当时我不知道你的步子有多大。”逗得问路人噗嗤笑了。

    ⑧不到闾山,已经十几年了。这次旧游重到,感觉风物依然。在商品大潮滚滚滔滔、无远弗届的今天,山上山下仍是清幽雅静,整洁一新,没有看到其他名山胜境常见的香烟缭绕、市声鼎沸的景象,置身其间,确有一种回归自然、陶然忘机的感觉。东道主嫌游人稀少,希望我能帮助向外宣扬一下。我说,天生丽质少人识,未必就是坏事。假如它也像有些地方那样,仕女如云,摩肩接踵,恐怕这块心灵的憩园也就化为乌有了。

    ⑨最后应该说明,耶律倍的读书堂,这次我并没有蹑履亲登,因为它高踞于闾山绝顶,实在太险峻了。像这类需要仰头方可逼视的事物,毕竟总觉得离平常心太远,因此,不去攀援也好。

    (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

    1. (1)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宵衣旰食: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B . 搬了个道岔:改变了人生轨迹 C . 无远弗届:广泛地渗透,深入地影响 D . 陶然忘机:悠然闲适得忘了重要事情
    2. (2)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喜欢苏联民歌《喀秋莎》中“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这句歌词,因而家乡梨花盛开的情景在记忆中特别清晰。 B . 文章写元朝宰相耶律楚材一生勤于政事、忠心尽职,欲晚年退隐家乡而不得愿,其中寄寓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C . 闾山地区文风夙盛,读书人多,诗文碑林立,这与历史上它是游牧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交融相汇的结合带有关。 D . 耶律倍的读书堂位于闾山山顶,殿宇岿然,旧貌完好;但由于山路过于险峻,作者没能登临观览,不免感到遗憾。
    3. (3) 作者引用诗句“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来表达他对家乡的热爱,作者笔下的家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回答。
    4. (4) 《家山》中说,地坛是史铁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某个地方也与某个人物关联密切。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①潇湘馆与林黛玉 ②鲁镇与祥林嫂 ③茶峒与翠翠 ④大海与桑地亚哥

二、文言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退僻邪而忠正,能者任事。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 , 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 , 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吾被服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 , 昼学道而夕讲之。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 , 谏臣逐,晋师伐之。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御者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曰:“臣之言过也。”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取材于汉代贾谊《新书·先醒》)

    【注】①不谷:诸侯自称的谦辞。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乃退僻邪而忠正    进:提拔 B . 谓先所以存亡      寤:明白 C . 谏臣逐,晋师伐之      诘:问罪 D . 曰:“臣之言过也。”    谢:推辞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退僻邪而进忠正      贤人之所以存也, B . 若吾生者,何以食     吾属今之虏矣 C . 吾被服立      咏 D . 君之所以亡者,大贤也    越国鄙远
    3. (3)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吾闻之,世不绝贤

      我听说,世间贤良之人不会断绝

      B .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

      从此之后,洗心革面,改变行为,穿粗布衣服,吃粗糙的饭菜

      C . 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宋人派车马官员去迎接,请(他)重新担任国君,(他)最终成了贤明的国君

      D . 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

      虢君骄纵,(一边)亲自四处讨伐,(一边)谄媚亲近高位之人

    4. (4)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

      ②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5. (5) 虢君是昏君,其御者竟然称之为“大贤”,对此你怎么看?请从下列《论语》选文中提取你需要的信息,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认识。

      ①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②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注】①犯:(当面)触犯。②不废:不被废弃,指有官做。

三、选择题
  • 3.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 . (wú)需(guàn)者(wèi)然目(zì)尽裂 B . 便(bì)(biǎn)小(cǔn)度(lù)力攻秦 C . (tì)朱(tuò)商(gǔ)(shù)目项王 D . (páo)厨(jiān)生(chēn)目少不(gēng)事
  • 4. 下列《论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A . 颜渊死,子哭之(tòng)闵子侍侧,訚(yín)如也 B . 师也辟,由也(yàn)其言之不(zhà) C . 人皆有兄弟,我独(wáng)(君子)不成人之(wù) D . (shāo)之人者有所不为也(juàn)
四、名著阅读
  • 5. 填空。
    1. (1) 下面两段文字描写的分别是(写人物全名)。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 (2) 下列判词分别预示了三位女子的命运。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3. (3) 门子向贾雨村出示“护官符”,其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说的是四大家族中的
    4. (4) 下文中的甲、乙两处分别是指

      二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就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大观园)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     甲     ……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纨住了     乙    ……

  • 6. 选择。

    下列对《红楼梦》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甄士隐贫病交加时听到跛足道人念此诗,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B . 贾雨村是薛宝钗的老师,薛姨妈为报答他的教女之恩,为贾雨村写了一封推荐信给贾政,贾雨村得以官复原职。 C . 宝玉在大观园题对额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去,袭人误以为前次为宝玉做的荷包也被送给下人,赌气回房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 D . 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并赠凤姐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暗示了贾府衰败后凤姐等女子各奔东西、各自活命的结局。
五、选择类
  • 7.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率尔而对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B . 百姓皆以王为也   爱:吝惜    天下之欲其君者    疾:快速 C . 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越国以远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D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道芷阳行   间:秘密地
  • 8.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则曰   居:平日、平时      牛羊何焉   择:区别 B . 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的    新发于硎   硎:磨刀石 C . 既东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D . 为大王不取也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吾老   老:老人
  • 9.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鼓瑟       希:同“稀”,稀疏 B . 批大     郤:同“隙”,隔阂,嫌隙 C . 亦反其本矣     盖:同“盍”,何不 D . 距关,毋诸侯       内:同“纳”,接纳
  • 10.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之以饥馑    其固然 B . 点也    失其所 , 不知 C . 击破沛公军     庖丁文惠君解牛 D . 入前为寿       舍郑以为东道主
  • 11.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技经肯綮未尝      何厌 B . 若属皆为所虏      臣死不避 C . 还也     会怒,不敢献 D . 以吾一日长尔       飘飘如遗世独立
  • 12. 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不吾知也

    A . 是寡人之过也 B . 沛公安在 C . 得复见将军于此 D . 百姓之不见保
  • 13.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笑他

    B .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把刀擦拭干净然后收藏起来

    C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处罚自己的妻子,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家和国

    D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回避小的责备

  • 14.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B . 不怨天,不尤人。

    不怨恨天,不责备人。

    C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不好)就检举他,不因为他是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D .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

  • 1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B .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春秋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C .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鸿门宴》是其中著名的篇章。 D .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六、混合默写
  • 16. 默写。
    1. (1) 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2)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 (3)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齐桓晋文之事》)
    4. (4) ,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5. (5) 以无厚入有间,!(《庖丁解牛》)
    6. (6) 方今之时,臣。(《庖丁解牛》)
    7. (7)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8. (8)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9. (9) ,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10. (10)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论语·宪问》)
    11. (11) 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
    12. (12) 君子,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13. (13)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游园》)
    14. (14) 六朝旧事随流水,。(《桂枝香·金陵怀古》)
    15. (15)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念奴娇·过洞庭》)
    16. (16) 《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
    17. (1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咏而归。”
七、微写作
  • 17. 微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学校将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布置了以下任务:

    ①请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要求:描写生动。

    ②为丰富同学们的劳动体验,提高实践能力,从上学年开始,学校为每个班开辟了一块园地,种植花木蔬菜。请你为本班园地拟写一个名字,并阐释以此命名的理由。要求:园名有特色,有一定意蕴;理由合理。

八、命题作文
  • 18. 写作

    ⑴请以“至少还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700字。

    ⑵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